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騎兵真的比步兵強嗎?

2021-02-07 武士刀傳奇

騎兵,在古代指騎馬,駱駝,大象等動物,機動性比較強的士兵及其組成的部隊。素有陸戰之王的美稱,在古代絕對是最強大的兵種。古代騎兵的定位相當於今天的戰鬥機。遊牧民族憑藉強大的騎兵屢屢入侵中原,蒙古人更是憑藉彪悍的鐵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統治了半個世界。那為何步兵打不過騎兵?騎兵究竟強大在哪?

第一,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動性。

事實上,不是步兵打不過騎兵,而是跑不過騎兵。騎兵機動性強,弓箭加彎刀,即使遇到全副武裝的重裝步兵也能放風箏放死對方,歐洲的重裝步兵就是被蒙古騎兵放風箏輕鬆放死的。即使騎兵打輸了也不怕,大不了撒丫子跑路,反正步兵也追不上。步兵打騎兵,勝則小勝,敗則大敗。

第二,騎兵衝擊力強。

騎兵衝鋒排山倒海,氣勢宏大,特別是身披重甲的重騎兵簡直是古代的裝甲部隊。一旦重騎兵衝擊步兵陣列,步兵根本擋不住。金國曾依靠鐵浮屠縱橫中原,雖然嶽飛發明了砍馬腿的辦法但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去砍馬腿的步兵基本一去不回。

第三,騎兵持續作戰能力強。

騎兵善於長途奔襲,對後勤補給依賴性小,能夠連續作戰,只要帶少量補給就能奔襲千裡作戰。而步兵必須攜帶大量輜重補給,一旦補給被切斷或者短缺只能撤軍,仗就沒法打了。

騎兵再能,步兵才是主力:

千百年來,步兵一直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在世界歷史中,不管是農耕民族建立的王朝,還是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軍隊中步兵必定是主力。注意,我們所說的主力,不光其數量上在整個軍隊中佔絕對優勢,同時其戰力在整個軍隊中也是數一數二的。縱觀中國和世界古代戰爭史,步兵一直是戰鬥中的主角,其他兵種再風光,其實都是輔助步兵取得戰鬥勝利的。步兵作為軍隊中最早出現的兵種,它的兵種結構是最完善,發展最穩定,裝備最精良的。它的適應性極強,能獨立作戰,裝備和維持費用最少。

它的兵源最廣,在步兵隊伍裡,既有貧苦的農民,也有富家子弟,兵員來自社會各階層。下面來說說騎兵,騎兵具有機動性強,衝擊力強,適應力強等特點,在許多場戰鬥中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你可以想像,當兩軍激鬥正酣時,突然一方的側後方出現大批敵軍騎兵,那排山倒海的陣勢可以瞬間擊垮敵軍的鬥志,進而促成戰鬥的勝利。可以說,騎兵是古代戰爭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但它卻不是臺柱子。

為什麼?因為騎兵與步兵相比,有一些很關鍵的制約因素。首先就是馬匹,沒有馬的騎兵算騎兵嗎?沒有好馬的騎兵算是騎兵嗎?另外,騎兵在兵源要求上比步兵高,訓練和維護費用比步兵高,數量比步兵少,大部分騎兵都是騎術較好的人,這樣才能較快的訓練出騎兵戰團,因此它的兵源就不如步兵的兵源廣。同時它的用途也沒有步兵廣:攻城,守城,山地攻堅,近身肉搏等等,在主要的作戰方式上,它都不如步兵,帝王們都是精明人,決不會將性價比不高,費用消耗大的兵種作為主力的。

說到古代戰爭中的步兵對抗騎兵,古代兵書說:三個持短兵的步兵在平原打不過一個騎兵,但三個持長兵的步兵在平原上卻能夠打敗三個騎兵的說法。至於在山谷河澗,丘陵森林,那是騎兵作戰的不利地帶,就更不用說了。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武士刀傳奇

