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作家蘇童的書房:《安娜·卡列尼娜》最值得讀

2021-01-09 中國警察網

  

  

  蘇童書房裡,有他自己作品的國外譯作。

  被綠色包圍的書房。

  讀書寫作之餘,蘇童還喜歡打理花花草草。

  本版圖片張筠/攝

  家中角落隨性放著書。

  能進入蘇童書房的人可不多。

  蘇童收集的紅酒瓶塞。

  書房有大有小,藏書有多有少,書房作為讀書人的私密空間,每個書房都有自己的個性。在第一個「江蘇全民閱讀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為您帶來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書香之旅」——走進名家書房。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張筠

  蘇童語錄

  讀書是一輩子受用的事

  別指望讀書會給你漲工資,給你找工作,有什麼看得見的效益,但在你人生的某一階段,你會突然體會到它的作用,出其不意來到你的生活中。它不是一個短期效應,讀書是一輩子受用的事。千萬不要埋怨書白讀了。

  留住閱讀中的詩意

  現在閱讀變得面目繁多,有紙質上的閱讀,也有電子媒介的閱讀。但我想,人到了一定年齡,他會覺得閱讀還是要捧著一本書。書的厚度,紙張的潮溼感,拿在手上的質感,與冷冰冰的電子媒介相比,感覺還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一本舊書,也許流轉過十幾個人,每個人都在上面留下痕跡。這本書到你手上,上面有許多陌生的名字。這樣的紙質閱讀,本身就是有故事的,是很有意思的事。紙質閱讀的詩意,是電子閱讀所無法替代的,是不會消亡的。人,畢竟還是想留住一點點在閱讀中的詩意。

  蘇童簡介

  蘇童,1963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發表小說與詩歌處女作,當過教師和文學編輯。現居南京,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主要代表作為中篇小說《妻妾成群》、《紅粉》、《罌粟之家》、《三盞燈》,長篇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河岸》、《黃雀記》,另有《西瓜船》、《拾嬰記》、《白雪豬頭》、《茨菰》等百餘篇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河岸》獲得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2009)和第八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10)。短篇小說《茨菰》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0)。2011年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

  很多人想拍書房,都被我拒絕了

  家中角落隨性放著書,喜歡聽鄉村民謠,閒來品紅酒,很有魅力的聲音配上溫暖的笑容——他就是蘇童。

  這樣文藝款的男神,擁有什麼樣的書房?

  進門迎面是扇百葉窗,左手一面牆連帶拐角是頂天立地的書櫥,書櫥對面是一張不算大的書桌。桌上有一臺黑色電腦,《黃雀記》裡的保潤、白小姐、柳生就是從這裡誕生,走進現實世界的。

  午後,沒有陽光,這間以低沉色調為主的書房特別沉靜。

  蘇童的書房,遠沒有他筆下女人的心理那麼複雜,甚至可以說有點簡單——長方形,面積10多平方米,比想像中的要小了些,但這書房又似乎很不簡單——在這裡,你似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你會很從容地閒站,或坐在椅子上發呆。

  對記者的造訪,蘇童是網開一面的。「很多人想來拍我的書房,都被我拒絕了。」也許,他不願意外人打破這裡的簡單,這裡的沉靜。

  沒讀過《安娜·卡列尼娜》是遺憾的

  在談到推薦書目時,蘇童一連串報出多個作家的名字:列夫·託爾斯泰、福樓拜、福克納、卡夫卡……幾乎都是外國作家。

  請他挑選最值得讀的一本書時,他毫不猶豫地選中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沒有讀過,那一定是遺憾的。它不僅是經典,而且很好看。」

  聽起來蘇童似乎偏愛外國作家,但在他的藏書裡,還是中國作家的作品偏多一些,書櫥裡周作人的全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買的書,雖已陳舊,蘇童也整齊地收在書櫥裡。

  比較特殊的是最裡面、靠近百葉窗的書櫥,那裡主要擺放的是蘇童自己作品的各種譯本,其中有英文、法文、義大利文、德文、荷蘭文、日文、韓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等。

  讀書寫作之餘,我是個園丁

  原先,蘇童是一筆一畫在稿紙上「手工」創作的。1997年他開始使用電腦寫作。雖然現在已非常熟悉電腦創作了。但蘇童記憶中最恐怖的事是,「寫出來七萬字的東西,一下子全沒了」。坐在電腦前,燃起一支煙回憶往事,蘇童顯得特別輕鬆,「那時用的還是WPS呢,現在的年輕人好多都不知道了。」

