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衝擊|疫情對世界政治四個方面的影響與思考

2020-12-26 澎湃新聞

全球戰疫·衝擊|疫情對世界政治四個方面的影響與思考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方長平

2020-03-25 13:31 來源:澎湃新聞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快速蔓延,正在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多重影響。筆者認為,新冠疫情對世界政治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

重塑今年的國際政治議程

今年,國內外學術界認為,美國大選的世界政治影響特別是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應該成為今年國際政治主要議程。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某種程度上重塑了今年的國際政治議程,也重塑幾乎所有國家的內政、外交議程。有關國家圍繞新冠肺炎展開的合作和衝突,從理性與非理性的應對,到官方與民間的協調,以及在各類型媒體上展開的輿論戰,讓人眼花繚亂。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還在持續,對中國外交的影響也是多重的,但必須承認,這個疫情已經重塑了今年(至少上半年)的國際政治議程。

從議程設置來看,過去兩年國際社會優先議程的經貿衝突,可能在一段時期要要讓位於圍繞疫情問題而展開的衝突或合作。

與中美疫情期間的鬥爭一面相比,中歐關係、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特別是日韓)中合作性更突出,無論前期是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支持,還是現在中國對其他國家的援助,都大大增進了彼此人民之間的好感度,對政府間關係也有新的推動。

國際多邊合作的必要性空前提高

疫情發生後,面對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國際多邊合作的必要性空前凸顯,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對疫情的定性和判斷,以及對國際社會的倡議,也成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風向標。

儘管在疫情領域的國際合作並不一定自動外溢到其他領域,但它至少警示我們,面對疫情這樣的人類公敵,人類只能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破除傳統安全中安全困境的迷思,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儘快確定「安全共同體意識」,畢竟在疫情面前,他國安全了,本國才有真正的安全;本國安全了,他國也才能安全。

但遺憾的是,個別國家在疫情問題上過度政治化,把疫情問題當作新的鬥爭場,甚至出現帶有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言論。這既不利於疫情防治領域的國際合作,也會進一步惡化雙邊關係。

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面臨新挑戰

疫情暴發後,大家認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最近中央反覆強調,生物安全必須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2003年「非典」爆發後,國內掀起了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熱潮,而且形成的共識是,非傳統安全的終極關懷應該是人的安全。此次疫情暴發和蔓延,再次提醒我們,在傳統安全問題依然嚴峻、大國競爭政治回歸的今天,包括新冠肺炎大規模流行這樣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在今天這樣一個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影響已經超出傳染性疾病對人的生命健康的直接威脅,其衍生的破壞性後果從個人、社區、城市到國家和國際社會,從經濟、社會到政治、外交,構成了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的嚴峻威脅,國際社會應對威脅的緊迫性是空前的。

從安全研究的角度看,我們在過去強調國家和國際安全的基礎上,要重視對(國內)地區安全的重視。同時,在對安全化、去安全化問題的研究上,我們過去比較關注一旦某個議題安全化後我們應該如何行動,比如此次疫情成為一個安全議題後,各國紛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但在不同的體制和文化背景的國家,甚至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對安全威脅感知是不同的,動員機制也是有差異的,勢必也會影響安全化的進程。因此,我們應重視對不同國家安全化進程,即一個議題是如何被安全化的比較研究。

全球治理面臨新衝擊

從全球層面看,全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過去我們講全球治理赤字,較多關注治理機制的不足,但是治理的議題相對比較明確,如生態環境、金融、難民等領域,而且很多議題都是我們人類社會自己在活動中產生的,可控性較強。

這次新冠疫情提示,我們更要關注來自未知世界特別是自然界產生的治理問題,其來源的不確定性和我們治理能力在一段時期內的絕對不足性,構成了全球治理新挑戰,也是我們今後要面對的更艱巨的挑戰。

