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狀重申一下,這種病別誤當作手足口病給娃治了

2021-01-09 科學家庭育兒

天氣熱了,很多傳染病如約而至,最易發生的手足口更是躍躍欲試。截止2月份,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已達2.8萬例!

不得不說,看見孩子嘴裡、身上長滿皰疹,當媽的真要慌死了!尤其是第一次!

那今天科大大就跟大家來嘮嘮,這「磨刀霍霍向寶寶」的手足口病吧!

揭開手足口神秘面紗!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而跟手足口關係最要好的還是卡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後者更易引起重症!

哪些症狀表明手足口找上娃?

手足口最愛活躍在6個月-5歲寶寶之間,常常全年無休,讓人防不勝防!

如果寶寶出現低燒不退,小手、小腳、小屁屁和嘴巴裡都長出皰疹,那十有八九就是手足口了

像這樣

還有些寶寶,可能會伴有咽喉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區分「孿生兄弟」皰疹性咽峽炎

科大大每次提及手足口,就免不了要說說它的「孿生兄弟」——皰疹性咽峽炎。

兩者不僅症狀有相似,都會讓嘴巴裡起皰疹,就連引起疾病的病毒也有重合!

既然這麼相似,家長該如何判斷寶寶是手足口還是咽峽炎呢?貼心的科大大特意做了下圖,要保存好哦:

這樣看來,同樣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手足口威力更「兇猛」些。

但家長們也不必緊張,手足口再厲害,也改變不了它是自愈性疾病的現實。

制服手足口,這招不可信!

雖說是自愈性疾病,可看見孩子不舒服,家長心裡也焦慮啊!所以...就可以「有病亂投醫了嗎?」

利巴韋林+玉屏風顆粒?

科大大看到網傳用利巴韋林+玉屏風顆粒來治療和預防手足口:

但事實上,這並不靠譜!

首先,根據2014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相關建議,手足口病無特殊治療方法,除了對症護理,並沒提及抗病毒治療!

而且利巴韋林的說明書也有指出,適用於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支氣管炎和皮膚皰疹病毒感染。作為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手足口明顯不在其內!

最重要的是,利巴林韋副作用比較大,並且由於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如致畸、致癌等潛在的風險,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其次,我國疾控中心關於手足口的預防控制建議中,不管是預防還是治療,都沒有提到利巴韋林或者玉屏風顆粒。

最後,我們再看下玉屏風的說明書:

很明顯,這並不屬於兒童藥物,沒有醫囑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家長,都不能給娃用!

不良反應和禁忌都尚不明確,這樣一款「益氣固表」,不解決根本問題的中成藥,科大大拜託各位家長,還是擦亮雙眼吧!

制敵還得對症護理!

再說一遍,手足口並沒有什麼特效藥!什麼利巴韋林、玉屏風、開喉劍、板藍根,統統沒!有!用!

唯有對症治療,方可破解「手足口」的陣法!

出現這些情況要就醫!

當然,一般情況下,手足口會在1-2周左右自愈。只有小部分患兒會發展成重症,並發腦炎、腦膜炎、肺水腫等。

因此,當娃出現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讓我們不安的情況時,請馬不停蹄的帶娃就醫:

①易驚、②無力、③嘔吐、④呼吸增快、⑤精神萎靡或煩躁、⑥持續不退的高熱,甚至超過3天等。

關於手足口,你可能還有這些疑惑

① 成人會得手足口嗎?

會,手足口是病毒傳染病,雖然6 歲以下孩子是主要易感染人群,但不排除抵抗力差的成人也會被感染。

還有研究顯示,腸道病毒 EV71 的家庭接觸傳播率達 52%。也就是說,大人成了常被忽視的傳染源!

成人的免疫力強,患病者一般較少或感染後不發病、沒有症狀,但仍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② 患手足口後指甲脫落,說明有併發症?

NO!科薩奇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會出現脫甲蛻皮的現象。

比較常見,不用特殊處理,可以靜待新指甲長出。

③ 感染過一次,也打過疫苗了,還會再中招嗎?

有可能,手足口不像水痘、麻疹可以獲得終身免疫。去年中招今年也有可能再得。

疫苗是對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預防作用,但不能預防其他病毒的入侵。

而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有很多,每次感染都可能不是同一種病毒。

④ 除了勤洗手多通風還有什麼有效預防方法?

必須有!中國疾控中心建議:儘早接種手足口疫苗,最好在1歲前完成。

6月齡~5歲的娃要接種2劑,時間間隔至少一個月。

⑤ 接種一次疫苗可以預防多久?需要每年接種嗎?

