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第九鎮的氣球部隊。資料圖片
第三十三標標統敖正邦在鎮江妓院抓捕違紀士兵。資料圖片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南京是推翻清政府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地,辛亥革命期間發生在南京的往事,有的令人震撼,有的發人深醒,有的催人奮進,雖然百年時光已過,但仍在南京這塊熱土上,留下有形或無形的印跡。
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本報特邀民國史專家、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王曉華先生,開闢「辛亥革命之南京印跡」專欄,選題將圍繞辛亥革命發生在南京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與南京有關的歷史人物的活動軌跡,以及對當時坊間傳聞的軼聞趣事的解密、追蹤、求證等,其中不少是王曉華先生最新或獨家研究成果,不少史實系首次披露。
民國史專家。下過鄉、當過工人、教師。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後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先後發表專著《遠徵頌》、《北洋梟將孫傳芳》、《滇緬軍魂》、《百年生活變遷》、《決勝神州》、《京華名士袁寒雲》、《民國子午線》、《民國軍服圖志》、《抗戰海報》、《臺灣光復紀實》、《模範南昌——新生活運動》等;近年來有《黃埔恩怨》、《肅奸》、《蔣介石家事與國事》、《將軍在黎明前死去》、《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紀錄》(上中下三冊)、《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空軍抗戰紀實》等。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10月份將推出專著《秀才造反與民國創立》。
南京「三十四標」、「馬標」、「炮標」、「標營」、「後標營」這些老地名是怎麼來的?這與清末在江寧(南京)的新軍第九鎮有直接關係。
第九鎮成軍在江寧
光緒二十一年(1895),署兩江總督張之洞編練自強軍,這是兩江編練新軍的肇始。光緒二十八年(1902),兩江總督劉坤一改各防營為常備、續備和巡警軍。光緒三十年(1904),兩江總督魏光燾招募江南武威新軍,並請在江寧先練一鎮新軍,練兵處未同意。
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署兩江總督周馥奏擬在江寧先練新軍一鎮,建議擬名為「暫編南洋陸軍第九鎮,步隊名為暫編第十七、十八等協,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等標,馬炮工程輜重各隊補足後名為暫編馬隊炮隊第九標,工程隊輜重隊第九營」。練兵處核議照準,並予「暫編陸軍第九鎮」番號。十月,周馥保薦蘇松鎮總兵徐紹楨為第九鎮統制。
徐紹楨,字固卿,廣東番禺人,甲午科舉人,候補道員。歷任兩廣藩屬幕僚、總理廣東全省營務兼福建武備學堂監督。其時各省醞釀編練新軍,閩浙總督李興銳委派徐紹楨主持。1903年李興銳任兩江總督,徐紹楨以「知兵」為李督倚重,任蘇松鎮總兵和江北提督。過了一年多,李興銳病故於任上,周馥任總督,推薦徐紹楨任新軍第九鎮統制。
第九鎮有步、騎、炮、馬、輜、工等兵種以及衛生、氣球、軍樂、電訊隊,與當時的舊軍,即八旗、綠營等相比,堪稱完備。步兵的槍枝多半購於外國,有日本三八式、德國毛瑟式,也有為數不多的漢陽造。炮兵所用的炮有日本的平射炮和德國的管退炮。
第九鎮額定為12512人。(鎮即師)下轄第十七、十八兩協(旅),十七協下轄步隊第三十三標(團)、三十四標;十八協下轄三十五、三十六兩標;另有馬標、炮標各一,並工程、輜重兩營;後又有憲兵三營,設憲兵司令。
第九鎮軍紀比起舊軍也較為嚴明,規定星期天放假之日,外出官兵必須午後歸營。並標統、管帶帶員弁多名外出巡查,一旦發現有軍官和士兵逛妓院、上戲園,冶遊滋事者,立即抓回營地懲辦,以肅軍紀。徐紹楨編練有績,治軍有方,第九鎮被稱為「新軍模範」。
楊公井三牌樓都曾有駐軍
籌備之初,各標營舍(營房)大致規定:「現擬將第十七協步隊兩標,並工程、輜重兩營,暫就江寧建築營壘;其十八協步隊兩標,俱就鎮江附近地方擇其地面合式者,規畫營建。」
後來,第九鎮司令部及步兵第十七協司令部及所轄三十三、三十四標、馬標、炮標、工、輜、憲兵各營均駐在江寧城內;步兵第十八協司令部和所轄三十五標駐鎮江,第三十六標駐江陰。
三十四標的營房就位於今天的楊公井、八一醫院一帶,第三十三標位於御道街附近的標營與後標營;馬標和炮標在後宰門及現在的南京軍區大院內。直到今天,南京城裡就留有「三十四標」、「馬標」、「炮標」和「標營」等這些極具新軍特點的老地名。
到辛亥革命時,第九鎮在江寧城裡駐地略有變化,此時,第三十三標駐三牌樓;第三十四標駐花牌樓;馬標駐儀鳳門,炮標仍在小營附近;工程營駐上新河,輜重營駐漢西門。
第九鎮有不少革命黨人
新軍第九鎮成立後,同盟會員深入到新軍中進行宣傳活動,革命黨人趙聲、冷遹、柏文蔚先後在第九鎮當過管帶(即營長)、標統(即團長);倪映典、熊成基等當過隊官等。其中最有名的人物應數趙聲。趙聲,字伯先,鎮江人,同盟會員。第三十三標統帶,經常對官兵鼓吹革命。他有一首詩:「百年已過四分一,事業茫茫未可知;差幸頭顱猶我戴,聊恃肝膽與君期。欲存天職寧辭苦,夢想人權亦太痴;再以十年事天下,得歸當臥大江湄。」不少士兵爭相傳誦。他曾挑選各營中比較年輕而優秀的士兵二十多人保送到江蘇陸事小學去培養。趙聲的革命活動後被兩江總督端方聞知,將其撤職查辦。趙聲即避往香港,後在香港、廣州等地與黃興等同志從事革命活動,參與過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病逝。
第三十三標教練管為顧忠琛,也是一位具有革命思想的軍官。顧忠琛,字盡忱,無錫人。曾任安徽武備練軍學堂的教官、監督,後調第三十三標做教練管。在他的援引下,安徽新軍中的革命青年華士龍等人也來到第三十三標。在他們的影響下,該鎮下級軍官和士兵的革命思想,像即將爆發的火山,表面上平靜,但滾燙的巖漿在地下洶湧澎湃。
1907年7月,革命黨人徐錫麟在安慶發動起義,刺殺了安徽巡撫恩銘,馮熙接任安徽巡撫,不久,招顧忠琛從江寧第九鎮到安徽新軍三十一協任協統。而趙聲等因為革命活動,被通緝,離開第九鎮前往廣東;熊成基到了安徽。該鎮中的革命黨人好比種子,到處開花。
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