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是近代中國政壇上十分有影響力的團體,從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開始,這支軍隊就被打上了北洋的烙印。
袁世凱掌權的時候,張嘴閉嘴喜歡稱「咱北洋團體」,以示北洋一家,但這也沒能阻止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地分崩離析。
先是皖系的段祺瑞出來執政,後來又與直系的馮國璋、曹錕等爭奪北洋政府的控制權,最讓人始料未及的是,1924年奉系軍閥異軍突起,打入關中,佔據了北洋政府,後來人們把皖直奉三系,統稱為北洋軍閥。
皖系和直系我們都可以理解,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人畢竟都是天津小站練兵出身,是北洋的元老,都可以稱為北洋軍閥,但眾所周知張作霖乃是馬匪出身,後來被清政府招撫,所部是東北巡防營,並沒有在北洋體系中當過一天的軍官,為何奉系也能夠被稱為北洋軍閥呢?
這就要說到奉系軍閥與北洋軍閥的關係了。
北洋新軍組建於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清政府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改革軍隊,於是在袁世凱的主持下,進行軍事改革。
1901年袁世凱以所轄武衛右軍為基礎,於1902年編練完成北洋常備軍兩鎮,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袁世凱倉促之間編練北洋第三鎮,以應付東北局勢變化。
當時的東北還挺特殊,與關內不一樣,自從清軍入關之後,關內大多數省份採取總督巡撫制度,而東北是由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共同管轄,嚴格來算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地方政府組織,更像是一個軍政組織。
1901年沙俄趁八國聯軍侵華之際把軍隊開入東北,在東北的駐軍都跑到關內避戰,致使東北成為權力真空地帶,土匪肆意橫行,等到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日俄達成協議,東北主權歸中國,沙俄從東北撤軍。
隨即,清政府打算好好經管東北,將過去東三省的將軍撤銷,仿效內地設置東三省總督,由袁世凱的親信徐世昌出任第一任東三省總督,將北洋第三鎮,以及其餘幾鎮中抽調出兩個混成協的兵力出關,並且以此為基礎編練東北新軍。
當時北洋六鎮剛剛建成,總兵力不過7萬多人,而開赴東北的就將近兩萬人,到1910年,分別編練為奉天新軍第20鎮,吉林新軍第23鎮,以及奉天第一第二混成協,黑龍江混成協。
當時全國建成的新軍一共14鎮,在東北的新軍就包括3鎮,再加上3個混成協,東北新軍兵力可能達到五萬,可見北洋體系對東北的重視,東北新軍也應該看作是北洋嫡系。
尤其是第三鎮,更是長期駐紮在東北,負責剿滅東北境內的土匪,一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後,第三鎮被調到關內參與鎮壓反清武裝,第三鎮才在曹錕的率領下離開東北。
其實張作霖壓根就跟東北新軍挨不上邊,要說最接近的一次,還是北洋新軍沒成立的時候,甲午戰爭爆發後,張作霖曾參加宋慶部,曾經擔任騎兵哨長,後來趁著清軍移防,脫離軍隊跑回老家當了獸醫。
沙俄侵佔東北的時候,盛京將軍逃走,奉天政權陷入癱瘓,張作霖在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其實就是類似綠林組織,1902年受新民府招撫,擔任巡警前路遊擊馬隊幫帶,甲午戰爭爆發後,被新任盛京將軍趙爾巽任命為巡防營五營的統帶。
1907年,設置東三省總督的時候,張作霖因為剿滅遼西巨匪杜立三被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
巡防營和新軍是兩個系統,新軍屬於國防常備軍,正兒八經的正規軍,負責重要戰事的;而巡防營屬於舊式軍隊,主要負責治安,有點武警的性質,一點點都會在裁撤之列。
在裝備配備上,新軍通常都是裝備新式武器,而巡防營則是過氣的,在大多數省份,新軍洋氣得很,巡防營則經常受到新軍的欺負。
但是在東北情況就不一樣了,很多新軍是外地調來的,而巡防營則大多是綠營收編而來,相比之下,東北的巡防營還真就不怵新軍。
當時東北的首要問題就是剿匪,相對於新軍在剿匪問題上的「期久無功」,巡防營則是「以賭功賭」,屢立奇功。
比如張作霖剿杜立三的時候,採取的就是智取,他非常了解杜立三的心理活動,與人際關係,通過招安的信息誘騙杜立三到新民府,然後再將其擒拿,不費周章就把遼西最大的一股綹子給剿滅了。
等到辛亥革命的時候,很多新軍都受到了同盟會的滲透,相反,巡防營中的官兵卻絲毫不受新軍的影響,當時奉天新軍也打算發動起義響應武昌起義,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將手中的巡防營交給張作霖,在張作霖的操盤下,奉天新軍沒有成事,反而把新軍首領藍天蔚攆出了奉天,從而較為從容的解決了奉天的新軍起義的苗頭。
藍天蔚一走,革命黨人張榕就勢單力孤了,最後被張作霖誘殺,張作霖因此擔任第24鎮統制。
應該說,張作霖是清末比較特殊的人物,是從巡防營這樣的政治邊緣角色混到新軍統制,走上正途的。
袁世凱上位之後,張作霖排擠掉奉天的另一位實力派大佬馮德麟,最終成為奉天的主宰者,稱霸東北。
此後張作霖就抱上袁世凱的大腿了,在袁世凱打算稱帝的時候,張作霖第一條跳出來「勸進」,搞得袁世凱心裡挺舒服的,在稱帝的時候封張作霖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
應該說,張作霖雖然算不上什麼北洋嫡系,甚至在袁世凱主政時期,先後派遣張錫鑾、段芝貴等北洋嫡系前往東北主政。可不得不承認,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體系始終重視東北,投注了很大的心血。
但是沒有想到還是大意了,愣是被張作霖這些東北本地派給「截胡」了,打著「奉人治奉」的旗號,聯合那些早年拜把子的綠林兄弟生生地把奉天乃至東北的政權給奪了來,讓北洋軍閥的那些頭子也不得不承認張作霖在東北的統治地位。
張作霖是深得袁世凱真傳,雖然是土匪出身,但卻開口閉口「咱北洋團體」,最後北洋也就只能承認奉系也是北洋軍閥了,要說碰瓷技術哪家強,張作霖溜須拍馬實力強!
論「血脈」,奉系的確是有著濃厚的北洋血,但是性質卻不一樣,因為他最終還是生長成東北土著軍閥勢力範圍。
正因為奉系軍閥的首領全是綠林出身,實際上在現代化戰爭中根本不堪一擊,奉系對外作戰基本上也是勝少敗多,比如第一次直奉大戰時,被同樣北洋新軍第三鎮演化而來的曹錕、吳佩孚部打的是落花流水,敗退回山海關。
比較有意思的是,東北新軍建立時,從北洋第三鎮中抽調了很多精銳,後來北洋第三鎮也在東北駐紮多年,結果僅僅十年過後,直系反過來吊打奉系,可見奉系作戰水平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