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自《學壽堂日記》。徐紹楨(1861—1936),字固卿,廣東番禺人。清末任新軍第九鎮統制,辛亥革命時率部起義,任江浙聯軍總司令,統軍光復南京。1926年初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之邀,與章太炎等聯袂赴寧,遂有此記。本篇主要節錄其中記事的內容。
正月初十日壬午上午四時半起寒暑表五十三度
是日應南京之約,上午九時三十分乘其派來花車開行。同行者章太炎、高漢聲、朱香溪、馮自由、鄧孟碩家彥、湯漢弼、高振霄、鄭德銘,並餘子承熲,又南京派來招待者嚴叔黃、施雲亭、蕭衡毓及清鄉局人員隨從者四五人。餘自民國元年出南京,不入南京者十四年矣,中間乘津滬車道經者亦不過三次也。是日下午五時抵南京,孫星【馨】遠聯帥派副官張世銘、機要處長萬鴻圖到車相迎,省長陳陶遺亦派員來,其他各機關文武人員,來者共二百餘人。餘下車即與清鄉總辦沈同午同車入城,偕至沈宅者五六十人。是日沈同午、張世銘、茅迺登三君在沈處張宴,席散即在沈宅下榻。猶記壬戌十二月十一日,由滬乘車北上,過南京太平門,嚴姬遙指鐘山一方問曰:「此非吾家藏書樓乎?往日車行嘗見之,今不可得見矣。」為感嘆久之。餘佔七律一首為解,今錄於此:
車行忽過太平門,
遙指鐘山認舊園。
八代興衰已如此,
百城灰燼豈堪言。
雞籠十廟煙都渺,
鳳翥三山跡久惛。
性外形骸非我貴,
況於身外論亡存。
餘往於後湖湖神廟之左購地五十餘畝,建藏書樓,所藏不下二十萬冊。辛亥起義,盡為張勳所焚,故詩有「百城灰燼」之言。
…………
正月十一日癸未上午二時半起寒暑表四十二度
是日上午頗畏寒,圍爐枯坐。八時後來客甚多。十一時與章太炎、馮自由、鄧孟碩、朱薌谿、湯漢弼、高振霄、鄭德銘拜孫聯帥、陳省長,暢談甚快。一時半孫、陳二公設席招飲,同席官紳三十餘人。席散答拜各官紳。至下午六時,赴友人招飲者三。晚回沈宅,又會多人,宿已十一時矣。同來之章太炎諸君,皆反赤救國大聯合同人也。席間談及共產黨事,餘無所建白,惟取餘舊部某君所撰《新俄回想錄》,節取其最驚心動魄者一通,出眎諸公,以代談柄,附錄於後。
…………
徐紹楨
正月十二日甲申上午四時起寒暑表四十度
餘向來起身即伏案作書,是日僅閱書數頁,電燈局遽將電火收去,餘在漆室中枯坐良久。生平不解靜坐,唯舉兩足屈伸運動,亦頗舒暢。早七時,沈寓諸君準備歡迎會甚忙,有早來將校,均至餘室談笑。十二時開歡迎會,到者共一百四十三人,皆九鎮舊部。又是早先有將校團學生二十餘人來謁,亦皆舊部。其校舍在上新河,距南京城甚遠也。此舉得與舊日同袍相聚,實為十五年中未有之樂。
…………
正月十三日乙酉上午六時起寒暑表四十二度
是日三時,同來之章、陳、鄧、朱、高、湯六君均返滬,餘與鄭德銘因有事暫留。是夕施雲亭招飲於舊織造署改設之素餐館,菜甚精美。回憶前清光緒間創建新軍,餘曾與孫銘、姚鴻法、方鹹五諸君,日夕在此辦事,亦足感嘆也。
…………
正月十五日丁亥上午四時起寒暑表五十二度
己未十月二十八日,上海有中華模範地方講習所以畢業授憑,延餘演講,餘以地球國體分為三等言之,一曰無為,一曰共和,一曰專制。無為之世,以道為治天下之要素;共和之世,以法為治天下之要素;專制之世,以禮為治天下之要素。禮與法均有不可恃之時,唯道乃無敝而可久也。今日地球專制之國體僅存百分之三四耳,不久當盡改其制,趨於共和,惟無為則不知待至何時。是日有友談及此,因復記之。
徐紹楨
正月十六日戊子上午四時半起寒暑表五十二度
餘舊在南京刊《學壽堂文集》,未成而遭辛亥之變,文集遂毀,然間有未毀之板。餘昨來南京,親詣狀元境舊日刊書店鋪訪問之,得數十板片,內有《單媽傳》一通,為餘所寢食不安者,急錄之於此。……
…………
正月十七日己丑上午四時起寒暑表五十度
前清時予任江北提督,嘗委請普設版籍局,清查戶口,以為興辦各項要政根據,今聞南京正在籌辦,因錄原折於此,以視執此事者。……
…………
正月十八日庚寅上午四時起寒暑表五十二度
是日下午二時,赴邀貴井兩廣會館,應兩廣同鄉歡迎之會。到會者有商君應【衍】鎏,前清榜眼,今為孫聯帥秘書,餘之甲午同年也。又有吳君肇邦,前清河南巡警道,現在江南,會同財政廳籌辦裁釐加稅事宜,餘少年時同在廣西為入幕之賓,辦刑名錢穀者。商二十餘年未見,吳亦別十餘年矣。其他亦多舊交,一旦把袂,至足樂也。夜十時出城,舊部多人設酒於下關大新旅社。餘略飲二三巡,遂登車,在車站候送者數十人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