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公證】《民法典》學習講座(2):《民法典》物權編與公證業務...

2020-12-16 澎湃新聞

《民法典》物權編與公證業務

若干新領域的思考

上海市東方公證處金融二部副部長 朱沛冉

人身安全、財產保障和契約精神是人類法治文明的基石。《民法典》關乎國計民生,《民法典》物權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通過確認和保護物權彰顯法治文明和社會文明,維護和落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民法典》物權編在對《物權法》進行適度修訂的基礎上編纂完成,並延續了《物權法》「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的立法目的和功能。「發揮物的效用」即「物盡其用」,「明確物的歸屬」、「保護權利人的物權」即「定分止爭」,這恰恰與公證預防糾紛的核心價值不謀而合。

下面,我將圍繞《民法典》物權編中的居住權、擔保物權和業主區分所有權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民法典》的學習體會以及對於公證業務新領域的思考。

一、居住權與公證業務

(一)居住權立法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此,《民法典》物權編增加規定「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住房需求和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居住權是根據合同約定或者遺囑設定,對他人住宅享有佔有、使用,以滿足生活居住需要的用益物權。居住權有利於實現從「居者有其屋」到「住有所居」的轉變,可以滿足特定人群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充分發揮閒置房屋的效用,也有助於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保障。

(二)居住權的概念

《民法典》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這一規定中有三個重點:首先是「他人的住宅」,居住權是為所有權人之外的人設定,以滿足其「生活居住」需要;其次,用於設定居住權的房產類型僅限於「住宅」,那就排除了商業和工業用房;第三,居住權人為自然人,因此排除了法人及非法人組織成為居住權人。

(三)居住權的構成要件

1. 居住權的設立

《民法典》第367條和第371條分別規定了兩種設立居住權的方式,即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以及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住宅的位置、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居住權期限、解決爭議的方法等。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但是,以遺囑形式設立居住權的是否需要以登記為生效要件,還是直接適用《民法典》第230條的規定,自繼承開始時取得物權,目前還有爭議。

2. 限制

《民法典》第368條規定,居住權以無償設立為原則,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369條規定,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 期限

《民法典》第370條規定,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註銷登記。

(四)居住權與租賃權的區別

不論居住權還是租賃權,都體現為權利人對房產的佔有和使用,那麼居住權跟租賃權有什麼區別,我們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民法典》同時規定了居住權和租賃權。其中,居住權是立法單獨設立的,屬於用益物權,從所有權中獨立出來。租賃權是在合同法一章中規定的,屬於債權。

其次,《民法典》第705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居住權的期限可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或遺囑中確定,如果沒有對期限作出明確約定或確定,居住權人死亡時居住權消滅。

最後,租賃本身就是所有權人實現收益權的一種方式,原則上都是有償的,而居住權是以無償為原則。

(五)居住權的適用場景

場景一:

家庭成員間面對因婚姻或繼承產生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衝突時可以使用居住權。如離婚時約定房產歸屬於男方,但為生活困難的女方設定一定年限的居住權;繼承時由部分繼承人繼承房產,但為其他繼承人設定居住權。這裡模擬個案例:甲、乙二人在離婚協議中約定,登記在甲名下的一套三室一廳的房產歸甲所有,但由於乙離婚後無處居住,故雙方協商一致,乙有權在該房產中一間南向十平米的房間內居住,直至乙再次登記結婚。從該案例中不難看出,離婚協議滿足了居住權合同的構成要件即可設立居住權;居住權可以設立在一套房屋上,也可以設立在其中一間房間上;居住權的期間可以是具體期限也可以是約定條件滿足的時間。

場景二:

更好地滿足老年人「以房養老」的需要。如老年人可將房產出售以獲得晚年生活保障,但同時在房產上為自己設定居住權以確保「老有所居」。「以房養老」模式是在出售房屋取得房價款用於改善生活的同時,在房屋上設立居住權,以滿足居住的需求。對此,我們還可以建構出三種交易結構:第一,房價較低,無償設立居住權;第二,房價合理,有償設立居住權;第三,房價款分批以生存金形式支付。

場景三:

公租房等保障性住宅中,將原先債權性質的租賃權提升為物權性質的居住權,賦予物權對抗效力。

場景四:

老年人可在遺囑中指定房產由子女繼承,但為再婚配偶或者照顧其晚年生活的保姆設定居住權,以解決他們的生活保障。

(六)居住權制度對於公證實務的影響

在居住權的各類適用場景中都可以通過公證方式保障各方權益。家庭成員間處理因婚姻或繼承產生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衝突時,可以辦理離婚協議公證、附帶設立居住權的繼承權公證;老年人在與國家認可的以房養老機構訂立以房養老協議時,辦理協議公證能更好地讓老年人理解合同內容以及權利義務;公證遺囑依然是現行各類遺囑中最令當事人滿意的遺囑方式。

