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不少冬季節性幼兒疾病進入了高發期
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種
不少中招的家長表示
之前以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發
沒想到冬季也是孩子手足口病高發期
幼兒園是人群高度集中地
孩子相互間密切接觸
一旦出現手足口傳染源
極易引發傳染病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發疹性疾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的幼兒發病率最高,這跟孩子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關。感染病毒後,患兒不會立即發病。病毒先在體內大量複製,經過3~7天的潛伏期後才進入發病期。抵抗力強的孩子僅會出現輕微症狀,甚至沒有任何症狀出現,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沒那麼幸運,不僅發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現腦膜炎或腦炎、肺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1
手足口的孩子都有哪些症狀?
臨床上多以手足皮疹來診,早期可有發熱、嘔吐、不願進食、流口水等症狀。
皮疹可為斑疹、斑丘疹或囊泡狀、大皰樣皮疹,形態多樣。而口腔黏膜疹以斑疹出現,逐漸進展為淺黃色基底伴紅色外圈狀的潰瘍疹,與口腔潰瘍相似,但其疹直徑較小,常出現在顎弓前方、舌部及頰黏膜處。當然,也可以出現在唇齦溝、軟顎、口唇,甚至出現在懸雍垂及扁桃體上。
介紹完臨床表現,我們來了解下手足口病的分期:
雖然有1-5期的臨床分期,但疾病並不會按照教科書上寫著來,否則,它也活不過幾年。所以,只要有重症預警信號,我們就該警惕!及時收住院治療,幹預並阻止病情進一步加重。
2
手足口的危險信號有哪些?
重症病例的預警信號:
1.5歲以內患兒(尤其<3歲)。
2.發熱超過3天。
3.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症狀。
4.呼吸心率增快。
5.末梢循環充盈時間延長。
6.WBC計數增高或明顯減低。
7.高血糖。
8.高血壓或低血壓。
當患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需要收住重症監護室:
1.、情緒及性格明顯改變,極度煩躁及驚恐,出現頻繁抽搐、進行性意識障礙、腦疝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
2.呼吸困難、節律改變,皮膚發紺青紫,咳血性泡沫痰,肺部聞及囉音,胸片示滲出性改變等呼吸系統表現。
3.心率明顯增快,高血壓或休克,末梢循環不良,充盈時間明顯延長等循環系統表現。
3
輔助檢查可以早期鑑別出重症病例嗎?
可以,但不是絕對的。
白細胞計數:重症病例相對輕症病例而言,白細胞升高,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排除合併其他感染),標準不一:如>12×109/L,>15×109/L,>17.5×109/L。
血糖:升高,>8.3mmol/L。
動脈血氧分壓:PaO2明顯下降。
腸道病毒71型檢測:常檢測糞便標本,除簡便易得外,主要是糞便排出病毒的時間長,可達4-6周。
腦脊液檢查:可呈現無菌性腦膜炎改變。2011年WHO手足口病臨床管理與公共衛生應對指南對死亡病例進行分析,有些病例在發展為心肺衰竭期前,雖然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受累臨床表現,但其腦脊液檢查已有細胞增多現象,對輔助診斷中樞系統受累提供參考指標。
腦電圖檢查:部分病例腦電圖可異常,表現為瀰漫性慢波,或棘波,但特異性不大,有學者認為,該檢查可作為重症病例並發腦幹腦炎的預警指標。
胸部X線片:雙肺或單肺肺紋理增多,斑片狀陰影,滲出性改變,提示肺充血或肺水腫。
心臟彩超:重症病例彩超檢查可出現左心室收縮不良和/或心功能衰竭等表現。
經顱都卜勒腦血流動力學檢查:顱內高壓時可表現為血流加快或不對稱,疾病進一步加重,出現顱內高壓危象時,則表現為「釘子波」或「震蕩波」。根據血流徵象,予以指導降顱壓治療。
頭顱CT或MRI:腸道病毒71型主要引起腦幹病變,不建議行大腦CT。必要時選擇頭顱MRI檢查,主要表現為腦幹局限性受累,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過早檢查,影像學上尚未表現;過晚檢查,因患兒病情危重,臨床意義有待考究。
4
不幸中招,如何護理?
萬一孩子中招,家長們也別太著急。
手足口病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樣,沒有特效藥,也不用吃所謂的抗病毒藥。患病期間,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護理,等待自愈。如果孩子因體溫太高而難受,家長可遵醫囑讓孩子服用退熱藥物,減輕孩子不適。
1.發熱的護理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家長可以使用物理降溫的方法,並要注意給孩子補水。當體溫超過38.5℃時,則應該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了。
2.皮疹的護理
出疹子時,家長應保持孩子皮膚的清潔,並要及時給孩子更換衣服。此外,要給孩子勤修指甲,以免過度抓撓引發的皮膚損傷和感染。若皰疹破裂並伴有皮膚的繼發感染時,可局部外用抗菌藥膏。
3.口腔的護理
若孩子嘴裡的皰疹已潰瘍,家長可用魚肝油或維生素B2片劑研成粉塗抹口腔,並要讓孩子經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潔。給孩子喝點偏涼的奶或水,少量多次,用吸管飲用,可幫孩子減輕口腔潰瘍的痛苦。
4.飲食護理
患病期間,孩子的消化功能減弱,飲食上應準備易消化的營養食物。出疹期間,尤其在口腔內水皰破潰成小潰瘍期間,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流質飲食。病癒後可及時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5
最重要的事情:預防!
手足口病來勢洶洶,如何做好預防措施呢?
1.勤洗手
不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後,也要先洗臉、洗手後再接觸孩子;尤其要注意的是,給孩子換完尿布,一定要洗手後再去做飯或照顧其他孩子。
2.勤通風、勤鍛鍊
經常開窗通風,可以防止病毒在室內傳播。此外,孩子要增加戶外運動,經常曬太陽,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腸道病毒感染。
3.勤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即開水煮15分鐘以上,耐高溫的東西推薦隔水蒸15分鐘後再烘乾。不耐高溫或者無法蒸煮的東西,比如塑料製品、家具等,可以用稀釋後的84消毒液浸泡或反覆擦拭15分鐘以上,此種方法消毒完成後要注意及時擦去殘留的消毒液,以防入口。
4.少聚集
公共遊樂場所,特別是大型商場、餐飲機構等設置的室內遊樂園是低齡兒童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場所。像孩子們喜歡玩的海洋球池,數百個小塑料球聚集,極易隱藏細菌病毒,對於抵抗力比較弱的低齡兒童來說是個隱患。還有孩子喜歡坐的搖搖車,很少有人去維護,更別提消毒了,極易發生傳染病的交叉感染。儘量避免帶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時,孩子在幼兒園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情況。
5.接種疫苗
就目前來說,預防手足口病較好的方式還是接種疫苗。儘早接種疫苗,可以幫助孩子更好預防手足口病。
文字綜合整理自:醫學界呼吸頻道。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