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民國黃金十年不搞重工業?

2020-12-14 秋葉集12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金十年」,這指的是1927年-1937年這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水準比較高的一個時期。民國黃金十年沒有搞什麼重工業,是按照經濟本來應該有的規律發展經濟的,才在那麼困難的前提下有了黃金十年。

那麼民國黃金十年有什麼經濟成就呢?國民政府1927年~1937年的「黃金十年」從本質上是工業發展的必經階段,而這一階段發展起來的是一些技術門檻和管理門檻相對較低的輕工業。中國當時的火柴、紡織等產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有時甚至是兩位數的增速。在這期間,中國從棉紗進口國變成出口國,衛生、教育等領域同樣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

但國內的反對聲音卻說民國黃金十年沒有發展重工業,是民國的短視行為。發展重工業,尤其發展軍事產業大都發生在帝國野心勃勃的時期,重工業投入大需要政府牽頭發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大清難能可貴的搞了個百日維新,這一期間洋務派也走上了中國政治的舞臺,他們的理念是學洋技藝治洋,洋務運動向國外派遣了學童,去學習國外先進的科技,同時,洋務派引進了鋼鐵廠,槍炮廠,本意是為了使中國強大起來,但事與願違,從國外引進的漢陽鐵廠只能用於鐵軌的生產,從投產後很多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因為漢陽鐵廠的產品只能靠型政府,修鐵路又要花費銀子,優先發展重工業只會使清政府的國庫越來越空虛,因為形成不了有一個經濟的循環,不能賺到利潤,使經濟運行下去。

漢陽鐵廠只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幾年,才盈利了,歐洲各國在戰爭中對鋼鐵的需求量很大,也使得漢陽廠的鋼鐵有了銷路,但這是一個非正常的現象,隨著一戰的結束,漢陽鐵廠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因為清末其他的經濟部門沒有發展起來,清政府想靠一己之力把中國經濟帶來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需求任何單獨的產業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 。

民國的黃金十年,是在民國剛剛成立的背景下的歷史,在清末中國已經失去獨家茶葉生產股的優勢,民國政府可謂是一窮二白,所以接下大清亂攤子的民國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也不想稱霸亞洲,所以沒有野心勃勃地發展重工業,而是先從較容易的輕工業入手發展經濟。

當清朝倒臺之後,民國面對的局面是連一根火材都不能生產,民國的經濟就是在不斷地填補國內空白的歷程中發展起來的。在經濟起點比較低的現實中民國採取了務實的態度發展經濟是對的,一旦經濟有了起色之後再發展重工業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民國的黃金十年是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取得的,1937年日本侵華打破了這一環境,民國的黃金十年被迫結束。如果在上個世紀中國不被捲入戰爭,那麼民國先發展輕工業是對的,但歷史沒有假設,1937年之後中國經濟就走上了畸形發展的道路。

