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長養慈悲之心

2021-02-13 南華禪寺

  素食對我們人類來說,無論是維持身體健康,或者避免因果業報,都有莫大的利益。再由個人擴大到社會國家,能令社會安靜、世界和平,可見素食的利益不可勝計。在許許多多的利益之中,素食的一大利益,便是增長慈悲心。

  大智度論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有慈悲心的人,才可望成佛。慈悲的意義,是與樂曰慈;拔苦曰悲。慈悲到極點——大慈大悲,即同如來。

  涅槃經和大智度論等都說慈悲有三種:

  這是在凡夫地修道之人發的慈悲心,因為是凡夫,他對眾生相沒有空掉,看見眾生在受苦不知苦,反而以苦為樂,重造苦因,將來痛苦無窮,於是就生起慈悲心。這慈悲心還不夠,須再觀想一切眾生,六道輪迴,捨生受生,生生不已,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的過去父母,姻親眷屬,這樣的慈悲心就親切了;既然把六道眾生,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親屬,你給他與樂拔苦還來不及,還能把他宰殺,吃他的肉嗎?

  這是菩薩的慈悲,法緣就是證得諸法緣起性空之理的菩薩,他本身已證我法皆空,沒有人我相,沒有眾生相,但是他憐愍有情,不知諸法緣起性空,在那裡終日奔忙,起惑、造業、受苦,菩薩為其生起慈悲心,緣於法空之理,隨順眾生,與樂拔苦,就是法緣慈悲。

  這種慈悲,惟諸佛俱有,佛已究竟證得諸法實相,生相無明都斷了,故心無所緣。但是眾生沒有證得諸法實相,輪迴六道,受苦受難,佛還是要大慈大悲,救度六道眾生,給眾生與樂拔苦。雖然救度眾生,而不起眾生相,那是佛的大慈悲心,任運自然流露與樂拔苦,這就叫無緣慈悲。

  至若大智度論卷十一記載: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鴿,生活優遊自在。有一天,鴿見一人,為大雪瀰漫而失道,窮厄困苦,饑寒交迫,在須臾,鴿見此人,大發慈悲心,即飛行求火,聚薪燃之,為此人烤火取暖;又復以己身投火自焚,以施此飢人果腹。仙鴿以此功德,後來轉世成佛,即釋迦如來。

  梵網經說:」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食肉之人,殺生自肥,這就是殘忍的行為。食肉之人,畜類眾生,見到他的身子,聞到他食肉過後身上發出的臊氣,舍之遠避,例如屠夫入村,狗見驚吠。素食之人,心存仁慈,日益增長,推而廣之,一切眾生,皆可喜可愛,皆欲與樂拔苦,這就是慈悲為佛道之根本的原理。