二、擔保物權與公證業務

在商業擔保領域,《民法典》物權編進一步完善了擔保物權制度,賦予當事人更大的自主權,充分發揮擔保財產的效用,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物權編擴大了擔保合同的範圍,增加規定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

《民法典》第388條首次在法律層面認可了有擔保功能的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效力,擔保合同的範圍不再僅限於抵押合同、質押合同等典型擔保合同。進一步思考,債權人就特定物享有的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權利,如符合法律規定的公示要求,就可以發生對抗效力。例如,在融資租賃關係中,出租人對租賃物享有的所有權,經登記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在保理關係中,多個保理人對同一應收帳款享有的債權,以登記順序來確定優先受償次序;在買賣關係中,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所有權的,經登記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當然,實踐中的非典型擔保合同並不限於以上三類。「九民紀要」就曾規定了保兌倉、讓與擔保等擔保類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的擔保類型也必將不斷湧現。

《民法典》放鬆了對流押、流質規則的限制,《民法典》第401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第428條規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質押財產優先受償。在我們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業務中,若出現相應流押、流質條款,不應禁止,但應當告知當事人該條款不具有可執行性。

三、業主區分所有權與公證業務

城市商品住宅小區治理中存在「十難」現象:業主大會成立難、業主委員會發揮作用難、業主大會作出決議難、物業服務保質提質難、物業服務費用收繳難、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業主知情權實現難、老舊小區治理難、老物業退出難、業主維權難,這些難題從不同側面不同程度妨礙了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效用發揮,而公證將助力解決這「十難」問題。

《民法典》第278條規定,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決定前款第六項至第八項規定的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決定前款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這一規定降低了重大決定的表決比例,但業主會議整個表決過程包括會議召開程序等仍可能存在問題,公證員可以通過保全證據、現場監督等公證法律服務在業主大會成立、決策、公共維修資金的使用與籌集等方面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服務。

