大氣CO2濃度飆升給人類帶來嚴重挑戰

2020-12-15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當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達到很長時間以來的最高值。據近日發表在《地質學》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發現當今大氣CO2濃度超過了過去2300萬年的最高紀錄,且其飆升的速度也前所未有。

自從工業化以來,人類不斷升級發展需求,溫室氣體的排放越來越強勁。長期研究表明,從19世紀初開始,CO2濃度急劇上升,這一時間點就在工業革命的前後。目前,CO2被認為是溫室效應最強的汙染物之一,而CO2濃度升高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目前,已有的直接記錄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但在這之前,情況就非常模糊了。科學家們鑽出的冰芯,可以讓人們「看」到遠在270萬年前的情景——當時的CO2濃度還不到300ppm。

此次最新研究中,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時間,追溯到2300萬年前。團隊通過研究古代植物的化石遺骸來實現這一目標。因為當植物生長時,它們會從大氣中吸收CO2,植物的組織會保留某些穩定的碳同位素,尤其是碳-12和碳-13。當這些植物變成化石後,科學家們就可以研究同位素的含量,以確定植物生長時的CO2濃度。

研究團隊通過這一方法發現,在整個2300萬年的時間裡,CO2濃度大多在230ppm到350ppm左右波動。這遠遠低於現代水平。研究同時發現,在過去的漫長歲月裡,CO2濃度從未像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這樣,如此劇烈地攀升。

研究人員指出,在過去2300萬年中,變暖事件都與CO2濃度的上升幅度有關,其中包括發生在1500萬到170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以及300萬到500萬年前的上新世中期。

去年5月,夏威夷的莫納羅阿天文臺測量的數據顯示,CO2濃度創下了415.26ppm的新高,該濃度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高。如今這項最新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當前人類所面臨挑戰的嚴重性。

總編輯圈點

與新冠肺炎疫情一樣,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此類難題有個共同點:它們並非僅影響某個地區、某一群人,而將影響全人類的命運;同時,解決它們又需要每一個人觀念的改變以及付諸行動。可以說,它們是對人類智慧的真正考驗。要想破題,必須從短期利己主義中跳脫出來,用長遠目光和大局意識去審視現狀,尋找應對策略,在合作之中推進問題的解決。