文:網絡

圖:南華禪寺信息部

南華禪寺

電話:0751—6502258

網址:www.nhcs.cn

地址: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南華禪寺

相關焦點

  • 養清淨心、養平等心、素食,就是健康長壽!
    中國的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這個要知道。2.梁武帝讀《楞伽經》,《楞伽經》裡面講「菩薩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眾生肉」,他讀了之後很受感動,從此以後就不再吃眾生肉。梁武帝是我們佛門的大護法,又是帝王之尊,他這一提倡,我們佛門裡頭就響應,素食運動是這麼來的。3.現在有許多人把吃素稱為吃齋,這是錯誤的;把素菜叫齋菜,這也是錯誤的。在佛門裡面講,過中不食叫齋。
  • 素食環保救地球--太原首家素食自助餐廳 福之田
    須知這是有前提的,惟有三淨肉才允許吃,在大乘佛教中,任何一個法門都離不開菩提心,離不開慈悲的修行,而素食正是一種慈悲的修行只要做出這個選擇,不必多花時間,就可以日日修月月修年年修儒家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每個人都渴望生存而害怕死亡,因為自己會感到害怕,就要將心比心,不再把這種恐懼帶給其他眾生,而是給它們以關懷,以慈悲 !
  • 素食新說:素食 清醒潔淨的強健生命之源
    編者按:中外歷史上,都曾有過無數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等等偉大先哲們勸導人們素食,緣於素食不僅僅是對身體健康有著巨大的利益,更有助於人類心靈生命的提升,佛教尤其淳淳教誨人類素食就是拯救自己拯救生靈,那麼近現代的醫學科學對於素食和人類健康的關係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和揭示嗎?
  • 寺院裡的素食都長啥樣?‖ 附各寺素食鑑賞
    所謂寺院素食,正是泛指佛家寺院和道家宮觀中的素食佳餚,為中國素菜的「全素派」。       「清稗類鈔」記載,清朝「寺廟庵觀素饌之著稱為時者,京師為法源寺,鎮江為定慧寺,上海為白雲觀,杭州為煙霞洞」。
  • 佛教徒的素食觀
    菩薩必須要培養慈悲心。素食理念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實踐慈悲。今天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大家。--加措活佛、 很多人都說,佛教和素食主義有緊密的聯繫。真的如此嗎?事實上,很多佛教徒並不是素食者。佛教徒必須遵守五戒,但是很多佛教徒並未遵守第一條戒律——「不殺生戒」。吃肉會造成對動物的殺戮,這顯然與五戒的第一條戒律相違背。
  • 素食的功德(妙蓮老和尚)
    民國38年,二十八歲時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無常,生命之苦難,先後於大嶼山及青山閉關二十年之久;除閱藏念佛,並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每次九十晝夜中不坐、不臥、不睡、日中一食,誓證念佛三昧。此出類拔萃之難行苦行,倍受贊仰;感眾信弟子依止修行,並擁護建設道場。
  • 素食的好處
    仁是慈悲心的展現,也是德性的根本,我們依循天理,體現仁心要如何做到仁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不要殺生,因為佛祖慈悲:「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而南海古佛也有慈訓:「奉勸世人早吃齋,人性物性一處來,忍心殺食同胞肉,將心比心實可哀。」佛祖因為知道一切動物的靈性,和人類都一樣的,只是形體上不同而已,所以勸我們不要去殺害牠們、吃牠們。
  • 茹素 | 妙蓮長老:素食的功德
    民國38年,二十八歲時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無常,生命之苦難,先後於大嶼山及青山閉關二十年之久;除閱藏念佛,並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每次九十晝夜中不坐、不臥、不睡、日中一食,誓證念佛三昧。此出類拔萃之難行苦行,倍受贊仰;感眾信弟子依止修行,並擁護建設道場。
  • 這句成語出自南京 背後卻深藏著祖師大德慈悲之心
    參禪,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所傳之微妙心印法門。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遂破顏微笑,自此,佛祖心印法門便有得傳承。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且他修頭陀行,常抖擻精神用功,不會隨便笑。這次微笑,是因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 一碗熱粥暖人心,一餐素食養慈悲!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淨行素食沙井店奉送臘八粥及義工招募活動開啟!
