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談全民閱讀:"讀屏時代",人們同樣愛經典

2021-01-19 人民網

原標題:「讀屏時代」,人們同樣愛經典

  在貴州銅仁玉屏侗族自治縣平溪第二幼兒園圖書室,孩子們在翻閱圖書。新華社發

  海南海口,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在海南省圖書館看書。新華社發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山東煙臺一家書店內讀書。新華社發

  於殿利 郭紅松繪

  秦德繼 郭紅松繪

  張藝兵 郭紅松繪

  【關注全民閱讀·智庫答問】

  本期嘉賓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於殿利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暨科學普及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 秦德繼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張藝兵

  1、「唯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

  光明智庫:「4·23」世界讀書日前後,閱讀總會成為熱點問題。網友們普遍關心,經典著作的生命力在今天是否依然旺盛?很多經典產生時的語境與當下已大不相同。如何才能讓大眾更容易接近經典、理解經典?

  於殿利:朱光潛先生曾說,別事都可以學時髦,唯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讀書要讀經典,而不能只讀所謂的「暢銷書」。經典之所以能夠傳承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就在於其跨越時空的影響力。很多經典會由於語言環境、社會環境變化等原因,變得很難適應新的閱讀需要,這就需要重新解讀、重新發現經典。

  現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很多經典名著,都在書前增加了專家導讀的章節,此外還出版過一些關於經典的導讀書籍,目的就是為了挖掘經典的價值,向大眾更好地普及經典。大家都知道商務印書館有一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我們不僅有人們熟知的「彩虹牆」普及本,而且開發了「珍藏本」「分科本」「精裝本」等多種類型,為不同讀者閱讀經典提供更精準、更便利的服務。

  閱讀經典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和技巧。我們通過出版《如何閱讀一本書》《古今名人讀書法》等讀書方法圖書,指導不同受眾群體進行深度閱讀。

  張藝兵:如今有一種觀念認為,經典過時了。實際上,從出版大數據的分析結果看,經典一直穩穩地佔據重要的份額。經典之於出版,始終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資源。

  時代語境、文化差異、語言文字不同帶來的閱讀困難,都是實實在在的現狀。不過,倘若因此就放棄經典、遺忘經典,這個代價我們承受不起。出版的本質是知識的積累、分享和傳播,傳承經典是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克服困難、通過出版「激活」經典勢在必行。做出版,我們需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對出版物中與時代有隔閡的元素進行分析,對一些內容進行闡釋、說明、轉化,在出版形式、審美元素上更貼近大眾,並藉助新的傳播手段,立體地呈現經典。

  秦德繼:如果以出版的視角來回顧那些不朽名著的傳播史,雖然編輯語言、設計、紙張、印刷等外在形式一直在改變,但經典的內在魅力並沒有改變。

  對於科普閱讀來說,經典的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考量:一方面,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經典作品中所涉及的一些觀點、結論可能已經被新的研究成果所取代,我們可以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在原有基礎上撰寫新的版本,以此「激活」經典,比如著名的《從一到無窮大》;另一方面,經典名著中所記述的科學歷程、展現的科學思想的光輝,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湮沒的,值得出版人深入挖掘。科普出版社曾經出版過茅以升、戴文賽、李元等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的作品,今天看來,這些作品依然值得閱讀。

  2、培養「千裡馬」,奉獻新經典

  光明智庫:近些年,每年出版的新書有幾十萬種,但常常有讀者抱怨好書不多,或者好書埋沒在書海之中,不便尋找。打造新的原創經典,把更多好書呈現給讀者,有什麼可行的途徑?

  張藝兵:經典需要經過時間的驗證,比起「打造原創經典」,我更傾向於用「發現原創經典」這樣的表達。一家好的出版社,應該有充分的專業準備,努力成為文化領域的「伯樂」。只有這樣,當「千裡馬」出現的時候,才能締結一段能夠流傳後世的書緣。

  怎樣才能吸引「千裡馬」的注意呢?必須堅守文化陣地、堅持較高的審美品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成立30多年來,以「為了人與書的相遇」為使命,以「出好書」為精神追求,出版了一批又一批好書,創立了一個個受到讀者、作者認可的出版品牌。這既是成為「伯樂」的基礎,也是吸引「千裡馬」的基礎,還是「發現原創經典」的基礎。

