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爬行動物?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不是會爬的都叫爬行動物!

2020-12-16 太空記

什麼是爬行動物?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不是會爬的都叫爬行動物!

在貴州關嶺舉行的關嶺生物群國際研討會上,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教授奧利維爾指出,在中國關嶺的生物群中發現鰭龍、楯齒龍與歐洲西特提斯動物群存在諸多相似點,並且這些動物更為原始、古老,因此人類有理由相信它們的遷徙演化方向是自東向西的,在距今2.5億年至2億年的三疊紀中,我國西南與歐洲中部地區分別位於特提斯洋的西岸和東岸,這些區域是海生爬行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除此之外,北美洲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等地區也是如今發現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較為集中的地區。

所謂爬行動物,是指它們的體表一般均擁有保護性的鱗片亦或是堅硬的外殼,皮膚不具備呼吸功能,由於這些動物的皮膚腺極少,因此它們的身體也不會因為過快地失去水分從而走向死亡,爬行動物的頭顱上除鼻軟骨囊以外、全部骨化,外部被膜成骨覆蓋,頭部能夠靈活轉動,胸椎、胸肋與胸骨圍成胸廓以此保護內臟,這也是動物界中首次出現胸廓這一結構,除蛇類動物外,所有爬行動物均長有四肢,水生動物種類則長有槳狀的掌,指、趾之間由蹼相連,便於它們進行遊泳,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爬行時,腹部皆需貼向地面、踱步向前,僅有少數體形輕捷的物種能夠疾速前行,世界上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蜥,它的進行程度與地球上2億年前生存的爬行動物近似,楔齒蜥是一類雜食性中小型爬行動物,屬於爬行綱中雙孔亞綱裡鱗龍次亞綱下的楔齒蜥科,是有鱗目、即蜥蜴和蛇類的姐妹群體,最早出現在下三疊統層地層。

在中生代時期,曾經的各大陸中均有分布,如今僅在紐西蘭地區存在一屬兩種,分別為斑點楔齒蜥和岡氏楔齒蜥,楔齒蜥的體長約為50-70cm,壽命長達100歲以上,頭骨頂部保留了原始爬行動物的松果孔,具備一定的感覺功能,因此被部分人稱為第三隻眼,這類動物主要居住在海鳥的洞穴中,以昆蟲為食、也吃鳥蛋,19世紀因為人類引進了捕殺老鼠的「武器」,間接導致楔齒蜥瀕臨滅絕,從而令楔齒蜥成為了珍貴的活化石,你知道嗎?爬行動物是用肺進行呼吸的,它們擁有一個心室,心室內含有不完全膈膜,從而進一步增強動物們的供氧能力,遺憾的是它們的體溫仍然是不恆定的,因此不少人認為它們屬於冷血動物,除此之外,爬行動物還首次形成了骨化的口蓋,令口、鼻分腔,內鼻孔則移至口腔後端,通過咽、喉分別進入食道和氣管,令呼吸和飲食能夠同時進行。

不少小夥伴們都知道,爬行動物是在兩棲動物的基礎上逐漸演化而成,與此同時,它們也進一步增強了自身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徹底的擺脫了自身對水生環境的依賴,令爬行動物的活動範圍更加廣闊,即使如此,它們依然喜歡生活在較為溫暖的地區,因為它們必須藉此保持身體的溫度,很少有人知道,冷血動物一詞並非正式的稱呼,而是民間的誤讀,這類動物的正式名稱名為變溫動物亦或是外溫動物,泛指體內缺乏溫度調節系統的動物類群,它們沒有恆定的體溫,會根據外界的環境溫度發生變化,與恆溫動物恰恰相反,如今世界上僅有鳥類和絕大多數哺乳類動物屬於恆溫動物,其它所有動物幾乎都屬於變溫動物,也就是人們口有所耳聞的「冷血動物」,不少網友發現,大多數變溫動物屬於白天活動,這是因為太陽升起後溫度有所提高,這些動物便能自由的展開活動,當夜幕降臨,溫度變低後它們也將休整一下,有趣的是,沙漠地區部分變溫動物會在夜晚、清晨、黃昏進行活動,因為該地區白天地表溫度過高,並且十分乾旱,也就是說除非這些動物掌握了獨特的抵禦酷熱或嚴寒天氣的「神器」,才能夠在白天、深夜肆意活動。

