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到來,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來臨,許多家長不免擔心。提醒各位家長除了及時帶適齡兒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外,平時還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前幾天,我聽說同事孩子就患了手足口病,這引起了他們幼兒園裡一些家長的憂慮和恐慌。的確,近期手足口病又多發起來,各位家長更要多加重視。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應該如何應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兒科是一個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多發在每年的夏、秋季,但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家長要了解了手足口病的致病病原、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等,以便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健康。
01
手足口病的病原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大約有20多種,最常見的有柯薩奇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型)。自2008年以來,病原學檢測發現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以EV71型為多見。
02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進行傳播。如健康的孩子接觸了病兒的唾液或被病毒汙染的玩具、水杯、毛巾、餐具,與病兒近距離接觸、擁抱、手拉手玩耍等,都有可能傳染。
03
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在3~7天,感染手足口病的孩子可能有三類表現:
雖然感染了此種病毒,但是並不發病;
部分孩子只表現出輕微手足口病的臨床症狀;
小朋友感染該病毒後,會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以及嚴重的併發症,如無菌性腦膜炎、心肌炎等。
該病的病症主要為孩子手、足的遠端,口腔內舌、頰、頜、牙齦的黏膜和臀部出現皮疹,皮疹為斑丘疹和皰疹,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局部出現潰瘍,疼痛明顯。病兒會突然出現發熱,體溫多在38度左右、精神尚好,還可能有輕微的流涕、咳嗽、腹瀉等症狀。
這時,口腔內的皰疹可能會導致孩子口水多,還會影響孩子吃飯、喝水,引起情緒的煩躁等。皮膚上的皮疹一般不疼、不癢,病癒後皮膚上也不留瘢痕。
04
手足口病的預防
一般來說,5歲以內的孩子對手足口病具有普遍易感性,因此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十分重要。
預防手足口病的原則除了控制傳染源,就是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注射疫苗,出生6個月至3歲的孩子,應及時接種手足口病的疫苗。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這幾點:
1.家中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加強身體鍛鍊,增強孩子身體的抵抗力;
3.孩子飯前便後和外出回來後要洗手;
4.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玩;
5.與小朋友近距離接觸時要戴口罩;
6.注意飲食和飲水的衛生。
05
手足口病的治療
目前治療手足口病尚無特異性治療手段,主要的辦法是對症治療,無症狀者或症狀輕微者多在一周內自愈。如果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家長要讓他們多休息,多喝水,吃些清淡富含營養的食物,注意皮膚和口腔的清潔護理。
如體溫超過38.5度,應該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服用退熱藥,退熱藥可選擇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若孩子出現高熱不退、頭痛、嘔吐、精神不振、煩躁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不要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