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發季已經來臨,孩子身上出現這些症狀,家長就要警惕

2020-12-22 萌孩控

為人父母,最難忍受的就是看著寶寶生病,那種無力挫敗感生生揪扯著父母的心。就像小陳最近就因為寶寶患手足口病足足操心害怕,瘦了整整13斤,讓人看了就心疼!

小陳帶著2歲半的女兒去遊樂園玩了半天,結果第二天就發現寶寶手上有針尖大小的紅點。當時小陳只以為是蚊蟲叮咬並沒放心上,但過了兩天擦藥也沒見好,反倒是寶寶咽部有皰疹、肛周也有紅疹,而且持續發熱38.5℃,整天難受哼哼唧唧除了奶粉啥也不吃,有時還伴有嘔吐症狀。

小陳和婆婆帶著孩子去醫院就診,醫生當即發脾氣稱:「孩子這麼嚴重才送來,前兩天幹啥去了?明明是簡單的手足口病現在都快發展為重症了,你再晚兩天就完了!」

在小陳概念裡,別的小朋友患手足口病也沒見有生命危險啊,疹子一退就好了。殊不知手足口病若只根據皮疹判斷嚴重程度,那只會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間。畢竟,有的孩子可能因幾個皮疹而喪命,有的滿身皮疹卻啥事沒有。

所以說,比起觀察皮疹數量,不如直接觀察孩子的身體症狀,必須在手足口病出現心衰前表現就醫。

一、什麼是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在我國以柯薩奇病毒A16 型和腸道病毒71型居多。

2、好發年齡

手足口病在潮溼悶熱的春夏季節比較流行,6個月以上至5歲孩子都有較高的患病風險,其中3歲以下寶寶最容易得手足口病,也是最容易發展成重症病例。

3、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來說為3至7天,主要表現為有低燒、咳嗽、流口水等症狀,期間手腳、口腔、肛周還會出現皰疹、瘙癢和疼痛。但絕大多數寶寶都是普通型手足口病,不需治療就能自愈,但也有0.03-0.05%的致死概率。

4、如何區分重症和輕症

1)重症手足口病:①持續高燒39℃以上;②孩子有手腳抖動、發涼行為;③出現嘔吐、脫水嚴重。

2)輕症手足口病:①體溫低於高燒38.3℃;②能吃能喝精神狀態好。

二、手足口病如何引起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患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腸道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唾液、汙染物等方式傳播,而發病原因無外乎以下3種。

1、被傳染: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傳染性較強,如果孩子和這類患病孩子親密接觸,可能通過口水飛沫達到病毒傳染。

2、病種高發期:當下正屬夏季高發期,悶熱潮溼的環境導致手足口病傳染性很強,像一般人口密集的幼兒園、遊樂園、公園廣場等場所,只要稍稍說幾句話或者觸摸同種玩具,就容易患病。

3、孩子衛生習慣差:孩子天生就喜歡熱鬧總想跟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可其中若是孩子們玩玩具或者吃零食前不洗手,就很可能患上手足口病。

三、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

講衛生是所有父母都應該教會孩子的習慣,特別是飯前便後或外出回家,都要用香皂將雙手洗乾淨才能觸摸其他物品,以免將病毒帶回家。另外,孩子的貼身物件比如說水杯、餐具、被子衣物等也要及時清洗消毒。

2、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當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時,哪怕症狀消失後還將有1周左右的傳染期,所以說這階段父母需要少帶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眾場合,以免發生二次感染。不僅如此,父母的身體免疫力好,有時感染病毒卻不自知,這樣很容易傳染孩子,所以說父母本身注意衛生習慣也很重要。