  秦德繼:圖書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扮演著「工匠」角色的出版人,既要在內容的編創上精耕細作,又要觀照時代,拿出符合時代需求、反映時代特色的出版物。這對於科普出版以及科技出版來說,的確是高難度。

  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大眾讀物,在時間上肯定會滯後,同時也受到一線科研人員的時間精力以及創作意願的影響。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等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出版人亟須拿出能夠與科研成果相匹配的科普著作,講好中國的科學故事。我認為,還需要從兩方面著手加強:一方面要從國家和社會層面喚起對科普創作的重視,給予多手段、多層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科普作品的技術研究,這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必須說,我們現在不缺乏科普書,缺的是新時代的精品力作。

  於殿利:出版人要有出好書的責任擔當,把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作為我們的文化使命。我相信,出好書比賺錢更重要;我也相信,出好書一定能賺錢。出版界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推動出版向高品格、高品質和高效率發展。為此,要從判斷需求和滿足需求入手,努力實現業務模式創新和內容創新,推出更多的經典出版物。

  3、世界讀書日只有一天,但閱讀永無止境

  光明智庫:不久前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基本持平。對於提升全民讀書熱情、推動全民閱讀常態化,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張藝兵:羅馬非一日建成。一個新興事物的出現,一個文化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但這個過程中必須杜絕形式化,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世界讀書日只有一天,但閱讀永無止境。我們出版人當率先閱讀,同時藉助各種手段、方式,推廣閱讀,栽種、養育閱讀的種子,在社會中形成全民閱讀、全年閱讀、終身閱讀的文化氛圍。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將「全民閱讀」作為重要戰略對待,在社內發起「讀書與做書」讀書會,還先後開辦了11家獨秀書房,服務高校師生群體,讓讀書成為一件平常、自然的事。

  於殿利:全民閱讀既要有世界讀書日這樣的集中推廣,也要有潤物細無聲的長效機制建設。現在,全民閱讀推廣面臨著缺少長效機制、缺少資金保障,大眾對於閱讀尤其是經典閱讀重視不足等問題。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應從國家層面推動建立閱讀推廣長效機制。同時,出版社應成為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一環,成為全民閱讀的重要推動者,探索閱讀推廣長效機制的建立,通過出版高品質圖書、打造閱讀服務平臺等舉措推動全民閱讀。

  近年來,商務印書館設立了商務印書館全民閱讀促進中心、涵芬書院和多家鄉村閱讀中心,積極建設商務印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服務平臺等項目,讓全民閱讀推廣成為常態化工作內容。

  秦德繼:對於閱讀,我們除了倡導和推動外,其實更應該將其作為一種文化、一種行為來研究。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子女為老年人讀書的情景,對老年人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精神撫慰。對於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人來說,閱讀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們應該努力去發掘那些被忽略了的空白點。

  閱讀科普圖書是有門檻的,因此「導讀人」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學生和青年科學家加入到科普「導讀人」的隊伍中,引領大眾進入閱讀之門,領略閱讀之美,推動科普閱讀常態化。

  4、擁抱數字時代:改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閱讀

  光明智庫:現在,幾乎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機,閱讀變得越來越方便。作為出版人,面對數字閱讀的需求,應該如何積極應對,把更多的優質內容推送到移動端?

  於殿利:近年來,我一直在強調和呼籲:不要讓數字閱讀取代紙質閱讀,不要讓碎片閱讀取代系統閱讀,不要讓娛樂閱讀取代嚴肅閱讀。因為閱讀的本質不是興趣而是思考。但數位化和讀屏時代給出版和閱讀帶來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出版和閱讀的本質,重新審視出版業媒介或傳播特徵的凸顯,重新審視讀者受眾身份的轉變。作為出版人,應該通過出版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大眾對於數字閱讀的需求,走媒體融合的出版之路。

  商務印書館已實現了「紙電同步」,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影響下,努力實現由「出版融合」到「融合出版」的轉變,技術不再是單純的手段和工具,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內容和知識。

  張藝兵:數字潮流勢不可擋,但改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閱讀;內容是核心,技術做支撐。面對新形勢下的數字閱讀需求,我們應當以出版為核心,把優質內容資源進行數位化遷移或轉化,在紙質基礎上推出數字版、開發多媒體版,把出版服務升級為閱讀服務。