微信號:wushidaocq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劍有雙刃適於戮、刺,而武士刀僅一刃,因此兩人對戰之時,必得用雙手握刀以砍、劈的方式禦敵,武士刀傳奇帶你揭開他的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古代騎兵到底有多強?為何嶽飛能用步兵大破兀朮的騎兵?
    騎兵對於古代的步兵來說,無異於現代的空軍對陸軍,其戰鬥力對比,毋庸置疑。蒙古帝國的崛起正是佔盡了騎兵的優勢,其領土疆域最北方到北冰洋,最南方達波斯灣和西沙,最東方至朝鮮半島,最西方在波蘭境內(部分匈牙利),蒙古帝國總面積達到三千五百多萬平方公裡,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而這,都是蒙古帝國仗著蒙古鐵騎打下來的,那麼古代的騎兵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能夠達到如此恐怖的戰鬥力?
  • 為什麼古代步兵很怕騎兵?騎兵優勢明顯,但成本也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古代戰爭中一支擁有強大騎兵部隊的軍隊將會很容易佔據戰場上的主動權。 原因無他,速度快! 我國歷史上中原國家第1次重視騎兵部隊是公元前三世紀之初的趙武靈王時期。
  • 古代打仗,步兵戰勝騎兵有多難?「卻月陣」是怎麼大敗騎兵的?
    騎兵的出現是中國古代戰爭的分水嶺,最早在商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就已經能在馬背上作戰了,此後周王朝更是以養馬而聞名,古籍記載「古公瞏父,來朝走馬」。當然最初的作戰主力還是步兵,大致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埃及就培養出了戰鬥力不俗的步兵軍團,此後西方興起的羅馬、希臘等國都有各自的步兵陣營,步兵又有重裝步兵與普通步兵之分。
  • 中國古代步兵為何總是對騎兵無解?
    這段時間,看見網上很多朋友總是在討論中國古代步兵總是被遊牧民族騎兵打敗,許多網友指點江山,恨鐵不成鋼,總覺得中國古代將領太窩囊,竟然想不到破解騎兵的方法,恨不能穿越回去,代為指揮。孰不知,大家是想當然了,中國古代將領智商並不比我們低,甚至比我們大多數人更要聰明,我們能想到的,他們早已想到,只是他們面臨的困難,不是我們這些拿著書本就能理解的。
  • 騎兵明顯優於步兵,為什麼在宋朝的時候步兵能打敗騎兵?起作用了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329字,閱讀約5分鐘在步制騎中,對古代戰爭中的人們進行了研究但是步兵完勝騎兵的情況在戰爭史上並不多見性也就是裝備的差距很大,所以,歷史上,僅有的幾次那個騎」「步制的影子,人們的好奇心倒是容易其實,野戰的水平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如果步兵,騎兵是不可能的接受步兵也是很好的裝備,但機動力量,絕對優勢的騎兵,基本上從一開始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導權所以,用觸及歷史的那個「車陣」啦,「步兵法蘭克斯」等方法,一定程度的消耗,敵人的騎兵,但是,為了完全壓制騎兵,不容易而且,即使真的能抗衡,敵人,如果敵軍突然騎馬逃跑
  • 騎兵是古代的坦克,步兵是戰場上的皇后,皇后同樣可以克制坦克
    騎兵崛起後,似乎主宰了戰場,步兵成了魚腩,任憑騎兵欺負。其實不然,在中國古代,步兵用的好,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甚至可以反敗為勝,擊敗騎兵。如果說騎兵是古代的坦克,步兵則是戰場上的皇后。皇后同樣可以克制住坦克。
  • 古代騎兵威力巨大,為什麼嶽飛能用步兵破掉鐵浮圖?
    與冷兵器時代的主力步兵相比,騎兵的優勢十分明顯。 騎兵行動敏捷,來去如風,具有強大的機動性,能夠充分運用在攻擊、襲擊、擾亂、圍攻、斷後等戰術上。不僅如此,騎兵在對步兵進行分割、夾擊時,廝殺聲和戰馬的鳴叫聲纏繞在一起,會給步兵形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 古代戰爭中,步兵明顯弱於騎兵,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出奇制勝?
    在古代戰場上,想要守住一個陣地,步兵往往佔據主要地位,早在商朝時期,步兵就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不過當時的數量較少,還不足於支撐整個戰局。在中原步兵興起的同時,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出現了新的兵種,這一兵種正是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騎兵。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步兵,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常見的兵種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對軍隊進行了改造和完善,當時的步兵就已經有了「輕裝」和「重裝」之分,兵器更是多種多樣,如戈、矛、鉞、殳、鈹等。騎兵,則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勁的戰鬥力。
  • 被誤解的「扎馬步」:不是步兵的必要武藝,反而是騎兵的基本功
