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個大腿的腿紋不對稱,家長們要引起重視。近日,東莞東華醫院接診了一位腿紋不對稱、走路像小鴨子的女童,最終確診其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需要手術治療。
彤彤的髖關節雙正位影像,提示脫位
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東莞的李女士有個可愛的女寶,小名叫彤彤,今年2歲多了。但最近,李女士發現她走路時左搖右晃,軟綿無力,便帶她到東莞東華醫院預防保健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史得知,彤彤在3個月大時,沒做髖關節B超檢查,平時也沒有按時做兒童體檢和保健。
在醫生的引導之下,李女士想起了更多細節,原來,彤彤1歲時,李女士就隱約感覺到她走路有些異常,但一直沒有重視。如今彤彤2歲多,走路姿勢更加異常,李女士才帶她來檢查。
醫生檢查發現,彤彤雙側大腿腿紋不對稱、關節活動度欠佳,走起路來膝關節往外翻,左右搖擺,步態像小鴨子。
醫生隨後給彤彤做了「髖關節雙正位+蛙型位」檢查,結果證實她是「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也稱髖關節發育不良。
預防保健科醫生馬上請外科醫生會診,醫生們會診後認為,彤彤需手術糾正治療,由於發現的較晚,恢復的效果不一定理想。目前,彤彤還在進一步治療中。
1-6月寶寶要查髖關節B超
東華醫院預防保健科醫生張秋霞介紹,在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髖關節脫位或者錯位發生的機率較大。這是因為嬰兒的髖窩,還是柔韌的軟骨,所以比成人更容易發生錯位(半脫位)或脫臼。嬰幼兒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現越早,治療越簡單,治療效果也越好。
具體來說,寶寶出生6個月以內,是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黃金時期,一般只需以常規的固定手法即可糾正,並定期複查跟進。如果錯過黃金治療期,則只能採取手術治療,尤其是兩歲以上的患兒,術後有可能出現髖關節殘餘畸形和早期骨關節炎等情況,影響孩子日後的正常生活。
不過,醫生指出,腿紋只是一種表象和參考,不代表腿紋不對稱的都有問題。關鍵是要按時帶孩子體檢,如果您的寶寶在1-6月齡時未檢查過髖關節B超,建議帶孩子到醫院開展檢查。除了上述檢查,家長還要定期帶寶寶進行其他健康檢查,以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當發現孩子腿紋不對稱,且走路跛,有鴨步等不正常情況,更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診斷。
全媒體記者 鍾晨 李廣/文
醫院供圖
全媒體編輯 符德明
【來源:東莞時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