相關焦點

  • 大氣中CO2濃度首次超過415ppm,創造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CO2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當地時間11日上午,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位於夏威夷的莫納羅亞氣象臺記錄下這一歷史性數據415.26ppm。氣象學家埃裡克·霍爾薩斯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表示,人類歷史上地球大氣中的CO2濃度首次超過415ppm。
  •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疫情也無法阻止上升趨勢
    儘管人類已經日益重視二氧化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問題,不過根據最新記錄數據來看二氧化碳含量依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科學家自1958年以來,在夏威夷毛納羅阿天文臺監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並繪製了一條穩步加速上升的曲線。
  • [2019.Vol. 69] 中國典型城市大氣PM2.5中母體PAHs和N-PAHs的濃度,來源解析與暴露評估
    PM2.5中母體PAHs與N-PAHs的濃度,來源解析與暴露評估研究背景:近幾年來,空氣汙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中國的主要大城市經歷了越來越漫長的霧霾天氣。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經意識到,空氣汙染已經成為對他們的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其中PM2.5是最重要的潛在危害之一,因為它在吸入時比更粗的顆粒物能在肺部沉積得更深。PM2.5作為各種有毒有機化合物的載體,進一步增加了人類暴露的風險。PAHs由於其致癌致突變性質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在空氣中已經檢測到大約500種PAH和相關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些已知毒性最強的化合物,如苯並[a]芘(BaP)。
  • CO2氣體排放增加,促進了全球變綠?中國最新研究成果登上《科學》期刊
    而CO2被稱作溫室氣體,對地球整體生態環境有著嚴重惡化的作用,這也是一個常識。 那麼,大家很容易會想到,是不是CO2氣體排放越多,空氣中CO2濃度越大,越有利於綠色植物的生長呢?
  • 我國火電大氣汙染防治現狀及挑戰分析
    中國電力始建於1882年。隨著火電的迅猛發展,中國火電廠的大氣汙染排放標準日益嚴格,目前已躍居世界前列。 但是,中國火電的空氣汙染仍面臨許多挑戰,有必要加強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工程示範。
  • 北京市11月16日-30日鄉鎮(街道)大氣粗顆粒物濃度排名
    為進一步壓實鄉鎮(街道)揚塵治理責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今日通報2020年11月16日-30日全市範圍內大氣粗顆粒物濃度排名後十位的鄉鎮(街道),分別為通州區梨園鎮、通州區中倉街道、通州區通運街道、大興區亦莊鎮、通州區漷縣鎮、開發區榮華街道、通州區永順鎮、通州區臺湖鎮、通州區新華街道和通州區永樂店鎮
  • 人類要變笨?科學家警告:全球變暖損害思考能力,使人類反應遲鈍
    不過,還未等人類解決好這些環境問題,人類自身也開始面臨全球變暖帶來的威脅。我們地球的二氧化碳很大一部分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可惜植物的這點努力,如果不經過經年累月,根本扭轉不了人類的排放帶來的增長。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隨著二氧化碳的上升,除了帶來周圍環境的不斷惡化外,還有可能降低我們的基本決策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全市四項主要汙染物中,已有三項達到國家標準,只有PM2.5年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但創下了自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 什麼是大氣汙染
    你知道什麼是大氣汙染嗎?大氣汙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大氣汙染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其中以人為因素造成的汙染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大氣汙染。
  • 【科普知識】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怎麼變化的?
    300萬年前,人類直立行走。我們從地球誕生開始來看大氣層的演化。大氣演化地球大氣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時,形成巨大的大陸冰蓋,海平面下降。由於地殼板塊運動,巖石風化,二氧化碳溶解於水等因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平均每百萬年下降13ppm 。
  • 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團隊發表綜述論文介紹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大氣...
    清華新聞網6月2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我國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在大氣汙染控制領域取得的進展與面臨的挑戰。
  • 科普| 防治大氣汙染,我們能做什麼?
    02什麼是大氣汙染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臭氧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臭氧濃度會上升?
    夏季午後的湛藍天空,往往是一天之中臭氧濃度最高的時候。在一年之中,臭氧濃度一般從五月份開始增長,七八月份到達最高點,進入秋季後逐步降低。我國設定的臭氧濃度二級標準限值為160微克/每立方米。近些年來,全國不少城市都出現了臭氧超標的情況。「十三五」以來,我國臭氧汙染濃度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
  • 使用雷射傳感器進行實時準確感應極低濃度苯的高靈敏度的探測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KAUST的研究人員發明的以雷射為基礎的探測器可以探測苯的濃度是傳統的苯探測濃度的三個數量級還要低。而且便攜,可以安裝在無人機或者手持。來自KAUST的研究人員發明的探測器可以探測苯的濃度是傳統的苯探測濃度的三個數量級還要低來自 KAUST研製的一個基於雷射的傳感探測器可以提高檢測苯發射的靈敏度和限制其對大氣的危害。
  • 若地球大氣的氧氣含量從21%提升到90%,地球會怎樣?
    現在地球的氧氣含量是21%,如果氧氣濃度由21%變成了90%,那麼地球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還有生物能夠存活嗎?氧氣濃度的變化地球的氧氣濃度是一個變化的區間,它並不是一直保持在我們目前21%的水平上,在過去的5.41億年裡,地球大氣中氧氣的濃度在10%和35%之間變動。
  • 柴發合:我國大氣汙染治理歷程回顧與展望(《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當前,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在綠色發展、低碳發展、高質量發展推動下,在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的情況下,更先進的大氣汙染控制技術為大氣汙染減排提供了更強大的動力,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實保障。
  • 去年廣州PM2.5濃度七年來最優
    2019年,廣州市優良天數為293天,佔比80.3%,其中優天數為93天,二級良天數為200天;連續兩年消除重度汙染及嚴重汙染。2019年,廣州市PM2.5僅超標3天,較2018年減少16天,較2013年減少76天。
  • 除了福島核汙水,日本還面臨著一個人類未曾經歷過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智庫」(ID:zhczyj),原文首發於2020年11月2日,原標題為《除了福島核汙水,日本還面臨著一個人類未曾經歷過的挑戰……》。近日,有關日本政府即將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汙水「海洋放出」方案的新聞成為輿論關注焦點。日本媒體早前報導稱,日本政府本來計劃10月27日做出大海排出的決定。
  • 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突破重要門檻?這份公報告訴你
    目前,人類正在經歷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健康和經濟危機。2020年初各國廣泛實施的限制措施,正在許多地方重新實施,對人為排放產生了影響,並導致大氣化學成分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城市地區特別明顯。初步估計,全年碳排放量將減少4.2%至7.5%。然而,這樣的減排規模不會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