如此看來,並非所有變溫動物都畏懼炎熱、寒冷,不得不說,「冷血動物」這一分類成功的誤導了無數人,最顯著的當數人類對恐龍的認識,最初專家們認為恐龍是冷血、行動笨拙的動物,原因是恐龍屬於爬行動物,後來人們才逐漸懂得,恐龍與現在的爬行動物截然不同,它比同體型哺乳動物的行動更加靈活,雖然霸王龍、三角龍的體型上遠超大象,但它們始終保持了彎曲的後腿,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如同羚羊一般狂奔,近些年以來,人類發現大多數小型獸腳類恐龍長有羽毛、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動物沒有翅膀,羽毛對於它們來說,主要作用是保暖,這類恐龍與鳥類一般屬於溫血動物,從胡氏耀龍的復原圖中,我們不難發現它的外貌與原始鳥類十分相像,倘若人類有倖存在侏羅紀中,人們還會認為恐龍這類爬行動物與鳥類的關係不過爾爾嗎?感謝觀看本期視頻,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這個叫法本就是不科學的
    提起爬行動物,很多人想到的是冷血、行動遲緩和低智商。在常人眼裡,爬行動物幾乎是低等的代名詞,它與我們哺乳動物的差別就如教科書中的定義一樣明晰。然而,大眾對爬行綱的誤解和鄙視其實是沒有科學道理的,而且越來越多的專家意識到,爬行綱是個不科學的分類單位,主張予以廢除。
  • 我們竟然都是蜥蜴人?談從「爬行」到哺乳的進化:哺乳型動物
    什麼是哺乳型類呢?顧名思義,哺乳型動物,就是已經具備了哺乳動物的結構,但還不是真正的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最基本的解剖結構,被認為是下頜只有齒骨一塊骨頭,而且下頜與顱骨通過齒骨—鱗骨關節連接。而爬行動物下頜都是由多塊骨頭組成的,下頜與顱骨通過關節骨—方骨相連。
  • 爬行動物會飛還會遊?帶你探秘神奇的爬行帝國!
    林蜥復原雕塑(最早的羊膜動物的代表)石炭紀晚期 加拿大 體長20-25cm爬行動物是最早的具有羊膜卵的動物根據顳孔(也稱顳【niè】窩,是容納頜部肌肉的凹孔)的數量和位置,爬行動物可以分為三大類:無孔類(如大鼻龍)、雙孔類(如已經滅絕的恐龍、翼龍、蛇頸龍,以及現存的龜鱉類、鱷類等)和下孔類(盤龍類、獸孔類等似哺乳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分類示意圖。
  • 動物的爬行——處之泰然,最「經濟」最原始的運動方式!
    動物的爬行沒有任何令人驚訝的記錄。與其他的運動形式相比,爬行談不上有速度,更多的情況是慢得連測量它的平均速度都很難。但是,這種緩慢的運動方式也不失為一種獨闢蹊徑的生存之道。最原始的爬行微小的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的偽足運動就是最原始的爬行。
  • 陝西奇女子:學十多種動物爬行,能做幾百個伏地挺身
    因為她實在是太會玩了,不僅能跑步,還模仿出了十多種動物的形體,通過爬行來鍛鍊身體。而且,在她的帶動下,還有幾十個粉絲加入了她的爬行團隊,有空的時候就到公園爬行鍛鍊。而這群人趴在地上,不斷變換著不同動物種類的爬行動作,也成了公園的一大景觀。
  • 「爬行運動」治百病?有利腰椎 不是人人適用
    近年悄然興起一種新運動:雙手撐地、雙腳配合在地上形成四肢爬行爬著爬著,就能把病爬好了?醫生闢謠:爬行有利腰椎放鬆,但絕對不是包治百病,更不是人人適用雙手撐地,和雙腳配合,形成四肢交互爬行的動作。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做這樣「返祖」的動作,千萬別驚訝,因為他們正在「運動」。
  • 老人組團龜蛇爬行走紅 龜蛇爬行是什麼?
    老人組團龜蛇爬行走紅 龜蛇爬行是什麼?】近日,廣州一名91歲的老人每天帶著一群老人在公園組團模仿龜蛇爬行的事情走紅網絡。(來源:珠江新聞眼記者:蔡志祥)延伸閱讀關於龜蛇爬行龜蛇爬行」,即「仿龜蛇混合一體爬行動作」,是運用人體四肢「橫向地面」爬行運動,是一種零損傷型全身心有氧健康運動。它能最大限度調動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運動關節,和有效激活人體內臟功能正常發揮,達到強身健體和防治·改變·減少人類進化直立行走的美中不足,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可避免(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而漫長的傷害。
  • 西安女子模仿動物爬行健身引追捧 能治腰椎病是真的嗎?
    查女士練習爬行,圖片來自網絡。西部網訊(記者凌旎)見過跑步、遊泳健身,你見過爬行健身嗎?近日,西安市民查女士和她的「爬行療法」走紅網絡。查女士曾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她介紹,通過模仿蜥蜴、鱷魚、貓等十多種動物的爬行方式,能有效緩解身體的痛感。
  • 蝸牛有角如牛,爬行緩慢,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見到有一種動物,背上帶著一個硬殼殼的小動物,緩慢的爬行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或樹木植物枝丫上,或巖石牆壁上等等,像烏龜的頭一樣伸出長長的身子,頭上兩根像角一樣的觸鬚,用手和樹枝碰它一下,立馬就慢慢的又縮回去。大部分的人,可能都知道它叫蝸牛。
