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紅軍當年走過的村落,如今是啥模樣?

2020-12-14 中國江西網

  暮色四合,一幢幢外牆貼著白瓷的獨立院儼然而立,幾隻白鷺由西向東飛過夕陽染透的層林,古色古香的長亭與村委會隔水相望。汽車沿著平整的水泥路駛入井岡山深處的馬源村,映入眼帘的是這樣一幅如畫美景。

  「紅米飯,南瓜湯,天當被,地當床」,這首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傳唱開的歌謠,歌頌了紅軍戰士艱苦奮鬥的精神,但也反映出這裡經濟落後、物資匱乏。90多年過去,記者重新踏上紅軍戰士曾經走過的路,卻驚喜地發現,青山仍在,舊貌卻已換新顏。

  光輝歷史與貧困交織

  「這座橋就是『紅軍橋』,當年秋收起義部隊就是從這裡經過。」馬源村黨支部書記魏成芳指著村中一座古樸的石拱橋說,1927年10月,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時,先行聯繫了當地農民武裝的領導者袁文才。之後,袁文才陪同毛澤東一起走過這座橋,在井岡山上安了家。

  「袁文才正是我們馬源村人,所以這裡有非常光榮的紅色傳統。」魏成芳說。可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和這段光輝歷史一起貼在馬源村身上的,還有「貧困」這個標籤。作為一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這裡山深路隘、田少地薄,土坯房灌風漏雨,別說外人不願來,就連村民都不想留在這裡。

  記者一路尋訪,像馬源村這樣的村子不在少數。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下屬的自然村華屋,是一座遠近聞名的「紅軍村」。紅軍長徵時,村裡17位青壯年種下17棵松樹,相約革命勝利之日回鄉團聚。然而,他們中沒有一人回來。

  華屋保留的舊屋茅冠雋攝

  華屋村史館前,向左,是幾十幢嶄新的客家小樓,黛瓦白牆。向右,是7套歪斜的土坯老屋,逼仄狹窄。「我們特意留下幾套老屋,讓後人知道,好日子來之不易。」黃沙村黨支部書記黃日生說,改革開放以來,瑞金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于田少地薄、資源匱乏、勞動力短缺等原因,華屋仍然處於貧困之中,村民在家中待不下去,紛紛選擇外出打工。

  村民華水林是紅軍後代,也是打工者的一員。「留在村裡吃飽飯沒啥問題,但想攢點錢改善生活就難了。」華水林在瑞金踩過三輪車、開過摩的,也去過深圳,在工地幹雜活。出門時,村民都不樂意說自己來自華屋,因為「太窮了,太破了」。

  老區已實現整體脫貧

  革命戰爭年代,井岡山、瑞金等老區人民為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如今祖國強大了,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們。2012年,《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在好政策支持下,華屋的發展從此走上快車道。

  經過調研,華屋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迫切的危舊房改造入手。在上級部門支持下,華屋建成了66套規劃整齊的住房,1.8公裡環村柏油路,架設了1.5公裡高壓電線路,建設了村級衛生室、垃圾汙水處理設施、景觀綠化帶和公廁。

  華屋新建的住房王閒樂攝

  在華屋遇到華水林時,他正著急趕到自家蔬菜大棚去。2014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華水林聽說家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政策,便回到村子承包了8畝蔬菜大棚。「銷量特別好,有時一天就可以賣200多斤。」僅一年時間,他就摘掉了貧困帽子,成了村裡首批脫貧戶。

  2015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隨著脫貧攻堅戰打響,柏油路鋪進大山,馬源村裡幢幢客家新居拔地而起。走進村民廖華梅家的小院時,天色已黑,嶄新的三層小樓燈光明亮。除正對大門的會客屋之外,一層還設有客房兩間、包廂一間、廚房一間,完全能滿足一家人的旅居需要。

