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迫感是一種心理感知能力,要想培養這種能力,你需要不斷刺激自己。
-01-
很多人選擇進行意志力訓練,是為了讓自己做任何事都能又快又好。我的學員衷心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最高效能的管理者、進步最快的歌唱家、成績飛快提高的運動員、體重掉得最快的減肥者等。
他們的期望都很積極,並願意為自己的期望而努力改變。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有好的期望,也能每天都為這種期望而付諸努力,但是他們就是提不起精神來。
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在心中缺乏一種緊迫感,在潛意識中缺乏一種不停催促自己的力量。
帕金森時間定律足以證明這一點:人們總是在規定時間的最後才能完成任務,例如你的計劃限定的時間是五天,那麼你就可能在第五天晚上完成任務,同樣的任務你給自己規定的時間是三天,那麼你也會在第三天宣告完成。
也就是說,你給自己限定的時間長度決定了你的效率。但大部分人並不願意給自己規定時間,或是願意給自己更充分的時間。
是啊,我也承認,只要時間容許,你就算沒有任何基礎,不慌不忙地學習任何知識,你都能成功。做個極端的假設,如果你願意花上上百年研究IT技術,你也可能成為比爾·蓋茨、賈伯斯那樣的成功者。
但現實是,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
「如果我早點學完函授課程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看完那套教材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完成那份任務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精通那個軟體就好了!」
「如果我早點學會那門技術就好了!」
每一天,每一分鐘,世界上都會有人說出類似的話,人們在抱怨自己在做某件事上消耗了太多時間。如果你不希望自己這樣,那麼從今天開始,培養一下你的緊迫感吧。
-02-
緊迫感是一種心理感知能力,要想培養這種能力,你需要不斷刺激自己。這種感覺有點像古羅馬時期訓練角鬥士的教練,他們拿著皮鞭不斷抽打著角鬥士,讓他們時刻不得鬆懈。現在你要做的是,找到這條不斷「抽打」你的「皮鞭」!
你需要不斷在頭腦中去冥想你不希望將來發生的情況,這種不斷的強化會讓你感到壓力。
另外,你甚至可以用更形象的表達方式來督促自己。我聽說有一位企業的董事長就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掛著一張競爭對手的照片,並在這張照片的上面寫道:「在你休息的時候,他正在想方設法地戰勝你!」我相信他每次抬頭看到這張照片和那句話時,都會很自然地在頭腦中產生緊迫感。
還有一位名叫貝克的會計師,他保持緊迫感的方式也很值得借鑑。貝克很愛自己的小女兒,並把小女兒燦爛微笑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激勵自己為孩子努力工作。
忽然有一天,他在網上隨便瀏覽的時候,看到了一張獲獎照片,這讓他觸動很大。這是一張攝影師到不發達地區拍攝的照片,照片裡的孩子們因為貧困而衣衫襤褸、骨瘦如柴,這些孩子看上去和自己的女兒年齡相仿。
貝克沉思了一會兒,然後列印了那張讓人心酸的照片,並把它放在自己女兒照片的旁邊。他對自己說:「貝克,如果你不努力工作的話,或許有一天安妮(他的小女兒的名字)也會陷入貧困。」
每當他工作厭倦的時候,他就看看那兩張照片,然後接著努力工作了。雖然他的想法有些誇張和消極,但確實能激發他的緊迫感,提高他做事的效率。
生物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人們做事時的緊迫感會幫助大腦分泌出一種物質,可以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意志力更強大、身體的機能運轉也更出色。大腦中的能量和智慧會在這個時間段內集中釋放,完成平日無法完成的事,甚至創造出奇蹟。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始終保持這種緊迫感,我們就可以讓大腦持續釋放出能量,可以讓自己更快速地走向目標。這難道不是你所期待的嗎?
你可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哪些人可以對你產生刺激的效果,能夠激發你做事的決心。把這些人和事放在最顯著的位置並不斷提醒自己,你就能幫助自己遠離惰性,提高意志力水平。
掃一掃關注我們
丨作者 \ 菲爾圖
丨選自 \ 《意志力是訓練出來的》
丨圖片 \ 摘自網絡(本平臺所使用的的圖片、音樂,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