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華神話:異於西方的另一種精彩

2021-02-07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華神話:異於西方的另一種精彩孫顒、趙昌平談「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本創作

承擔「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的學術文本撰寫任務的文學專家組副組長趙昌平,沒有參加1日召開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推進會,組委會副主任、文學專家組組長孫顒告訴大家,這位主要撰稿人因高血壓住院,「我們都囑咐他好好休息。」

昨天記者撥通趙昌平電話時,他正在醫院做檢查,身體已無大礙。趙昌平並不願多談自己,「孫顒給我發了一個簡訊,說大家對我的學術文本評價很不錯」,這讓他感到欣慰。

學術文本加上繪畫建議,趙昌平撰寫的「工作用書」已經有40萬字。他的文稿全部是手寫,再由謄錄人員錄入電腦。去年初,接到學術文本撰寫任務時,趙昌平正在創作整理關於中國詩學理論的論文集,一篇3萬字的大論文只剩下最後3000字了,這是整個論文集的開篇。「工程」來了,又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趙昌平索性放下手裡的唐詩論文,先把「神話」文本做好。「原本大家希望我一兩個月完工,可我一做就得認真做,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弄清楚,結果弄了一年多,花了不少精力。」浩如煙海的神話記載有很多語焉不詳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有人說大禹死後化熊,有人說化龍,還有人說化魚,這些說法之間有什麼關係?背後有何種原因?需要查找大量資料來清理,搞清楚這樣一個問題,可能要花上一兩個星期的時間。 

學術文本是整個項目的基礎,為了儘快讓大家有本可依,趙昌平平均一天要工作七八個小時,有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好在,工作用書已經基本完成,趙昌平鬆了口氣,打算先養好精神,再抽時間為正式的出版慢慢修改。「有一些需要重新核對的地方,個別地方也會再補充修改,讓它更適合閱讀。」他透露,以後作為讀本出版的學術文本,書名會使用「中華創世神話述評」或者「述考」。

為了較完整地梳理、反映神話的全貌,趙昌平大量參考、統合了歷史、文學、考古,包括各少數民族的民俗資料,不少材料都是晚周到漢代的記載,儘管裡面摻雜了當時人的改造,但神話是有跡可循的。「從8000年前伏羲的考古資料,5000年前黃帝的考古資料,到4000年前堯舜禹的考古資料印證,神話不是子虛烏有。」趙昌平認為,秦漢時期的神話是構成系統的,每個古代的聖王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比如盤古、伏羲開闢天地、創造人類;到炎黃時進行大量的發明創造,有了早期城邦體系,初步形成一個有權威的中央;堯舜禹時期則是民族國家的形成。「我們試圖把神話和歷史打通,又不失去神話的本意,而把考古、歷史、民俗作為發掘產生神話的印證。」

在「工作用書」裡,趙昌平根據自己的研究發現,提了許多主題創作的繪畫建議,幫助畫家打開思路。比如,「嫦娥奔月」主題前人畫過很多,但趙昌平指出,嫦娥、后羿其實都和子嗣有關,后羿還成為管理子嗣的「宗布神」,而看似醜陋的蟾蜍原本是調整月亮運行的吉祥之物,這些文化元素,他都希望畫家能在大畫中作為背景體現出來。
接下來,趙昌平打算在打磨細節的基礎上,把全書歸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學術、普及兩者都要有,還要把考證變成故事,並對故事的意義進行評述,這是這本書難的地方。」

除了學術文本外,首批出版的18本神話連環畫在學術文本設定的框架下,擇其要者進行創作,《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已經浮出水面。孫顒介紹,為了儘量讓畫家發揮創作激情,畫家選定的題目是個人偏好,不是按時間順序分配,因此,完成的順序不是按結構的先後。「好在神話故事有相對獨立性,不影響閱讀。第二批也會在2017年推出,全套書爭取在今年底出齊。」

翻開連環畫,可以發現腳本文字生動優美,文學性頗強。「人物的基本處理和故事的大體框架沒有離開學術文本,文字儘量按通俗故事處理,加一些想像。小學、中高年級閱讀都可以,但我們首先希望孩子們的母親有興趣讀,可以給孩子們講述。」孫顒介紹,撰寫腳本的陳蘇是兒童文學作家,容易掌握文字的通俗性,同時又與趙昌平交流很多,理解他的學術想法。

