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努力很久不見效果時,和他講講飛輪效應,讓他重新找回自信

2021-01-19 網易

  一位家長和我聊起孩子的狀態,說孩子最近在學習上表現得很無助,又有些自暴自棄的傾向,讓人看著特別心疼。

  原來,這個孩子成績一直不太好,但這個暑假卻突然發憤圖強,認真地補習功課,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很讓人欣慰。

  孩子本以為開學後,自己能實現逆襲。可是沒想到,半個多月下來,成績不僅沒進步,還出現了聽課效率下降的事情。

  因為知道孩子開始努力了,家長也沒有說什麼。可是孩子卻特別惱火,感覺很無助,甚至開始痛恨起學習來。

  

  面對「學習很努力,但成績不升反降」的問題,不管是孩子和家長,都會感覺很惱火。都說努力就會有回報,可有些孩子卻像是陷入了一個怪圈中,越努力越無力。

  其實,這個怪圈一點不怪,是進步的必經階段。

  即使孩子的學習方法沒有問題,孩子也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也未必可以突飛猛進,出現局部倒退也是正常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孩子的數學成績很差,存在很多知識漏洞,即使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補習,也未必能把這些漏洞都補上。

  這就好像是在一片淤泥上建房子,在打地基時,即使填上了一大堆磚頭,也會立刻沉下去,就像什麼都沒做一樣。

  什麼時候能看到效果呢?是在淤泥被填滿後。

  

  當淤泥下面全是磚頭時,每新放一塊磚,我們就能看到一塊磚;每放十塊磚,我們就能看到十塊磚……直到房子建成。

  同理,當孩子補習數學的基礎知識,一開始即使花費了大量精力,成績上也可能沒有大的變化。但是如果能堅持下去,堅持把漏洞補好,就能看到數學進步的那一天。

  其他科目也是如此。

  

  這個孩子讓我想到了「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指的是為了讓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舉個例子。

  我們在騎自行車時,會有這樣的感受:剛開始踩腳蹬的時候,會覺得很費力,車子的速度也很慢;可是踩了幾圈後,就會輕鬆很多,車子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如果再快速地多騎幾圈,即使不去踩腳蹬,車輪也會不停地轉,帶著我們繼續向前走。

  這也可以被認為是「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的應用,在學習、生活、工作上都很普遍。特別是在學習上,相信從學生時代走來的我們也是深有體會。

  有人說,萬事開頭難,寫作文,最難的是寫第一句話;學外語,最難的是背單詞;背課文,最難的是下決心開始的那一瞬間……

  也正因為如此,當孩子開始認真學習以後,會有一種錯覺,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學習,成績就能突飛猛進,很快實現逆襲。

  可是,要想讓飛輪轉動起來,是需要時間的。在此之前,孩子有可能進入「快感虧欠期」,讓之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所謂「快感虧欠期」,是孩子在學習時最辛苦、最容易放棄的時期。此時,孩子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但收穫和進步卻很小,甚至與之前不努力沒有太大區別。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特別容易鑽牛角尖,認為自己的力量太渺小了,甚至質疑自己是不是學習的料,從而自暴自棄。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做的,除了鼓勵孩子要堅持以外,還要指導孩子將目標分解,盯著小目標看。

  

  一是因為小目標比較容易實現,能讓孩子迅速進入「盈虧平衡期」(即努力和收穫幾乎成正比的時期),這樣孩子心理也能平衡;

  二是因為隨著孩子獲得的正反饋越來越多,孩子也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會抵消「飛輪效應」初期的不適感和疲憊感。

  這樣一來,孩子之前的努力才不會白費,也才有更大的機會享受到未來的成功的喜悅。

  