3、接種手足口疫苗

雖然說接種疫苗不能百分百保證孩子不被感染,但卻能降低患病的風險概率,所以說帶孩子接種疫苗是預防的不二方式。

尤其大部分手足口病重症都是EV71引起,因此接種手足口EV71疫苗對孩子感染的保護率能達到90%以上,一般6個月到5歲以內兒童接種兩針即可。

四、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

有些家長反饋說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非常相似,80%的情況下都難以正確區分。確實如此,本身引起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毒相似重疊較多,因此可以用「表兄弟」形容。不過,要想區分這兩種病症也有簡單方法。

1、從病症危險度判斷:皰疹咽峽炎出現重症病例微乎其微,但手足口病卻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等併發症,嚴重的話還會危及生命。

2、從皰疹分布位置判斷:雖然說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後,口腔咽部都會長皰疹,但感染手足口病的孩子除咽部外,口腔周圍、手腳,肛周等地方都會長斑疹。

3、從症狀表現判斷: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會出現發熱症狀,不同之處在於皰疹性咽峽炎是先發熱再發現皰疹,體溫多在 39 ℃ 左右,而大多數手足口病則是先出疹再發熱,且多為低燒狀態。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高發季 家有幼兒注意!
    手足口病高發季,孩子外出務必注意衛生(圖文無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說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廣東入夏天氣溼熱病毒活躍,家長十分警惕。5歲以內兒童出現皮疹、發燒等症狀,家長就要繃緊心中的弦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袁友芬、李婷芳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多發於5歲以下兒童,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全身不適,並伴有咽痛等症狀,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後期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
  • 嚴重可致死,手足口病高發季來了|手足口病|高發季|致死|疫苗|皰疹|...
    來源 / 基層醫師公社/中國疾控動態作者 / 羽兮如果孩子近期出現嘴角起泡、手上起疙瘩、持續發熱等情況,必須引起重視,極有可能是感染了手足口病。不及時治療,後果嚴重!
  • 家長們注意了!手足口病高發期,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千萬要小心
    在眾多的傳染性疾病當中,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病急、傳播快,甚至可能致命的幼兒傳染病,近期,湖南省兒童醫院傳染科就接診了多例,因為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兒。「開始是發燒,嘴巴這裡長了幾個泡泡,一天的時間就發特別快,全身都是的了。
  • 手足口病高發期,早期症狀有哪些,新手爸媽不妨了解
    春夏季節是兒童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病毒可以藉助空氣飛沫等諸多的途徑進行快速的傳染,其中在5歲以下兒童群體之中發病率更高。由於5歲以下的兒童更喜歡與其他孩子親密接觸,其本身的傳播效率更高,因此需要家長更加警惕手足口病的發病情況,並且積極地進行預防和病後治療。
  • 東莞家長,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孩子有這些症狀一定要小心
    說起手足口病想必各位家長都不陌生進入夏季,手足口病也迎來快速上升期尤其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家長們該怎樣幫孩子做好預防工作?今天和教育君一起學起來吧這個病專門襲擊6個月-6歲之間的孩子。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它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這個病就是手足口病,專家呼籲4—7月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該病目前仍無特異性治療手段,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做好預防。國家衛健委新冠防控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曾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3倍。
  • 手足口病出現了新症狀,有這些症狀出現要馬上就醫
    傳統手足口病的皰疹或紅疹往往出現在手足口部位,但近日一些手足口患兒中,症狀卻與傳統的手足口病有所不同。這種新型手足口病判斷為CV-A6型手足口病,和過去常見的手足口病明顯的差別是,它和風疹、藥疹、水痘有點類似,出疹子的面積更廣,而且疹子很密集,看起來很可怕。
  • 家長快看!孩子春季多發手足口病,權威文獻指路蒲地藍等用藥
    摘要:權威指南、專家共識、教科書推薦,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同貝)可有效應對手足口病。許多地方氣溫已經回暖,手足口病這種兒童常見病進入了高發期,每年的4月-9月是其高發季,潛伏期一般為3-5天, 病程7-10天。
  • 什麼是手足口病?提醒:孩子出現了這6個症狀,或許它就是禍根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而引起的疾病,並且年齡較小,10歲的小孩子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因此大部分家長會知道手足口病的存在,因為很多家長要防止孩子感染到手足口病,以免帶來身體上的疾病。手足口病還是一種傳染病,容易在小孩子之間相互傳染,所以當有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時,應該及時就醫,不應該去學校,以免傳染他人或者被他人傳染。
