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勳徐紹楨南京日記

2020-12-15 騰訊網

節自《學壽堂日記》。徐紹楨(1861—1936),字固卿,廣東番禺人。清末任新軍第九鎮統制,辛亥革命時率部起義,任江浙聯軍總司令,統軍光復南京。1926年初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之邀,與章太炎等聯袂赴寧,遂有此記。本篇主要節錄其中記事的內容。

正月初十日壬午上午四時半起寒暑表五十三度

是日應南京之約,上午九時三十分乘其派來花車開行。同行者章太炎、高漢聲、朱香溪、馮自由、鄧孟碩家彥、湯漢弼、高振霄、鄭德銘,並餘子承熲,又南京派來招待者嚴叔黃、施雲亭、蕭衡毓及清鄉局人員隨從者四五人。餘自民國元年出南京,不入南京者十四年矣,中間乘津滬車道經者亦不過三次也。是日下午五時抵南京,孫星【馨】遠聯帥派副官張世銘、機要處長萬鴻圖到車相迎,省長陳陶遺亦派員來,其他各機關文武人員,來者共二百餘人。餘下車即與清鄉總辦沈同午同車入城,偕至沈宅者五六十人。是日沈同午、張世銘、茅迺登三君在沈處張宴,席散即在沈宅下榻。猶記壬戌十二月十一日,由滬乘車北上,過南京太平門,嚴姬遙指鐘山一方問曰:「此非吾家藏書樓乎?往日車行嘗見之,今不可得見矣。」為感嘆久之。餘佔七律一首為解,今錄於此:

車行忽過太平門,

遙指鐘山認舊園。

八代興衰已如此,

百城灰燼豈堪言。

雞籠十廟煙都渺,

鳳翥三山跡久惛。

性外形骸非我貴,

況於身外論亡存。

餘往於後湖湖神廟之左購地五十餘畝,建藏書樓,所藏不下二十萬冊。辛亥起義,盡為張勳所焚,故詩有「百城灰燼」之言。

…………

正月十一日癸未上午二時半起寒暑表四十二度

是日上午頗畏寒,圍爐枯坐。八時後來客甚多。十一時與章太炎、馮自由、鄧孟碩、朱薌谿、湯漢弼、高振霄、鄭德銘拜孫聯帥、陳省長,暢談甚快。一時半孫、陳二公設席招飲,同席官紳三十餘人。席散答拜各官紳。至下午六時,赴友人招飲者三。晚回沈宅,又會多人,宿已十一時矣。同來之章太炎諸君,皆反赤救國大聯合同人也。席間談及共產黨事,餘無所建白,惟取餘舊部某君所撰《新俄回想錄》,節取其最驚心動魄者一通,出眎諸公,以代談柄,附錄於後。

…………

徐紹楨

正月十二日甲申上午四時起寒暑表四十度

餘向來起身即伏案作書,是日僅閱書數頁,電燈局遽將電火收去,餘在漆室中枯坐良久。生平不解靜坐,唯舉兩足屈伸運動,亦頗舒暢。早七時,沈寓諸君準備歡迎會甚忙,有早來將校,均至餘室談笑。十二時開歡迎會,到者共一百四十三人,皆九鎮舊部。又是早先有將校團學生二十餘人來謁,亦皆舊部。其校舍在上新河,距南京城甚遠也。此舉得與舊日同袍相聚,實為十五年中未有之樂。

…………

正月十三日乙酉上午六時起寒暑表四十二度

是日三時,同來之章、陳、鄧、朱、高、湯六君均返滬,餘與鄭德銘因有事暫留。是夕施雲亭招飲於舊織造署改設之素餐館,菜甚精美。回憶前清光緒間創建新軍,餘曾與孫銘、姚鴻法、方鹹五諸君,日夕在此辦事,亦足感嘆也。

…………

正月十五日丁亥上午四時起寒暑表五十二度

己未十月二十八日,上海有中華模範地方講習所以畢業授憑,延餘演講,餘以地球國體分為三等言之,一曰無為,一曰共和,一曰專制。無為之世,以道為治天下之要素;共和之世,以法為治天下之要素;專制之世,以禮為治天下之要素。禮與法均有不可恃之時,唯道乃無敝而可久也。今日地球專制之國體僅存百分之三四耳,不久當盡改其制,趨於共和,惟無為則不知待至何時。是日有友談及此,因復記之。

