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新日方面的訂單數量已超過其現有產能,公司已經在擴充生產線。此外,美團的車型為獨家定製款,與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不同,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防拆卸。
上述知情人士稱,美團雖然下了訂單,但是合作並不是一次性完成,有一些訂單為框架性質,美團會根據共享電單車下半年的市場動態做出調整,「有可能取消,也有可能追加」。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團訂購的車型鋰電池續航能力在50-60公裡。採用換電模式,車輛晶片會預報續航情況,由每個城市設置運營中心進行換電管理。
無獨有偶,青桔單車獲10億美元融資的消息近日流出。雖然滴滴方面對此表示不便回應,但根據滴滴近日發布的三年全球戰略,青桔單車和電單車等兩輪業務仍是未來三年國內業務的重點。
青桔單車相關負責人向中證君表示,共享電單車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物聯網、5G等科技賦能下,共享電單車將依託城市短途出行的龐大普及率及海量用戶騎行數據,更好地服務城市智能生活。同時,通過產品迭代升級,融入更多本地生活化功能,將出行+生活+用戶互聯互通。
風口已至?
美團為何會在此時切入共享電單車領域?
共享電單車雖然並不是新鮮事物,但受到政策限制,近年來市場並未發展起來。
2017年,北京、上海、廣州相繼發布文件,對共享電單車表態「暫不發展」或者「不鼓勵發展」。諸如杭州、深圳等城市直接叫停共享電單車。
直到2019年4月15日,新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簡稱「新國標」)發布,電單車從此有了合法身份。新國標要求,對於行駛速度大於25km/h、不具有腳踏能力、整車質量大於55kg、蓄電池標稱電壓大於48V的電動車將禁止生產。
規範化的條款淘汰了大量超標電動車, 但電動單車作為城鎮出行的交通工具需求日趨旺盛,共享電單車領域因此迎來市場機遇。
對於美團而言,自2019年將摩拜「收入囊中」以來,共享單車在美團的財報中一直扮演著虧損的角色。為了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共享電單車進入了美團的視野。
根據全球電動車網報導,在成本核算上,共享電單車成本3000元左右,當前共享單車使用單價基本上每15分鐘/20分鐘計價2元,也有按照每分鐘0.2元計價方式等,根據實際運營結果,平均每輛車日均使用60分鐘,因此如果運營順利,8個月可回本,普通情況下10-12月能收回成本。
分析人士指出,共享電單車面向的是3-10公裡的出行市場。解決了短途出行開車擁堵、停車麻煩的痛點。此外,在一些地級市縣,共享電單車進駐難度要遠低於一二線城市。因為這些地區的主要出行工具就是電單車或摩託車,對於這些下沉地區,共享電單車的進駐能夠極大地盤活地區出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