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案之移宮案,乾清宮前的一番吵鬧最終便宜了魏忠賢

2021-02-13 鳩凡

當了19年皇太子之後,當了一個月的明光宗就因為紅丸飛天,一場盛大的戲曲開始了。首先,第一個出場的是一個女人。她沒名稱。在歷史書之上,她叫李選侍。接下來,是她的養子,明朝歷史上的一個大奇葩,什麼都不管埋頭做木匠的天啟皇帝。剩下的就是明朝著名的東林黨,他們總數眾多,包括明光宗留下來的13位顧命大臣。他們大多有一個共同的名稱——「東林」,其中最關鍵的是楊連。李選侍是朱常洛最喜愛的妃子,而她往往是靠自己的受寵,在宮中裡面威風八面,甚至害死了木匠皇帝的媽。母親逝世之後,朱由校由李選侍養育。拿著皇太子的關鍵棋子,李選侍的權勢和野心逐漸顯露出來。

朱常洛死前,曾召集大臣商量此事,有意委任李選侍為皇貴妃。話還沒說完,李選侍交上了朱由校,和他說了半天就走了。木匠皇帝回來之後,對父親說:「你要立李選侍當皇后」,明光宗什麼也沒說,但李選侍這個女人在大臣們心中留下了興風作浪的感覺。按照規定,皇帝死之後,大臣們會到皇帝靈前哭靈。當然,哭是過眼雲煙,主要是為了送行去世的皇帝,探討下一個繼承者。未來大明天子,更不能在乾清宮李選侍的操縱下。於是大臣們趕赴乾清宮門口,但有點晚了。李選侍透過職位之便,早已佔據了乾清宮,派了一批宦官把守正門。沒人能進去。

當宦官和大臣們準備大打出手時候,當時還是小官的硬漢楊漣向他們喊道。既然皇帝死了,我們就是順應皇帝的旨意進宮去的。你真的制止我們入宮,你想趁這個情況反叛嗎?」宦官們讓他嚇的害怕了。大臣們終於看到了逝世的朱常洛。當大臣們哭完後,他們找到了一個難題:太子爺去哪兒了?朱由校不在乾清宮裡。大臣們很著急,找不到人來問。乾清宮裡面的人都是李選侍的人。他們怎麼能告知大臣們。正當他們不知所措的時,一個叫王安的太監悄悄地對他們說:「皇太子被李選侍藏在暖亭裡面了」,這時他們才明白皇太子還在李選侍手裡。李選侍想拿皇太子幹什麼?很直觀。她想得很完美,要垂簾聽政,但是大臣們不幹了。明朝一概沒有垂簾聽政這種事情,大臣們得想方法把太子爺救出。

這時,王安立即再次主動的去勸導李選侍。不明白這位太監中的老好人怎麼騙了李選侍,讓他把朱由校帶出了暖閣。太子交給大臣們之後,李選侍才回過神來。這時,大臣們表示,他們不能再呆在這裡了。畢竟,這是別人的地盤,他們必須把太子帶出乾清宮。然而,抬轎子的轎夫還沒來,明代發展史之上最顯貴的轎夫就面世了。這幫看似有年紀的轎夫都是由高官組成。吏部尚書周嘉謨,給事中楊漣,內閣大學士劉一璟,英國公張維賢抬著轎子把太子帶出去,其中最年輕的轎夫楊漣48歲。紫禁城裡面演了一場生死時速。一群五六十歲的老頭背著馬車向上跑,一群宦官在追擊。畢竟年齡大了,朱由校的轎子被堵住了。

帶頭的太監李進忠,也就是未來的魏忠賢放開大嗓門問大臣們:「你們要把太子爺帶去哪裡?太子爺還小,會懼怕的。」他一邊說,一邊開始搶人。這時,楊漣見狀對驚慌的朱由校說:「殿下,你是國家的未來。全國之上所有的人都得是你的臣子。你不必懼怕任何人,「朱由校看見有人擁護他,他並不懼怕。那些宦官也不敢再拉了。這使太子爺安全地回到了文華殿。剛剛那個帶頭搶轎子的李進忠,你也許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後來他會有一個舉世聞名的稱號「九千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太監魏忠賢。對李進忠來說,他將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明朝末年三大案之一,移宮案的始末。表面上看,這是李選侍居心叵測地要挾皇帝指示大臣的劇情,而大臣們則不畏強權出謀劃策,最終讓朱由校成功即位。但是從根本上面來說,方向的鬥爭也是假的,權力的把控才是真的。東林黨們用正當的理由搶走了朱由校即位,但是也和未來的大太監魏忠賢在乾清宮之前結下了仇。

