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清淡營養易消化 緩解手足口病食譜推薦

2021-01-10 寶寶知道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於五歲以下嬰幼兒,而寶寶一旦患上手足口病之後,我們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發病階段飲食要清淡,少食多餐,吃流質的食物,以便利於消化,又不刺激傷口,而退燒階段要多吃泥糊狀食物,恢復期則可以適當的添加一些肉末和菜末,保證營養。

除了要選擇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食物,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外,患有手足口病的寶寶還要保持口腔清潔,多喝水,最好每天用溫淡鹽水漱口數次。

緩解手足口病食譜:繽紛水果甜湯

食材:蘋果200克、獼猴桃200克、香梨200克、雪梨200克、冰糖100克、清水3升

做法:

1、蘋果、香梨、雪梨分別洗淨,去皮,去核,切塊,放入湯鍋;

2、獼猴桃剝皮,切成片狀,放入湯鍋;

3、湯鍋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放冰糖,裝小火,慢煮三十分鐘;

4、盛入碗中,稍涼讓寶寶食用即可。

加入了蘋果、梨子、獼猴桃的這道繽紛水果甜湯,有益於補充維生素,同時這些水果又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腸胃疾病。而煮著吃,寶寶更容易消化。

緩解手足口病食譜:海帶排骨綠豆粥

食材:豬大排、海帶、綠豆、大米、姜、胡椒粉、醬油、食鹽2克

做法:

1、排骨剁成小塊,洗淨,用鹽、姜、胡椒粉、醬油醃製十五分鐘;

2、海帶淘洗乾淨,切成長方形或三角形小片;

3、大米、綠豆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成開花粥;

4、粥內放入醃製好的排骨,煮十分鐘;

5、放入海帶,小火慢煮十分鐘即可。大點孩子還可調入適量鹽調味。

多吃海帶不僅補碘還可以清理腸道垃圾。綠豆中的蛋白質可保護胃腸黏膜,與有機磷農藥、汞、砷、鉛化合物等結合形成沉澱物,使之減少或失去毒性,並不被吸收。排骨可以滋養脾胃,有保健脾胃的作用。

緩解手足口病食譜:潤肺鴨梨粥

食材:粳米100克、鴨梨2個、水適量

做法:

1、粳米洗淨,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

2、鴨梨洗淨,連皮帶核切成片狀;

3、鴨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煮半小時;

4、過濾梨渣的水倒入電飯鍋中,放入浸泡好的粳米,熬煮成粥;

5、盛入碗中,稍涼趁溫熱讓寶寶食用。

鴨梨吃起來鮮嫩多汁、脆爽可口,富含葡萄糖、果酸、鐵、膳食纖維和維生素A、B、C等人體必需營養物質,有生津止渴、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尤其適合冬春季節發熱和內熱寶寶食用。而且鴨梨少渣易消化,能幫助治療和減緩寶寶的便秘症狀。

緩解手足口病食譜:黃瓜玉米粥

食材:黃瓜小半根、玉米粒少許、大米適量

做法:

1、大米清水中浸泡半小時,淘洗乾淨;

2、從鮮玉米上掰下玉米粒,淘洗淨;

3、黃瓜洗淨,去皮,切成小丁;

4、大米和鮮玉米粒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煮;

5、米粥煮到開始開花時,加入黃瓜丁,調大火的同時,不斷攪動;

6、粥煮到香濃粘稠即可,蓋蓋燜一會兒,盛入碗中,稍涼讓寶寶食用。

黃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效果,對於清除體內垃圾很有幫助,膳食纖維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黃瓜酶能有效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玉米富含植物纖維素,能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洩,可預防便秘、腸炎、腸癌等。

