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縣三元鎮:村民議事協商會 激發自治內動力

2020-12-22 四川新聞網綿陽頻道

四川新聞網消息(賀博 劉春玉)自推進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以來,三臺縣三元鎮緊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圍繞推進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等方面謀篇布局,將群眾利益放首位,促使村民議事協商形式更加豐富。

日前,該鎮友愛村村委會辦公室內,滿滿當當坐了30餘名村民代表,就友愛村三組堰塘修繕問題提出自己建議和看法。「我同意修繕」「友愛村3組的堰塘常年漏水,影響我們農業灌溉,是該修一下了」,大家暢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語中滿是對友愛村未來發展的期待,室外寒氣逼人,室內如火如荼,村民議事協商會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據了解,三元鎮自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原友愛村、長發村、嚴家庵村三村合一,幅員面積和人口都有所增多。「先了解,再收集,後討論」,友愛村臨時黨委書記餘湧說,「為了更快地全面了解友愛村具體情況,我們臨時黨委成立後,村兩委幹部經常一起利用閒暇時間到各隊轉轉,聽聽群眾的心聲,收集民情民意。」

村民議事協商會不僅有民情聯繫的意義,在民主議事方面也發揮著主心骨作用。「村民要廣泛參與進來,村上的事情我們要共同商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康樂村如何發展的問題。」康樂村會議室的主席臺上,臨時黨總支部書記鄧龍正主持村民議事協商會。

此次村民議事協商會將村民代表們聚集起來,共同商議糧食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及斷頭路硬化建設項目,一起謀劃康樂村發展方向。

會議結束了,但村民們激情未減,回家的路上也沒有停止討論,絞盡腦汁地為村裡的發展獻計獻策,激動地談著自己的感悟,村民議事協商會讓百姓切實感受到了「我的村莊我做主」。

村民議事協商會,進一步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有效交流表達渠道。三元鎮正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在三元的土地上書寫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

