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中醫說「經絡不通,則氣血不暢」,《黃帝內經》也說「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這裡面的經隧,指的就是臟腑之間相互聯繫的深層而重要的經絡。
全句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五臟功能的正常發揮,依賴經隧的通達,運行氣血。氣血若因為經隧的原因而導致不和,各種疾病就會產生。
經絡到底是什麼
經絡是身體裡獨立的一套系統,這個系統主管道路交通,類似於管道的作用。
經絡是經和絡的總稱。
經就是人體內的經脈,貫通人體的上下和左右,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構成部分。
絡是經脈的分支,又稱為絡脈,相對於經脈,絡比較細小。
如果把經絡比喻為公路系統,那麼經脈就是國道、高速公路這些貫穿於南北東西的大通道。絡脈就是連接國道和高速的省道、縣道以及鄉鎮公路。
經絡起到了人體內各個區域和部位相互通連的作用。經絡的通與不通,會直接影響身體某個部位發生變化。
根據自身的症狀,如何判斷經絡是否暢通
身體的一些症狀可能對於你來說都「不算事」,但是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的關愛,正是要從「審微恙」開始。
「審」是通過蛛絲馬跡發現真相,「微恙」是指小疾、小病。通過了解一下這些症狀,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的經絡是否暢通。
冷:四肢發涼、腹部發涼或者頭部感到發涼,如果再感到嚴重一點,就會由涼變成冷,這就是因為經絡不通所導致的。
人體體溫的正常與否,是由氣血輸送是否正常決定的,氣血的循環正常,體溫就能正常。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過於發冷,則說明氣血不通。
熱:身體某個區域出現乾燥、發熱的表現,因為經絡的不通,此處的熱氣難以正常的散發出去。此外,某些區域的發熱,可能是附近的經絡不通所導致的。
氣血在體內循環運行,如果這裡不通,就會從附近的經絡尋找新的通路,這樣一來,附近相關的經絡就會受到幹擾和影響。
疼和痛:疼和痛也可能是因為經絡不通所導致的,不過疼是一種感覺,或者是瞬間產生的感覺。而痛,在一定程度上是觸感,觸碰身體的某個區域有異樣的感覺,這被稱為痛。
經絡出現阻塞,那麼就會產生痛的感覺,而這種痛是在症狀沒有得到緩解前,持續存在的。而疼的感覺則是出現在痛之前。所以,經絡不通的發病初期是疼,隨著症狀的加劇,則會出現痛的感覺。
麻和木:手臂被壓或者腿腳被壓住,時間長了因為氣血不通,會出現疼痛的感覺,但是隨著經絡堵塞的症狀持續,疼痛的感覺就會漸漸變成麻木,這種情況下,手臂或者腿腳恢復正常的狀態,不被壓著,氣血通暢,進而才能恢復知覺。
生活中,若是肢體無端出現麻木的狀態,則要高度警惕,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保證經絡的暢通,才能降低中風的風險。
腫和脹:身體某個區域長期處於經絡不通的狀態,氣血運行受阻,血瘀就會形成腫脹。此時,通過活血化瘀的方式可以幫助緩解消腫的症狀。比如通過刮痧或者拔罐的方式,出現的紫色的血,就是經絡內的淤血。
在生活中,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就可以保證經絡的暢通。
5個方法教你疏通經絡,充盈氣血
1.梳頭
梳頭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的通暢。頭皮受到摩擦和刺激,產生的生物電流可以達到頭皮內層的骨膜部位,從而可以舒緩血管的痙攣,有助於經絡的暢通。如果是神經性頭痛、偏頭痛、高血壓頭痛等患者,通過梳頭能夠有效緩解症狀。
2.泡腳
腳部因為距離心臟最遠,所以血液的循環比較差,所以腳部的皮膚溫度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是最低的。
而通過泡腳,可以有效的改善腳部的氣血循環,使經絡變得暢通。泡腳的水溫維持在50度左右即可,泡腳的時長維持在20分鐘左右即可。
3.捶背
按照中醫的理論,心、肝、脾、胃、肺、腎等良好運動皆要通過背,因此捶打背部可以促進經絡的暢通,氣血運行通暢,可以達到消除疲勞和安神的功效。
捶背可以藉助於一些養生用具,力度不要太大,而且節奏要保持均勻, 捶打的時間不要太久,維持在20分鐘左右就行了。
4.按腹
腹部不但有心、肺、脾、胃等重要臟器,而且經絡也匯聚於此,適度的按摩腹部,可以起到舒肝理氣、健脾和胃、益氣昇陽、補腎固澀、理氣調經的功效。
5.拍肘
手肘窩處有肺經、心經和心包經三條經絡的通過,拍打手肘窩,可以淨化血液,將心肺的火氣和毒素排解出去。拍打的力度因人而異,拍打的頻率每隔兩周拍打一次即可。
經絡得到疏通,氣血運行就不會受阻,身體處於良好的狀態,就能抵禦疾病的侵襲了。
參考資料[1] 梳頭竟然有這三大功效 如何正確梳頭.人民網,2016.6.7[2] 身體腫脹可能是因為經絡不通 疏通經絡試試這幾招.科普中國,2018.4.16[3] 疫情期間,中醫藥方法為溫通經絡「支招」.新華網,2020.3.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