提到神話故事,許多人都知道后羿射日或者嫦娥奔月,卻很少有人能講清楚故事細節和故事背後的文化內涵。孫顒認為,通過學術梳理和文藝創作,更重要的是讓受眾知曉,西方的神話故事可能很漂亮,但我們有另外一種精彩。「我碰到過許多海外熱愛中華文化的學者,他們承認孔子,甚至崇拜老子,但沒人說過中華神話。談到創世神話,人們基本都在說西方,因為此前我們對神話的整理和解釋非常薄弱。所以,這一工程非常及時。」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另一種生命意志:古代神話如何影響了西方文學?
    該派另一位代表人物馬林諾夫斯基也認為,神話的功能在於使思想法典化,使道德得以強化,使種種禮儀得以確立,因此他堅持神話與儀典的同一性——人們藉此以維繫宗族和部落的和諧與穩定。 象徵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恩斯特·卡西爾。他將神話思維的特性歸結為現實與理念,事物與形象、本體與屬性等混沌交融,故名為象徵。
  • 春節祭祖:中華文明反擊西方文化侵略的劍和盾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別就是,西方文明是從古希臘太陽神諸神等神話傳承構建起來的文化體系,其後被基督教一神教鵲巢鳩佔,始終未改蒙昧主義拜神特性;東方文明自始至終一直是聖人文化,祖先崇拜,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自始至終保持著人類的獨立人格,而沒有完全膜拜於神格。這種本質區別,至今依然影響著東西方各族人的思維方式,對東西方文明的較量起著決定性影響。
  • 美哉,中華創世神話
    江曾培  自2016年起,上海市啟動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計劃從連環畫、文學、電視劇
  • 創世神話,中華文化之基因-創世神話的概念、類型和譜系
    中國出版傳媒網推薦2018年第三季影響力圖書,該網共計推出20部文學圖書,《中華創世神話六講》被選為第5位。其推薦語是這樣的:推薦理由:該書從中華神話譜系精選流傳最廣的符號元素,從自然、圖騰、祖先等多個切口講述中華創世神話的發展演變,解讀世代傳承的文化基因。
  • 「中華創世神話」項目誕生記
    二,創世神話,是各民族誕生初期的文化基因。西方的創世神話,歷經文藝復興前後幾百年的整理和創作,內容十分豐富,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是他們文化的基石。我們的創世神話,內容上絲毫不遜色,還有許多人家所不具備的特點,挖掘整理,系統呈現,對今日的文化建設意義重大,同時也是與各國文化對話的基礎。三,此項目的實施與傳播,將是長期的過程,我們可以做一點鋪路的事情。
  • 如何抵制西方外來文化入侵?中華文化如何長久昌盛?
    前言:縱覽古今,人類文化都是在矛盾和衝突中不斷突破傳統,交匯提升。從而達到現在這種文明程度。我覺得,不管是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明,都是社會在不斷發展下取得的智慧和經驗。(2)中華文化的亮點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勤勞刻苦,熱愛國家。自古至今傳下的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我們並不用特別恐懼某一天西方思想潮流會淹沒中華傳統文化。
  • 此次新冠疫情,凸顯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多大?
    面對此次逐漸肆虐的新冠疫情,各國表現,如一部全球寫真集,展現了各國各地多樣人性,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1.西方文化自起原,崇尚徵服自然,重視自我,突出個人,力所不及,寄託於神,如猶太教的產生等。
  • 洪水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原創性,西方文化的影響
    這則洪水神話以豐富的想像力生動地反映出當時兩河流域洪水泛濫的狀況,以及人與神關係的多樣化內涵。神具有與人一樣的性格,在行為上有善惡是非之別,故神與神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與分歧,例如在是否要發動洪水來懲罰人類的問題上,諸神就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 魏晉風流,中華文明的另一種可能?
    --------------------------------我的著作《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最近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收入「世界華文大家經典」再版,趁此機會寫一篇文章,談談我對魏晉文明的看法。我寫《中華的另一種可能:魏晉風流》,目的就是向廣大讀者較為客觀地介紹這一段文明的大致面貌,以糾正向來形成的偏見。魏晉社會最大的特色,是士族階層的興盛及其對社會的全面影響和控制。在周朝的時候,「士」是貴族中的最低一級,秦朝消滅了貴族政治,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統治,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吏,取代了貴族的地位和作用。
  • 盤點西方神話傳說中的25種怪獸大全