相關焦點

  • 「村民自治」怎麼做?木寨村村民告訴你
    2020年7月,包村鄉幹召集村民小組長、屯級黨群理事會理事長商討補充制定村規民約 多年來,在「黨領民辦·群眾自治」模式治理下,木寨村鞏固自治基礎,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激發了村民自治的內生動力,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同維護的濃厚氛圍,村容村貌、村風民風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 永春仙夾鎮龍水村:村民自治 讓鄉村更美
    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姚德純 林小欽 攝志願服務,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在龍水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個身穿紅馬甲鄉賢是龍水村的寶貴資源,為構建鄉賢有序、主動參與鄉村治理、開展議事協商的新格局,前不久,龍水村還成立了紅色鄉賢振興促進會。針對老舊古厝安全問題,龍水村還主動溝通僑親和鄉賢出資對老舊古厝進行修繕,未能修繕的則勸導房主和宗親稀釋產權給村集體用於改造修建為特色民宿,促進了全村旅遊業的發展。在龍水村剛剛投用的玫瑰園民宿,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入住。
  • 探索「援法議事」新路徑,崑山打出一套法治組合拳!
    崑山以發動各區鎮推進「援法議事」載體建設和升級為契機,發揮法治、德治、自治三者乘數效應,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務監督制度、掛鈎聯繫走訪等制度,新建百姓會堂議事公園、婦女議事長廊等載體
  • 【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協商議事小平臺 解決居民煩心事
    2020年以來,文縣政協在尖山鄉河口新村穩步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既解決了村民想辦又不知如何辦的事,又辦成了一批鄉鎮黨委想辦又辦不成的事,得到社會的好評和點讚。尖山鄉扶貧工作站副站長、河口村包村領導李明說,縣政協「協商議事會」平臺在河口新村建立後,發揮了重要作用。
  • 以擴充民主實現鄉村「善治」——— 基於廣東省下圍村實施村民代表議事制度的研究(肖濱 方木歡)
    民主的「共享」要素無疑有助於提升並強化議事會的決策地位,從而克服了村級決策組織「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通病,有效突破了村「兩委」控制村莊的格局,也有效切割了村委會兼於一身的決策權與執行權,使議事會掌握了決策權,村委會專門負責行使執行權,兩者在規定的權力範圍內活動,決策權力和執行權力獲得應有的空間和位置。
  • 【協商在基層】保山市隆陽區開展協商議事活動
    原標題:【協商在基層】保山市隆陽區開展協商議事活動近日,一場關於小區改造後續管理工作的協商議事活動在保山市隆陽區九隆街道下巷街社區的協商議事活動室舉行。大家面對面交流,針對宴公巷居民關注的小區改造後續管理工作進行協商議事,圍繞改造後的小區車輛停放、公共綠化帶維護、小區保潔、基礎設施管理等議題進行重點討論協商,以促進小區治理更規範、更有序。據介紹,今年以來,保山中心城區的部分老舊小區通過改造,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 宜賓市敘州區樟海鎮探索「一約五會」 唱響村民自治「三重奏」
    宜賓市敘州區樟海鎮以鄉鎮治理現代化試點和村集體經濟整鄉鎮示範建設為契機,建立以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老年協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為主要內容的「一約五會」治理載體,發揮協調發力、融合互促的乘數效應,唱響村民自治「三重奏」,推進鄉鎮治理現代化。
  • 銅山區大新莊村協商議事議出「好房子」
    「我們主要是發揮了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會的作用,遇事多商量、好商量,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把好事辦好,辦成真正的『民心工程』『陽光工程』。」趙松玲說。大新莊秦水口自然村在實施整村搬遷前召開了多次協商議事會,為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先後向每戶居民發了三次意見調查表。
  • 黃山昱中街道推「長板凳」議事制度落實居民自治
    2020年4月以來,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昱中街道躍進路社區強化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推行「長板凳」議事協商制度。按照「黨建引領、群眾自治、社會參與、多元共治」思路,探索實施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與居民共治。實行一月以來,實實在在為居民解決了不少「麻煩事兒」。
  • 說起種柚子,三元鎮村民熊傳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豐都紅心柚,養顏又益壽」,如今三元鎮的紅心柚遠近聞名。三元鎮灘山壩社區是當地的紅心柚種植基地,這些天正是柚子成熟口感最好的時候,前來採摘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灘山壩社區十一組村民熊傳貴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以黨的群眾組織力引領鄉村協商治理
    村民自治是我國基層民主實踐的新創造,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逐漸形成了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基層民主實踐形式。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村民自治成為鄉村治理的重要組織制度,激發了農村群眾的民主參與意識,基層民主選舉深入民心,在推動鄉村社會有序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村民自治在實踐中「重選舉」而「輕治理」,造成了民主選舉與民主治理的「脫節」。
  • 「356協商議事」解決百姓「天大小事」
    近年來,哈量三社區以「協商於民、協商為民」為宗旨,組建社區協商委員會,明確協商主體、細化協商內容、規範協商程序、豐富協商形式、落實協商成果,協商議事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軌道,形成了哈量三社區「356協商議事」工作法。  一天半,解決了「天大小事」  「跑風年久腐蝕自己壞了,又不是我家人弄壞的,憑啥讓我賠償?」
  • 泰州「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延伸到村級
    泰州市政協主席盧佩民一行走進掛鈎幫扶的大倫鎮土山村了解脫貧攻堅情況,並參加村裡召開的「有事好商量」專題協商議事會。土山村屬黃橋老區,與南通海安市僅一河之隔,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6萬元。經過各方共同努力,201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4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帽」。
  • 清江浦區「居民微自治」走出社區治理新路徑
    近年來,清江浦區不斷強化社區治理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構建「居民微自治」創新型體系,走出一條契合城市社區實際、可複製的現代社區治理新路徑。「居民微自治」體系的核心在於網格化自治與協商民主議事,即以網格為單元,搭建協商民主議事平臺,發揮廣泛性、制度化優勢,促進居民與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基層公共治理。  建強「三個組織」,提升主體能力。
  • 徐州:協商民主議事在基層開花結果 「志願樓長」讓文明住進居民心裡
    「通過基層協商民主議事,我們社區推行了樓長責任制。現在小區環境越來越好,『文明』兩個字已經住進了居民心裡。」優秀樓長孫翠蘭欣慰地說。「志願樓長」勤助力協商議事來搭橋67歲的範好珍是前蟠桃社區78號樓樓長,今年8月就職的她,每天早上5點半就起床打掃衛生了,3個單元都是從1樓掃到6樓,樓梯扶手、樓道裡的奶箱甚至門前電動車充電樁都擦得乾乾淨淨。
  • 有效銜接|開啟「雲端」共議共商新常態——豫園街道基層協商聯絡室...
    9月23日下午,為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豫園街道基層協商聯絡室召開2020年議題推進會。豫園街道辦事處主任、基層協商聯絡室主任邵泉和部分政協委員參加。結合委員擅長的工作領域和感興趣的方面,確定「四牌樓路路管會」,「共享馨家園、環保零距離」,「適老化居家環境改善項目」和「桃源新村『美麗家園』建設工程」四個項目作為今年基層協商聯絡室的年度議題。圍繞這四個議題,街道先後組織委員參與專題議事協商會,現場對接議事協商項目,為基層協商籌智納言提供了有效平臺和載體。
  • 連雲港市農村社區「一委三會」治理工作規範新聞發布會
    第三部分村民議事會運行規範,可以說,在「一委三會」治理模式中,村民議事會是主要創新點,作為村民日常協商議事的組織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吸納村民的意見,通過解決村民身邊的「小事」來回應訴求並取得群眾的認可,最終通過「匯民意」來凝聚合力以推動村莊的發展。所以對這部分規定的相對較細、較全面。這部分主要從議事會的組成與管理規範、議事的原則、流程和要求等方面作出具體規範。
  • 【關注】岡田、三八的村民自治試點好在哪?村民們這樣說……
    目前,佛岡縣石角鎮大力推進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在岡田、三八片區分別開展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自治試點。兩個片區在農村綜合改革「三個重心」下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近日,兩個片區的不少村民都反映,自治試點讓村內的基建事業得到有效推進,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機制正逐步形成。
  • 全國首家區域性外資企業協商議事平臺在艾利丹尼森揭牌
    9月24日下午,「有事好商量 協商進外企」——區域性外企踐行社會責任協商議事活動在艾利丹尼森(中國)有限公司舉行,7家外資企業代表與政府部門、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商社會責任。現場,全國首個區域性外資企業「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同時揭牌。蘇州市政協副主席程華國,崑山市政協主席馮仁新,市委常委、崑山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沈一平,市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徐惠芳參加活動。
  • 「關注」濟南市以專項自查為抓手 著力提升村級民主議事決策水平
    近年來,濟南市全面推進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健全和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三務」公開、議事協商等民主決策制度,指導區縣探索形成了「146」鄉村治理體系、「陽光共治」工程、民情分析會、「主題黨日+陽光議事」等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創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