相關焦點

  • 「明末三大案」究竟在說什麼?細思之下,我們不難找到明亡的原因
    但是從邏輯上的因果關係來講,一個事物的突然衰敗不可能是毫無徵兆,明朝最終滅亡也不可能是毫無預兆的。 今天,我們就從「明末三大案」這條邏輯線來梳理一下,為什麼崇禎時期的明朝會讓人感覺到無力回天了?在史學界,基本達成共識:三大案標誌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
  • 明末三案之一的移宮案,又一起後宮亂政引發的迷案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一日,光宗死後時間不長,楊漣等人就來到了紫禁城中,楊漣鑑於李選侍尚據乾清宮,與其他大臣約好:到達乾清宮後,先「亟見」朱由校,「即呼萬歲,擁出乾清(宮),暫居慈慶(宮)」,以使朱由校擺脫李選侍的控制。當諸位大臣一齊來到乾清宮門前時守門太監「持梃不容入」,楊漣厲聲相責,乃得入。在對死去的光宗行過入臨禮之後,劉一爆詰問旁邊的太監們:「皇長子當柩前甲位,今不在,何也?
  • 明末移宮案:文化人左光鬥罵人真的狠,管你是不是皇帝的女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想說的話,我今天想寫的是明朝的一封奏疏,一封罵人的奏疏,也是移宮案中李選侍收到的一封奏疏,不到300字的一篇文章殺傷力有多大,我們來看一下氣派吧不想看文言文的,或者想直接知道內容的,跳過下面一段內廷有乾清宮,猶外廷有皇極殿,惟天子御天得居之,
  • 一月天子:一生都與明末三大案糾結在一起
    一月天子:一生都與明末三大案糾結在一起朱常洛,即明光宗,生於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二十八日。是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親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號泰昌,因在位僅一個月,故又被稱為「一月天子」。朱常洛身世和他父親朱翊鈞一樣,都是父皇偶然臨幸宮女所生。
  • 明末三大奇案,清宮四大奇案
    明末三大奇案明末三大奇案是指發生在明朝萬曆末年的
  • 東林六君子之楊漣
    光宗病重,召見大臣,他不屬大臣,亦在召見之列,臨危顧命;光宗逝世,李選侍居乾清宮挾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說服朝臣,挺身而出,闖進乾清宮,擁太子即位,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給事中。  天啟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彈動魏忠賢24大罪,被誣陷,慘死獄中;後平反昭雪,諡號「忠烈」;有《楊忠烈公文集》傳世。
  • 【法苑文化】漫談徽州訟事史話系列 | 明末三大冤案之「汪文言封疆...
    漫談徽州訟事史話明末三大冤案之「汪文言封疆通賄」案編者按:明天啟年間,震驚世人的「汪文言封疆通賄案」中,許多朝庭重臣遭魏忠賢閹黨陷害慘死獄中並家破人亡。這場東林黨與魏忠賢閹黨殘酷鬥爭的主角,是一位叫汪文言的徽州人。隨著楊漣等「六君子」案平反昭雪,汪文言捨身報主之事大白天下,人們唏噓之餘無不感嘆讚譽徽州人汪文言忠誠仗義的俠骨情懷。發生在明天啟年間震驚世人的「吳養春私佔黃山木植案」「汪文言封疆通賄案」和「吳懷賢圈點楊漣疏案」,被人們稱為「徽州三大冤獄」。
  • 【法苑文化】漫談徽州訟事史話系列 | 禍起蕭牆之明末「黃山大獄」案
    禍起蕭牆之明末「黃山大獄」案明天啟六年(1626年),一起由明熹宗皇帝御批下旨、錦衣衛千戶親自押解欽犯赴京的歙縣徽商吳養春「私佔黃山木植案」震驚朝野,不僅吳養春父子三人及宗親二人經受不住鎮撫司嚴刑拷打的非人折磨,未及理刑官從《大明律》中找到可供比照的律例為其量刑時就已命歸黃泉,而且吳養春妻女老母聞訊相繼自殺身亡。
  • 當信王選妃撞上天啟大爆炸,魏忠賢有嘴也說不清
