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約20家大中券商舉辦了年度策略會,投資者對明年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投資機會的預判或趨於明朗。
12月9日至10日,中信建投證券在深圳舉辦2021年資本市場峰會,峰會主題為「變局中新開局」。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認為,明年市場上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經濟復甦,最主要的行情預計在2020年一季度,預期2021年市場整體收益水平將顯著低於2019 年和2020 年。
具體的行業配置上,張玉龍建議投資者選擇石油、有色金屬等資源板塊。與此同時,在信用和貨幣邊際收緊的情況下,低估值、充裕的現金流仍然稀缺,消費板塊和保險板塊相對佔優。從長期來看,經濟升級將主導結構型的機會,科技和消費仍然值得長期布局。而就市場風格來看,堅持各領域的龍頭策略依然是最重要的風格推薦。
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聯席負責人、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認為,在明年經濟強勁復甦已不存在疑問的前提下,防範風險則成了主旋律,預計明年違約風險事件點狀發生的頻率和規模加大,3月31日是關鍵時間節點,預計銀行不良率提高16-32bp。
相比A股,黃文濤對債券端的配置明顯更為青睞,他認為今年是收益率極低值,明年或出現收益率極高值。10年國債波動區間(3.0%-3.4%),3.3%以上配置型投資者可積極介入。投資者可於一季度前後配置,之後捕捉交易機會,建議特別關注一季度後超長端國債的交易機會。
中信建投證券金融工程兼大類資產配置及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師丁魯明認為,明年盈利將接力美股下半場,預計科技佔優局面有望進一步擴大至類泡沫特徵;預計上證核心運行區間與2020年下半年一致,指數前高后低,流動性成主要不確定加分項,科技成長繼續佔優。
張玉龍:明年A股最主要的行情在一季度
在中信建投證券2021年資本市場峰會上,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對2021年A股投資策略進行展望。
他認為,相對於2020年,中信建投預期2021年將出現三大變化:
第一,經濟增長目標將維持在9.5%左右,節奏上逐季回落,由20.1%回落至5.6%。整個經濟呈現出復甦見頂的特徵。
第二,貨幣政策將繼續推進正常化的過程,社會融資規模將回落至10%左右的增長。利率水平將上行至高位。
第三,物價水平將保持平穩,PPI可能會出現回升。因此,2021年經濟活動整體表現將類似於2004年和2010年。
因此,2021年經濟活動整體表現將類似於2004年和2010年。從經濟驅動力來看,如果歐美疫情因為疫苗的推廣而得到控制,需求將顯著回升,這對中國出口將構成拉動作用;從經濟結構來看,房地產市場將在調控中平穩運行,製造業投資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成為重點,成為驅動2021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雙循環經濟體的構建,消費水平將得到支持,這也是2021年經濟水平回升的力量。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的機會更加明確。
張玉龍認為,2021年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從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可以發現,高質量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線。
第一,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戰略,將構建「科技-資本之間的」循環。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科技企業的併購、拆分將日趨活躍,有利於大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來引領科技創新。除此之外,通過證券市場鼓勵科技創新,一級市場的風險投資PE也會持續受益。證券和科技企業將持續表現優異。
第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數位化和智能化是提升效率的手段。新基建中的5G、特高壓、高速城際鐵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IDC、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將成為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從資本市場來看,數位化革命是2021年乃至未來幾年資本市場的核心主題。
第三,中國將積極參加 RCEP、CPTPP 等自貿協定,進一步擴大開放水平,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格局。這對中國經濟發展更加重要。
第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是激發經濟增長潛力的重要內容,預計土地使用性質的改革和人口流動限制的放開是十四五規劃中最值得期待。這將構建「土地-收入-消費-投資」的內循環。這個角度看,家電、汽車、食品飲料等消費升級具有持續的趨勢和動力。
具體來看2021年投資策略,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預期2021 年市場整體收益水平將顯著低於2019 年和2020 年。經濟復甦後貨幣政策正常化帶來的流動性邊際收緊將主導市場。除此之外,信用風險暴露、人民幣升值影響出口等因素都會對經濟和市場產生影響。
市場上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經濟復甦,全年市場走勢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特徵。全年最主要行情在2021年一季度,三季度可能還存在著小反彈。中信建投證券建議投資者降低預期,防範風險,把握一季度的行情。