    3、Medusa(戈耳工美杜莎)戈耳工是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三姐妹,居住在遙遠的西方,是海神福耳庫斯的女兒。她們是大地女神蓋亞因烏拉諾斯的血液受孕而生的女兒(另一說是從烏拉諾斯的血液中誕生),任務是追捕並懲罰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人,無論罪人在哪裡,她們總會跟著譴責他,使他的良心受到痛悔的煎熬。因此只要世上有罪惡,她們就必然會存在。
  • 與中國傳統的「六藝」相似,西方文化中也有「七藝」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開始走向成熟,一直綿延不斷,傳承至今。很多國外學者認為,中華文明就是儒教文明,這樣的說法可能有點過,因為除了儒家之外,還有道家、法家,乃至於佛教等文明一起構成了中華文明。
  • 中國文化會再一次啟蒙西方麼?曾經有過此等機會嗎?
    就目前來看,我不相信中國能夠再一次成為西方的啟蒙者,而且中國也從來都沒有成為西方的啟蒙者,很多人說西方啟蒙思想之時,中國的很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了西方地區,他們的很多學者,包括啟蒙思想者,都因此而受到啟發,進而形成了西方特有的啟蒙思想文化,在思想層面引領世界,但是我覺得這無疑是井底之蛙的構想。
  • 通過中華神話故事看民族精神和價值取向——《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
    文以載道,這些中國神話和傳說,將民族精神根植於中華人民的靈魂深處,經過一代一代的傳唱,延誦至今。直到現在,無論80、90乃至00後,都仍然是從小聽著《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這樣古老的神話傳說長大。記憶裡那些主角:肚子鼓鼓囊囊的混沌,勇猛不屈的刑天,百折不撓移山的愚公,一直深刻於我們腦海,倘若有人想聽,任何人都能完整地道出幾個來。
  • 為什麼在西方神話中,惡魔的象徵是山羊?
    西方的神話體系跟我們東方神話體系差異比較大,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設定。比如西方經常說的惡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國神話中就比較缺少類似的設定。我們平時接觸的惡魔概念和形象,大部分都是來自西方神話的影響。
  • 仰韶文化才是中華文化的母體,中華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
    1923年,安特生發表了《中華遠古之文化》一文,在分析仰韶文化的性質時,他認為仰韶文化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前身,但是當安特生把仰韶文化與中亞的安諾文化進行比較時,卻得出了它們有可能同出一源的結論,並且認為最先發現的安諾彩陶早於仰韶,所以仰韶文化有可能從西方經中亞傳入。安特生的報告一經出版,這個假說很快風靡全球。
  • 神話傳承與文化基因
    自春秋戰國的諸子雜說到《山海經》《風俗通》及後世種種志怪誌異故事,在這些雜散的敘述背後,神話一直如草蛇灰線般隱隱存在,並與主流文化並行交織,不斷演繹出複雜神秘的文化記憶。自18世紀以來,西方的神話研究中許多影響至今的重要神話系統,也是曾經散落在民俗事象和雜散歌謠敘述中的言語碎片。
  • 對中華創世神話中重要創世神西王母其人評說
    巍巍崑崙山,雄踞萬山之冠,是中華神州和中華民族的脊梁,莽莽崑崙乃至黃河、長江、湟水河谷地及西海環湖地區是中國崑崙神話產生的故鄉,這裡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成為眾神聚集的地方,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數千年來流傳著美麗的崑崙神話傳說日久彌新
  • 田兆元:中華創世神話是有譜系的,而且還「活」在現實生活中
    2016年,上海市啟動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計劃從連環畫、文學、電視劇、舞臺劇等各層面展開中華創世神話的文藝創作工程,旨在通過創作一批優秀的文藝作品,梳理中華文明的起源,如今已出版了一系列連環畫繪本,舞臺劇等其他項目也在進展之中。進行這樣系統性的大規模創作,準確的學術史料依據必不可少。
  • 宋魯鄭:臺式民主是對中華文化的背棄
    【文/觀察者網 宋魯鄭】 中國臺灣地區是中華文明五千年以來唯一一個採用外來於自己的文化、歷史、傳統,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華人社會。從制度對比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樣本。這是理解今天台灣社會現狀的切入點。 制度和文化的關係,古今中外都有論述。正如西諺所云:「文化是制度之母」。
  • 他是最早遊歷歐洲向西方傳播中華文化的中國人,卻在回國途中病逝
    以耶穌會士為代表的不少西方人來到中國,傳播天主教,介紹西方科學文化知識,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在西學東漸的同時,則是中學西傳。金尼閣、卜彌格、柏應理等等西方傳教士也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了西方。影響了萊布尼茨、伏爾泰等等西方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啟蒙運動的到來。在中學西傳的佳話中,除了傳教士之外,還有位中國人頗具傳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