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0-12-18 k12教學資料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理解詩歌內容並背誦全詩

2、通過析讀,了解典故在詩詞中的作用

3、通過賞讀,體會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並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了解典故作用;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

點撥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農曆九月,中秋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你們知道是哪個嗎?這個節日有什麼樣的風俗習慣?

提到重陽節,人們都會想起王維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詩人王維登高思鄉,寫得誠摯感人。而有一位詩人,重陽節的這一天卻是行軍他鄉,他又想到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岑參和他的詩作。

二、預習了解

1、預習詩歌,提出疑問。

2、詩人簡介。

三、以讀悟詩

1、字正腔圓地讀

讀準字音。

2、有板有眼地讀

讀準節奏。

3、有情有味地讀

朗讀古詩要做到有情有味,就是要處理好語速、語氣、語調。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理解詩歌內容。請同學們自己對照課文注釋和提示語獨立學習,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分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重陽登高,首句為何要說「強欲」?

2、第二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效果如何?

3、你認為第三句哪個字用的好?為什麼?

4、展開想像,你能描繪出最後一句詩句表現出來的畫面嗎?

五、拓展積累

我們一起看看作者其他的著名作品。

六、課堂小結

岑參隨軍奔波,輾轉南北,有感時局動蕩,懷想親朋好友,遂和淚帶血,飽蘸情思,寫下了這篇感人肺腑的詩篇。

一首《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僅僅20個字的絕句,同樣是重陽登高,因為故園戰亂未平,因為寫在行軍路上,寫出了與其他重陽節詩作不一樣的盪氣迴腸。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的古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中國詩歌就像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一直盛開在世界文苑之中。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使我們領略詩中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

七、板書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惜花 憂國

思鄉 憂民

八、教學反思

1、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本節課充分運用「導學析練」四步教學模式,「導」有目標引導、學法指導;「學」有學生自學,組內互學幫學;「析」有學生互評、師生評價;「練」有學生背誦和展示。

3、課堂發揮多媒體優勢,充分利用班班通,運用PPT幻燈片課件進行教學,改變教師「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相關焦點

  • 走進《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了解「邊塞詩人」岑參
    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一起來吧。圖片展示:詩人岑參二、寫作資料:《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選自《岑參集校注》卷三。行軍。故園,故鄉。岑參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三、古詩大意:「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意為:(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人能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 ...邊塞詩|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司豔平|...
    俠骨柔腸邊塞情——《逢入京使》《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教學設計文/司豔平《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目標定位:1.做好課前預習,了解詩歌大意,正確朗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味以及情味。
  •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考真題,字詞賞析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三、歷史背景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757年二月,唐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時未收長安」。此詩可能是當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
  • 岑參《九日思長安故園》: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唐朝江陵人,著名的邊塞詩人,和高適合稱「岑高」。撰寫這首《九日思長安故園》的時候,其正在行軍隊伍之中,所以此詩又名《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九月初九,重陽登高,可惜原本應該熱鬧萬分的景象,如今卻被戰亂擊打得稀巴爛;空剩一幅殘損畫圖,長久地留存在腦海裡面,令人無法釋懷。戰亂初起,皇朝脆弱不堪,京城在一夜之間,被無情拋棄,叛臣賊子佔領了雄偉的長安。昔日的繁華,剎那成空,慘遭破壞。
  • 十首描寫長安的古詩詞,長安一片月,牽掛萬顆心
    盛唐時的長安有繁華盛世的氣概,有舉世矚目的風採,詩人心中對長安同樣也有說不清的愛。長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灞橋的煙柳、驛道的滄桑,還有少女的柔情以及俠士的霸氣等,都被載入篇章,變成濃墨,流傳後世。唯有大唐的長安,才有如此的厚重與積澱。
  • 教學反思策略
    2.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與反思教案自我提問反思策略主要運用於實踐活動之前,著重指向內部思維,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貫穿於實踐活動始終,而重在對實踐活動的過程與效果的反思。這一反思需要依託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結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為行為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反思教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設計反思表,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
  • 公開課教學反思
    公開課教學反思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 劉明在今天的三節公開課中,按計劃安排了老中青三位教師來上課,我承擔了老教師的公開課,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把自己目前的轉型課展示給老師們,企盼新入職的老師能改變思想,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
  • 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問題
    第1章分析了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指出了教師在做教學反思時存在的問題。第2章和第3章分別是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第4章是在深度教學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劉老師在前言中提到:教師的反思不是單靠講,看就能學會的,就像「在遊泳中學會遊泳」一樣,還需要教師親自去做、去寫,「反思不是一種能夠被簡單的包裝起來供教師運用的技術,而是一種面對問題和反映問題的主人翁方式」(杜威語)。
  • 高中英語說課直通車,萬能模板及成稿:說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
    課型:新授課-語篇教學本節課教學內容:說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總結、作業布置、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說課模板】如下:在第一節和第二節課,我們學習了模板及部分說課內容設計,已經結束了第一到第五步的說課內容設計,下面進入第六步和第七步的說課內容設計,完成全部說課內容設計:一、說教材(見連結)二、教學目標的設定(四維教學目標設定
  • Is this your mum 教學反思,書寫到位,值得各位學習
    Is this your mum 教學反思燕店中學 姜青傑課後反思:本節課是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2 unit1 Is this your mum?本節課設定了三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基本能夠達成,大多數同學課堂上積極活躍,順利完成每一環節的任務,但中間也有一小部分同學積極性不夠,還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教學。另外,在聊城市人機對話新形勢下,口語方面還有待提高;對於七年級的同學而言,應注重音標教學。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九場: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點評嘉賓酈波精彩語錄2:古人對書法的態度很值得我們今天去好好的反思,就是中國人對字太看重了,對它首先是敬畏,其次是熱愛,入乎其內,這樣的時候你就會把你的生命和文字、你的母語、你的漢字融在一起,那個時候你就會字如其人,說中國話,寫中國字,做中國人,堂堂正正、規規矩矩,一筆一畫。
  • 逾行逾遠的故園
    在長安困頓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天寶十四年,杜甫四十四歲時,才算獲得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職位(其實只是個看守兵甲庫房的小官)。但當年十一月,安史亂發,玄宗倉惶西逃。杜甫遂隻身北上,投奔即位靈武的李亨,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次年方冒險逃出,到鳳翔投奔肅宗,被授為左拾遺。後卻因忍不住為罷免宰相的房琯多說了兩句,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教學反思參考1)雪地裡的小畫家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裡「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在這堂課中楊老師過於側重生字教學,花在課文朗讀上的時間少了點。每堂課的設計意圖總是完美的,但在實際的上課中,總有許多的遺憾。上課時,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 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達到預期的效果,一直是每一個老師的努力方向,相信楊老師今後會越上越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