  當努力很久都看不到效果時,別說孩子了,就是我們大人心裡也會犯嘀咕。但是我們要相信,當飛輪真的開始轉動時,之前所有的阻力,都會成為前進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飛輪效應恆強勢企業或個人的秘密武器
    「飛輪效應」用於描述一個事物,剛開始費時費力,發展緩慢,但是,只要方法正確,不斷推廣,事情的發展速度就會越來越快,省力也就省去了。我們用一個巨大的飛輪來代表你或一家公司,你的目標是驅動飛輪快速旋轉。當剛開始時,車輪靜止不動,要使飛輪稍微移動一點需要很大的努力。
  • 飛輪效應——企業或個人強者恆強的秘密武器
    答案是,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和企業開啟了自己的「增長飛輪」,獲得了「飛輪效應」。什麼是飛輪效應?「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提出 ,並由貝佐斯和亞馬遜發揚光大。
  • 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
    作者:方鴻濤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因此,疫情防控工作還不能放鬆,還需要持續施加「推力」,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珍惜取得成果,確保「飛輪」不倒轉。
  •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飛輪效應」須知曉,這3個事項父母要注意
    我們或許能從「飛輪效應」中找到一些啟示。01 「飛輪效應」帶給我們的教育啟示所謂「飛輪效應」指的是,如果想要把靜止狀態的重輪動起來,一開始推動它必須要用很大的力氣,每轉動一點都很費力。不過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一開始的所有努力都不會白費。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某一臨界點時,由於牽引力和慣性的存在,即使飛輪失去推力,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轉動。
  • 搞懂「飛輪效應」,牽動自己的命運絲線
    心理學定律-----飛輪效應:為了使得靜止的輪子可以飛快轉動起來,一開始你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而當飛輪越來越快的時候,到達某個臨界點時,我們無需再費很大力氣,只需中間稍微照顧下,飛輪依舊可以越轉越快,並一直轉下去。
  • 【生活心理學 飛輪效應】,飛輪效應,開掛原理你也能掌握
    今天,我們不談社交,不談供應鏈,不談下沉市場,僅從飛輪效應角度分析原因,然後重點講解如何構建自我提升飛輪,加速個人成長。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 職場效應之: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破窗效應
    毛毛蟲效應——打破慣性、爭取創新是什麼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惟渡職場理解當我們的工作遭遇挫折、遭遇瓶頸、陷入停頓時,應該努力需求其他的路徑,從別的方向去思考問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成功!
  • 「飛輪效應」是如何成就亞馬遜的?
    但是,亞馬遜把這三個核心業務板塊重新組合之後,創造出了一種互相推動的飛輪效應,形成了一種正循環,讓自己的業務不斷發展壯大。打造飛輪效應,亞馬遜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一起來聽聽看吧。平臺連接了生產者和消費者,把原來線性的價值鏈彎曲成閉環,讓多樣化的供給和多元化的需求匹配起來成為一個越轉越快的「飛輪」,進一步形成了平臺商業模式特有的「飛輪效應「。
  • 當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動力時,羅森塔爾效應能為家長解惑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又稱人際期望效應,指的是他人的表揚和眼光,會讓孩子收到積極的心理暗示和鼓勵作用,鼓勵孩子變得更優秀。這個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得出的結果。也就說,老師和家長的正向期望和顧勵,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優秀。
  • 「飛輪效應」——只要有毅力能夠堅持住,飛輪便能自轉
    定義:飛輪效應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當達到一個很高的速度後飛輪所具有的動量和動能就會很大,使其短時間內停下來所需的的外力便會很大,便能夠克服較大的阻力維持原有運。啟示:人在進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領域的時候,都會經歷這一過程。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
    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一快,指的是槓桿效應;一慢,指的是飛輪效應。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有的人,只學會了槓桿效應,成了人生賭徒;有的人,只學會了飛輪效應,就像蝸牛爬行。只有極少數人,能將這兩種效應完美的組合起來,今天我就來系統地聊一聊,如何發揮巧妙的利用好這兩大效應。
  • 皮爾洛:莫拉塔已經找回自信和連續性,我們會照顧好他
    ,聯賽從現在正式開始,同時稱讚了莫拉塔的表現,認為他已經找回了自信。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場關鍵的比賽,因為大家剛從國家隊回歸,已經很久沒有合練了,我們需要鞏固之前的狀態,繼續沿著之前的方向前進。現在聯賽真正開始了,適應期已經過去了,在聖誕節前我們有10場比賽要踢,每一場都要當成決賽。從明天開始,我希望看到一支和此前不同、更有戰鬥精神的球隊,我們必須拿出全部的實力才能獲得成果。你認為卡利亞裡是一支怎樣的球隊?
  • 《千與千尋》:淺析用「飛輪效應」應對「不確定性」的三個關鍵點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職場角度,淺析由《千與千尋》啟發下的思考,如何用「飛輪效應」來成功應對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的變化與挑戰,以及具體做法的三個關鍵點:01誤入低谷,其實只是「飛輪」暫時「靜止」心理學上有一個「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璟頤看著臺下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新氧:飛輪效應越發明顯
    並且新氧獨創的媒體+社區+電商的模式,如飛輪效應般,既能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又能為下一輪增長積蓄力量。 財務指標經營指標全面恢復 新氧三季度總收入為3.6億元,同比增長18.9%。如下圖所示,新氧一季度受到疫情的衝擊,二季度開始快速恢復,新氧三季度的收入規模已經回到了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 飛輪,讓你重新發現汽車
    講得更明白一點,要增加飛輪儲存的能量,技術人員就得增加飛輪的重量或提高飛輪的轉速。英國理查都公司(Ricardo)是從事飛輪技術研究的公司,艾特金(Andy Atkins)是該公司的總工程師,他告訴記者:「減少飛輪的尺寸和重量的同時,通過提高飛輪轉速來提升飛輪的儲能能力,這是可以實現的目標」。
  • 孩子越努力成績越差?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我們能找出很多種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大多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關,而卻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問題。 當你對孩子寄予厚望,堅信孩子能夠做得很好,並且向孩子表示了自己對他們的信心之後,孩子們就會充滿自信。可當你覺得孩子不行,一味在否認他們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差,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
  • 義大利助教:貝斯基有必要重新找回自信,我相信他能夠做得更好
    賽後新聞發布會上,義大利隊助理教練埃瓦尼表明:「貝爾納代斯基有必要重新找回自傲,我信任他能夠做得更好。」本場面臨愛沙尼亞,貝爾納代斯基代表義大利首發出戰,並且在第27分鐘時完成破門埃瓦尼對記者說道:「這十天對于貝爾納代斯基重新找回自傲心是至關重要的。」「他在這場競賽裡表現不錯,但他能夠做到愈加穩定,而且他有這樣的才能。我信任,他能夠做得愈加超卓。」「他具有完成這些所需求的全部,我們討論的就是這樣一個小夥。」
  • 孩子學習很努力,但效果差怎麼辦
    在過程中打算用什麼方法或反饋來檢查學習的效果?指導孩子做好一個學習規劃,能夠幫助孩子避免為了努力而努力。2.要有效率,分清輕重緩急,要事第一我們常說,要進行時間管理,本人也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是本人認為,和這些方法相比,去選擇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