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全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066億元,較上年暴增113%。當所有人都認為網際網路行業格局已定,拼多多究竟有什麼魔力,攪局阿里,斬殺京東,躋身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今天,我們不談社交,不談供應鏈,不談下沉市場,僅從飛輪效應角度分析原因,然後重點講解如何構建自我提升飛輪,加速個人成長。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不停的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拼多多就是飛輪效應的典型案例。拼多多瘋狂燒錢 ,推出百億補貼,降低商品價格,客戶數量就會越來越多。等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改變剁手陣地之後,賣家也會逐漸從其他平臺遷移入駐,從而帶動整體銷售規模。擁有最敏銳嗅覺的資本當然不甘落後,於是各路神仙紛紛掏錢,拼多多完成融資。至此,一個完整的閉環形成。接著,拼多多繼續燒錢補貼,降低價格,更多消費者聚集,更多商家入駐,銷售規模更大,融資也更多。飛輪就這樣轉動起來。有沒有小夥伴發現這個飛輪的問題?這裡先賣個關子,一會兒再來分析拼多多飛輪存在的問題。
飛輪效應自提出以來,就被廣泛應用在商業領域,但是對於個人成長,也同樣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想要構建自我提升飛輪,最重要的是明確方向。具體方法是:做頭腦風暴,儘可能多的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比如律師、設計師、工程師、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比如會畫畫、會編程、輕音、柔體、易推倒),以及什麼收益高(比如IT、建築、金融)。根據上面寫下的內容,發現自身能力達不到做律師和心理諮詢師的要求,又對金融方面的工作不感興趣,那麼就統統排除掉。所以最後可以在IT工程師、建築工程師或是建築設計師當中,選擇一個方向。確定好方向,就要設計飛輪組件了。也就是拆分出一個包括4-6個組件的飛輪,這裡的關鍵在於飛輪的起點,這個起點既是起點,又是終點,形成閉環,推動飛輪轉動。再思考接下來依次發生的事件,確保組件順序符合邏輯,並且根據這個思路,制定循環到起點的路徑。最重要的是,這個閉環的循環過程,必須要確保能夠自驅加速。
舉個例子,小A準備從建築設計師方向提升自我,首先需要學習技能,所以就可以把自我投資設置為起點。接下來依次是能力提高、設計優化、客戶滿意、價值提升、收入增加。最後回到自我投資,閉環形成,並且這個循環過程能夠確保自驅加速。設計完成飛輪,還要驗證這個飛輪是否能夠精準運行。這裡可以先從低投入的行為做起,再逐漸擴大範圍。舉個例子,艦艇A在海上遇到敵艦B,A艦艇火藥有限,如果把所有火藥放在一起,發射一顆巨大的炮彈,雖然可以一擊制敵,但是如果沒有擊中目標,那就只有被擊沉的結局。這個時候,可以先用一丁點火藥,發射一顆子彈,發現偏離30度,再發射一顆子彈,偏離15度,第三次發射子彈,正中目標。然後再用剩餘所有火藥,發射炮彈,擊沉敵艦。
飛輪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外界環境和自身條件的改變,飛輪的組件也需要不斷調整和升級。由於每個組件之間需要相互支撐,所以他們需要始終保持穩健並且積蓄勢能,來維持整個飛輪的持續轉動。再說剛才提到的拼多多飛輪存在的問題,百億補貼節讓消費者天天都過618,每晚都是雙11。事實證明,這個飛輪確實起到了效果,成交金額、增長速度和用戶粘性都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拼多多依靠大量融資燒錢實現的價格屠殺,無法長久保持穩健和積蓄勢能,所以未來的拼多多遲早會調整和升級飛輪,以確保企業的良性發展。
下一期視頻,歪糖還會介紹,如何構建被動收入飛輪,不擺攤,也能實現財務自由。
個人提升不一定是腰纏萬貫、加官進爵,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嚮往。
選擇了安逸舒適,就不必羨慕別人的精彩。
選擇了驚濤駭浪,就無須嚮往歲月的靜好。
不同的選擇指引不同的生活路徑。只要認定內心真正所想,並為之持續努力,每個人都會是自己的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