    一般來說,多數人都認為「馬步」來源於古代軍事訓練,是一種兼顧訓練和實戰的步法。但這種步法,到底起源於步兵?還是起源於騎兵?觀點卻出現了嚴重分歧。步兵在戰場上「扎馬步」能對抗騎兵嗎?在百科詞條裡,「馬步」被描述為所謂「拒馬步」,聲稱是「步兵手持長槍,抵抗騎兵衝擊的戰術步伐」。這個解釋是典型的「步兵起源說」。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不可否認,在步兵使用長槍時,有時的確會採用「騎馬蹲襠式」。這個時候,步兵一般以半蹲方式側立(即「馬步」姿勢),雙手以長槍向前擊刺。
  • 古代戰爭史上,騎兵的戰鬥力是不是被誇大了?真的那麼強嗎?
    騎兵作為古老的兵種之一,其特點是機動性強,成吉思汗帶領著蒙古騎兵徵服了亞歐大陸後,騎兵更是到達其巔峰。騎兵的作戰能力是否像表現出的那樣強悍呢,還是被誇大了呢?我們先來說下騎兵的發展進程,騎兵早在商代就有,在殷商出土的廢墟中,就有多個騎馬帶有隨身武器裝備的騎士和馬坑,在用甲午文記載的文獻中有相應的記載。戰國時期,各個國的早期騎兵,是為輔助步兵斷敵人運輸糧草的道路,追擊敵方敗兵而存在。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縱觀我國古代戰爭史,就不難發現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表現是多麼的耀眼!自北方遊牧民族熟練地掌握騎射技能後,他們的騎兵部隊往往都會對中原王朝造成極大的殺傷和破壞。因為騎兵部隊機動靈活、來去如風,他們可以做到勝則擴大戰果、敗則迅速後撤,而中原王朝的步兵部隊往往是勝則難以追擊,敗則難以撤退,如此一來中原王朝的步兵部隊就很難與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周旋匹敵了。
  • 5000步兵對戰8萬騎兵,步兵殺傷騎兵萬餘人,李陵是如何做到的
    眾所周知,騎兵衝擊步兵,那可是一面倒的屠殺,但是李陵卻率領步軍運用正確的戰術、合理的指揮以及強於匈奴人的武器裝備,打退了匈奴騎兵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匈奴單于3萬騎兵居然拿不下李陵的5000步兵,然後匈奴單于繼續增兵到8萬人,最終靠消耗戰,耗盡了李陵5000漢兵50萬支弓箭,在彈盡糧絕之下,李陵最終失敗被俘虜。
  • 靠一種兵器,唐朝步兵打敗了騎兵,瑞士人也成為了歐洲「兵王」
    遊牧部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與他們特有的一項軍事優勢密不可分:騎兵優勢。遊牧部族生活的西北和北方,氣候寒涼,有著豐美廣闊的草原,是養育戰馬的天然最佳牧場。豐富的戰馬資源,使得他們的軍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騎兵。騎兵在古代戰場上有兩大優勢,一是速度優勢,來如閃電去似奔雷,行動迅速,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踏步轉移進退,令對方措手不及。
  • 他們是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步兵,卻還是敗了
    但是作為經濟發達的宋朝,卻在軍事裝備上是非常先進的(除騎兵以外)。除了三弓床弩,神臂弩外,大宋還擁有著戰力強悍的重步兵,這些步兵都身著著名的重型「步人甲」。 宋軍重步兵穿著這麼沉重的鎧甲,能打仗嗎?事實證明,能打。但對這些士兵的訓練和要求也是很高的,加上武器他們經常要攜帶著八九十斤的裝備,同時還要進行防禦和進攻等戰術動作。
  • 古代遊牧騎兵最畏懼的三個步兵陣法:2000步兵就可以絞殺數萬鐵騎
    遊牧民族從小精於騎射,其兵種都是清一色的騎兵,由於騎兵具有快速的機動能力和強悍的衝擊力,所以中原步兵在騎兵面前一直居於劣勢,經常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漢朝初年,漢高祖親率32萬大軍徵討匈奴,結果中途漢軍步兵被匈奴騎兵分割包圍,首尾不能相顧,劉邦也被圍困在白登,差點喪命異域。宋朝時期,面對數萬金兵鐵騎,人數是敵人幾倍的宋軍也只能蝸居與城內,據城反擊,不敢與騎兵進行野戰。
  • 帕提亞步兵:騎兵光芒掩蓋下的生力軍
    不過,也正因為帕提亞騎兵的功勳是如此輝煌,以至於其軍隊中同樣擔當重要角色的步兵完全被騎兵的光環掩蓋了。再加上同時代聲名遠揚的重步兵——羅馬軍團的對比,在世人眼中無關緊要的帕提亞步兵遂逐漸被邊緣化,甚至到了幾乎無人問津的程度。事實上,作為當時僅次於羅馬與漢朝的世界性強國,帕提亞並非完全忽視對騎兵以外其它軍種的建設。
  • 東晉劉裕如何以步兵破南燕騎兵?又如何以2700步兵破北魏3萬騎兵
    善於騎射的匈奴曾一度將挾戰勝楚霸王項羽餘威的劉邦圍困於大同的北登,使得雄才大略的漢高祖劉邦幾乎丟命,之後一直到文景時期,漢朝都處在匈奴騎兵的陰霾之下。原因很簡單,因為遊牧的匈奴騎兵比農耕的漢朝步兵有極大優勢。最終漢朝能夠戰勝匈奴,除了大批飼養戰馬,裝備騎兵外,還得益於漢朝先進的科技。
  • 秦軍步兵用盾牌長矛就能完虐騎兵,為何宋明的步兵只能挨打?
    秦軍擺完陣型後,說句實話,哪怕在戰國時代的騎兵戰術不發達,也只有傻子才會讓騎兵直接衝上去硬剛。步兵打騎兵,沒有其他條件,諸如地形、天氣、己方騎兵的配合,很難打出所謂」完勝「的戰績。主要因為兩條腿追不上四條腿,騎兵打不過可以跑啊。所以,步兵打騎兵只能被動應戰,不能主動出擊,否則漢文、景二帝也不用費盡心思養馬了。
  • 漢朝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對戰八萬匈奴騎兵,為何宋朝步兵不行?
    漢朝步兵的強大和宋朝步兵的孱弱,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所產生的片面結論,把兩者強行作橫向比較,顯得有些不公平。從戰果來看,宋朝確實差得多漢朝時,李陵曾經率領步兵五千人與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最明顯的一點是,宋朝的步兵在對上騎兵之時幾乎沒有反抗之力。即使是在人數上擁有幾倍的優勢,也無法挽救其與遊牧民族鐵騎對抗時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