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打預防針,針都還沒看到呢,胖弟已經哭得跟個淚人兒一樣。我已經不忍心看下去,換姥姥上陣。在等待的時候,瞥見了醫院牆上關於手足口的宣傳報,就多看了兩眼。畢竟胖弟現在的年紀,也差不多是個高發年紀了,最近出去,我都會特別疑神疑鬼,害怕一不小心就被傳染。
其實早在四月初,衛健委發布的關於手足口病的通報:全國手足口病呈現了隔年高發的特點,隔一年就會有一個高發。並預計2018年將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而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手足口病的特徵
手足口病,是一種有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並且傳染性極強,其主要感染群體是6歲以下的寶寶。患兒中99%左右是輕症,一般5-10天就可治癒,治療後期的傳染性比較強,不過就算是較重病情也能夠治療痊癒,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對於手足口的判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發熱,體溫一般上升到38℃左右。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病情較輕。
2、發熱1~2天後口腔、咽、軟顎、頰黏膜、舌、齒齦出現分散狀皰疹,特別是手掌足底的皮疹大小呈米粒狀,可有明顯痛感,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破潰成小潰瘍。
3、症狀較輕的患兒早期可表現為咳嗽流涕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還有部分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4、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逐漸下降、皮疹消退,病情得到恢復。重症患兒可能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併發症,極少數病例發展至患兒死亡。
虎媽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出現上述某些症狀後,自己又無法拿捏的,一定要馬上去醫院。
如何護理患手足口病的寶寶
如果家裡的寶寶確診患了手足口病,媽媽們就需要好好注重寶寶的護理了,具體可以參考如下方法:
1、 隔離消毒。已經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寶寶就要儘量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兩個星期左右,寶寶用過的穿過的物品,都需要進行徹底消毒,比如用消毒液浸泡、陽光暴曬。寶寶所在的房間要做好通風,保證空氣是流通的新鮮的。減少人員進進出出寶寶房間,避免繼發性感染。
2、 口腔清潔。寶寶在感染病毒後,口腔疼痛難忍,會導致食慾下降、拒食、流口水甚至是哭鬧不止。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可以用生理鹽水漱口,對較小的寶寶可以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籤輕輕擦拭口腔。另外,也可以將維生素B2粉或者魚肝油直接塗抹在口腔糜爛處,可以減輕疼痛。
3、 注意降溫。感染手足口病後寶寶會發燒,一般都在37.5-38.5之間。此時,要注意給寶寶散熱、降溫。可以多喝溫水,溫水洗浴來降溫。
4、 營養飲食。因為口腔皰疹,寶寶可能不是很願意吃飯。這時候我們給寶寶的飲食應該以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質為主。禁止一切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較多,寶寶極易感染,所以隨時做好衛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1、 勤洗手。飯前便後、外出歸來都要用洗手液或者是肥皂認真洗手,不要喝生水和生冷食物。
2、 看護人的衛生。看護人每天都在接觸寶寶,尤其在處理完寶寶的便便後一定要洗手,並且妥善處理汙物。
3、 用品清洗消毒。寶寶的奶瓶、奶嘴、水杯都應在使用前後進行清洗,並定時消毒。
4、 遠離人群。在病毒肆虐的時候,不要帶著寶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玩耍。
5、 家庭衛生。時刻保持家裡的整潔乾淨,居室常通風、勤曬衣被。
6、 及時就醫。如果寶寶出現類似手足口病的症狀,請立即去往醫院確診。症狀較輕的寶寶不用住院治療,更適合居家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並無特效藥治療,但具有自愈性,個別患兒即使不治療也會在7-10天後自愈。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上一句話說的是「個別患兒」,所以在寶寶感染手足口病後,我們並不能因此冒險等待著寶寶的自愈。如果發現有類似的症狀出現,一定要記錄好寶寶的症狀,帶著寶寶去醫院確診,讓醫生判斷寶寶的感染輕重,配合相應的治療。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虎媽潘潘)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