  • 手足口病進入第二個高發期,孩子有這6種症狀,需馬上就醫!
    「手足口病」就是其中的一種,而且這段時間它也進入了每年的第二個高發期,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躲過,但有時候又會不小心「中招」。 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2~3天,體溫一般低於38.5℃。 在舌頭、牙齦和/或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水皰,痛感明顯,這些水皰初期為細小紅點,後形成潰瘍。
  • 楚雄家長們注意!手足口病高發,孩子有這幾種症狀,須馬上就醫!
    「萬獸回籠」,家長們一半高興一半焦慮,高興的是終於能有自己的時間了,焦慮的是小朋友們到了幼兒園接觸的環境變得複雜,不少疾病也會「找上門」來,「手足口病」就是其中的一種。
  • 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夏天到了,又到了手足口病高發的時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既然患病以嬰幼兒為主,那麼家長們該如何預防以及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高發期江蘇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鮑倡俊-7月是高發期。如何做好預防* 6月齡-5歲的易感兒童,可接種腸道病毒EV71型的疫苗,來預防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寶寶洗手。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 手足口病進入流行季,這些預防措施要做好
    隨著夏季的到來,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來臨,許多家長不免擔心。提醒各位家長除了及時帶適齡兒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外,平時還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前幾天,我聽說同事孩子就患了手足口病,這引起了他們幼兒園裡一些家長的憂慮和恐慌。
  • 新型手足口病來了!比傳統更厲害,家長記住這18字口訣!
    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 家長們焦慮不已 生怕孩子患上了這種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傳染病 可最近出現了新型手足口 讓不少寶爸寶媽的心又提了起來
  • 家長慌了!4歲男孩手指甲突然一個個脫落 竟是手足口病所致
    「一開始以為是孩子玩了泥巴沒洗乾淨,但是仔細一看發現指甲從月牙處翹起來了,開始一個個脫落了,問孩子痛不痛,他說不痛。」王女士告訴記者,她上網查了查,說可能和手足口病有關。「我這才稍微安心下來,因為洋洋前段時間剛好得過手足口病。」  對此,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承軍說,王女士不用擔心。
  • 加強疫情防控 預防手足口病
    本報訊(記者 張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漸好轉,學校相繼複課,手足口病等傳染性事件已進入多發時段。4月25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全省學校疾病防控工作,當前,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應特別關注,應警惕新冠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或其他感染性腹瀉病聚集性病例或暴發疫情的發生。隨著開學潮的來臨,人員流動性增加、活動範圍增大、聚集性變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舊面臨嚴峻形勢。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河源這類孩子易感,如何辨別、預防?
    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多發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河源東埔社區醫院醫生認為,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 河源東埔醫院醫生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
  • 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那手足口病長什麼樣?和皰疹性咽峽炎一樣嗎?家長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又有哪些傳言不可信?別急,科大大今天就跟大家嘮嘮這「C位出道」的手足口病。手足口病 C位亮相認清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播途徑有鼻涕、唾液、糞便、接觸物等等。
  • 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家裡有寶寶的一定要注意啦!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由於這種病毒適合在夏季環境下生存,所以每年的夏季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主要症狀是發燒和手足口三個主要部位出現丘疹樣的皮疹。主要症狀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3-5天,一般常見於5歲以下孩童,沒有明顯先期症狀,因此家長一定要時刻留意孩子的身體狀況。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病急、傳播快嬰幼兒傳染病,在幼兒園的集體環境中,一旦有人染病就很容易相互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