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高峰年,「手足口病」究竟怎麼判斷?怎麼護理?

2021-01-09 寶寶知道

前兩天去打預防針,針都還沒看到呢,胖弟已經哭得跟個淚人兒一樣。我已經不忍心看下去,換姥姥上陣。在等待的時候,瞥見了醫院牆上關於手足口的宣傳報,就多看了兩眼。畢竟胖弟現在的年紀,也差不多是個高發年紀了,最近出去,我都會特別疑神疑鬼,害怕一不小心就被傳染。

其實早在四月初,衛健委發布的關於手足口病的通報:全國手足口病呈現了隔年高發的特點,隔一年就會有一個高發。並預計2018年將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年,而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手足口病的特徵

手足口病,是一種有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並且傳染性極強,其主要感染群體是6歲以下的寶寶。患兒中99%左右是輕症,一般5-10天就可治癒,治療後期的傳染性比較強,不過就算是較重病情也能夠治療痊癒,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對於手足口的判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發熱,體溫一般上升到38℃左右。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病情較輕。

2、發熱1~2天後口腔、咽、軟顎、頰黏膜、舌、齒齦出現分散狀皰疹,特別是手掌足底的皮疹大小呈米粒狀,可有明顯痛感,由於疼痛,常流涎和拒食。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破潰成小潰瘍。

3、症狀較輕的患兒早期可表現為咳嗽流涕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還有部分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反應。

4、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逐漸下降、皮疹消退,病情得到恢復。重症患兒可能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併發症,極少數病例發展至患兒死亡。

虎媽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出現上述某些症狀後,自己又無法拿捏的,一定要馬上去醫院。

如何護理患手足口病的寶寶

如果家裡的寶寶確診患了手足口病,媽媽們就需要好好注重寶寶的護理了,具體可以參考如下方法:

1、 隔離消毒。已經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寶寶就要儘量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兩個星期左右,寶寶用過的穿過的物品,都需要進行徹底消毒,比如用消毒液浸泡、陽光暴曬。寶寶所在的房間要做好通風,保證空氣是流通的新鮮的。減少人員進進出出寶寶房間,避免繼發性感染。

2、 口腔清潔。寶寶在感染病毒後,口腔疼痛難忍,會導致食慾下降、拒食、流口水甚至是哭鬧不止。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可以用生理鹽水漱口,對較小的寶寶可以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籤輕輕擦拭口腔。另外,也可以將維生素B2粉或者魚肝油直接塗抹在口腔糜爛處,可以減輕疼痛。

3、 注意降溫。感染手足口病後寶寶會發燒,一般都在37.5-38.5之間。此時,要注意給寶寶散熱、降溫。可以多喝溫水,溫水洗浴來降溫。

4、 營養飲食。因為口腔皰疹,寶寶可能不是很願意吃飯。這時候我們給寶寶的飲食應該以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質為主。禁止一切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較多,寶寶極易感染,所以隨時做好衛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1、 勤洗手。飯前便後、外出歸來都要用洗手液或者是肥皂認真洗手,不要喝生水和生冷食物。