  有了電腦的幫助,創作省了許多「爬格子」之苦,但對蘇童來說,這份活依然不輕鬆。在電腦屏幕旁的一瓶安眠藥,便是證明。不過,這書房裡的世界,只是蘇童的一半。他的另一半,在書房之外。

  書房之外,是一座花果園。之所以稱花果園,因為這裡有花草,更有許多果木,櫻桃樹、枇杷樹、檸檬樹、柿子樹……推開百葉窗,即可看到花果園的一景,枝葉扶疏,綠意撲面。

  「我們去園子看看吧。」在大家的建議下,蘇童帶我們走出書房,來到外面的世界。他略帶遺憾地說,你們遲來了幾天,杏花、桃花、梨花全開過了,那株海棠也才謝。但我們並未失望,因為我們看到燈籠花開得正盛、鬱金香不僅花枝招展,而且是罕見的品種,花瓣邊緣有如鋸齒般,美得不像真的!蘇童說,這是妻子從歐洲帶回來的。

  這座美麗的花果園,是蘇童的另一件作品。他說,「讀書、寫作之餘,我就是一個園丁。」打理園子,佔據了蘇童大半的業餘時間。他描述自己的園丁生活——「南京夏天太陽強的時候,在園子裡澆水就要澆兩個小時。櫻桃成熟時,要張網防鳥來偷吃。」但他權且將之當作讀書、寫作後的放鬆與休息,並不覺得辛苦,尤其是看到果實結果、成熟的過程,喜悅自心底而生。

  追求生活中的詩意,享受閱讀中的詩意。這就是蘇童。

  