  廣西師大出版社集團正在與各網際網路平臺進行數字版權方面的密切合作,並創辦了知識服務品牌「知更社區」,提供新興線上課程、線下遊學等知識服務。

  秦德繼:隨著網際網路和智能時代的到來,傳播形式、讀者認知及審美心理都產生了「突變」。出版人要充分了解和應對技術改變帶來的挑戰,充分了解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變化了的閱讀習慣。藉助網際網路平臺,一流科學家有了更多直接面對大眾進行科普的機會。比如,我們最近上線的微信公眾號「返樸」,由物理學家文小剛、生物學家顏寧擔任總編,致力於嚴謹的科學傳播,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我們注意到,移動端讀者的閱讀需求,已經從最初的以淺顯和娛樂化為主轉向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可以看出,移動端對內容產品的需求是迭代的。我們出版人應該做的,依然是守正出新,主動布局,長線長期投入,生產更多優質內容。(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杜羽、蔣新軍、張夢澤、王斯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閱讀經典現狀堪憂 經典如何吸引讀屏時代的大學生
    美國作家愛默生曾經說過:「如果你遇到一個有才華的人,應當問他讀的是什麼書。」從某種意義上說,讀過什麼樣的書,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讀屏時代的大學生在讀什麼書?經過時間之尺丈量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是否還能在當下得到天之驕子們的垂青?
  • 讀屏時代,如何享受閱讀之美
    據統計,2018年全國數字閱讀用戶已達4.3億人,人均數字閱讀量已達12.4本,人均單次的閱讀時長達到71.3分鐘。未來數字閱讀會有怎樣的前景?身處「讀屏時代」的我們,應如何擺脫「淺閱讀」之困,享受閱讀之美? 1.「一屏萬卷」—— 數字閱讀蔚然成風 【案例】 近日,家住上海的顧曉玲開始了《人類簡史》的閱讀之旅。
  • 閱讀,我們處於最好的時代嗎?
    如此這般一來,還有多少人沉靜下來讀痛苦之書、深刻之書、經典之書、思想之書、專業之書?世界之大,還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嗎?海量資訊時代也不是閱讀的好時代。資訊時代,攝取信息就有可能掌握機會,資訊時代誰也不敢無視信息作用。可是,如果人人都在網上漫遊,有的是尋找信息伺機發展,有的乾脆就是在網上看取街談巷議,咀嚼閒言碎語,回味八卦新聞。信息量大是大了,但大都浮光掠影。
  • 滿足全民閱讀正能量剛需是天然使命
    本報記者張冬萍北京報導    全民閱讀帶來出版業的剛需    世界上現代化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其國民的閱讀指數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中國,閱讀卻變得十分稀缺而且重要。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首次提出了「倡導全民閱讀」的理念,全民閱讀立法也已列入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
  • 全民閱讀「紅沙發」:徜徉書海細說閱讀 播撒書香點亮夢想
    作為媒體人,推動全民閱讀文化戰略的實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聯合全國新聞界同行,傾力打造了「紅沙發」訪談平臺,藉助此平臺「闡釋文化國策,弘揚閱讀理念」,進而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營造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文化氛圍。這一內容定位,應該是「紅沙發」訪談的首要社會責任。
  • 【全民閱讀】關於開展「全民閱讀,一縷書香濃」誦讀音頻徵集活動的...
    【全民閱讀】關於開展「全民閱讀,一縷書香濃」誦讀音頻徵集活動的通知 2020-07-11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科社「我愛讀經典 社區飄書香」全民閱讀短視頻徵集啟事
    為徵集優秀的、有創意的閱讀短視頻,運用網絡展播等形式,以閱讀實踐引導更多人增強閱讀意識,培養良好閱讀習慣,進而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現面向全國熱愛閱讀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廣泛徵集記錄閱讀的美好瞬間。在下面我們提供的經典書目中選一本來閱讀。2. 選擇一本你最喜歡的書,以朗讀的形式表達。3. 推薦一本圖書,闡明自己喜愛這本書的理由。4. 圖書題材不限,內容要求積極、健康、向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避免選擇言論及行為有爭議的圖書以及作者。
  • 廣西農科院開展「品讀經典·書香農苑」主題閱讀活動-廣西新聞網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民閱讀的工作部署和《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推動廣西農業科學院全民閱讀工作深入開展,廣西農業科學院以21天打卡誦讀形式,啟動「品讀經典·書香農苑」主題活動,廣西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鄧國富帶頭與全院150多個職工家庭一起品閱和誦讀經典名篇,共赴一場「雲端」全民閱讀盛宴。