    崇禎皇帝朱由檢未登基前是大明親王,他哥天啟皇帝朱由校親封的信王。一轉眼就到了朱由檢大婚時期,信王選妃從天啟五年十一月開始,到天啟六年五月,歷時半年多,禮部在京畿初選了77名淑女,從中又選出了周氏一人。而當年天啟皇帝朱由校全國選婚5000人,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就搞定了最終50人名單,從中選取了一後二妃。
  • 解密莆田的「江南名園」,與「天下第一案」的撲朔迷離
    不久前,他給熹宗上了一道《劾魏忠賢疏》,言辭激烈、懇切。  彭汝楠的情緒並不是突然爆發的,為官半生,魏忠賢始終是他糾彈的對象。只是這一次,面對屢與自己做對又軟硬不吃(忠賢曾囑人私為結納,汝楠拒之)的彭汝楠,魏忠賢沒有再客氣,直接矯詔將其奪職、削籍。  彭汝楠回到了莆田。在橫塘,他每日讀書吟誦,訪名士,論詩文,遍遊莆田名勝,卻也意外開啟了一頁新的篇章。
  • 明朝最有權勢的保姆,掌控後宮8年,一手扶植起魏忠賢,最終慘死
    魏忠賢是北直隸肅寧人,早年間是一個潑皮無賴,因為賭錢輸光了家產和妻女,一氣之下便入宮做了太監。魏忠賢雖然出身低賤,並且入宮時已經超齡,但由於他擅長巴結迎奉,先後攀結上大太監孫暹、魏朝和王安等人,因此在宮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客氏跟魏忠賢結為「對食」夫妻後,幫助他剷除反對者,連當年大力提攜魏忠賢的魏朝、王安,最終也都落得慘死的下場。
  • 淮南歷史漫步丨明末兵燹與方震孺守城
    嘉靖壽州知州慄永祿深為感嘆:「壽之土田猶昔也,而戶口日增;資產猶昔也,而庸調日煩;生物猶昔也,而靡費日滋。夫戶口之增,課浮於政也;庸調之煩,名浮於實也;靡費之滋,客浮於主也。予為此懼,蓋夙夜思其病於浮而亟反之。郡其庶幾乎!」(《嘉靖壽州志·食貨》)正因為積弊如此,才有了萬曆年間的張居正改革。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改變了「庸調日煩」、「靡費日滋」的狀況,社會秩序有所好轉。
  • 南明滅亡的起點——弘光三大案之大悲案
    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講一下南明三大案之大悲案。公元1644年十二月,忽然有一個叫大悲的和尚從北地南下至南京,在南京的水西門大門口大聲喧譁,自稱自己是崇禎親封齊王,從北邊戰亂中做了和尚才得以逃命出來。他還揚言,1641年崇禎帝就已經預料到今日之禍,並且已經準備好退路,崇禎帝並未身死,弘光政權並非正統,崇禎帝埋伏的大軍不日即將南下討伐弘光帝朱由崧,消滅偽政權。
  • 張裕妃七歲入宮,為何懷孕封妃後又被打入別宮餓死?
    張裕妃是個可憐的妃子,她七歲(6周歲)入宮,後來成為明熹宗朱由校後宮妃嬪中的一員,1723年5月18日因為懷有身孕而被封為裕妃,結果三個月還不到,即1723年8月8日,張裕妃就被革去封號冠服,並被投入別宮,14天後的8月22日,這位可憐的妃子就被餓死在別宮,實在令人唏噓。
  • 乾清宮為何從寢宮變成理政之所?
    君臣二人有過一番很有意思的對話:  諭之曰:前為內大臣十有三年,當時因爾閩人,尚有輕爾者。唯朕深知爾,待爾甚厚。其後三逆反叛,虐我赤子。旋經次第平定,唯有海寇遊魂,潛據臺灣,尚為閩害。欲除此寇,非爾不可。爰斷自朕衷,特加擢用。爾果能竭力盡心,不負任使,舉六十年難靖之寇,殄滅無餘。誠爾之功也。邇來或有言,爾恃功驕傲者,朕亦頗聞之。
  • 張裕妃六歲入宮,懷有身孕後卻被皇帝下令餓死,最終結局怎樣了?
    但這就難免讓她和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還有權宦魏忠賢發生矛盾。明朝從神宗皇帝開始,已經露出衰敗之像,到了明光宗朱常洛,更是登基幾個月就因為疑點重重的「紅丸案」一命嗚呼了,皇位落到了他的長子朱由校身上,這就是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童年籠罩著一片霧霾,他的親生母親早亡,指定的撫養人又對他十分冷漠,所以缺失母愛的朱由校對乳母客氏十分親近。
  • 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二)57.封疆賄案
    五十七、封疆賄案癸亥京察結果公布之後兩個月,東林黨骨幹汪文言被魏忠賢下令逮捕下獄!汪文言被捕是大規模整肅東林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