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最終演變成了什麼,與其他軍閥有什麼關係

2020-12-22 阿勝說歷史

在中國近代史上,「北洋軍閥」十分的出名,一般人只知道它和袁世凱有關係,可是他如何發展而來的,最終又演變成什麼樣子,與其他軍閥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很多人都知之甚少,下面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

我們可以給它一個定義「北洋軍閥」是指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之後,一直到蔣介石建立新軍之前的老勢力。

這一個時期,北洋軍閥完全就是一個反動勢力。因此我們說這個時期的軍閥統治,都是以北洋軍閥為主體,其他十幾個軍閥為輔助,殘害了中國十幾年。

袁世凱為主的北洋軍閥,我們就要追溯下「北洋」這兩個字的來歷。

這還要從1860年說起,英法聯軍開始入侵中國之後,中外的反革命勢力,勾結在一起,興起了中國的革命戰爭,也就是太平天國運動。

軟弱的清政府,為了能夠消除入侵者的野心,採取妥協政策,就設立了一個專門處理外國事務的機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總理衙門」。

「總理衙門」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一個賣國求榮的部門,他籤訂不平等條約,滿足侵略者的需要。還控制著全國的海關,保證入侵者的利益。

他們一方面保護侵略者的利益,一方面還把中國大量的勞工輸出,甚至勾結侵略者運輸艦隊、船炮鎮壓革命。當然除此之外,他還是培養一部分中國人,去到國外學習技術、自然科學、還有洋奴。

這個機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南洋大臣,掌管上海、長江各口岸,還有一部分北洋大臣,掌管大清的北方各個省份。

洋務運動開始之後,兩個部門被整編,直接被曾國藩、李鴻章分別接管。「北洋」這個詞語,就是出於的來源就是北洋大臣這個詞語。

清朝當時的軍營,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

可是到了十八世紀,這兩個隊伍,已經完全失去了保護封建統治的力量。乾隆最鼎盛的時期,鎮壓國內革命,都必須依靠另外召集部隊,完事之後立刻解散。

太平天國爆發之後,曾國藩、李鴻章建立湘軍,鎮壓革命,逐漸的成為維護清朝最為主要的力量。這個強大的反動勢力,和八旗、綠營不同,他是封建地主、國外洋槍所結合一種新型武裝。

就成為固定的重除,鞋蒸清朝統治的主要的反勤武裝。這些反勤重隙和過去八旗、象苦不同之處,就是淡人地主和外固洋棉相粘合的一種武裝。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這支軍隊也已經適應大勢,腐敗不堪,另一方面清政府已經決定投降侵略者,國防軍隊已經成為虛設。但是國內的革命戰爭,日益的高漲,清政府認為這支軍隊既然已經廢了,於是決定重新建立一支保衛封建統治的軍隊。

一種新型的陸軍產生了,由袁世凱為主,組織7000多人,這就是「北洋軍閥」的雛形。

從湘軍、淮軍開始,清朝的軍隊,就已經開始使用槍炮。後來李鴻章建立「水師學堂」,任命回國的留學生訓練軍隊。隨後又在天津設立「北洋武備學堂」,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都是出自於此,可以說「北洋軍閥」的首領,大多數都是出自於李鴻章的湘軍。

甲午戰爭之後,張之洞在湖北建立新軍,淮系胡橛芬,也組建新軍,被大清命名為「定武軍」。不久袁世凱接手「定武軍」,開始大張旗鼓地擴充,所用的教官全部出自於北洋武備學堂。

袁世凱表面上,支持維新變法,光緒皇帝也希望能夠憑藉,袁世凱的新軍抗衡慈禧。可是後來大家都知道,袁世凱最終投靠慈禧。

袁世凱重新組建軍隊「武衛右軍」,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為助手。袁世凱升任山東巡撫之後,用這支武裝力量,鎮壓了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入天津之後,清政府的軍隊全軍覆沒,只有袁世凱的部隊保全了下來。

這個時期,袁世凱的軍隊,成為大清朝的最後支柱。袁世凱比大清政府,更會討好侵略者,直接充當帝國主義奴才。李鴻章去世之後,清政府直接任命他為「北洋大臣」。

隨後袁世凱有擴充軍隊,直接改名為「北洋常備軍」,經過幾年的籌備,可以說中國的兵權全部落到袁世凱的手中。

袁世凱的得勢,自然讓滿洲貴族不滿,慈禧死後,就被設計逐出了政府。可是北洋軍閥,還在他手中,滿洲貴族也無可奈克。為了能夠保住勢力,親近帝國主義就成為他唯一的道路,最終成為替帝國主義鎮壓革命的主要力量。