原標題:《【東方公證】《民法典》學習講座(2):《民法典》物權編與公證業務若干新領域的思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德州市公證員協會舉辦《民法典》《公證程序規則》視頻培訓會
    關注我們為貫徹落實《民法典》、《司法部關於修改的決定,進一步提升公證服務質量,12月24日,市公證員協會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證程序規則》視頻培訓會。會議在市司法局設主會場,在各縣(市、區)司法局設分會場,全市公證管理幹部、公證員、公證員助理共計90餘人參加培訓。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幾代法律人的夢想終於實現。《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民法「典」讀】《民法典》關於遺囑效力順序的變化
    【民法「典」讀】《民法典》關於遺囑效力順序的變化 2020-10-16 1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民法典,昆明市婦聯這樣做……
    、雲南八謙律師事務所家事專業律師楊小敏律師作民法典專題講座。市婦聯黨組班子成員、機關全體黨員幹部、下屬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和黨員代表參加講座。楊小敏律師從《民法典》主要內容、《民法典》七大亮點、第五編《婚姻家庭》主要變化、第六編《繼承》主要變化等方面入手,結合婦聯工作實際,通過一系列與生活和工作相關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民法典的新規定,並與參會同志進行了答疑與溝通。
  • 市醫療保障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
    12月9日下午市醫療保障局邀請籤約法律顧問李正浩律師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李正浩律師從民法典的編纂歷程、編纂意義、基本結構與內容、價值取向等方面,全面系統地解讀了《民法典》。結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事法律的變化,對「離婚冷靜期制度」、「錄像、列印遺囑形式被認可」、「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引入遺產管理人制度」、「增加繼承寬恕制度」等內容作了說明。李正浩律師的講座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內容豐富,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此次講座提高了大家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 友翔資訊|《民法典》公益講座進社區 友翔律師助力《民法典》順利實施
    》的公益講座,旨在幫助和引導廣大群眾深入學習領會《民法典》內涵深意,正確理解適用《民法典》條文精髓,為《民法典》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講座結束後,陳卓律師還對居民的法律諮詢耐心解答,社區居民反饋受益很大,此次講座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民法典》的公益講座引導廣大群眾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充分感受《民法典》保護權益的重要作用,真正讓《民法典》走進群眾心裡,在群眾心裡開花結果。
  • 【《民法典》學習】第十一講丨陳凌雲:《民法典》對「家」的保護
    【《民法典》學習】第十一講丨陳凌云:《民法典》對「家」的保護 2020-06-17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 律師:與時俱進,更尊重遺囑人真實...
    現階段,按照《繼承法》相關規定,老人想要變更之前做出的公證遺囑,就必須到公證處再辦理一個新的遺囑,但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可能身體情況已不能到公證處辦理了。面對這種情況,按照現有的《繼承法》,原來的公證遺囑就無法撤銷和變更,這就可能會給老年人晚年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和影響。未來,這一難題將有望得到解決。《民法典》中規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 【基層動態】蕭山基層委與寧圍街道聯合舉辦《民法典》知識講座
    12月21日上午,蕭山基層委與寧圍街道聯合舉辦《民法典》知識講座,由蕭山致公法律服務中心成員、浙江中杭律師事務所律師鬱佳佳主講,寧圍街道機關全體人員和各村社書記參加。鬱佳佳律師以「進入《民法典》時代 全面保障人民私權」為題,從《民法典》的框架結構和立法要點兩方面,為大家進行了解讀。
  • 民法典學習筆記——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即將生效的《民法典》保留了《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02民法典體系中的意定監護《民法總則》及《民法典》出臺後,我國監護制度已經形成了下圖所示的體系。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總則編理解與適用》指出:如何判斷當事人是否能夠辨認自己的行為比較困難。《民法典》第24條規定,由當事人的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意定監護協議一般應當在當事人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始發生效力。
  • 市商務局窗口參加《民法典》學習講座
    近日,市商務局在八樓會議室組織開展了宣傳《民法典》專題講座活動,市商務局窗口人員聆聽了講座。本次講座邀請淮北市民法典普法講師團成員、淮北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二庭庭長王豔同志作專題輔導。王庭長以《從司法實踐窺探民法典的創新》為題,緊緊圍繞《民法典》頒布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鮮明特點,對《民法典》的各個分編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解讀,著重從司法實踐層面,以鮮活的現實案例,對民法典的創新進行了精彩講授,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民法典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了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
  • 河南內黃法院《民法典》專題講座開講啦
    河南內黃法院《民法典》專題講座開講啦 2021-01-12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紮實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全國律師行業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按照司法部統一部署,全國律協積極組織引導全國律師行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職能作用,並印發《關於充分發揮律師職能作用 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的通知》,對律師行業學習宣傳民法典,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做出安排。
  • 玄玉寶:《民法典》時間效力初探|至正 論法
    在全國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的背景下,《民法典》與先前的民事法律規範將如何協調銜接,《民法典》對發生於其施行之前的行為能否適用,成為法律界同仁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也是當前學習領會《民法典》制度規則、做好施行準備工作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 建行青海省分行舉辦《民法典》專題培訓講座
    為全面做好《民法典》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進一步提高員工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12月10日,建行青海省分行法律事務部以建行大學網絡直播的形式組織舉辦《民法典》專題培訓。青海樹人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在線授課,本次培訓要求全行法律條線相關人員參加,並鼓勵全體員工在線學習。
  • 《民法典》:意定監護的「是是非非」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繼承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並作三處改動:1.主體範圍擴大到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2.強調書面形式3.將「承擔監護責任」變更為「履行監護職責」這些改動擴大了意定監護的適用範圍,規範了意定監護的形式及職能
  • 激烈角逐,亮「典」紛呈┃麗水市民法典微課比賽完美收官!
    民法典的每一步都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民法典中的見義勇為免責條款已經將「扶不扶、救不救」的歷史固定,用法律為公平正義、見義勇為譜寫一首經久不衰的詩歌。柳 翔《民法典「典」亮生活》雲和縣司法局但還有很多普通老百姓並不知道民法典的存在,更不知道民法典是什麼。其中,民法典就是人民群眾基礎民事法律的字典。遇到不知道基礎性民事法律問題就可以到這本法律字典當中找到答案。李菁《民法典之:給農民「典」顆長效定心丸!》浙江君問律師事務所
  • 【民法典】關於《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2.請問,《民法典》公布後,所涉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是不是就直接廢止了啊?
  • 民法典的有為和有所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出臺了,這部民法典明明白白冠名為「典」,成為新中國以來第一部命名為「典」的法律。從法律形式上說,「典」意味著立法表達形式達到了科學系統化的較高水平,顯示出較高成熟度和穩定性。從法律地位上說,冠名為「典」意味著法律高位階的肯定。民法典為什麼這麼重要?  首先在於民法關乎的是社會生活的常識常理。
  •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一問一答(三十三)
    潮州市「巾幗學法」民法典一問一答(三十三) 2020-12-09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