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世焜,原是黃果樹旅遊區紀檢監察工委的一名工作員,2017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擔任白水鎮翁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回想過去近四年的駐村工作,已經成為我人生中一段最難以忘記的人生經歷。
楊世焜(右)走訪農戶
2017年8月,還記得我第一天來到翁寨,心情複雜,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歡迎楊書記!」「楊書記,我們村有硐口、翁寨、壩佑3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小組。」......到任後,村民的淳樸熱情,村委幹部們的積極配合一下就把我之前的「顧慮」驅散了。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在我看來,「駐村第一書記」意味著組織的一份信任和重託。原本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我,接觸過駐村督查工作,但駐村具體是做什麼?怎麼做?我毫無頭緒!
楊世焜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想要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和知心人,一切得從頭開始。翁寨村曾是省級三類貧困村,村裡過去有勞力的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兒童居多,觀念保守、內生發展動力不足,不少老百姓「等、靠、要」思想觀念固化。我深知「第一書記」的職責定位,始終堅持以上率下,開啟「駐+訪」雙驅不休戰模式,誓要拔掉翁寨深度貧困的「窮根」,踐行好「初心和使命」。在我看來,「駐村」不僅要「住村」,更要住進群眾「心田。」為更快進入角色,我從村情實際出發,從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出發,多向駐村前輩「取經」,多學多看多傾聽,付諸於實踐。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駐村以來,我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學習制度,定期組織召開黨員大會、支委會、組織生活會和上黨課,制定黨員學習計劃,建立完善支部各項制度,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始終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進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原則,嚴把「質量關」,認真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考察、引導工作;帶領黨員代表、貧困戶代表、一般戶代表共44人到普定、鎮寧等多處參觀學習,開闊了眼界,堅定了翁寨幹群一致攻堅克難的信心決心。黨員幹部帶頭幹,群眾看在眼裡,記在欣賞,翁寨的村容村貌也一下「煥然一新」,黨建、創建、產業等多處工作開花結果、喜迎豐收。這四年,翁寨村新培養黨員34人,預備黨員9人,積極分子2人,為村級領導班子儲備了堅實後續力量。翁寨村委也被獲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全區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貧困戶分紅大會
累計實施完成通組路3.6公裡,連戶路2.9公裡,產業步道、耕道1625米,庭院硬化涉及200多戶村民,120盞路燈亮化工程,綠化道路1.68公裡,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面積達532.37平方米;截止目前,翁寨村全村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1.95%降為0, 156戶731人全部脫貧,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來3500多元提升至8200多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做翁寨村民的貼心人、知心人,接下來,我將繼續帶領駐村工作組,認真履職,大力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加快推動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等相關工作,將每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好,推動翁寨的強、富、美的目標逐步實現。
通訊員李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金秋時 整理
編輯向淳
編審胡麗華袁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