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翁寨村村民的貼心人和知心人|白水鎮翁寨村駐村...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楊世焜,原是黃果樹旅遊區紀檢監察工委的一名工作員,2017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擔任白水鎮翁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回想過去近四年的駐村工作,已經成為我人生中一段最難以忘記的人生經歷。

楊世焜(右)走訪農戶

2017年8月,還記得我第一天來到翁寨,心情複雜,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歡迎楊書記!」「楊書記,我們村有硐口、翁寨、壩佑3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小組。」......到任後,村民的淳樸熱情,村委幹部們的積極配合一下就把我之前的「顧慮」驅散了。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在我看來,「駐村第一書記」意味著組織的一份信任和重託。原本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我,接觸過駐村督查工作,但駐村具體是做什麼?怎麼做?我毫無頭緒!

楊世焜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想要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和知心人,一切得從頭開始。翁寨村曾是省級三類貧困村,村裡過去有勞力的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兒童居多,觀念保守、內生發展動力不足,不少老百姓「等、靠、要」思想觀念固化。我深知「第一書記」的職責定位,始終堅持以上率下,開啟「駐+訪」雙驅不休戰模式,誓要拔掉翁寨深度貧困的「窮根」,踐行好「初心和使命」。在我看來,「駐村」不僅要「住村」,更要住進群眾「心田。」為更快進入角色,我從村情實際出發,從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出發,多向駐村前輩「取經」,多學多看多傾聽,付諸於實踐。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駐村以來,我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學習制度,定期組織召開黨員大會、支委會、組織生活會和上黨課,制定黨員學習計劃,建立完善支部各項制度,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始終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進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原則,嚴把「質量關」,認真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考察、引導工作;帶領黨員代表、貧困戶代表、一般戶代表共44人到普定、鎮寧等多處參觀學習,開闊了眼界,堅定了翁寨幹群一致攻堅克難的信心決心。黨員幹部帶頭幹,群眾看在眼裡,記在欣賞,翁寨的村容村貌也一下「煥然一新」,黨建、創建、產業等多處工作開花結果、喜迎豐收。這四年,翁寨村新培養黨員34人,預備黨員9人,積極分子2人,為村級領導班子儲備了堅實後續力量。翁寨村委也被獲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全區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貧困戶分紅大會

累計實施完成通組路3.6公裡,連戶路2.9公裡,產業步道、耕道1625米,庭院硬化涉及200多戶村民,120盞路燈亮化工程,綠化道路1.68公裡,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面積達532.37平方米;截止目前,翁寨村全村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1.95%降為0, 156戶731人全部脫貧,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來3500多元提升至8200多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做翁寨村民的貼心人、知心人,接下來,我將繼續帶領駐村工作組,認真履職,大力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加快推動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進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等相關工作,將每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好,推動翁寨的強、富、美的目標逐步實現。