徐紹楨

正月十六日戊子上午四時半起寒暑表五十二度

餘舊在南京刊《學壽堂文集》,未成而遭辛亥之變,文集遂毀,然間有未毀之板。餘昨來南京,親詣狀元境舊日刊書店鋪訪問之,得數十板片,內有《單媽傳》一通,為餘所寢食不安者,急錄之於此。……

…………

正月十七日己丑上午四時起寒暑表五十度

前清時予任江北提督,嘗委請普設版籍局,清查戶口,以為興辦各項要政根據,今聞南京正在籌辦,因錄原折於此,以視執此事者。……

…………

正月十八日庚寅上午四時起寒暑表五十二度

是日下午二時,赴邀貴井兩廣會館,應兩廣同鄉歡迎之會。到會者有商君應【衍】鎏,前清榜眼,今為孫聯帥秘書,餘之甲午同年也。又有吳君肇邦,前清河南巡警道,現在江南,會同財政廳籌辦裁釐加稅事宜,餘少年時同在廣西為入幕之賓,辦刑名錢穀者。商二十餘年未見,吳亦別十餘年矣。其他亦多舊交,一旦把袂,至足樂也。夜十時出城,舊部多人設酒於下關大新旅社。餘略飲二三巡,遂登車,在車站候送者數十人云。

