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書
上海灘的大佬曾經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什麼是本事?本事就是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動腦子才能夠做出來事情,這也是一個人的理性思考,面對事情的時候更加從容的一個態度。
但是脾氣呢,脾氣就是一個人的情緒,不僅僅是發怒,更是因為自己的理智掌握不了自己的情感。
當一個人只有情緒而沒有理智的時候,就是所謂的動心不動腦,沒有控制適度。
其實在生活中,最糟糕的一個人生就是只動心不動腦。
如同那些焦慮抑鬱的人,大多都是中高層,他們經常為一些事情操心勞累,而那些連溫飽都勉強維持的人,整天為衣食奔波,這樣的工薪階層自殺的機率非常低,關鍵就是在於他們大多數隻動力氣不動心。
在《傳習錄》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王陽明的學生崇一問:「尋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無事亦忙,何也?」
崇一是王陽明的學生,大名叫歐陽德,他問的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動心和動腦之間的關係,意思就是說:平時的時候一顆心忙得要死,有事的時候忙的摸不著北,這就算了,畢竟有事,那沒事的時候也在忙,心裡也沒有底,整天千般計較,萬般思索的,活得這麼累這麼繁雜,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怎麼解決呢?
王陽明這個時候就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時,與天運一般不息,雖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無主宰,便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天地之間的生機,本來是沒有一刻中斷,所以人活著就是處於不停的活動之中,這本是正常的,但是忙中要有一個主宰,就是忙的時候要有一個核心,這樣內心才能寂然不動,始終如一,有了這個主宰,生命才是屬於自己的,如果主宰常在,人便與天地生生不息,雖然日理萬機,外在都能夠有一種從容。
王陽明的學生歐陽德,聽了老師的點化和開解之後,恍然大悟,連忙點頭稱是,還不忘誇獎王陽明一番。
他們的對話這個翻篇了,但是看這句話的人又蒙了,什麼叫做主宰呢?
其實王陽明所說的主宰就是「天理」,就如同王陽明經常說的專注一個天理,當一個人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意識地用自己的心去控制自己的情感,體悟欲望,摒棄自己的瑣碎心思,以純天然的理性去面對事情,內心就有了一個強大的主宰。
用再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做事情只動腦不動心。
就好像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事情還沒做,自己的心思先上去了。
比如說,一個人去一家公司去上班,他的工作做得怎麼樣先不管,他每天琢磨的都是和同事的關係怎麼樣?和老闆之間有沒有隔閡?這個客戶怎麼怎麼樣難纏,並且不斷抱怨。
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之外的瑣碎之中,而沒有專注於工作本身。
那麼換一種方式,只動腦不動心,拋開所有的瑣碎,只關注當下的一個正經工作,不管任何瑣碎,這就是一個主宰,這就是專注一個天理,這就是所謂的「有本事,沒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