辛亥革命爆發,以袁世凱為首的武裝力量,逐漸形成了後來的「北洋軍閥」。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北洋軍閥是被誰打敗的?北洋軍閥是什麼意思?
    有鑑於此,清政府決定按照西方操典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稱「新建陸軍」,簡稱「新軍」。清廷原計劃在全國編練36鎮(相當於師),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地編練的新軍為地方軍,到辛亥革命爆發時,全國共練成二十六鎮,共有軍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其中,以袁世凱的北洋六鎮,裝備與訓練均高於各地編練的新軍,實力最強,遍布直隸、山東與東北。
  • 為什麼民國的軍閥叫「北洋軍閥」?
    首先要糾正一點,民國軍閥並不僅僅指北洋軍閥,還有後來國民黨的新軍閥階段,只是北洋軍閥的勢力範圍偏向當時的政治中心,所以北洋軍閥廣為人知。北洋一詞來源已久,最早出現於宋朝,到了清朝時期,北洋泛指上海吳淞口以北、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口岸的地區。
  • 北洋軍閥時期,全國都有哪些主要的軍閥?主要的戰爭又有哪些?
    北洋軍閥時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每個省的老百姓都過得非常慘,甚至還不如清末時期,中國社會發生了嚴重倒退,各種矛盾集中爆發。袁世凱死後全國分為直、皖、奉三大軍閥體系,還有南的滇、桂、粵,西北三馬等,各級政府官員都由軍閥委任,貪汙腐敗橫行,抓丁派差頻繁,苛絹雜稅眾多。
  • 追根溯源:為什麼民國時期的軍閥被稱作北洋軍閥?
    後來甲午戰爭戰敗,李鴻章開缺,榮祿接任北洋,用袁世凱在小站練新式陸軍,稱北洋新軍。袁世凱繼榮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大力啟用北洋新軍相關人員,諸如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張勳、趙秉鈞等。 民國建立後,袁世凱任大總統,遂在軍政兩界大力啟用原北洋系相關人員。
  • 北洋軍閥曾主宰中國,為何迅速退出歷史舞臺,從此再無蹤影
    (北伐軍)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北洋軍閥是被北伐軍打敗的。是北伐軍在北伐戰爭中,先後消滅了北洋軍閥的多股勢力,最終實現了基本上的統一。反觀北洋軍閥,這一波部隊,是從袁世凱訓練新軍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軍隊。這些部隊南徵北戰,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整個北洋軍閥人數眾多,是北伐軍的好幾倍。因此,完全說北洋軍閥被北伐軍給徹底消滅,是說不過去的。再一點,北洋軍閥與後世沒有承接關係。後世的新軍閥,並非是北洋軍閥延續下來的。這點也是不正常的。這說明什麼?說明北洋軍閥實際上自身並沒有往下延續。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其實是很少有的現象。
  • 民國初年的軍閥,為什麼叫北洋軍閥?得從李鴻章說起
    這時候,亂世梟雄袁世凱通過上下鑽營,拿到了小站練兵的差事。這是袁世凱日後崛起的關鍵一步,也是北洋軍閥橫空出世的奠基之步。袁世凱小站練兵,的確是雄才大略的,既識時務,又懂得盡用新舊人才。如果說袁世凱小站練兵,是北洋軍閥的孕育期,那麼,當袁世凱繼李鴻章之後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洋軍閥就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了歷史的前臺。
  • 張作霖是綠林起家,沒參加新軍也能稱為北洋軍閥?袁世凱:太大意了
    北洋軍閥是近代中國政壇上十分有影響力的團體,從袁世凱編練北洋新軍開始,這支軍隊就被打上了北洋的烙印。 袁世凱掌權的時候,張嘴閉嘴喜歡稱「咱北洋團體」,以示北洋一家,但這也沒能阻止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地分崩離析。
  • 袁世凱死後,「北洋五虎」的最後歸宿
    清朝滅亡後,在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在政治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這段時期的中國政府被稱為「北洋政府」。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崩離析,各大軍閥開始割據,北伐戰爭爆發。這是一段對外屈辱、對內殘暴的黑暗歷史,然而當東北易幟後硝煙散盡,曾經的梟雄們都有著怎樣的歸宿呢? 1928年12月29日,遼寧瀋陽大帥府前的「五色旗」被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同日,張學良宣布「東北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
  • 民國初期各軍閥的代表人物及控制範圍和兵力
    在民初的前幾年,一個官員擁兵數千都可以稱霸一方成為人們口中的軍閥,更別說擁兵幾十萬的大軍閥了。那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到底有多少個呢,他們的代表人物都是誰呢,分別控制的範圍有哪些呢?北洋大臣袁世凱在逼迫清帝退位之後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進而名義上統治中國,但其真正能控制的地盤只是北洋新軍控制的地盤,南方數省歸各地實力派新軍控制。
  • 陳旭麓解析:軍閥割據在形成