  廖華梅在家裡辦起了民宿肖雅文攝

  廖華梅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看病又花了不少錢,因此家庭條件一直較差。村幹部找上門,問她願不願意加入合作社辦民宿時,她很猶豫:「這能賺到錢嗎?」「我沒經驗,會不會幹不好?」回想當初的遲疑,廖華梅笑了:「幸好村幹部沒有放棄我,不僅有補貼,還教我們開民宿的技巧。去年一年,我們家的收入就達到了10萬元。」

  經過數年努力,如今的老區已是舊貌換新顏。

  2017年2月,井岡山在全國率先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3元,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055%。

  2018年,華屋整村脫貧摘帽,2019年人均純收入達1.36萬元,是2011年的6倍多。

  2012年到2019年,瑞金所屬的贛南地區累計減貧192.06萬人,今年也實現歷史性整體脫貧。

  繼承蘇區幹部好作風

  談起自家脫貧經歷時,村民們不約而同地對村裡的黨員幹部和扶貧幹部豎起大拇指。「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90年滄海桑田,有些精神卻從未遠去。

  這幾年,黃日生都是村裡最忙的人之一。大到制定規劃、小到鄰裡不和,村裡的事情都需要他操心。前些年,村裡興起辦民宿,但各家民宿質量參差不齊,有時面對大批客人,村幹部也犯難:客人當然得安排住好的,可是住得多與住得少的人家,收益就有差異,大家嘴上不說,但心裡難免犯嘀咕,是不是村幹部分配遊客時偏袒哪家了?

  「這個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村民情緒,也對華屋村的形象不利。」黃日生組織大家多次討論,最後決定成立合作社,通過市場引進有實力的公司,提高民宿的規模和標準,加強整體規劃,整村推進。

  2016年春節,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看望慰問幹部群眾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十多年前,馬源村就有種蓮子的習慣,但種子質量較為一般,銷售渠道單一,種植戶的收入始終沒有提上去。得知消息後,當地政府派出工作組進駐,將113戶村民組織起來創辦農業經濟實體,引進蓮藕新品種,開辦夜校,聘請專家傳授種植技術,幫助村民實現增產增收。

  「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繼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魏成芳說,革命傳統教育是馬源村的一大旅遊特色,依託當地紅色資源,馬源村建起了「紅色大講堂」,當地村民和紅軍後代為來到這裡參加「紅軍的一天」體驗培訓的遊客講述當年的紅軍故事。在他看來,不斷重溫井岡山鬥爭歷史,對當地黨員幹部也是一種鞭策。

  在馬源村的採訪結束時,天色已經全黑,鄉村的路燈不似城市那般密集明亮,記者走在鄉間道路上難免有些戰戰兢兢。「這段路啊走得次數太多了,現在我閉著眼睛都能走。」走在前面引路的魏成芳說,「我們幹部脫層皮,群眾才能脫貧啊。」

  【記者手記】為了那股嫋嫋炊煙

  文/王閒樂

  從茨坪到黃洋界,再從黃洋界到雷打石,一路奔波,等到尋訪暫告一段落,時針已指向下午2點,從上午8時出發到現在,不知不覺6個小時過去了,大家才感到腹中飢餓,於是匆匆出發去覓食,卻有不免有點擔心:這裡是真正的深山,一路行來都不見多少人家,能找到吃飯的地方嗎?

  還真能。路上見到的那幾戶零星人家,竟都在家裡辦起了農家樂。一棟兩到三層小樓,門前空地上搭起遮雨棚,擺上幾張圓桌,像模像樣。隨意挑選一家,見有客人,小樓裡頓時忙碌起來。

  房屋外牆上密密麻麻貼著農家樂協會公約、健康聯繫牌等大小匾額近10張,其中一張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原來這是一戶貧困戶。做記者難免有些好奇心,於是踱至屋旁的廚房,隔著燒柴火的灶臺,和正奮力炒菜的戶主黃大姐聊起天來。