  • 非洲的「爬行村」:村民與世隔絕不會走路,依靠四肢觸地爬行
    前言約6500萬年前,經過一場巨大的災難,以恐龍為主的爬行動物基本滅絕。而原始的哺乳類動物,則艱難又坎坷地存活下來,之後迅速進化,才形成了現在的人類。有一個與世隔絕的村子,村民長著與我們現代人無異的面貌,卻類似於「低等的爬行動物」,長期依靠四肢觸底爬行。整個村的人,仿佛越活越倒退了一般,為何會出現這種奇異的現象呢?01 神秘的爬行村衣索比亞的這個村子,近些年因為驢友的一次探險被發現。從此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 學習動物爬行稱是治療腰間盤突出,是真的嗎?
    近日,陝西西安一名女子因為之前患有腰間盤突出,聽說模仿動物爬行健身可以緩解症狀就開始潛心研究,經過爬行健身三個月,其腰病得到了極大地緩解,腰間盤突出也沒那麼疼了。女子爬行健身行為吸引力三十餘人參加,爬行健身對於腰間盤疾病的治療真的有效嗎?這又是什麼神奇操作?
  • 那些被孩子氣到大吼的媽媽,其實是爬行腦在作怪
    而這個階段的父母,總是會被孩子惹毛,特別是新手爸媽。而發火過後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給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陰影,甚至會讓家長們陷入愧疚和自我懷疑當中。其實家長之所以在面對搗蛋的孩子容易發火,很大的情況是由於"爬行腦"在作怪。何謂"爬行腦"呢?
  • 西安女子公園內學習動物爬行健身,吸引眾多粉絲加入!網友這麼說
    12月7日,陝西省西安市,一女士曾患有腰椎間盤突出,聽說爬行可以緩解症狀後,開始研究爬行健身。這名女士說,自己之前有腰椎間盤突出爬了有3個月的時間後感覺自己的腰不疼了。如今她已經能模仿十多種動物進行爬行,其中有些動作是她在爬行中自己創造的,她的堅持也吸引了30多人加入她的爬行團隊。
  • 女子模仿動物爬行治療腰間盤突出,多人效仿加入
    女子模仿動物爬行治療腰間盤突出查女士在按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時,聽說爬行可緩解症狀,開始研究爬行健身,並嘗試模仿多種動物爬行。如今,已有30多人效仿查女士,參與爬行。
  • 中華鱉、牛蛙等兩棲爬行類動物……
    從5月1日起再吃野味,最高要罰動物價值的20倍!3月31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條例進一步提高非法獵捕、交易流通、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懲罰力度,其中食用者最高可處罰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的20倍罰款。條例將於5月1日起施行。
  • 抖音裡面爬行的遊戲叫什麼?越獄爬酷遊戲介紹[多圖]
    抖音上有一款爬行的遊戲,能在爬行的過程中收穫寶藏,也有障礙物,爬行的人物穿著一身囚服,這是什麼遊戲?抖音曾出現過幾款非常火爆的遊戲,今天小編要說的這款也是在抖音上非常火非常火的遊戲,遊戲類型是跑酷冒險遊戲,沒錯,就是跑酷!別看主人公是在地上爬行,但卻是是跑酷的玩法。
  • 秋涼好健身 爬行益處多
    所謂爬行健身就是以四肢著地,學著動物走路的樣子,兩手向內彎曲、著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爬行的動作要領是雙手雙腳著地,雙膝雙肘不著地,雙臂支撐著身體的前部重量,雙手一前一後向前爬行,雙腳後蹬,速度先慢後快,以不喘不累為宜。爬行運動一般在飯後一小時左右進行,必須循序漸進。
  • 孩子王PK百獸之王 常州動物世界舉行別開生面爬行大賽
    11月29日,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爬行大賽,一邊是人類的「孩子王」,另一邊是動物界的「百獸之王」,兩「王者」之間的較量,最終冠軍花落誰家,讓人拭目以待。萌寶們賣力爬行。爸爸團、媽媽團們使盡渾身解數引導萌寶爬行。 唐娟 攝當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小組賽的萌寶們開始展開激烈的比拼,身旁的爸爸團和媽媽團則擔任啦啦隊,為自己家的萌寶吶喊助威,為了使萌寶們展示真正的爬行實力,爸爸團、媽媽團們使盡渾身解數引導萌寶爬行,有用玩具吸引的、有用奶瓶吸引的、更有家長在終點手舞足蹈,只為自家寶寶能在第一時間抵達終點。
  • 比利時天堂動物園2020年收留477隻爬行動物
    據比利時天堂動物園1月14日介紹,該園在2020年收留了被遺棄或政府沒收的477隻爬行動物,包括龜、蛇、鱷等,以防這些動物被放生後死亡或影響當地生態。
  • 練爬行,治了腰可能傷了肩
    受訪專家: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 朱澤興本報特約記者 莫鵬 郝國兵近日,「陝西西安一女子模仿動物爬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視頻中,這位女士說,她已通過這一方法治癒了自己的腰疾,現在有不少人跟著她效仿動物爬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