    十二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
  • 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6.促進和平。二、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佛教徒不一定要素食。譬如西藏、日本、泰國等佛教國家,囿於當地的風俗習慣及地理環境,有很多人並非素食者。然而素食合乎儒家的仁愛和佛教的慈悲,所以非佛教徒的神父、牧師也有素食的。
  • 【精華開示 159】素食是長養慈悲,不是貼標籤
    所謂標籤化就是進行分別:有素食的就是好人,沒有素食的都壞人。不是這個意思的。素食的真正目的是長養慈悲,不願意助殺,乃至於投入殺生的行為,它不是拿來標籤說自己一定是好人。有人網路上說「吃素有什麼用?我認識誰誰誰,他吃素,他也是做壞事啊.」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天下人大部分吃葷都做壞事,那是不是要轉過來先吃素呢?
  • 最慈悲的書籍---《達人素食譚》簡介
    這本書的名字叫《達人素食譚》,是最慈悲的書籍。這本書由2014年度十大素食華人郭彥飛先生編著,中國著名素食達人、素食活動家林劍山、馬綽、王子兒、毛能之,徐嘉等都有弘素的力作收入其中,堪稱一部弘揚素食文化的扛鼎之作。
  • 【明心素食】--薺菜素餛飩
    關於吃素的問題(佛學問答一百五十)答150:吃素,也可以吃得很有營養很健康的。 可以選擇買些素食,譬如素火腿、素腸、素肉、素鴨等等,它們是大豆卵磷脂提煉出來的,蛋白質特別高,而且味道也好。吃素的人要不斷地想出花樣來吃,蒸的、煮的、炒的等等,如果味道太單一的話,時間長了,會導致某種元素不足。 也要多吃水果蔬菜,補充各種維生素。 菌菇的營養很豐富,而且味道鮮美。
  • 比滿漢全席還要好吃的素食是怎麼樣的!
    吃素是福 第三站 西林素齋在佛教傳入國內之前,漢地就存有素食之風,《黃帝內經》等古書中記載了古人「養、助、益、充」的飲食觀念,提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並將素食視為一種美德。來寺廟拜佛,在西林吃一次素齋是個不錯的選擇。
  • 惟賢長老:佛教對中國素食傳統的深遠影響
    隋煬帝楊廣,於智者大師前頂禮受菩薩戒時,亦發誓秉承受持菩薩慈悲護生之戒行。唐太宗李世民,為追薦於戰爭中死難的軍民,在戰場地區修建寺廟,並舉行追薦法會,以香花水果供佛,以素齋供僧。自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帝王,除少數闢佛者外,凡遇祭祀大典或修建法會,均提倡齋戒素食,從上到下養成了社會風氣。 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劉禹錫、王維、蘇東坡、王安石等均信佛。
  • 素食的功德利益
    人類與一切動物原是同屬含靈,何忍殺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使得生靈慘遭痛苦,怨結於心,於是血液中產生毒素,人類食之自然得病。並且形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果報一世比一世嚴重。所以,靜觀世人殺業重者,莫不感召現世「身常多病,壽命短促」之報,來生果報更不堪設想。  因此,不僅是佛門提倡素食,其他宗教修行者,甚至於社會上許多人,都曉得素食確實對於身心有益處。
  • 經常慈悲的人,會越長越好看
    一分心念一分相貌,心念決定你相貌的走向,心念好相貌才會越來越好,內心一定要有慈悲想,只有這樣你才會越活越年輕,越長越好看!慈悲才會讓你越來好看心中有了慈悲,相貌就不會嗔恨,相貌就不會兇惡。沒有兇相,人自然就會顯得年輕好看,越長越好看的人一定是內心裝著慈悲,什麼是慈悲呢?慈悲是一顆善心,善良的人眼裡沒有敵人,一切皆是好人,善人!慈悲是一種寬容,心寬,沒有容納不了的事情,眼寬,眼裡沒有看不慣的事情,行寬,行為沒有過格的事情,一切都可以容納我,一切都會過去!慈悲是一種平等心,心中沒有三六九等,心中都是一律平等、同樣的對待別人,不去輕視他人!
  • 以更好吃的素食為目標,素心仲樂慈願齋來了
    蓁山觀音寺中的法師們始終秉持「讓慈悲走進生活」的理念,把愛無限擴大,由此一個以做更好吃、更健康的素食為目標的慈願齋便誕生了。  「護生者,護心也。」     心隨念動,念由心生,  以慈悲之心同體他人、他物。
  • 心存慈悲,您的相貌會越長越好看!
    首先,第一,經常慈悲的人,人會越長越漂亮,不會很兇惡,臉不會長得很嗔恨。經常慈悲的人,福氣是跟著你跑的。越是慈悲,你這個人越有福氣。不肯慈悲的人,就是沒有福氣的人。第三,臥安。經常慈悲的人,睡覺睡得著,很平安,不會難過、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