  黃大姐對自己家是貧困戶這件事毫不介懷。原來,屋裡住著一家五口,早年間爺爺病逝,欠了不少債,孩子要上學,家裡也沒有固定收入,她只好外出打工。可是,在工地上風吹雨打一整年,到頭來也攢不了幾個錢。前幾年,聽說井岡山紅色旅遊紅火,村裡鼓勵大家搞民宿和農家樂,還有政策支持,她便回來試試。

  「今年這個疫情搞得遊客少了,收入不好。要是往常年份,賺得真不少,比打工時候多多了。現在一家人生活、孩子上學,都沒啥問題。」說話間黃大姐炒好了一盤菜,招呼妯娌趕緊端出去。得知我們來自上海,黃大姐樂了,指了指屋後的山茶樹林說,你們上海人最喜歡我們這的茶籽油了。原來,黃大姐家不僅開農家樂,還在山上承包了幾十畝山茶樹林,熬出的茶籽油一部分自產自銷拿來炒菜,多的便拿出去賣,買的最多的便是來自上海的客人。

  往山上望去,有幾個身影正跨著個背簍,低著頭在茶樹間穿行,撿拾茶籽。「辛苦當然也辛苦,但是現在這日子過得有盼頭呀!」黃大姐說,現在這屋裡屋外忙前忙後的,都是自家親戚,大家心往一處使,就想過上好日子。

  屋外,秋高氣爽,陽光正好。藍天白雲下,青山環繞間,一股炊煙嫋嫋升起,歡聲笑語不斷。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了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這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

  我想,90多年前,從這裡走過,在這裡戰鬥過,流血犧牲的他們,看到眼前這樣的祥和畫面,也一定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吧。