(方長平,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球疫情,觀察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蘇長和:新冠疫情治理的國際政治思考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教授新冠疫情是二戰以來對世界產生影響最大的一次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疫情的防控暴露出政治中的不少問題,很有學術反思價值。這裡要強調的是,對抗式制度體系演變到極端,也就是相互否決政治或者極化政治的時候,常常會破壞國際合作。這方面,實際上不僅僅在這次疫情期間不少國際合作難以實現,疫情之前就已經出現很多國際不合作現象,造成這種障礙的原因之一,也與國內對抗式制度體系有關。這些年國際政治中有個引人關注的現象,就是不少國家內部的相互否決力量,導致其輕率地退出國際組織或者多邊合作協定。
  • 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近觀中國)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題:全球戰疫,習近平展現中國的「同理心」  作者 鍾三屏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多國蔓延,其不僅成為全球共同挑戰,也再次凸顯各國制度、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顯著差異。
  • 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有什麼影響?
    社會關係是構成社會的骨架,一個社會主要由六大類關係構成:個人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與政府、與民族、與世界的關係,這六類關係由內而外,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圈層,即自然觀、道德觀、社會觀、政治觀、民族觀和國際觀。此次調查以這六種關係為切入點,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的深遠影響。
  • 疫情衝擊下的全球治理困境及其根源
    全球衛生治理機制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於治理機制設計存在赤字,醫療資源仍然集中在國家手中,國際機制缺乏調動國內資源的合法手段,造成治理能力不足。這一赤字在應對小規模的疫情方面尚可支撐,在應對全球性疫情方面明顯不足,由此決定了各國在疫情衝擊下除了回到國家治理軌道外別無他途。
  • 疫情衝擊之下的國際關係和對資本市場影響
    ------亨利.基辛格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目前疫情發展和各國應對第二部分:深遠的國際關係影響第三部分:對宏觀和投資影響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深遠的國際關係影響1、疫情引發了國際政治和經濟深層次問題這次疫情將深遠影響世界秩序,他不僅是短期對以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和全球化的一次衝擊,也將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時間深遠地影響著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
  • 疫情中後期關於航空金融方面的一些思考
    關於疫情對民航業以及航空金融業的影響,筆者之前一直在思考,但由於此次疫情前所未見,所以也不敢輕易判斷,如今形勢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於是把一些想法記錄下來與業內同仁一起交流。  一、新冠疫情是不是民航業的至暗時刻?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兩方面看。新冠疫情恰恰是對民航業軟肋的「精準」打擊--剛性成本支出基本不變,但需求斷崖式下降,一進一出雙重損失,相當慘重。
  • 七個方面分析全球疫情的影響及未來走勢!
    最可怕的是,無論是韓國還是義大利和伊朗都還沒有進行全國大隔離和全民大清查,這三個國家繼續大規模爆發已勢所難免,更加怪異的是,伊朗出現了包括副總統在內的大量政府高官被感染。我判斷,現在中國之外全球疫情大爆發還只是早期,韓國、伊朗和義大利整個國家陷落可能只是遲早的事。
  •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人類的苦難,影響了全球經濟,摧毀著人們的生活。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1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國的疫情風險評估為「非常高」。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此次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很大程度上,這次疫情是中國的緊急突發事件,因為99%的病例都發生在中國。
  • 疫情衝擊下廣州4A的十個思考
    2020年開年之際,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有或大或小的影響。針對這次疫情,廣州4A在廣州市廣告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對會員公司開展了一次「疫情衝擊下廣州4A的十個思考」的雲採訪,通過採訪,來了解來自營銷大佬們的思考。
  • 國內外專家學者研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新民晚報訊(記者 連建明)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德國艾伯特基金會聯合舉辦的2020上海全球金融論壇12月3日在上海舉行,在今年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本次論壇題目定為「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影響、含義和必要的調整」。
  • 全球戰疫:不容樂觀的疫情,不同尋常的法網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不容樂觀的疫情,不同尋常的法網中新社巴黎9月18日電 題:全球戰疫:不容樂觀的疫情,不同尋常的法網中新社記者 李洋面對不容樂觀的新冠肺炎疫情,即將在巴黎開賽的法網公開賽面臨著考驗。
  • 全球戰疫·連線丨伊朗疫情下的德黑蘭,恍如出現兩個平行世界
    2月28日,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至「非常高」。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澎湃國際」欄目近日推出「全球戰疫·連線」系列文章,連線全球各國當地民眾與海外華人,講述他們的戰疫故事。
  • 疫情衝擊卡車產業鏈 後續影響不斷發酵
    【卡車之家 原創】今年對於商用車行業而言,開年並不順利,受疫情影響,整個行業從上遊到下遊都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隨著防控時間延長加劇。供給不足、產業鏈受衝擊是企業與社會需要共同應對的難題。另一方面,汽車製造業是一個長鏈條的行業,且供應鏈之間的銜接極為重要,而湖北省正好是我國重要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生產省份。同一鏈條上的某些企業暫時無法復工,會導致其他企業受到串聯影響,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面對這種情況,現階段急需政策扶持,降低疫情對行業的影響。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 疫情之下紡織服裝行業需要適應全新的世界,看中國紡織如何以四個新...
    中國紡織緣何能從疫情影響中率先復甦     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全球紡織服裝產業供需兩端造成了嚴重衝擊,中國紡織工業也深受疫情影響,但在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復甦,保障了產品供給,引起世界紡織關注
  • 《中國金融》|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面臨變革
    同時,學校大面積停學對知識傳播和人力資本積累造成損失,影響長期勞動生產率提高。從公共部門看,各國政府為應對疫情危機出臺了創紀錄的財政政策,政府赤字激增,未來將長期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截至2020年9月,全球各國為應對疫情採取的財政措施,規模佔全球GDP之比約為12%,全球公共債務率水平將在2020年達到100%,公共債務未來很可能繼續攀升。
  • 視點|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疫情影響與趨勢分析
    未來全球經濟走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的演變和防控成效。即使美國在2020年7月末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其他國家的疫情發展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考慮到疫苗最快需要6~12個月後才能面市,全球疫情緊張局勢至少將持續一年。2020年,全球經濟將大概率衰退,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長期困局與短期衝擊下,全球貿易局勢更加嚴峻。
  • 張明|疫情衝擊下的全球與中國經濟走勢
    一、疫情演進前景存在不確定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截至2020年4月7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確診人數達到128萬人,死亡人數超過72000人。全球已經有209個國家或地區發現肺炎確診病人。本輪疫情衝擊導致的全球金融動蕩很可能仍未結束。一方面,全球範圍的肺炎疫情演進尚未到達拐點。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將會顯著下行,基本面的弱化可能成為新一輪金融動蕩的誘因。此外,從歷史經驗來看,在歷次美股熊市中,股指也不是一跌到底,而是在起起伏伏的波動中逐漸下行。
  • 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觀中國)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疫情面前沒有孤島。例如,在疫情暴發後,中國堅持公開透明的態度,第一時間對外通報疫情,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向外界透明地分享信息,並作出巨大犧牲,切斷了疫情在本土傳播,為全球戰疫積累了有益經驗。而從全球應對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這一共同體的存在,並付諸於行動。
  • 全球戰疫,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來源:海外網4月8日,滿載50個貨櫃太陽能板的75019次中歐班列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築車站駛出(新華社)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親自指揮部署,聚焦打贏中國的全民戰疫。隨著疫情不斷發展,全球面臨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