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 朱澤興
本報特約記者 莫鵬 郝國兵
近日,「陝西西安一女子模仿動物爬行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視頻中,這位女士說,她已通過這一方法治癒了自己的腰疾,現在有不少人跟著她效仿動物爬行鍛鍊。爬行會有這麼神奇的效果?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朱澤興對此進行了解答。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造成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之一,主要好發於重體力勞動者以及IT從業者、公務員、司機等需要久坐者。椎間盤隨年齡增長而發生退變,反覆彎腰、扭轉等動作以及急性外傷造成椎間盤受損,妊娠期腰骶部承受應力增大以及腰椎、骶椎先天發育異常等,均可導致該病。
絕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使臨床症狀減輕或消除,僅有10%~20%的患者需手術治療。運動鍛鍊是保守治療及康復中的重要內容,可提高腰背肌肉張力、改變和糾正脊柱異常力線、增強韌帶彈性,以達到維持脊柱正常形態、避免腰椎進一步退變的目的。
朱澤興說,爬行運動主要分兩種方式:1.跪爬。以雙手和兩膝碰地,手膝更替先後爬行的方式。姿態:頭伸出,五指分離碰地,雙臂與肩同寬,兩膝碰地,與肩同寬。2.手腳爬。是以雙手和兩腳碰地,手腳更替先後爬行的方式。姿態:頭伸出,五指分離碰地,雙臂與肩同寬,雙足碰地分離約一肩半寬,腳前掌碰地,膝微屈。
爬行運動可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以減輕腰椎負荷,故對防治腰椎部疾病、腰肌勞損有一定的療效。爬行時的腰椎後伸運動,避免了髓核向後的不斷衝擊,並使向後移位的髓核具有向正常位置移動趨勢,避免髓核向後突破纖維環進入椎管內;腰背部後仰,可使腰背肌變得更有張力和彈性,增強了腰椎穩定性。
爬行運動有一定益處,但仍存有弊端,不適合所有腰痛患者。比如,爬行運動需要彎腰、低頭,因此血液會在運動過程中聚集到頭部、心臟等位置,對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腰痛人群,有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貧血或低血壓的腰痛人群,即使是簡單的蹲起就會出現頭暈,而爬行運動需要患者將重心放低,爬行結束後突然站起,很容易因大腦供血不足而暈倒。另外,在爬行過程中,手掌會直接與地面接觸,容易摩擦受損;雙肩、肘關節以及髖、膝關節承受的重量也會遠遠超過直立時的負荷,容易造成關節磨損和周圍軟組織損傷,長此以往,存在較大的潛在不良影響。綜合以上原因,目前臨床的腰椎康復理念中,並沒有積極推薦爬行運動。
如果想鍛鍊腰背肌,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達到目的。1.拱橋法:仰臥在床上,去枕屈膝,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肩、雙肘部和雙腳這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持續3~5秒,然後腰部肌肉放鬆,放下臀部休息。2.三點支撐法:在拱橋法的基礎上,待腰背稍有力量後改為三點支撐法:仰臥位,雙手抱頭,用頭和雙足跟支撐身體抬起臀部。3.飛燕法:俯臥於床,用力挺胸抬頭,雙手向前伸直,膝關節伸直,兩腿向後用力,使頭、胸、四肢儘量抬離床面,每次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3~5秒,一般一次做20~40次。4.貓式運動:用雙手和膝蓋支撐身體,先將腰背部儘量下壓,同時抬頭,保持10秒鐘後低頭,下巴向胸前收緊,同時背部慢慢弓起,堅持10秒鐘。重複動作10次以上,每天2~3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出現腰部疼痛劇烈,雙下肢麻木、疼痛且經過一段時間緩解不明顯者,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