相關焦點

  • 當年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啥樣了?真相太意外了!
    也是當時的他們為我們打下了和平年代,在歷史上戰爭年代最著名的,就是我國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了,那麼當年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呢?,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就是現如今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位於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連接段的西北草原上,不過雖然這裡有著大面積的草地,可是卻因為排水得不到有效的處理,這裡基本上都是一些沼澤地和溼地,並且這裡的氣候比較惡劣,經常會發生一些暴風等等,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當時紅軍在長徵的時候,幾乎上也都是這樣子的天氣,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經過這裡,有很多人都在此喪失了生命,不過結局我們的紅軍長徵勝利了,而這片草地也被劃分為了紅色革命區
  • 1934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如今是什麼樣?
    1934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如今是什麼樣?長徵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件事,當時的紅軍非常的被動,為了改變現狀,在領導的英明決定下,開始了25000裡的長徵,長徵途中紅軍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怎麼辦,餓了吃樹皮,吃皮帶,渴了喝雪水,爬雪山,過草地,就這樣憑藉著他們的毅力,創造了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舉動。
  • 貴州發布首批10個「最美紅軍村落」 貴陽修文縣大木村入選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體育局、團省委主辦的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聚力奔小康」——尋找最美紅色故事徒步體驗活動在遵義市播州區舉行,活動儀式上,發布了貴州省首批10個「最美紅軍村落」。這10個「最美紅軍村落」分別是:貴陽市修文縣大木村、遵義市播州區苟壩村、遵義市匯川區婁山關社區、安順市鎮寧自治縣弄染村、畢節市黔西縣丘林村、畢節市納雍縣槍桿巖村、銅仁市石阡縣樓上村、黔東南州黎平縣少寨村、黔南州甕安縣下司社區、黔西南州興義市發哈村。
  • 【書香利州】赤化,紅軍走過的地方
    赤化,是紅軍走過的地方。然而,她也是我真正意義上的故鄉。我是跟著祖輩的足跡來的。在此之前,我對赤化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父親模糊的記憶之中。本名白田壩的赤化,又是什麼時候迎來了紅軍迎風招展的旗幟?如今,這昔日的革命老區是否在新時代裡揚帆起航,開拓了自己嶄新的風景?……紅葉漫天的秋日,我帶著縈繞在心裡幾十年的迷惑,走進了這片還帶有祖奶奶體溫的熱土,去尋找答案。
  • 班瑪,紅軍走過的地方
    紅軍在青海境內停留的20餘天中,模範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積極宣傳抗日主張,這些活動極大地影響和鼓舞了班瑪人民,使班瑪的藏族群眾對紅軍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積極熱情地支援紅軍長徵,保證了紅軍長徵在班瑪的順利挺進,也撒下了革命的火種。「沒見過這樣好的軍隊!」這是紅軍繼續北上離開班瑪縣後,當地牧民群眾發出的共同心聲。
  • 于都縣古村落擷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共贛南省委和贛南省蘇維埃政府駐地,是著名的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自古人才輩出、群英薈萃,繼往開來、累世不衰。走進於都,我們欣喜地發現,風景這邊獨好!於都這塊神奇的土地,不僅有著瑰麗的山川之美,更有著一處處歷史悠久、蓄滿了鄉愁的美麗古村。
  • 鹿晗為關曉彤慶生,當年不顧反對公開戀愛關係,如今三年甜甜蜜蜜
    可以算是當年最為巔峰的流量藝人之一了,但是卻大方公開自己與女友關曉彤的戀情關係,遭到粉絲抵制,導致人氣下滑嚴重,如今的鹿晗已經開始低調朝著實力派藝人前行,並且有好大哥鄧超、陳赫的幫助,相信後期會有更好的作品匯報給觀眾。
  • 2020南充十大網紅新村|隱秘在山中的紅軍村,升保起義打響第一槍...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 陳恩鳳在南充市南部縣西北部,有一個隱秘在山中的紅軍村,這裡有紅軍洞遺址、龍潭子驗槍試炮遺址、升保起義打響第一槍遺址,名副其實的「紅軍村」。張家嘴村位於南部縣升鍾鎮,處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升鍾湖區域內,這裡流傳著許多感人肺腑的紅軍故事。1932年11月25日,張家嘴村爆發了震驚全川的升保起義,張友民任起義總指揮,作為升保起義的重要一員,他組織了6000多人發動農民武裝起義。
  • 績溪孔靈:千年古村落 美麗新鄉村
    這個有著1800年歷史的古村,穿越歲月的長河,走過歷史的滄桑,如今,既是一個傳承了徽文化精髓的傳統古村落樣本,又是一個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範本。  讓我們走進孔靈,去感受一座村莊70年的變遷……  翻天覆地的巨變——  從血吸蟲重災區,到全省規模最大的蠶種場  初秋時節,聞水聲潺潺,花香幽幽,抬眼間,孔靈到了。