  • 何懷宏談網絡時代的閱讀
    何懷宏談網絡時代的閱讀 生活新聞
  • 「全民閱讀」聶震寧:不是為了什麼而讀書
    這樣的閱讀就更應當鼓勵和尊重。我們民族正因為有著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刻苦研讀之士,才使得數千年來大量優秀經典得以傳承,才使得「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使得數千年中華文明源源不斷延續至今。凡此種種的閱讀,目的都比較明確,或者說,都是有著明確功利的閱讀。但是,這樣目的的閱讀並不是我們倡導的全民閱讀。一般來說,全民閱讀並不是為了什麼具體目標的閱讀。
  • 我們都是讀者——促進全民閱讀 構建書香社會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我們都是讀者——促進全民閱讀 構建書香社會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孫麗萍、張漫子從迴蕩在大山深處的琅琅讀書聲,到繁忙都市地鐵上的讀書人;從打開一本書細細品讀,到「一屏萬卷」暢遊書海;從期冀「讀書改變命運」,到去追尋「詩和遠方」……全民閱讀,正改變你我
  • 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
    原標題:讀屏時代年輕人如何專注讀書——來自第二屆深圳書展的聲音12月上旬,2020南國書香節暨第二屆深圳書展如期舉辦,並在疫情影響、電商衝擊等多重不利因素下逆市上揚,現場銷售突破2000萬元,成為今年全國時間最長
  • 《出版人》雜誌的這份書單,你在噹噹首頁也看得到!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書香四月,讀書買書,是治癒,是思考,是動力,也是希望。伴隨世界讀書日臨近,噹噹書香節已於4月10日正式啟動。延續「閱讀丈量世界」的主題,微博上網友們已累計貢獻1.6億的閱讀量。噹噹希望愛書人以書為媒,通過文字探尋精彩的大千世界。
  • 全民閱讀新時代 濃濃書香潤津城
    全市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民閱讀活動不斷深入,全民閱讀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閱讀氛圍愈發濃厚,文化生態得到充分涵養。創新招法舉措 讓全民閱讀遍地生花閱讀,是一個民族精神發育和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 海信發布全新閱讀手機A7 開啟全民5G閱讀新時代
    作為業內首款支持5G制式的水墨屏手機,相較於上一代產品,海信閱讀手機A7在屏幕尺寸、顯示效果及系統功能優化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升級,開啟全民5G護眼閱讀新時代。數位化閱讀時代護眼成最大痛點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數碼電子產品,在方便用戶閱讀的同時,也帶來了視力問題。
  • 全民閱讀∣武清開展勞動模範讀「四史」主題閱讀活動
    全民閱讀∣武清開展勞動模範讀「四史」主題閱讀活動 2020-09-29 17: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展望『十四五』——北京全民閱讀規劃建議」論壇在京舉辦
    在嘉賓分享環節,眾多嘉賓結合閱讀資源供給、基礎設施建設、品牌活動組織等推廣全民閱讀全要素環節,從市區兩級政府和社會層面的角度,客觀分析北京市全民閱讀工作存在的問題與短板,研究探討解決對策與具體舉措,為制定地方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 新媒體衝擊傳統閱讀 讀屏時代應如何專注讀書
    新媒體內容衝擊傳統閱讀  「就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普遍的現狀是深度閱讀、經典閱讀比較匱乏,加上碎片化閱讀太多,就導致了在閱讀現實感很強的文本上與時代之間有了隔膜。」今年獲評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作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黃燈說。
  • 徐州市多措並舉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近年來,徐州全民閱讀工作以打造「書香徐州」為目標,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擔當作為,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良好氛圍,在社區、校園、農村,愛書的人們紛紛享受讀書帶來的精神愉悅,分享閱讀的樂趣。送「香」品牌活動激發讀書熱情以書為媒,邀約淮海,共沐書香。
  • 作家富豪榜創始人吳懷堯:做全民閱讀的推手
    在調查過程中,吳懷堯了解到全國有幾千萬的留守兒童,「在我的調研對象中,他們的閱讀現狀讓人揪心,很多青少年想讀課外書而沒有機會、沒有路徑,我就覺得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讓閱讀改變人生成為共識,讓更多人愛上閱讀。因自己喜歡寫作閱讀,後來又開始調查作家的生存狀態,思考作家就該甘於貧窮嗎?『文人固窮』這句話要永遠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