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學 飛輪效應】,飛輪效應,開掛原理你也能掌握

2020-12-14 騰訊網

近日,拼多多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全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066億元,較上年暴增113%。當所有人都認為網際網路行業格局已定,拼多多究竟有什麼魔力,攪局阿里,斬殺京東,躋身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今天,我們不談社交,不談供應鏈,不談下沉市場,僅從飛輪效應角度分析原因,然後重點講解如何構建自我提升飛輪,加速個人成長。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不停的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拼多多就是飛輪效應的典型案例。拼多多瘋狂燒錢 ,推出百億補貼,降低商品價格,客戶數量就會越來越多。等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改變剁手陣地之後,賣家也會逐漸從其他平臺遷移入駐,從而帶動整體銷售規模。擁有最敏銳嗅覺的資本當然不甘落後,於是各路神仙紛紛掏錢,拼多多完成融資。至此,一個完整的閉環形成。接著,拼多多繼續燒錢補貼,降低價格,更多消費者聚集,更多商家入駐,銷售規模更大,融資也更多。飛輪就這樣轉動起來。有沒有小夥伴發現這個飛輪的問題?這裡先賣個關子,一會兒再來分析拼多多飛輪存在的問題。

飛輪效應自提出以來,就被廣泛應用在商業領域,但是對於個人成長,也同樣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想要構建自我提升飛輪,最重要的是明確方向。具體方法是:做頭腦風暴,儘可能多的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比如律師、設計師、工程師、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比如會畫畫、會編程、輕音、柔體、易推倒),以及什麼收益高(比如IT、建築、金融)。根據上面寫下的內容,發現自身能力達不到做律師和心理諮詢師的要求,又對金融方面的工作不感興趣,那麼就統統排除掉。所以最後可以在IT工程師、建築工程師或是建築設計師當中,選擇一個方向。確定好方向,就要設計飛輪組件了。也就是拆分出一個包括4-6個組件的飛輪,這裡的關鍵在於飛輪的起點,這個起點既是起點,又是終點,形成閉環,推動飛輪轉動。再思考接下來依次發生的事件,確保組件順序符合邏輯,並且根據這個思路,制定循環到起點的路徑。最重要的是,這個閉環的循環過程,必須要確保能夠自驅加速。

舉個例子,小A準備從建築設計師方向提升自我,首先需要學習技能,所以就可以把自我投資設置為起點。接下來依次是能力提高、設計優化、客戶滿意、價值提升、收入增加。最後回到自我投資,閉環形成,並且這個循環過程能夠確保自驅加速。設計完成飛輪,還要驗證這個飛輪是否能夠精準運行。這裡可以先從低投入的行為做起,再逐漸擴大範圍。舉個例子,艦艇A在海上遇到敵艦B,A艦艇火藥有限,如果把所有火藥放在一起,發射一顆巨大的炮彈,雖然可以一擊制敵,但是如果沒有擊中目標,那就只有被擊沉的結局。這個時候,可以先用一丁點火藥,發射一顆子彈,發現偏離30度,再發射一顆子彈,偏離15度,第三次發射子彈,正中目標。然後再用剩餘所有火藥,發射炮彈,擊沉敵艦。

飛輪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外界環境和自身條件的改變,飛輪的組件也需要不斷調整和升級。由於每個組件之間需要相互支撐,所以他們需要始終保持穩健並且積蓄勢能,來維持整個飛輪的持續轉動。再說剛才提到的拼多多飛輪存在的問題,百億補貼節讓消費者天天都過618,每晚都是雙11。事實證明,這個飛輪確實起到了效果,成交金額、增長速度和用戶粘性都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拼多多依靠大量融資燒錢實現的價格屠殺,無法長久保持穩健和積蓄勢能,所以未來的拼多多遲早會調整和升級飛輪,以確保企業的良性發展。

下一期視頻,歪糖還會介紹,如何構建被動收入飛輪,不擺攤,也能實現財務自由。

個人提升不一定是腰纏萬貫、加官進爵,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嚮往。

選擇了安逸舒適,就不必羨慕別人的精彩。

選擇了驚濤駭浪,就無須嚮往歲月的靜好。

不同的選擇指引不同的生活路徑。只要認定內心真正所想,並為之持續努力,每個人都會是自己的人生贏家!