    在袁世凱沒有做皇帝,沒有塌臺之前,還維持著一個統一的形勢。已經存在的各股軍閥勢力之間的紛爭,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袁世凱死後,留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真空,黎元洪繼任總統,但實權卻掌握在軍閥手中。因此這個脆弱的同一體實際上已經分崩離析。軍閥割據混戰,正是在這種分崩離析的形勢下出現的。
  • 亡於內鬥的北洋軍閥,在最後時刻還混戰不休
    所謂北洋軍閥,指的是辛亥革命以後,以清末編練的北洋六鎮新軍基礎上形成的軍事政治集團,所以以北洋命名。北洋軍閥嚴格的說只是一個利益集合體,彼此之間以師生、同僚、同鄉、好友等傳統方式結合在一起,其關係非常鬆散。袁世凱其實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 取代了北洋軍閥統治的國民政府,為什麼仍然是一盤散沙呢?
    大清滅亡後,民國建立了,不過革命黨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了。可是袁世凱雖然掌握了大權,卻並沒有能力穩定全國局勢,尤其是南方革命黨。雖然打不過,可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袁世凱為所欲為。而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更是混亂不堪,沒有人能夠掌握局勢了,總統之位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在這種情下,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開啟了北伐戰爭,並最終攻克北京,尤其是在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中國再次實現了統一。
  • 袁世凱稱帝時,北洋軍閥內部,都是什麼態度呢?
    最終引發了「二次革命」,然而這次戰爭並沒有達到倒袁的目的,反而給了袁世凱一個樹立權威的好機會。這之後,袁世凱開始倒行逆施,在籌安會的幫助下,公開進行復闢帝制的活動,並一步步的開始實施。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北洋軍閥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有的人選擇盲目的支持,也有人的選擇了反對。
  • 民國四川軍閥史1:北洋軍閥和西南軍閥的角鬥場
    前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卻沒有帶來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凱的反動統治。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後,中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和混戰的局面,而四川由於其特殊的時代背景誕生了眾多的大小軍閥。
  • 曾國藩的湘軍與袁世凱的北洋軍有什麼區別?彼此又有何種關聯?
    袁世凱大家肯定是比較耳聞能熟,他用相對很溫和的方式把末代皇帝薄儀給請下臺,成為中華民族臨時大總統。1915年宣布自稱皇帝,但是遭到各方的的反對改為中華帝國。北洋軍閥是一種軍閥派系的統稱,袁世凱曾在天津編練新軍,天津原是北洋水師的防區,所以天津新軍又叫北洋軍。
  • 北洋軍閥打得天昏地黑,北京城多次易主,為何奉系軍閥笑到最後
    中國近代歷史上,北洋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些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以至於北京政府城頭變幻大王旗。不過,最終是北洋軍閥笑到了最後。如果不是日本人把張作霖炸死,奉系軍閥如鳥獸散,奉系軍閥能夠走到哪一步,能不能實現中國的統一,還真的很難說。
  • 北洋軍閥中的龍、虎、狗分別是誰?他們最終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大家都知道北洋軍閥是清末民初勢力最大的軍事集團,其是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它的形成階段是1895年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到1912年袁世凱竊國;它發展階段是1912年袁世凱竊國起到1916年袁世凱去世;它的衰落階段是1916年袁世凱去世到1926年7月北伐開始前;它的覆滅階段是1926年7月開始北伐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在北洋軍閥勢力中,有著名的「北洋三傑龍虎狗」之說。
  • 北洋軍閥擁兵百萬,國軍只有25萬,為何北洋軍閥打不過國軍?
    北洋軍閥的由來到了袁世凱接手定武軍的時候,清政府對這支軍隊進行了擴編並正式改定武軍為北洋新軍。無論是訓練上還是裝備上,北洋軍隊都不是舊有軍隊可以比擬的。很快,這支近代化軍隊就成為清廷的主要戰力。袁世凱也憑藉著掌控北洋軍隊地位水漲船高。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南方諸省紛紛獨立。
  • 軍閥混戰,什麼級別的人才能被稱為大帥?都是什麼軍銜?
    民國時期朝局動蕩,各大軍閥佔據一方,成為了各地的土霸主,同時也都被冠以了「大帥」的稱呼,例如東北的張大帥,那必須是這樣的土霸主才能被稱為
  • 袁世凱死後各大軍閥就紛紛割據一方,可為何沒有一個選擇獨立?
    為了促進國家統一,孫中山以舉薦袁世凱為大總統的條件換取袁世凱逼清帝退位,袁世凱也沒有食言,同年2月12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帝溥儀退位,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國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時代。然而成為大總統的袁世凱不滿足於手中的權力,還要逆歷史潮流地稱帝,最終只當了83天的皇帝就灰溜溜下臺了,沒多久就於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