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和寶寶食譜大全及做法敬請翻閱作者其他文章。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放飛童心)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手足口病又將進入高發期
    說起手足口病,很多有寶寶的家長應該也和奶爸一樣,「談手足口色變」吧?手足口病這個多發在5歲以下兒童的兒科疾病,發病除了發燒手上叫上長泡各種難受之外,嚴重的還容易導致腦炎等多種併發症,傳染性非常強。手足口病高發期已經來到,那麼,我們到底怎麼樣可以儘量避免或者預防手足口病呢?如果不小心傳染上了,應該怎麼辦呢?
  • 2018是高峰年,「手足口病」究竟怎麼判斷?怎麼護理?
    其實早在四月初,衛健委發布的關於手足口病的通報:全國手足口病呈現了隔年高發的特點,隔一年就會有一個高發。並預計2018年將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而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手足口病的特徵手足口病,是一種有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並且傳染性極強,其主要感染群體是6歲以下的寶寶。
  • 父母們必須知道的手足口病防護知識!
    什麼是手足口病? 家長在家該怎麼護理手足口病患兒? 手足口病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自愈,因為它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說跟感冒一樣,沒有特效藥,往往也不需要吃抗病毒藥物。但如果孩子因體溫太高而難受,家長可以按照醫囑讓孩子服用退熱藥物,減輕孩子不適。
  • 手足口病冬季也「發飆」!
    近日 不少冬季節性幼兒疾病進入了高發期 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種 不少中招的家長表示 之前以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發 沒想到冬季也是孩子手足口病高發期
  •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做好6點,幫寶寶做好預防
    手足口病是幼兒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尤其3歲以下的北鼻,身體免疫系統不完善,病毒更容易找上門,手足口病發病快,而且併發症多,關鍵在於預防,掌握寶寶的發病原因,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才能讓寶寶免於病痛折磨。手足口病防治方法由於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播性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應對辦法在於防控。首先控制傳染源,發現有出現手足口病症狀的孩子立即送往醫院。其次是要切斷它的傳播路徑,缺少傳播的可能,避免孩子間接接觸。1、手部清潔。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於手足口病早期症狀的發熱、咳嗽、流涕等與流感類似,很容易被忽視。徐金梅說:「手足口病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都可能會有發熱、咳嗽、乏力、流涕、咽部不適、食欲不振等症狀。但是真正典型症狀是不一樣的,手足口病會出現手足、口腔部位皮疹,流感沒有此症狀。」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其傳染源是什麼?
  • 手足口病進入流行季,這些預防措施要做好
    的確,近期手足口病又多發起來,各位家長更要多加重視。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應該如何應對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在兒科是一個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多發在每年的夏、秋季,但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家長要了解了手足口病的致病病原、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等,以便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健康。
  • 嚴重可致死,手足口病高發季來了|手足口病|高發季|致死|疫苗|皰疹|...
    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一些地區開學時間基本明確,對低齡兒童來說,感染手足口病的風險隨之增加,容易引起託幼機構和小學發生聚集性疫情。基層醫師公社為大家整理了手足口病9問,歡迎收藏、共享。NO.1第1問:手足口病如何傳播?
  • 手足口病的症狀重申一下,這種病別誤當作手足口病給娃治了
    天氣熱了,很多傳染病如約而至,最易發生的手足口更是躍躍欲試。截止2月份,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已達2.8萬例!不得不說,看見孩子嘴裡、身上長滿皰疹,當媽的真要慌死了!尤其是第一次!那今天科大大就跟大家來嘮嘮,這「磨刀霍霍向寶寶」的手足口病吧!揭開手足口神秘面紗!
  • 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既然患病以嬰幼兒為主,那麼家長們該如何預防以及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易感人群:5歲及以下的兒童。感染途徑: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接觸性感染。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服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
  • 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區分 皰疹性咽峽炎那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如果寶寶得了咽峽炎,嘴巴裡也會像手足口病一樣起皰疹,但手腳上卻沒有。其實「激活」兩者的病毒有所重合。其中跟手足口最熟的是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最易引起重症)。
  • 疫情間手足口病高發!快給寶寶100%的健康防護!
    由於該病傳染性強,為了最大化避免寶寶中招,爸爸媽媽們掌握簡單實用的預防及護理辦法十分有必要,請大家從今天開始就用起來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為4-7日,起病以低熱、口腔潰瘍、口痛為主,伴有流口水、食慾減退等。
  • 能要命的手足口病,你了解多少?
    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普通症狀:一般手足口病都是急性起病的,患兒可能會出現發熱,也可能不發熱,大部分的患兒會出現流涕、咳嗽、食慾欠佳這些並沒有很特異指向的症狀,比較好辨認的症狀就是會在手、足、口、臀部等出現散在的皮疹或者皰疹,口腔的皰疹常常發生在射、口腔黏膜、上顎等部位,容易合併潰瘍。
  • 手足口病進入第二個高發期,孩子有這6種症狀,需馬上就醫!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手足口病的那些事。 如果寶寶體溫高於38.5℃時,可以給寶寶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且這兩種藥物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皰疹和潰瘍造成的疼痛。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南京市兒童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田野提醒寶爸寶媽要多多留心,做好預防——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每年4目前,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柯薩奇病毒A6型(CoxA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較為常見,但導致重症和死亡病例以EV71多見。
  • 手足口病沒那麼可怕,但碰到3種情況需立即送醫!
    手足口病的症狀手足口病病毒通常會有一周左右的潛伏期,在此期間孩子無任何症狀。潛伏期過後,部分寶寶會出現發熱、咳嗽、食欲不振等類似於感冒的症狀,體溫通常是38℃左右的低燒,並且持續時間不長。隨著潛伏期的結束,一些小紅點狀的皰疹慢慢就會出現在寶寶的身體上,主要是在手、腳、口、臀等部位多發,因此稱為手足口病。
  • 新型手足口病來了!比傳統更厲害,家長記住這18字口訣!
    3 結痂 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治癒後可留下硬痂,而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不會留痂。 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臨床特徵與其他病原體有所不同,所以易被誤診或漏診,所幸該病毒一般不累及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引起的重症及死亡比例較小。
  • 寶寶患有手足口病嚴重嗎?有哪些明顯的症狀!媽媽了解了嗎
    手足口病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也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不少媽媽就會擔憂寶寶會不會被傳染到這種疾病,趁著它還沒有對寶 寶造成更大的傷害之前能夠得到及時的緩解和遏制。值得一提的是,小兒手足口病根據寶寶的體質不同病情程度也有所不同,體質好一些的寶寶 ,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自然而然的好了,如果寶寶體質較為虛弱,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但疫苗保護率可達95%
    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手足口病傳染性強,其傳染源是什麼?徐金梅告訴記者,手足口病患兒和手足口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腸道病毒在溼熱的環境下容易生存,且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