由於經濟復甦和利率上行主導市場,從短期來看,全球定價的有色金屬、石油產業鏈、全球航運等周期行業將持續佔優。在2020年4季度已經反映的情況下,更建議2021年選擇石油、有色金屬等資源板塊;與此同時,在信用和貨幣邊際收緊的情況下,低估值、充裕的現金流仍然是稀缺的。消費板塊和保險板塊相對佔優。從長期來看,經濟升級將主導結構型的機會,科技和消費仍然值得長期布局。
就市場風格來看,從2015年以來,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外資不斷流入A股市場,公募和私募基金不斷發展壯大,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更加明顯,龍頭公司的持股更加集中。這個趨勢將在2021年持續。從資本市場建設來看,2021年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盈利能力強的行業龍頭公司也會持續獲得龍頭溢價。因此,堅持各領域的龍頭策略是我們 2021 年最重要的風格推薦。
黃文濤:經濟強勁復甦已無懸念,防範風險成為主旋律
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聯席負責人、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對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進行展望。
黃文濤認為,疫情防控再升級、中美關係存在變數、防範風險回C位、貨幣政策回中性、美債收益率攀升等,是理解明年形勢的五條線索。
其中,在明年經濟強勁復甦已不存在疑問的前提下,防範風險則成了主旋律。過去5年(2015-2019年),中國宏觀槓桿率的總體走勢是先上升再企穩,2020年宏觀槓桿率由於分母端經濟負增長、分子端對衝疫情影響的寬信用政策再次較快上行,年初至三季度末實體經濟宏觀槓桿率上升24.7個百分點至270.1%。經濟企穩後,對風險防控的關注度重回C位。
黃文濤預計明年違約風險事件點狀發生的頻率和規模加大。明年3月31日是關鍵時間節點,預計銀行不良率提高16-32bp。近期出現的一系列信用債違約事件,是政策轉向中性過程中的必然結果,2021年會進一步擴大加劇。
此外,就中美關係而言,中期來看,中美關係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拜登儘管反對懲罰性關稅,但未必會輕易下調對中國的關稅,反而存在與主要盟友磋商合作共同抵抗中國的風險。
各大研究機構對2021年中國GDP增速都持樂觀預估,黃文濤認為2021年GDP增速中樞為9.5%,節奏上逐季回落,由20.1%回落至5.6%。
具體來看,預計2021年出口增長2%左右,上半年高增,下半年轉負;明年消費增速預估在15%左右,由於消費及服務業今年受到的抑制最強,明年復甦的力量大概率會強於出口和投資;2021年製造業投資穩健增長的確定性較強,預計全年同比增長8-10%,節奏上在基數效應下前高后低,逐步回落;房地產投資進入「白銀時代」,2021年增速或可實現5%左右,節奏是上半年增速先走高,下半年轉向回落;此外,基建投資明年或將低位增長。
資本市場的機會與挑戰在哪兒?
黃文濤認為,2021年的兩大產業主線分別為可選消費行業以及設備製造業。從短期及長期的宏觀背景來看,消費行業景氣度都相對較高,尤其是可選消費行業,如汽車、消費者服務等行業今年受疫情衝擊較大,基數較低。另一個受疫情制約較大的行業是旅遊、餐飲、住宿、物流等消費者服務行業。家電、家具行業受消費、出口和地產後周期影響,明年基本面向好,行業收入和利潤將顯著改善。
長期因素來看,設備製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景氣度較高。十四五規劃建議確定了方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
A股的機會或在一季度,隨著經濟一季度創新高,PPI改善,貨幣政策邊際收緊,指數或前高后低;短期復甦對順周期、製造等相對有利,長期看好科技、醫藥和消費升級。
債券端的配置則更受青睞,黃文濤認為,今年是收益率極低值,明年或出現收益率極高值。
10年國債波動區間(3.0%-3.4%),3.3%以上配置型投資者可積極介入。投資者可於一季度前後配置,之後捕捉交易機會。建議特別關注一季度後超長端國債的交易機會。
黃文濤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貨幣政策、國債收益率、利潤、價格將先後越過山丘,山路坎坷,去槓桿、違約等事件風險重重。越過山丘,迎來增長、通脹、政策和資產價格的低波動率時代。投資者可關注五個方面的交易機會,一是風險資產的交易機會來自大宗商品;二是上半年的順周期資產,中長期的成長股;三是利率債交易機會來自二季度後超長端國債;四是人民幣升值;五是都市圈建設受益的大城市核心區和外圍城市房地產。
丁魯明:中國股市科技成長繼續佔優
「周期天王」周金濤的周期理論傳承者、中信建投證券金融工程兼大類資產配置及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師丁魯明認為,考慮到明年多個疫苗項目有望落地,雖普及仍需一定周期,但預計國內疫情影響因素基本消除,各子板塊經營效率在較疫情前持平基礎上進一步增長。疫情將加速原先行業部分新趨勢的推進,如數位化轉型、內容及IP賦能、精益管理與輕資產輸出等。整體上,龍頭由於疫情期間較強的現金流狀況及抗風險能力,提前投入新趨勢布局,且由於規模優勢較大,新趨勢布局能產生較好的邊際收益。疫情後,各子板塊龍頭護城河優勢或進一步擴大,龍頭效應加強,長線成長邏輯逐步確定。
人口周期方面,全球發達國家幾乎全部要面對老齡化問題,預計這種情況將一直持續至本世紀末。而在嬰兒潮之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增速下滑趨勢。這種宏觀絕對意義上的人口增速減緩現象,僅出現在過去5輪康波周期當中的一輪,我們需要重視這種超越康波的挑戰。
針對全球權益市場2021年度展望方面,丁魯明認為盈利將接力美股下半場,科技佔優。成長跑輸價值已經達到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期極端水平,但均值回歸可能並不適用,預計科技佔優局面有望進一步擴大至類泡沫特徵。
歐洲股市在2021年先有疫後脈衝上行,但整體中期方向將扭轉此前2年趨勢轉為重心下移。
就中國股市而言,預計上證核心運行區間與2020年下半年一致,指數前高后低,流動性成主要不確定加分項,科技成長繼續佔優。中國經濟短周期即將見頂,在市場交易明年全球經濟共振復甦高度一致的預期中,預計流動性二次寬鬆將成為主要不確定加分項。2021年A股以結構性機會為主,科技成長繼續佔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