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個城市的分享者 -
- 陪伴著你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
- 我在平頂山,你呢 -
遇見大寶 | 文「遇見鷹城,關注他↑,帶走我,陪伴著你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人一輩子或許也就幾個「十年」,每一個「十年」的改變都是巨大的,特別是身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持續「上進」,脫穎而出並不是很難的事。身邊很多例子,年輕人只要肯上進,生活對他的回報都不會差,十年後知真假,也有不少人是「假上進」,抱怨生活不公,更多情緒是無法接受自身平庸與別人的「真上進」,真收穫越多,真抱怨越少。都是時代弄潮,誰也不是活在真空裡,想爭第一,那是年輕人的自大或盲目自信,人這麼多,哪怕你比70%的人強,生活已經很愜意,十年後,回頭一看,都不是事兒。
黃金十年,這座煤城經歷的或許更多,走過的路比每一個人更長,更遠。
煤礦歷經「黃金十年」,平頂山卻為何依舊這麼窮|城市深度
--題記
趁著逢五周末的空檔來往市區轉了轉,那些曾經門庭如市嘻嘻嚷嚷的街道,相較之下也顯得有些冷清,生意大不如從前。從眼下越來越注重環保和能源減排的社會,對煤炭的需求也日益減少,相較山西大同的煤質與產量,也似捉襟見肘,記得曾經為我們授課的教師曾講過「從越南進口的煤,加上運費也比從國內買煤來得更加划算」,眼下,持續走平的煤炭交易價格卻又顯得絲絲曙光。
趁著霞光,湛藍的天空與交輝相應的老城,好像顯得一下子老了許多,鼎盛時期的裝潢原封不動地停留著,乾淨,又落魄。
我的兒時乃至整個青春期都是在平頂山礦區度過的,當考上大學並順利離開那裡的時候,再回想起來,我才意識到它的完整性。時間在那裡肆意的流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土地與城市的變化,這一切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原來這裡的一切只是魔方上的一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魔方是靜止不動的,可一旦它轉動起來,被凌亂,也就意味著一切將要被做出全新的擇決。
我出生在一個煤礦家屬院,那時的礦區還沒有那麼多的樓房,到處都是棚戶區,交叉相錯的街道讓人有些迷眼,也很幸運,趕上了算是人們所說的煤礦「黃金十年」,當然也會有人對煤礦的黃金十年產生質疑,但用我的話來說那就是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在那個時候,一個人的親朋鄰裡、甚至七大姑八大姨可能都會在一個地區的煤礦上班,煤礦支撐著的也不是一個個個體,而是一條複雜的個關係網。
黃金十年,曾經盤活了這座城市數十萬工人的生計,記得那些年,為得到一席「正式職工」的地位,可謂搶破了頭,絞盡了腦汁。
他垂垂老矣,坐在長椅上回憶那個人,那是一個黃昏,遠處的煤礦傳來下班的鈴聲,騎著二八大槓的人從巷口過去,他們站在巷尾,那人穿著一件用「勞保票子」換來的工作衫,「我下周就要走了,要不要一起」,「我嗎?不去,現在這樣挺好」他不知道,他走之後,那人在未出現,在這個十年,從煤礦走出來的人與留守煤礦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市場在改變,用戶思維在改變,競爭對手在作出改變,如果只有你一塵不變,還在用著十年前的老招式,所以就會賺不到錢,落魄,暗淡。
歷經「黃金十年」,平頂山卻為何依舊這麼窮;記得曾經某位落馬的領導曾這樣描述「窮與黑不是煤城的屬性,歷來礦區城市給人的印象是窮的、黑的、髒的。這一次我們到平頂山市,卻是大開了眼界,這城是一座美麗潔淨的城,是一個工業相當發達的城,是帶動周圍幾個縣經濟發展的中心城。汽車駛入平頂山市區,映入我們眼帘的不是煙囪林立,黃煙滾滾,不是黑塵撲面,不是擁擠的人群和狹窄的街道,而是寬闊筆直的馬路,明亮整齊的店堂樓宇,寧靜的小巷,與街遭並行的小溪,街道兩旁的機關,工廠的院內到處是蔥綠的樹,盛開的花…」
有些諷刺,多年前不那麼真實的話語卻又是如今的現實。
30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地瘠民貧的小村落。後來發現了煤田,各路人馬雲集到這裡建礦井,建城鎮。但多年以前的平頂山還是單一的煤城,生產單一,生活單調,有一點服務業,也僅僅是滿足礦工、礦工家屬生活的起碼需要。那時節,市裡窮得很,更談不上市政建設。一句話,平頂山人想的是煤,看的是煤,吃的是煤。當地人為我們描述當時市區的圖景是「黑壓壓,霧沉沉」。
其實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因為窮,人們的消費能力就較為低,這就使人們顯得更窮,加上制度下的貪腐,人才的流失,更多的是能源的枯竭,造就了這早晚一天的問題。
目前可以觀察到平頂山煤礦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就是積極引進各種人才、更新技術和設備,可是這實施起來遠遠不是像說起來那麼簡單,所以也出現了大勢所趨的人員分流。而這相比前一種,似乎更立竿見影。
但當我看到電影《山河故人》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地欣喜,因為在這部電影裡,煤礦只是一個承載著人生老病死的空間,它本身並沒有多麼的特殊,而我曾經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
我甚至會在電影中望見許多我認識的人,似同相識那些缺憾的性格,那些弔詭的命運,認識那些人的自卑與倔強。梁子這個人物形象幾乎是隨處可見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父輩叔叔那一輩的一個集體的縮影。
同一部電影,剛好隔十年再看,發現觀影的關注點就會改變,電影沒變,是人變了。十年一夢,黃粱一夢,也許是正好在第三層夢境呆了十年,而盜夢空間則是圖騰,電影中大家驚訝於要呆十年,可是梵天一眨眼,夢該醒了。
十年,這座城市已經改變的足夠多。
同時別忘了把「煤礦歷經「黃金十年」,平頂山卻為何依舊這麼窮」轉給身邊的朋友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