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很有禪意的一首詩,首句劈空而來,頸聯更是驚豔世人

2021-01-12 品詩賞詞

黃庭堅是北宋的大書法家,更是一位大文豪。雖然他是東坡先生的弟子,但人們向來「蘇黃」並稱,在北宋獨有山谷的詩歌成就堪與東坡匹配,兩人並轡爭驅,榮辱與共。但黃庭堅與蘇軾的風格還是差別很大,蘇軾比較曠達隨興,而黃庭堅強調師法杜甫,詩風更加深拗勁峭。黃庭堅也和蘇軾一樣喜歡鑽研佛理,寫過很多禪詩,下面這首詩就非常具有禪意。

題胡逸老致虛庵宋代:黃庭堅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汙靈臺。

宋徽宗崇寧元年,57歲的黃庭堅離開謫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貶往廣西宣州。這首詩就寫於兩次貶謫之間,晚年的詩人生活與心境都相對穩定,當時他由湘返贛,途中經過胡逸老的住處,受到熱情款待,於是題詩相贈。

致虛庵是胡逸老的書房名,胡逸老為人不慕榮利,雅有山水之趣。他十分崇敬黃庭堅的學識和為人,一直想找個機會拜見他,可是自己身份低微,而黃庭堅又遠貶他鄉,總是無緣相見。這次黃庭堅返回家鄉正好路過此地,正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於是遠遠地恭候大駕,讓黃庭堅也十分感動。

黃庭堅參觀了胡逸老的書房之後,很有感慨,這些年來他東奔西走,沒有多少機會結交這樣的高士,如今看見這裡的環境清幽雅致,立即讓他詩思泉湧,脫口而出兩句詩,「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首句劈空而來,氣勢非凡。詩人真知灼見,詩書傳家能使後代成才,而遺金滿簍卻往往給子孫招來禍害。

讚美之餘,詩人又進一步讚美庵主的仁愛之心。「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這裡的「明月」指珍珠,在災年能拿出糧食與貧人共享,和氣必能致祥,後代也必得棟梁人才。詩人引用《三國志》中的典故,孔融讚揚韋端的兩個兒子韋康與韋誕為一雙明珠。詩人意謂,胡逸老必能像韋端那樣,明珠出於蚌胎,佳子弟出於門庭。

頸聯更是驚豔世人,「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白天閒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圖畫映出;入夜倚於窗前,只覺風雨颯颯而來。這兩句膾炙人口,不僅化靜為動,將山水寫活;而且也化實為虛,激發讀者的想像,宴坐的閒適,聽雨的從容,都在不言之中。

黃庭堅興致高漲,詩文也雅興十足,更是富有禪意。尾聯暗用了神秀和慧能兩首著名的《菩提偈》詩意,「觀水觀山皆得妙,更將何物汙靈臺。」黃庭堅經過一番風雨,晚年參禪好靜,這次見識了致虛庵的寧靜氛圍,忽然就聯想到那兩句著名的禪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詩人心情閒逸,山水也呈現出幽靜的妙境,內心澄清無滓,如無一物。