相關焦點

  • 蘇童:好小說一定是讓故事變成廢墟 作家要關照現實
    蘇童(資料圖)蘇童作家。蘇童作品在公眾視聽裡的印象,多得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妻妾成群》),銀幕上蘇童筆下的世界,最後被壓縮成一個陰溼的女性背影。以至在評論界,蘇童也被早早貼上了「擅寫女性」、「擅寫過去的時代」的標籤。背負著這由來已久的誤解,作家也放下了本來的無奈。
  • 聊餘華、蘇童、格非 | 葉兆言、餘斌對談④
    拿到蘇童和格非的作品也是一樣,我都會翻翻,就算是對朋友致敬吧。不是當競爭對手,潛意識裡有沒有這層意思不好說,但是最本能的反應,就是剛才說的,朋友又有東西出來了,該看看。有時看得很仔細,有時也看得很潦草,看得仔細和潦草與作品好壞並沒有多少關係,主要是看自己忙還是閒。空閒的時候會從頭到尾看得很細,忙起來也就草草翻翻過去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得最認真的,那時我正好比較閒,好像是剛完成一部長篇。
  • 蘇童與羅馬尼亞讀者面對面
    原標題:蘇童與羅馬尼亞讀者面對面  新華網布加勒斯特9月9日電(記者林惠芬)「感謝文學,感謝人類譯文出版社讓我們今天坐在一起,」9日晚,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人類書店裡,來自中國江蘇的作家蘇童參加他的小說《米》羅文版發布會,與羅馬尼亞粉絲們面對面交談。
  • 《重讀八十年代》⑩ | 蘇童:把女性寫活的男人
    同時,朱偉也發現,蘇童身上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對西方各種流派作家如數家珍,還有他對文學的狂熱。蘇童沉浸在這百花齊放的文學流派中,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桑園留念》就是奠定蘇童小說獨特風格的作品。《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和《1934的逃亡》這兩部作品更是直接讓蘇童躋身一流作家的行列。
  • 「小蘇童」走進公交車廂 講述三蘇文化
    很高興能夠到公交車上宣傳我們的三蘇文化........」近日,眉山市東坡區蘇洵小學走進眉山市公交公司開展了「走進公交車廂,講述三蘇文化」活動,小蘇童們在城市公交13路「東坡文明號」上,從三蘇父子蘇洵的故事講起,三蘇文化娓娓道來,乘客們聽得津津有味。該校小小講師在「東坡文明號」上宣講三蘇文化說起三蘇,朱德元帥曾寫過這樣一首詩:「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 作家馮驥才的文學世界:擁有一間書房曾是奢望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米九多的高個兒,永遠隨和的笑臉……馮驥才的經歷很豐富,他曾是籃球隊員,也當過畫家,如今最為人熟知的身份之一,是作家。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壇,他的《神鞭》、《珍珠鳥》等作品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不久,他的新書《俗世奇人》(叄)、《書房一世界》出版了。
  • 追憶失落的童年,回溯歷史的哀愁:蘇童筆下的懷舊情結
    自1980年代,蘇童登上文壇後,他的筆端便反覆描繪著這樣一幅圖景:他站在上世紀末的都市邊緣,頻頻回首,追憶童年,遙望故鄉,回溯被歲月淹沒的歷史。01 追憶失落的童年童年,往往成為作家的取材對象和情感源泉。
  • 聽名著 學英語|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聽名著 學英語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代表作品。
  • 讀書是一種理想:走進北大教授秦雪徵的書房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書房」本期「北大學者的書房」讓我們一起走進經濟學院教授秦雪徵老師的書房浩瀚天下事盡濃縮於這方寸之間整潔的書房:一種理想的狀態秦雪徵老師書房裡的書書架上最顯眼的部分是計量相關的工具書,是秦雪徵老師在編程、計算數據時最需要參考的。
  • 在書房,把靈魂安頓好
    《書房一世界》,是馮驥才以書房為書寫對象和精神核心的散文集,兼顧書房的前後左右與人生的四處奔走,展現的是他獨特且純淨的精神世界。一篇一篇文章慢慢地讀來,就像走進馮驥才的書房翻閱他的藏書,聽他講述各個物件的前世今生,有一種闖入秘境的快意。閱讀的間歇,手撫光潔紙面心生欣喜,是別樣的體會與感悟。
  • 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楊成純
    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楊成純 原載於1982-1-24 《解放日報》)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將播放由英國BBC廣播公司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
  • 西川、孫甘露、蘇童他們怎樣寫高考作文?
    7月7日晚上,理想國舉辦了一場名為「我和我的同時代人——我們都曾經從高考作文開始」的線上直播,梁文道及第三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評委作家蘇童、孫甘露、楊照,詩人西川及音樂人張亞東就他們時代的高考作文怎樣寫和寫什麼,以及各自青年時代的創作進行了對談。7月7日,是高考考語文的日子。
  • 讀書是一種理想——走進北大教授秦雪徵的書房
    按學科專業歸類按書本大小排列上百本書籍或厚重、或單薄錯落有致地碼放在書架上「這是您理想中的書房嗎」「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書房」本期「北大學者的書房」讓我們一起走進經濟學院教授秦雪徵老師的書房浩瀚天下事
  • 《百年孤獨》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
    《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寫進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 書房裡的慢時光
    書房,是我們精神上得以休息和放鬆的地方。每天,我們早早起床,像打仗一樣,忙完各種瑣事,然後推開家門,走進茫茫人海,打點精神,全力應付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希望從大千世界中打撈一點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當夜幕降臨,回到家中,才能喘口氣,全身心地放鬆下來。
  • 僅用一句話就影響中國作家數十年!
    而《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那麼,這篇號稱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到底有多牛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它的開場白。「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值得一讀的十四位作家寫作建議
    睡覺前聽舒伯特,最好聽幾首曲子。7.如果你一定要讀書,為了鼓舞自己,讀幾本最後發瘋的作家的傳記。8.周末,你可以看部伯格曼的老電影,最好是《面具》或者《秋天奏鳴曲》。9.別去倫敦。也別去任何其他地方。珍妮特溫特森 JeanetteWinterson1.出席工作。紀律給予人創造的自由。沒有紀律就等於沒有自由。
  • 給中國當代作家排名次,賈平凹、莫言能排在什麼位置
    在中國當代文壇(建國後),當代作家中,名家頗眾,隨口能說出一大串來:王蒙、張煒、餘華,蘇童、王安憶、史鐵生,路遙、陳忠實等等,莫言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人盡皆知,賈平凹的名氣主要因《廢都》一部小說而聞名全國,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在普通國民中,或者說普通讀者中,確實賈平凹的名氣比莫言更大
  • 《安娜·卡列尼娜》可以治牙痛,《百年孤獨》能治怕死
    埃拉·柏紹德和蘇珊·埃爾德金是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創辦的「人生學校」的兩位閱讀治療專家。在這所學校,閱讀治療每小時收費80英鎊,在跟病人交談後,博覽群書的治療師會給病人量身打造一份書單。她們在《小說藥丸》一書中慷慨地貢獻了許多藥方,無論是打嗝、出汗還是抑鬱、無聊,一些小說都能幫上你的忙。
  • 看蘇童的《妻妾成群》:四房太太,一口死人井,一個瘋婆子
    ——蘇童《妻妾成群》這是「柔軟與力量,一場關於女性與文學的對話」從蘇童的《妻妾成群》中所描繪的女性頌蓮身上,我們能看到文學的魅力。它從來就是研究人性的學問,哪個主人公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好人壞人就能評價清楚,隨著對主人公一生的描寫,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也相應被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