通訊員李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金秋時 整理

編輯向淳

編審胡麗華袁國彬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龍雪:主動請纓戰貧困,爭當群眾「知心人」
    2017年10月,她主動請纓來到滑石鄉老麻塘村駐村。調查研究,摸清村情理思路為準確把握整個村的現狀,有針對性的做好扶貧工作,只能進村入戶摸清情況。在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龍雪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基本掌握了老麻塘村的現狀。
  • 「我的扶貧故事」做村民的「小百科全書」|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駐村...
    我叫張雪雪,是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駐村工作隊員。  為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我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戰中,2018年2月23日,我提著行囊,來到了美麗的沫陽鎮大井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來到大井村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小井組村民羅秀黎的一個問題問懵了,她說:「請問你是大井村新來的駐村幹部吧,來駐村的幹部是不是啥都懂,我家在小井公路邊,我也想像其他家一樣開辦個農家樂,賺點生活費,但是我不知道開辦農家樂需要哪些程序,哪些證件,不知道怎麼開,你能教教我嗎?」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依託派出單位的優勢和李子樹村的實際需求,2018年,我為李子樹村申請新建了7口水窖池和14380米給水管,解決了李子樹村342戶農戶的飲水安全問題,村民們喝上了乾淨的飲用水,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我和村支兩委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積極爭取資金,修繕了老人的住房,硬化了老人的串戶路和院壩,並經常了解關心老人的生活。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李子樹村總共完成了危房改造和老舊房整治71棟,完成了串戶路硬化5244米,完成了院壩硬化9470平方米。村民的衣食住行解決了,更難的是扶貧扶志。
  • 【我的扶貧故事】饒昭津:把村當家 把村民當家人
    【我的扶貧故事】饒昭津:把村當家 把村民當家人 2020-12-07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從單位到村裡,工作的對象變成了最基層的老百姓,我努力克服語言不通的障礙,一邊不斷給自己充電,努力學習脫貧攻堅及國家惠農政策的相關知識,一邊走家串戶熟悉並掌握全村的基本情況。  「兩洋村轄2個自然寨7個村民小組共101戶,4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93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七載春秋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駐村...
    我叫黎昌盛,是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一名駐村隊員。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的第一槍開始,我就開始扶貧路了。幾年時間,我見證了平巖村從一個「吃水看天、走路靠摸」的小鄉村到今天的自來水到戶,串寨串戶路到家的美麗鄉村。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路 警民情更深丨畢節市公安局金海湖分局...
    從2015年開始駐村扶貧,先後在金海湖新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官壩村,響水鄉糧豐村、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六年時間紮根基層,先後幫扶過3個村。作為一名公安民警,六年的駐村工作雖然沒有像在警局工作時那麼扣人心弦,更沒有抓捕緝兇的震撼場面,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也值得回味。
  • 蕉嶺文福鎮白湖村:扶貧先扶志 駐村更駐心
    扶貧先扶志,這是南沙幫扶工作隊駐村以來一直堅持的理念。在文福鎮白湖村,駐村幹部用心用力真幫扶,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因戶施策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及務工就業,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樹立脫貧奔小康的信心,成為貧困戶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在文福鎮白湖村的一隅,記者親身體驗了貧困戶丘仕海的「田園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十年扶貧,我被大家親切笑稱為「駐村釘子戶」|...
    我叫皮模權,來自息烽縣中醫院,現在是息烽縣鹿窩鎮大石頭村駐村工作隊成員。自2011年開始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十年間參與了5個村駐村幫扶,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我被單位派駐縣內永靖鎮上洪馬村,開始了自己的駐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丨黔西南貞豐縣魯貢鎮坡艾村駐...
    我是施鵬,在2017年有幸加入基層服務單位,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也是這一天正式接觸了扶貧工作,接下駐村這根接力棒,與全國上下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幹部與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到王澤伍戶核對住房信息,為王澤伍戶申請保障性住房接觸過的朋友都會經常這樣問我:「你剛畢業就被安排到村裡,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呢,有效果嗎?」對此,我曾疑慮過,也想放棄過。如今,駐村的年頭過去了三個春秋。
  • 「我的扶貧故事」根植人民 用心用情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丨開陽縣南龍...
    我叫吳遠學,是貴陽市網信辦網評科副科長。2018年3月底,被選派到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長。我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從駐村投身扶貧那天起,我就暗暗立下誓言:「翁朵村不實現整體脫貧,我就絕不離開」。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2018年3月15日,這對於我來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天,是我50歲生日,也是我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韋大永——駐村一年 收穫一生
    我叫韋大永,2019年3月開始,我下沉駐三都縣三合街道苗龍村扶貧。鬥轉星移,瞬間即逝,至今已有近兩個年頭,回想期間種種仿佛就在眼前。因此,我不顧家人的反對,不聽親朋的勸告,毅然選擇了下沉駐村開展扶貧工作,特別是在2020年6月,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從一般駐村工作隊員轉換成了第一書記,成為了群眾們的「韋書記」,身上更是多了一份責任,從此,我回家的日子更少了,村民變成了我最熟悉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水鄉深處是我家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村第一...
    我叫肖亮,2016年4月,52歲的我,受貴州警察學院黨委和省直工委安排,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  近四年的時間,我帶領村支兩委共銷售黑毛豬100多頭,價值30多萬元,農產品果蔬近十萬斤,價值20萬元,馬尾繡製品45件套,價值5萬多元。如今的溫泉村,產業遍地開花,村民的荷包一天天鼓起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 任波 2020-12-0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奮鬥者」馮雲: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致敬,奮鬥者」馮云: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2020-11-20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
    我叫楊廣芳,是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工作隊長。者任村總人口1457戶6516人,貧困人口478戶1782人,2014年困發生率為27.34%;全村人口基數大,貧困面廣,工作壓力山大。全天24小時都要睜著眼睛,每項工作都需要親自過問,因為群眾工作無小事,脫貧攻堅工作更如此。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由於自然條件影響,郭家寨村是全特區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雖然只有6個村民組,可是多民族雜居,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我駐村後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和家人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面,特別是妻子在2018年6月生二胎時,直到她被推進手術室後,我才氣喘籲籲地趕到醫院,內心非常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