相關焦點

  • 黃庭堅詩酒寄情,這首詩筆調溫婉,最後兩句更是描寫細膩
    有時候一首詩家喻戶曉,但人們不一定能背誦全文,而只是記住了其中的精彩詩句。比如李白的《將進酒》,雖然全篇描寫都很精彩,但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最讓人記憶猶新。再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您也不一定了默誦全文,不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定是過目不忘。
  • 黃庭堅的一首詩,構思精妙,句式變化,詩意也別具風味
    白樂天在《女道士》詩中寫道,「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蓮」,詩人這是以鮮花比佳人;東坡《海棠》詩中有,「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先生這是以美婦人比花。下面分享的是黃庭堅的一首詩,構思精妙,句式變化,詩意也別具風味。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黃庭堅最引以為傲的一首詩,連蘇軾都稱讚不已,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當然最令人江西人自豪的是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北宋來說,自歐陽修開始,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詩人,譬如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晏殊、晏幾道等人。特別是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更是成為了北宋詩壇的中流砥柱,影響了後世很多的詩人。那麼黃庭堅不僅是一位詩人,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前幾年他的一幅書法作品《砥柱銘》拍出了3.9億的天價。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一首詩,只要它有一種感發的生命力,能讓讀者內心產生一種感動和啟發,那它就是一首好詩。比如陶淵明的《飲酒 其五》、王維的《鳥鳴澗》、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商隱的《無題》等。事實上,這樣的詩作在古典詩詞中非常多,既沒有「載道」,也沒有「立忠義」,表達的僅僅是詩人在某種情境下的一種感動,卻流傳千年,成為經典,深受世人的喜愛。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作品更是膾炙人口。大家在吟誦他的作品的同時,也極其欽佩他的開闊胸襟。南宋有一位大詩人也對先生極其敬仰,還曾不辭辛苦地去他的故居瞻仰。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的作品更加深刻,除了《牧童詩》這種充滿諷刺的驚豔之作外,還有像他晚年的組詩《雜詩》也是寫得很有趣,同樣有著深刻的哲理,特別是第一首,黃庭堅很明確地告訴了世人,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想要成功是很難,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只不過是活在幻想中罷了。
  • 詩中有禪意,古人愛寫禪理詩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專門闡釋評論過禪理詩,引起了後世文人廣泛討論的興趣。禪理詩從內容上看,包括兩種創作模式。一種是,以禪入詩;另一種是,以禪喻詩。以禪入詩是指,把禪意引入到詩中。禪意是什麼,解釋起來十分困難。不過聰明的古代文人將其概括成「清空安寧」。
  • 宋詩鑑賞-題胡逸老致虛庵(黃庭堅)
    這裡暗用了神秀和慧能兩首著名的《菩提偈》詩意。末二句一作「莫將世事侵兩鬢,小庵觀靜鎖靈臺」。賞析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黃庭堅離開謫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貶往廣西宣州。這首詩就寫於兩次貶謫之間,其時詩人的生活與心境都相對穩定。當時作者由湘返贛,途中經過胡逸老的住處,題詩相贈。從詩中可知,胡逸老此人為人不慕榮利,雅有山水之趣。
  • 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
    可是世事難料,禍福難測,朝夕之間也許就有機遇,眨眼之時也可能陷入困境。有人正張網以待,有人卻毫無警戒,北宋一位才子目睹了這一切之後,就深有感觸。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蟻蝶圖北宋:黃庭堅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
  • 黃庭堅寫了一首禪詩,蘇軾笑而不語,山谷再獻一首,先生拍手叫好
    黃庭堅早已仰慕先生多時,趕緊上前介紹自己,而蘇軾也與他的舅舅和嶽父相識,於是三言兩語便覺得話語投機。黃庭堅與蘇軾邊走邊聊,沿途風景秀麗,環境幽靜,黃庭堅即興作詩一首,便立刻送上來請先生過目:東林寺二首之一宋代:黃庭堅白蓮種出淨無塵,千古風流社裡人。禪律定知誰束縛,過溪沽酒見天真。黃庭堅有感於東林寺的白蓮,於是口佔一絕,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理解。
  • 黃庭堅一首詩,說盡三位宋詞大家的友情,讓人感動
    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則是與另一個小圈子的友誼有關,那就是宋朝的黃庭堅、秦觀、賀鑄這三位宋詞大家的的友情故事。《寄賀方回》宋.黃庭堅少遊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
  • 黃庭堅很精巧的一首抒情詩,同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黃庭堅也是屬於那種悲情詩人,他的人生經歷與蘇軾有幾分相似,兩個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而且在書法上並稱為「蘇黃」,另外黃庭堅還是「江西詩派」的領軍人物,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詩人;但是黃庭堅的人生遭遇很悲慘,由於反對王安石同樣遭受到了打壓和排擠,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貴州,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
  • 這首冷門宋詞,開篇就驚豔世人,只有短短8句,卻沉醉了千年時光
    在古典詩詞的長河裡,有許多經典的詞句就像翻飛的浪花一樣,縱使經歷了千年歲月,也依舊充滿活力。這些經典詩詞,我們即使記不得它的完整內容,但其中的一兩句,無論再過多少歲月的磨礪,都不會被人遺忘。它們就像夜空中閃耀的繁星一樣,永遠熠熠生輝。
  • 黃庭堅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極具理趣,尾聯更寄託深遠
    白居易就曾有名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只有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才能發掘大自然之中的很多奧秘。蘇軾也經常抒寫自己的很多感受,並積極地與他的弟子們分享。黃庭堅也非常欽佩東坡先生的學識和品質,並希望通過積極努力,可以成為一位受世人尊敬的詩人。下面介紹黃庭堅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極具理趣,尾聯更寄託深遠。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論詩歌,成就最高的一定是唐朝,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宋朝雖然是詞的天下,但也有不少詩作流傳。
  • 蘇軾一生的智慧都寫進了這首詩,驚豔了世人,又指點了多少迷途人
    山水詩有多少首,文學家、史學家都數不清。別說山水詩,就只是江西的一座廬山,就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留筆。其中不乏佳作,比如詩仙太白就寫了數首廬山詩,最出句的當然是《望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然而寫廬山的詩中,小編最喜歡的仍是蘇東坡的《題西林壁》。
  • 「只今唯有賀方回」,黃庭堅寫給賀鑄的這首詩,字字真情
    黃庭堅像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貧窮困頓的黃庭堅寓居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在這裡,黃庭堅給賀鑄寫下一首極富深情的詩。結尾「只今唯有賀方回」之句,每每讀來,百般感慨。《寄賀方回》宋·黃庭堅少遊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從題目就可以知道,這首詩是黃庭堅寫給賀方回的,賀方回就是賀鑄,比黃庭堅小七歲。
  • 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
    下面介紹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寄黃幾復北宋: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宋神宗元豐六年,38歲的黃庭堅在山東德州德平鎮擔任地方官。黃幾復是山谷少年時代的玩伴,彼此間感情深厚。此時黃幾復在廣東四會擔任知縣,彼此分處天南海北。詩人遙想友人,於是創作了這首詩。開篇就表達了作者對老友的思念之情,南北相隔千山萬水,即使託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思深筆健,富於哲理
    一首詩凝聚著詩人的很多心血,不僅要深入生活實地調查,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而且還要善於精心提煉、取捨素材。作者在很短的篇幅中,要表達非常豐富的內容,就需要反覆斟酌,並融會貫通。就像賈島所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