相關焦點

  • 民國「黃金十年」經濟飛速發展,為何重工業卻沒有起色
    文/寂寞的紅酒黃金十年,又稱南京十年,是對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執政時期的統稱。由於在這一時期裡,國民政府逐漸統一全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國民經濟獲得飛速發展,中國各方面獲得大發展,因此被稱為「黃金十年」。
  • 為何中學教科書中會大讚民國黃金十年?
    滿清王朝先是走被動挨打,然後又走奮發圖強,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的死路。民國雖然在形式上取代了清王朝,但是並沒有改變社會的大框架,只是多方勢力妥協後的產物,根本不可能對整個中國環境進行天翻地覆的改造。工業化本來是彌合各方勢力最好的工具,與民國同時期蘇聯利用工業化來強化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了強化國家統一的目的。而中國呢?
  • 國民政府搞了十年工業建設,為何連像樣的火炮都造不了
    眾所周知,抗戰前,國民政府搞了十年的工業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被吹噓為「黃金十年」。那麼為何國民政府搞了十年的工業建設,卻連一門像樣的火炮都不會造?其實國民政府不能造火炮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不會造,而是沒有原材料。沒有技術可以引進,不會研發可以仿製,但沒有原材料就只能進口了。由於中國鋼鐵工業落後,所以中國需要的炮鋼幾乎全都需要從國外進口。
  • 民國「黃金十年」為何沒有大量引進大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化?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由於東南士紳集團搞「東南互保」,拒絕同朝廷一道與西方國家作戰,而朝廷在戰爭中一潰千裡,統治力也隨之一落千丈。苟延殘喘了10年後,還是被淹沒在了南方漢族人民發動武裝起義革命風暴中。但是,清王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實際上和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沒什麼兩樣,大的社會框架並沒有為之改變,南北之間的矛盾也沒有得到緩和,反而更加激化。
  • 黃金時代沒黃金?為何民國的黃金十年會成為民國時期唯一的亮色?
    作為一個深受人教版薰陶的學生,靜夜史看到這個問題,趕緊翻出了當年的歷史教科書,發現課本雖已泛黃,但更加確信了這一點:民國黃金十年不僅在歷史上沒有存在,而且中學教科書也並未這個黃金十年進行大讚,連普通的贊也沒有,因為這節課是選學,高考壓根兒就不考。那為什麼會有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呢?靜夜史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 民國「黃金十年」真的美好?其實只是資本家、官僚和軍閥的狂歡
    政府積極革新刑法,穩定物價、改革貨幣、建設道路、改善公共衛生、立法禁毒、擴大生產,此時期因為國民政府在經濟建設取得成就,被稱為「黃金十年」。 但這所謂的「黃金十年」到底是誰的「黃金十年」呢?我想民國粉應該清楚,因為他們喜歡的民國風情,恰恰就是在這十年間真正得到巨大利益的群體的生活。
  • 黃金十年,一個傳奇的故事
    為什麼在民國時期發展工業那麼難?原因就是買辦階層不希望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因為那樣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自斷財路。啥都自己生產部進口了,我們上哪裡吃回扣去?而當買辦階層控制了政府,在民國時期發展中國的重工業和製造業無異於痴人說夢。我們不妨用一個「普通人」的經歷來進行一下簡單的說明。
  • 民國「黃金十年」的真實面相:農村陷入「總崩潰」
    確實,抗戰前國民政府還擬定了三年重工業發展計劃,如不發生戰爭,在可預期的七八年間,可望在鎢礦、銻礦的開採和鋼鐵冶煉工業建設上取得成效,如「煉鎢廠,每年出三十萬噸優良之鋼,可供中國一半之需。」(沈雷春、陳禾章)基於工業增長的事實及其數據,不難斷定,民國建政直至抗戰前夕,「我國工業可謂已具雛形」(洪丈裡)。民國時期的農村。
  • 如何評價民國黃金十年?
    答:在三十八年光怪陸離的「中華民國歷史」裡,一樁常至今「圈粉」的建設成就,當屬「民國黃金十年」。民國黃金十年,即1927年至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治下的「中華民國」,那叫多少「民國粉」仰慕不已的十年高速發展時期。
  • 傳說中的民國「十年黃金時期」:1927年-1937年到底是什麼情況?
    一直以來,關於民國時期,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金十年」,這指的是1927年-1937年這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水準比較高的一個時期。但對於這段歷史該如何評價,這在網上一直是兩極分化,一派將其捧到天上,認為這是中國強盛的開始,按這個套路發展中國將完成強國偉業;另一派則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所謂「黃金十年」一文不值,完全是為反動統治洗白。
  • 民國的「黃金十年」:都市舞廳紙醉金迷,農村裡卻餓殍遍野
    「黃金十年」這個概念最早由是駐華美軍指揮官、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國民黨的好朋友魏德邁提出的,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 「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
  • 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黃金」在哪裡?是否名副其實?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何謂民國黃金10年。民國黃金10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由常凱申領導的國民政府對於全國大部分地區統治的一段時間,中華民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有了不小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因此,這段時間被稱之為民國黃金10年。
  • 民國「黃金十年」的兩張面相 | 短史記
    問:我希望作者能寫一篇文章,介紹一下民國黃金十年,很多人指責沒有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我希望能夠介紹一下。1927-1937年,也就是全面抗戰爆發的前十年,究竟算不算「黃金十年」,是一個人言人殊的歷史話題。
  • 民國「黃金十年」真相:鄉村衰敗,生活在赤貧之下
    民國的「黃金十年」,一般用來指民國1927年到1937年間,經濟社會「相對」發展的十年。究竟是否能冠以「黃金」,學術界並未形成共識,只是部分學者有此一家之言。 一些「國粉」、「國吹」沉迷於這段歷史的虛幻繁榮,以為旗袍、闊少、洋樓就是生活的常態。
  • 分析:民國工業的「黃金十年」,堪稱四大發展時期的巔峰!
    人們熟知的都是工業運動時的工業發展,然而很多都不知道在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當時甚至有「黃金十年」的說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而其曲折發展主要分為四個板塊。1.民國初期民族工業發展背景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後,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同時,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發展實業的法令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還有當時主要的社會思潮——實業救國;以及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思想運動,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 美國博士解密:吹噓的民國黃金十年,上海灘綁匪橫行,凍死骨遍地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最近熱映的電視劇《隱秘的偉大》從舊中國社會中警察這一角度,去展示了民國時期的上海景象,雖然是諜戰片,但也能夠看到很多舊時代的印跡。而近年來,所謂的「民國黃金十年」一直是人們在回顧那段時光時議論的中心點,那麼民國的黃金十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民國黃金十年?其實軍工不如清朝,抗戰武器靠進口,蘇聯賣最多
    民國黃金十年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間,之所以有「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是因為在這一時期,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有了一定可觀的發展。那民國「黃金十年」到底是怎麼樣一個情況呢?其實當時的軍事工業領域並不發達,不管是生產規模還是產品結構上,跟清朝相比都是有所倒退的。
  • 民國時期的東三省, 為什麼發展那麼快? 能成為全國領頭羊
    民國時期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段動蕩不安的時代,放眼整個民國時期幾乎全部都是在戰火中度過的,即便後來人們所說的民國黃金十年,也不過是和之前的歲月相比較罷了
  • 煤礦歷經「黃金十年」,平頂山卻為何依舊這麼窮|城市深度
    煤礦歷經「黃金十年」,平頂山卻為何依舊這麼窮|城市深度--題記趁著逢五周末的空檔來往市區轉了轉,那些曾經門庭如市嘻嘻嚷嚷的街道,相較之下也顯得有些冷清,生意大不如從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魔方是靜止不動的,可一旦它轉動起來,被凌亂,也就意味著一切將要被做出全新的擇決。我出生在一個煤礦家屬院,那時的礦區還沒有那麼多的樓房,到處都是棚戶區,交叉相錯的街道讓人有些迷眼,也很幸運,趕上了算是人們所說的煤礦「黃金十年」,當然也會有人對煤礦的黃金十年產生質疑,但用我的話來說那就是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
  • 1928-1936,中華民國時期的黃金十年?
    最近看了好多關於民國時期的帖子,好多都提到了「黃金十年」,一開始不知道是什麼,後來查了一下資料才明白,所謂的黃金十年就是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政府於1928年名義上統一了中國,南京國民政府也獲得了國際承認,成為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國民黨政府宣布,根據孫中山革命理論的三步驟——軍政、訓政、憲政——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並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轉到經濟建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