相關焦點

  • 搞懂「飛輪效應」,牽動自己的命運絲線
    心理學定律-----飛輪效應:為了使得靜止的輪子可以飛快轉動起來,一開始你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而當飛輪越來越快的時候,到達某個臨界點時,我們無需再費很大力氣,只需中間稍微照顧下,飛輪依舊可以越轉越快,並一直轉下去。
  • 飛輪效應——企業或個人強者恆強的秘密武器
    職場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同時畢業進入職場的一波人, 第一年所有人沒什麼差別,第三年大家可能略有差別,但區別不大;第五年不同人之間有了很明顯的差距,到了第十年已經有天壤之別,有些人進步緩慢,有些人卻像開了掛一樣,一騎絕塵。在商業領域也是一樣,很多公司起步時都差不多,到了後來,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愈弱,有些很快就被淘汰。
  • 飛輪效應恆強勢企業或個人的秘密武器
    飛輪效應至少給我們兩個啟示;1、增長的積累至關重要飛輪效應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動力,是因為每一次的速度都會疊加在下一次的速度上,所以會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省力。那些成功的公司和個人都非常注重積累,的成就將成為明天的起點,如此反覆。
  • 職場效應之: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破窗效應
    毛毛蟲效應——打破慣性、爭取創新是什麼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前期的努力很難,但後期會很輕鬆是什麼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轉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
  • 「飛輪效應」是如何成就亞馬遜的?
    我為你挑選的這段內容,講的是:「飛輪效應」是如何成就亞馬遜的?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亞馬遜只是一個網上商城,但其實,亞馬遜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家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更多是靠著它的平臺屬性。也有很多企業都想要把自己做成一個平臺,但是,成功的屈指可數。為什麼亞馬遜能夠成功呢?
  • 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
    作者:方鴻濤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因此,疫情防控工作還不能放鬆,還需要持續施加「推力」,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珍惜取得成果,確保「飛輪」不倒轉。
  • 「飛輪效應」——只要有毅力能夠堅持住,飛輪便能自轉
    定義:飛輪效應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如果要讓飛輪轉起來不花太大力氣,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堅持,這也意味著得用時間足夠來保證。「飛輪效應」讓我們看到勝利的曙光,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推動事業的飛輪,終有一天,它會自己飛快地旋轉起來,而無需費多大力氣。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
    因為他們掌握了成功的「道」。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凡事都只要抓住了其兩大核心矛盾,使其對立又統一,就可以掌控全局。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一快,指的是槓桿效應;一慢,指的是飛輪效應。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
  • 《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重鑄「飛輪效應」,拆解名家創作秘籍
    不知你是否也曾對小說創作有過這樣的思考:寫作的方法是否具有可教性和可學性?文學巨匠們為何能創作出讓讀者為之著迷的開場白?怎樣才能創作出深度爆款文章呢?這些問題都能在英國著名作家理察·科恩的《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中找到答案。《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的作者理察·科恩,曾任多家英國民出版社的出版發行總監,並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出版公司。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千與千尋》:淺析用「飛輪效應」應對「不確定性」的三個關鍵點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職場角度,淺析由《千與千尋》啟發下的思考,如何用「飛輪效應」來成功應對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帶來的變化與挑戰,以及具體做法的三個關鍵點:01誤入低谷,其實只是「飛輪」暫時「靜止」心理學上有一個「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
  • 這七個心理學效應,運用到獲取個案,效率倍增
    心理諮詢師都是通過心理學效應去幫助用戶,那我們有沒有想過,將心理學效應,應用到個案獲取上,效果也能讓你個案倍增。 心理學效應一:飛輪效應 飛輪效應應用於個案獲取,我們都知道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
  • 新氧:飛輪效應越發明顯
    並且新氧獨創的媒體+社區+電商的模式,如飛輪效應般,既能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又能為下一輪增長積蓄力量。 財務指標經營指標全面恢復 新氧三季度總收入為3.6億元,同比增長18.9%。如下圖所示,新氧一季度受到疫情的衝擊,二季度開始快速恢復,新氧三季度的收入規模已經回到了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 (轉變認知)一些有意思的心理學效應
    你知道這些心理學效應嗎?1.首因印象首因效應也稱第一印象,由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指的是與陌生人第一次接觸或交往後的所得印象,先入為主的判斷會影響今後是否深入交往。如果對方在初次見面時給自己留下良好的印象,如和藹可親,大方幽默等,好感直線上升,人們就更願意和他接觸。相反,初次見面給自己留下冷漠、小氣、邋遢等,人們大都不會與之交往。
  • 當孩子努力很久不見效果時,和他講講飛輪效應,讓他重新找回自信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孩子的數學成績很差,存在很多知識漏洞,即使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補習,也未必能把這些漏洞都補上。  這就好像是在一片淤泥上建房子,在打地基時,即使填上了一大堆磚頭,也會立刻沉下去,就像什麼都沒做一樣。  什麼時候能看到效果呢?是在淤泥被填滿後。
  •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飛輪效應」須知曉,這3個事項父母要注意
    我們或許能從「飛輪效應」中找到一些啟示。01 「飛輪效應」帶給我們的教育啟示所謂「飛輪效應」指的是,如果想要把靜止狀態的重輪動起來,一開始推動它必須要用很大的力氣,每轉動一點都很費力。不過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一開始的所有努力都不會白費。
  • 破百萬用戶紀錄:老虎證券的「飛輪效應」
    老虎證券的解法是,發展能與經紀業務互相促進的B端業務。當業務之間彼此支撐並形成循環正反饋,一個企業的增長飛輪就此建立。目前看來,老虎證券這個增長飛輪已運轉起來,這時候,任何一個環節的加碼都會讓這個輪子轉得越來越快。結果或也是可預期的,飛輪高速旋轉,企業強者恆強。
  • 「亞馬遜飛輪」運轉之道
    文/姚斌飛輪效應原本屬於心理學範疇。
  • 京東:加速中的飛輪
    在商業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飛輪效應。它的意思是這樣的: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