  • 當年的童星長大後是啥模樣?看到紅孩兒和婉君,終於知道楊紫為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婉君這部作品,劇中的小姑娘小婉君的扮演者金銘,當時顏值特別驚豔,而且還憑藉精湛的演技使得觀眾哭得不行,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小姑娘長大以後一定會有一番作為,不過長大以後,曾經的靈氣就消失不見了,如今也像是普通人一樣了
  • 1945年借紅軍420大洋,時隔74年,老農拿出欠條,如今該還多少?
    但是紅軍在面對百姓幫助的時候,都會將大家的捐助進行登記,為了就是在有朝一日能夠償還這些百姓的慷慨,因此給百姓寫下欠條。但是實際上,紅軍在與敵人周旋的過程之中,有不少的人早已經英勇就義,因此這些欠條有時候會遺漏,並沒有人來償還當初的所欠之物。但是這也並不影響。
  • 黑龍江成為「合村並鎮」試點,多個村落「合併」,這些村落有福了
    但其實,在黑龍江的內部,還存在著很多發展相對比較緩慢的村落,因為人口的流失導致了大規模的勞動力的缺乏,讓省內出現了很多的「空心村落」。為什麼村落的人口會大規模的流失呢?雖然黑龍江總體的發展還算不錯,但內部也不乏有落後的村落出現。所以為了讓整個省得到更好的發展,黑龍江積極地響應國家的號召,對現有的村落進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合併。在黑龍江省內部,有很多的村落都會進行合併。
  • 看著寶山考場外這些淚目瞬間,你是否還記得當年自己的模樣?
    看著寶山考場外這些淚目瞬間,你是否還記得當年自己的模樣?從兒子一年級起,她就開始給兒子輔導功課,陪伴兒子一起經歷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生涯,直到如今兒子即將要考完高考最後一門考試。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結束,整整12年,這場漫長的「戰鬥」終於要在今天結束,和很多考生一樣,她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上午考試結束,考生們陸續走出考場,迎接他們的是家長們的鼓勵。
  • 紅軍造句和解釋_紅軍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紅軍(hóng jūn)。反義詞有:白軍。中國工農紅軍的簡稱。[毛澤東《長徵》:「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在教材中的例句:1、紅軍要鞏固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需要儲備足夠的糧食。(出自:統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5-16、朱德的扁擔)2、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 現在這些幹部爬雪山過草地圖個啥?
    隊伍最前面,學院老師正在講當年紅軍在這裡的翻越細節。不管是葉俊沁抑或其他學員,對此,基本不了解;對長徵,多數也只知道一個大概,來源多是電影或課本。一名學員新奇地問,「紅原是紅軍走過的草原?」像是發現新大陸。另一名學員對「過草地」的了解僅限於這三個字,「是不是像魔戒中,咕嚕領著佛羅多穿過的『死亡沼澤』?」「『長徵是播種機』。
  • 重慶17個村落被國家命名!武隆酉陽等區縣又要出名了!
    再加上重慶第一批入圍的5個村寨,在重慶,就有22個少數民族特色村落被國家命名!【彭水】/黃家鎮先鋒村黃家鎮是紅軍長徵途經地之一,鎮裡有條紅軍街如今,還可以看到當年紅軍用過的兩口大石水缸(做工精細)、石磨、石礧,木床(上面有雕刻花草)等家具實物。
  • 一張宣傳單透露出的紅軍精神
    在湖北省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李玉才的孫子李登科拿著自己保存的《什麼是紅軍》宣傳單的複製品講述自己的爺爺奶奶保護宣傳單的故事(8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這是一張歷經烽火歲月的宣傳單,如今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辨。「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
  • 紅軍拖重傷為77位陣亡戰友收屍 痛哭喊:我來晚了
    A:當年圍剿紅軍的碉堡遺址若隱若現  在車子行至中洲鎮餘家雙許村兩溪匯流的村口,整個村莊看上去完全被大山包圍其中。「臨時導遊」程竹生讓車子停下後,指著身後的一座大山說道:「在這邊,我們還可以若隱若現地看到當年碉堡的模樣,但這個碉堡不是紅軍造的,是1932年國民黨下遂安縣政府修築的。
  • 走過半生,再也沒有遇見第二個你
    都抵不過幾千次想要擁抱你的瞬間,你說,誰也沒想到,當年一別,就各奔東西。也許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就是守著一個人,一直到滿頭白髮,仍初心不改。四季變化,眼裡都是你的溫柔,時間把你帶走,如今,我只能想像著你的樣子。
  • 廣東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東莞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古韻很濃鬱
    國家4A景區,廣東最美鄉村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它低調,質樸,寧靜而溫婉,一如800年前那最初的模樣,整個村落以中間長形水塘為中心,兩邊利用自然山勢錯落布列,青瓦房,紅磚牆,悠深的石板巷。古村落距廣州、深圳、惠州僅一小時左右的車程,深邃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裡完美交融,坐擁嶺南最大的溼地公園,便利快捷的多元交通方式,讓這裡成為廣州深圳以及整個珠三角地區不容錯過的周末短途遊首選,品濃鬱古韻來南社古老的南社成為嶺南最具特色的古村落。一棵棵古榕樹見證了南社歷經的風雨沉澱的古韻。嶺南古村落美麗南社。如畫的景色美麗的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