打一次疫苗可以預防2~3年,要不要再打可根據情況分析,如娃1歲的時候打了一次,2~3年後是4歲左右,可以再打一針。

但如果過了2~3年,寶寶已經5歲以上了,就不用再打了。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嚴重可致死,手足口病高發季來了|手足口病|高發季|致死|疫苗|皰疹|...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傳播:1、胃腸道傳播,即糞-口途徑。2、呼吸道傳播:通過飛沫、咳嗽、打噴嚏等。3、接觸傳播:通過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黏膜皰疹液及被汙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NO.2第2問:有哪些臨床症狀?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前不久科大大剛跟大家嘮完EB病毒那些事,最近手足口病又出作妖,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這不,廣西疾控部門發出了預防手足口的提醒,建議家長及時接種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但為啥子疫苗接種率仍舊很低呢?雖說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從半年時間感染者達100.0000例的數據來看,只要家裡條件允許,疫苗應該打。
  • 能要命的手足口病,你了解多少?
    大部分的患兒症狀都比較輕,但是也有小部分的患兒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病情迅速發展,甚至死亡,所以家長們聽及此病多是比較畏懼的。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普通症狀:一般手足口病都是急性起病的,患兒可能會出現發熱,也可能不發熱,大部分的患兒會出現流涕、咳嗽、食慾欠佳這些並沒有很特異指向的症狀,比較好辨認的症狀就是會在手、足、口、臀部等出現散在的皮疹或者皰疹,口腔的皰疹常常發生在射、口腔黏膜、上顎等部位,容易合併潰瘍。
  • 別大意!手足口病冬季也「發飆」!
    近日 不少冬季節性幼兒疾病進入了高發期 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種 不少中招的家長表示 之前以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發 沒想到冬季也是孩子手足口病高發期
  • 手足口病幾天能好?這樣做可避免感染此病
    對於寶寶來說感染手足口病後真的是備受折磨,到底幾天病情才能有好轉呢?手足口病是傳染性極強的一種病毒感染導致的疾病,多發於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後會出現口痛厭食、低熱等症狀,最明顯的是幼兒的手、足和口腔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小皰疹。
  • 手足口病進入流行季,這些預防措施要做好
    的確,近期手足口病又多發起來,各位家長更要多加重視。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應該如何應對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在兒科是一個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多發在每年的夏、秋季,但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家長要了解了手足口病的致病病原、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等,以便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健康。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近日,江蘇常州第二人民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等醫院的專家表示,手足口病是夏秋易高發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且傳染性強,少數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 寶寶患有手足口病嚴重嗎?有哪些明顯的症狀!媽媽了解了嗎
    手足口病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也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不少媽媽就會擔憂寶寶會不會被傳染到這種疾病,趁著它還沒有對寶 寶造成更大的傷害之前能夠得到及時的緩解和遏制。雖然這不是什麼大疾病,但是媽媽們還是需要注意,因為這種疾病還是有可能會產生一些併發症,所以媽媽們只需注意寶寶的症狀並及時到醫院就診就好了。那麼,手足口病有哪些明顯的症狀?1、發燒。
  • 手足口病高發期,早期症狀有哪些,新手爸媽不妨了解
    春夏季節是兒童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病毒可以藉助空氣飛沫等諸多的途徑進行快速的傳染,其中在5歲以下兒童群體之中發病率更高。由於5歲以下的兒童更喜歡與其他孩子親密接觸,其本身的傳播效率更高,因此需要家長更加警惕手足口病的發病情況,並且積極地進行預防和病後治療。
  • 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
    手足口病病程在7到15天之間,按生病的嚴重程度病程會增加會縮減。潛伏期在3到5天,生病的第一表現多為發燒,持續的低燒,體溫維持在37.7至38度不等。並且也伴有其他感冒相同的症狀,很多家長最初都會把手足口誤認為是普通的感冒炎症導致的發燒。
  • 手足口病出現了新症狀,有這些症狀出現要馬上就醫
    傳統手足口病的皰疹或紅疹往往出現在手足口部位,但近日一些手足口患兒中,症狀卻與傳統的手足口病有所不同。這種新型手足口病判斷為CV-A6型手足口病,和過去常見的手足口病明顯的差別是,它和風疹、藥疹、水痘有點類似,出疹子的面積更廣,而且疹子很密集,看起來很可怕。
  • 父母們必須知道的手足口病防護知識!
    氣溫轉涼,不少家長為小朋友可能患上手足口病而擔憂。 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病急、傳播快,甚至可以致命的幼兒傳染病! 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地,孩子們密切接觸,一旦有手足口病傳染源出現,很容易引發傳染病流行。
  • 關於手足口病你知道多少?
    然而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了高發病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且聽專家怎麼說。關注: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 什麼是手足口病?提醒:孩子出現了這6個症狀,或許它就是禍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幼兒園、託兒容易發生的聚集性的病例,夏秋季容易發生,在2012年5月份某機關幼兒園便發生了一起聚集性病例,這種病就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而引起的疾病,並且年齡較小,10歲的小孩子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因此大部分家長會知道手足口病的存在,因為很多家長要防止孩子感染到手足口病,以免帶來身體上的疾病。手足口病還是一種傳染病,容易在小孩子之間相互傳染,所以當有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時,應該及時就醫,不應該去學校,以免傳染他人或者被他人傳染。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南京市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田野提醒寶爸寶媽要多多留心,做好預防——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每年4目前,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柯薩奇病毒A6型(CoxA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較為常見,但導致重症和死亡病例以EV71多見。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別慌!家庭藥箱常備濟川蒲地藍和同貝
    春季氣溫回升,手足口病這種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又開始進入高發期,因其具有起病急、傳播快、範圍廣等特點,有效的預防、科學的治療至關重要。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發病時在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出現水皰樣皮疹,同時伴有發熱、咳嗽、流鼻涕、食慾欠佳等症狀,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等併發症。
  • 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夏天到了,又到了手足口病高發的時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既然患病以嬰幼兒為主,那麼家長們該如何預防以及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夏季高發,正確選藥安全用藥指路蒲地藍
    進入夏季,手足口病這種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又開始進入高發期,因其具有起病急、傳播快、範圍廣等特點,有效的預防、科學的治療至關重要。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發病時在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出現水皰樣皮疹,同時伴有發熱、咳嗽、流鼻涕、食慾欠佳等症狀,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等併發症。手足口病屬於中醫「溫病」範疇,治法為清熱解毒、化溼透邪。由於抗生素對病毒無效,所以選用中成藥治療對兒童既安全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