…………

相關焦點

  • 都是百年前清王朝新軍第九鎮在南京駐軍留下的
    南京是推翻清政府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地,辛亥革命期間發生在南京的往事,有的令人震撼,有的發人深醒,有的催人奮進,雖然百年時光已過,但仍在南京這塊熱土上,留下有形或無形的印跡。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本報特邀民國史專家、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王曉華先生,開闢「辛亥革命之南京印跡」專欄,選題將圍繞辛亥革命發生在南京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與南京有關的歷史人物的活動軌跡,以及對當時坊間傳聞的軼聞趣事的解密、追蹤、求證等,其中不少是王曉華先生最新或獨家研究成果,不少史實系首次披露。民國史專家。下過鄉、當過工人、教師。
  • 周恩來與辛亥元勳熊秉坤
    1931年後,父親長期掛名南京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6年退役。解放戰爭期間,父親通電反對獨裁,推進和平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常委、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等職,受到各級黨組織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周恩來總理體貼人微的關懷。   早在50年代,湖北省省長張體學於百忙之中,來到我家,轉告了周總理關懷之情,並讓我家搬到水果湖張家灣居住。
  • 《拉貝日記》所見南京大屠殺真相
    拉貝在寫日記拉貝1882年生於德國漢堡,1908年到中國,1911年加入德國西門子公司,分別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經商。日軍佔領南京前夕,他和幾十位外國友人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並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
  • (辛亥百年)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中新社梅州10月9日電 題:辛亥百年之際探訪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  作者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  廣東蕉嶺文福鎮逢甲村雖偏隅一角,但每天熱鬧非凡,海內外遊客紛至。因為這裡是著名愛國志士、傑出詩人和教育家丘逢甲的故鄉。  丘逢甲生命的最後十年正值辛亥革命時期,在這場偉大的變革中,他敢為人先,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歌劇《拉貝日記》: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南京故事國際表達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新聞專欄 > 2020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歌劇《拉貝日記》: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南京故事國際表達
  • 2020南京金洽會河西·建鄴專場成功舉辦 花生日記受邀出席
    來源:時刻頭條9月17日,2020南京金洽會河西·建鄴專場活動暨江蘇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在南京成功舉辦。作為2020南京金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南京市商務局、南京市河西新城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建鄴區人民政府主辦,建鄴區商務局、南京電子商務協會承辦。花生日記作為廣東社交電商平臺代表受邀出席,為現場嘉賓帶來「新連結下的個體價值」主題分享。
  • 王闓運的辛亥年
    他經歷的「洪楊之亂」,那麼慘酷,身邊也沒有這種現象,相較而言,從破壞程度來說,「辛亥之亂」要輕得多,時間也才幾天,世界這是怎麼了?「自來亂未若此,不亂之亂,如大亂也」。老同志碰到新問題,難怪他感到迷惘。他給老朋友寫詩:「仙家樂雞犬,兒輩失冠巾」;描述目睹的亂象。他給自己寫詩,卻找不到合適的題目:「欲題七哀,無可哀;題為感遇,又不甚似;改題為悲憤」。
  • 辛亥精神永放光芒
    回眸110年前辛亥期間,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感人事跡,讓我們的心靈深感震撼和自勵,辛亥精神不死,辛亥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歷史的高聳豐碑之上。  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在孩童時代,大約在他9歲時的那一辛亥年,就親眼目睹了辛亥革命烈士悲壯犧牲後的血腥場面。沈從文先生在他的《辛亥革命的一課》中曾經回憶寫道:「這一夜中城裡城外發生的事情我全不清楚。
  • 袁世凱的轉變;胡適日記;辛亥南北議和…
    良弼死後,皇室親貴們見大勢已去,樹倒猢猻散……「關於上述歷史的經過,胡適在《胡適留學日記》中有如下記載:…」林小魚(網名)說。…林小魚:朱芾煌之孫…見上集…《胡適留學日記》記載:在叔永處讀朱芾煌日記,知南北之統一,清廷之退位,孫之遜位,袁之被選,數十萬生靈之得免於塗炭,其最大之功臣乃一無名之英雄朱芾煌也。
  • 南京保衛戰中,王牌教導總隊犧牲了多少人?日軍的日記令人心碎
    教導總隊從軍官、士兵到武器裝備在當時的中國都是一流的,但在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損失殆盡,最後全軍覆沒。那麼,在南京保衛戰中教導總隊究竟犧牲了多少人呢?翻開中日雙方保存的卷宗,我們找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答案。
  • 科技為民,奮鬥有我 ——回顧核工業「兩彈一星」元勳的傳奇人生
    科技為民,奮鬥有我 ——回顧核工業「兩彈一星」元勳的傳奇人生 2020-06-03 0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翻譯歌劇《拉貝日記》,是在傳播和平種子
    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攝   南大德語系教師羅克︓  翻譯歌劇︽拉貝日記︾︐是在傳播和平種子  去年,歌劇《拉貝日記》在德國柏林、漢堡以及奧地利維也納等地成功巡演,受到當地觀眾和業內人士好評,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反響和社會效益。
  • 辛亥雙十祭(谷山君辛卯年舊文)
    祭辛亥百年 辛卯,雙十日,百年誕辰,億兆漢同慶,九廟三神歆堙,朱明綠暗秋華筵。辛亥,震胡天,革命烈先,赤血復江山,百年指尖輕彈,垂眸而觀悲長嘆。辛亥,已百年,路艱杳漫,三代過渡天,胡風再起中原,民族振興欲罷談。胡風,吹飛沙,天地瀰漫,滿韃復闢猖,胡兒再振廟堂,沙場刀劍欲再傷。四夷,合縱連,問鼎中原,荒誕愚民策,中土漢人若亂,家國天下何以安。哀哉,孫逸仙,壯志未酬,陰陽相隔遙,魂消影絕愛遺,六合雖廣壽不容。痛哉,舉國殤,身歸國兮,子孫何所依,堅持繼續辛亥,先生遺志築胸懷。
  • 威爾遜第一個出庭作證南京鼓樓醫院是南京大屠殺期間城內唯一對...
    留守的鼓樓醫院成為當時整個南京城內唯一一家對平民開放的醫院,也是當時南京安全區內唯一的醫療救助機構。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撰寫的《拉貝日記》中,記載著1937年12月8日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一周工作回顧》:「大學醫院(鼓樓醫院)位於區內,負責承擔病人的治療和護理工作。目前該醫院只擁有數量很少的醫生,為此請求所有目前還在城裡的醫生,自願為鼓樓醫院提供服務。」
  • 日本團體放映《拉貝日記》「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
    鐵本對本報記者說,「放映《拉貝日記》太有意義了。每個日本人都應該來看看。包括南京大屠在內的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不僅中國,日本也應該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為了觀看《拉貝日記》,家住神奈川縣的稻田坐一個半小時車趕來東京。稻田說,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日本人,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對於一部分日本人否認侵略戰爭的行徑怒不可遏。
  • 《東史郎日記》還原日軍侵略中華、虐殺平民的真相
    《東史郎日記》是東史郎如實記錄自己在 1937 年 8 月至 1939 年 8 月間,隨日軍第 16 師團步兵第 20 聯隊入侵中國華中地區時見聞的一本日記。當時他是一名上等兵,日記中含有證實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在日本右翼的常期混淆和誤導下,許多日本人認為南京大屠殺根本不存在,《東史郎日記》裡的一個人物更是對東史郎提出了訴訟。
  • 67年後抗美援朝老兵前線日記曝光,日記主人卻已去世25年
    筆記本的封皮是紅色的,寫著「和平日記」四個大字,下方是一隻和平鴿在地球上鋪展翅膀的圖案。內封透露了更多信息。日記本來自國營南京無線電廠,是1952年這家單位的總結評功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