2、 看護人的衛生。看護人每天都在接觸寶寶,尤其在處理完寶寶的便便後一定要洗手,並且妥善處理汙物。

3、 用品清洗消毒。寶寶的奶瓶、奶嘴、水杯都應在使用前後進行清洗,並定時消毒。

4、 遠離人群。在病毒肆虐的時候,不要帶著寶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玩耍。

5、 家庭衛生。時刻保持家裡的整潔乾淨,居室常通風、勤曬衣被。

6、 及時就醫。如果寶寶出現類似手足口病的症狀,請立即去往醫院確診。症狀較輕的寶寶不用住院治療,更適合居家治療,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並無特效藥治療,但具有自愈性,個別患兒即使不治療也會在7-10天後自愈。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上一句話說的是「個別患兒」,所以在寶寶感染手足口病後,我們並不能因此冒險等待著寶寶的自愈。如果發現有類似的症狀出現,一定要記錄好寶寶的症狀,帶著寶寶去醫院確診,讓醫生判斷寶寶的感染輕重,配合相應的治療。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虎媽潘潘)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夏天到了,又到了手足口病高發的時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既然患病以嬰幼兒為主,那麼家長們該如何預防以及如何判斷手足口病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
    手足口病病程在7到15天之間,按生病的嚴重程度病程會增加會縮減。潛伏期在3到5天,生病的第一表現多為發燒,持續的低燒,體溫維持在37.7至38度不等。並且也伴有其他感冒相同的症狀,很多家長最初都會把手足口誤認為是普通的感冒炎症導致的發燒。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病期 它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
    然而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了高發病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且聽專家怎麼說。關注: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 父母們必須知道的手足口病防護知識!
    氣溫轉涼,不少家長為小朋友可能患上手足口病而擔憂。 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病急、傳播快,甚至可以致命的幼兒傳染病! 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地,孩子們密切接觸,一旦有手足口病傳染源出現,很容易引發傳染病流行。
  • 關於手足口病你知道多少?
    然而隨著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了高發病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且聽專家怎麼說。關注:手足口病傳播係數是新冠病毒的三倍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該病多發生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 手足口病的症狀重申一下,這種病別誤當作手足口病給娃治了
    截止2月份,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已達2.8萬例!不得不說,看見孩子嘴裡、身上長滿皰疹,當媽的真要慌死了!尤其是第一次!那今天科大大就跟大家來嘮嘮,這「磨刀霍霍向寶寶」的手足口病吧!揭開手足口神秘面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種,而跟手足口關係最要好的還是卡薩奇病毒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後者更易引起重症!
  • 手足口病進入第二個高發期,孩子有這6種症狀,需馬上就醫!
    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手足口病的那些事。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呢? 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2~3天,體溫一般低於38.5℃。 在舌頭、牙齦和/或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水皰,痛感明顯,這些水皰初期為細小紅點,後形成潰瘍。
  • 手足口病冬季也「發飆」!
    近日 不少冬季節性幼兒疾病進入了高發期 其中,手足口病就是一種 不少中招的家長表示 之前以為手足口病只是春夏季高發 沒想到冬季也是孩子手足口病高發期
  • 手足口病高發季 家有幼兒注意!
    手足口病高發季,孩子外出務必注意衛生(圖文無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說到手足口病,大家都不陌生。以往廣東入夏天氣溼熱病毒活躍,家長十分警惕。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每日功課」,手足口病發病率有所下降,很多家長開始大意。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張又祥介紹,根據往年的流行趨勢判斷,廣東每年有兩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4~7月和9~10月。一到4月份,手足口病的患兒就會急劇增加。今年門診接診病例的確明顯降低,但家長仍需保持警惕。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嚴重可致死,手足口病高發季來了|手足口病|高發季|致死|疫苗|皰疹|...
    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一些地區開學時間基本明確,對低齡兒童來說,感染手足口病的風險隨之增加,容易引起託幼機構和小學發生聚集性疫情。基層醫師公社為大家整理了手足口病9問,歡迎收藏、共享。NO.1第1問:手足口病如何傳播?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能要命的手足口病,你了解多少?
    手足口病多發與5歲以下的小朋友,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發熱、出疹性疾病,因為其傳染性比較強,發病人群又比較集中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所以常常會出現一個班級多個小朋友發病的情況。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所以這種普通類型的手足口病,多數能在一個星期內痊癒,不會對患兒身體產生嚴重的或者遠期的影響。
  • 手足口病又將進入高發期
    說起手足口病,很多有寶寶的家長應該也和奶爸一樣,「談手足口色變」吧?手足口病這個多發在5歲以下兒童的兒科疾病,發病除了發燒手上叫上長泡各種難受之外,嚴重的還容易導致腦炎等多種併發症,傳染性非常強。手足口病高發期已經來到,那麼,我們到底怎麼樣可以儘量避免或者預防手足口病呢?如果不小心傳染上了,應該怎麼辦呢?
  • 手足口病進入流行季,這些預防措施要做好
    隨著夏季的到來,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來臨,許多家長不免擔心。提醒各位家長除了及時帶適齡兒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外,平時還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前幾天,我聽說同事孩子就患了手足口病,這引起了他們幼兒園裡一些家長的憂慮和恐慌。
  •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怎麼區分?6類疾病容易混淆,父母先掃盲
    兒童身上出現一些疑似手足口病的皮疹,很多父母和手忙腳亂、提心弔膽,心疼不已,有時,這些症狀,並不一定就代表寶寶患的是手足口病,因為,有一些疾病和手足口病有著相似的症狀,在鑑別上容易出現混淆,下面,可馨育兒說筆者帶你去了解下。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怎麼區分?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河源這類孩子易感,如何辨別、預防?
    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多發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河源東埔社區醫院醫生認為,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 河源東埔醫院醫生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
  • 手足口病用什麼藥最好?
    首先得知道手足口病,屬於病毒性的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一大組病毒,包括EV71、柯薩奇A16等,它們都屬於病毒性的疾病。既然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怎麼治療呢? 可以利用中醫中藥的優勢,輕的患者口服,重的就輸液口服的,經常用的有藍芩口服液、蒲地藍口服液、板藍根,包括雙黃連、金銀花等很多名目。當然這裡邊請家長注意,很多不同名字的中成藥之間,它們的成分是有重疊的,所以不要給孩子買了這樣一種又加另外一種,甚至是三四種中成藥共同口服,這樣會產生毒性作用的。
  • 手足口病高發!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前不久科大大剛跟大家嘮完EB病毒那些事,最近手足口病又出作妖,真是沒一個讓人省心的!這不,廣西疾控部門發出了預防手足口的提醒,建議家長及時接種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但為啥子疫苗接種率仍舊很低呢?雖說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從半年時間感染者達100.0000例的數據來看,只要家裡條件允許,疫苗應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