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並非只有西歐 中歐及東歐才是抗疫最成功的地區

2020-12-17 圖文觀世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歐美相關的疫情消息我們經常接觸。但若有留意的會發現,西方媒體以至亞洲媒體經常報導的,都集中在西歐及北美的疫情,中歐內陸以至東歐國家甚少提及。而事實這些國家,抗疫遠比西歐成功。

截至6月28日,當英國、法國等國家已錄得超過20萬的病例,數以萬計人死亡的同一時間,在中歐內陸及東歐國家,疫情數字卻是驚奇地少。匈牙利累計感染人數4,142個,死亡僅581人;克羅埃西亞累計感染人數2,691個,死亡僅107人;愛沙尼亞累計感染人數1,987人,死亡只有69人。

被忽略了的地區

在一般談及歐洲疫情,包括西歐媒體,都集中報導英國、法國、德國等的國家。這除了因為它們是歐洲的代表外,亦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內陸中歐國家及東歐普遍較西歐的國家貧窮,抗疫卻遠比西歐成功,讓人不得不問道:它們是如何做得到。

會造成感染率較低,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很多。人均預期壽命可能是一個理由,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資料,英國預期壽命是81歲,較匈牙利高出5歲,愈年長代表愈多老人家會成為病毒襲擊目標,新冠病毒對年長人士特别致命。

人口較低也是原因之一,相比西歐國家東歐人口平均密度低,這與部分北歐國家為何感染率低是同樣道理。

政府意識十分重要

但除了這些以外,政府政策及意識亦顯得重要。瑞典人口只有1,000萬,與希臘相同,但希臘的累計感染人數只有3,376人,遠較瑞典的65,137人低。瑞典的「佛系抗疫」被指是造成大規模感染的原因。

相反希臘政府卻因明白自己醫療系統的脆弱,因此早在2月疫情爆發初期已嚴肅對待疫情,政府採取嚴格限制措施,並嚴罰違反限聚令的國民。

希臘在3月頒布禁令,所有違反限聚令的國民會被處罰150歐元,至今已讓希臘政府收得425萬歐元的進帳。

在克羅埃西亞,政府每日簡報包括國家檢測數字,追蹤和隔離的詳細訊息。如公布確診病例的具體位置,有多少人接受了檢測及有多少人被隔離等。自從2月底首位患者出現後,有關措施持續至今。

有評論指媒體忽略這些地區,與傳統偏見有關,認為那些地區不被關注。且西歐普遍不習慣拿東歐作榜樣,當捷克在3月要求國民外出要戴口罩的時候,到4月英國還在辯論到底應否戴口罩。

相關焦點

  • 東歐地區物產豐饒,富裕程度曾遠超中西歐,為何如今卻貧窮落後?
    東歐地區的總面積接近整個歐洲大陸的一半,超過500萬平方公裡,可謂地域遼闊。此外,東歐地區蘊藏有大量礦產和油氣資源,天然氣、石油、鐵礦、煤礦和磷礦等資源儲量位居世界前列,「物博」程度遠超相對貧瘠的西歐、中歐、南歐與北歐地區。毫不客氣的說,歐洲的礦產和油氣資源基本上都集中在東歐地區,尤其是波蘭、烏克蘭、俄羅斯三國,資源異常豐富,都是世界級的金屬礦產出口大國。
  • 東歐與西歐的區別有哪些?地理、宗教、歷史、殖民
    歐洲有45個國家,那麼,東歐與西歐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事實上,西歐分為廣義上的和狹義上的西歐。廣義上,歐洲可以分為東歐與西歐。如果再細分一下,歐洲還可以分為,西歐、中歐、南歐、北歐、東歐。
  • 為何西歐、北歐多發達國家,而東歐、南歐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
    世界上發達國家最多的大洲就是歐洲,在世界上30個發達國家中,歐洲就佔了22個,而且歐洲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西歐、中歐和北歐地區,而東歐和南歐地區多是發展中國家。那麼歐洲的發達國家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分布格局呢?
  • 地圖看世界;為何北歐,西歐比東歐,南歐發達?
    眾所周知,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古希臘及羅馬,事實上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歐洲地中海地區遠比西歐和北歐發達。但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崛起之後,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後,情況發生了逆轉。為了尋找與東方的貿易通道,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率先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 同樣是歐洲,為何西歐國家個個發達,東歐國家一個比一個窮?
    【歷史】我們打開歐洲的地圖可以發現,整個歐洲地區西歐是最發達的,英、法、德、瑞士、荷蘭等等,各個都是發達國家,人均GDP動不動就是5萬美元以上,盧森堡更是高達10萬美元。但是看看東歐,從羅馬尼亞到保加利亞,波蘭,摩爾多瓦,南斯拉夫故地,各個都是窮國,人均GDP都只有西歐的十分之一,最窮的摩爾多瓦,科索沃,甚至還不到2000美元。而實際上東歐所蘊藏的資源,那是西歐的很多倍,為何發展起來,東歐卻遠遠落後,一個比一個窮?西歐卻是各個富裕,都很發達?
  • 同樣是歐洲,為啥東歐比西歐窮?因為東歐多了一個大國
    導語:同樣是歐洲,為啥東歐比西歐窮?東歐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其實也是比較富裕的,只是同西歐地區的各個國家相比,他們的一個鄰居就成為了這些國家無法專注發展的一大障礙,這個國家就是軍事大國俄羅斯,那麼俄羅斯是怎樣遏制東歐國家發展的呢?
  • 東歐、西歐、南歐、北歐間有什麼不同?
    要想加深對歐洲的認知,應該先分別了解東歐、 西歐、 北歐、南歐,這四部分所包含的國家、天氣、溫度以及它們的風土人情。西歐的春季平均最高溫度14℃,平均最低5℃。全年下來,在西歐都不會碰到太熱的天氣。整個西歐的夏天溫暖宜人,但繁忙異常。尤其是法國巴黎在6月和8月的時候,通常是擁擠不堪的。每年的七月份,是巴黎降雨最多的月份。如果在七月份去巴黎的話要記得帶上雨傘。另外,法國的國慶節是在7月的時候才舉行。在冬季的時候,往往是西歐旅遊的淡季。
  • 奧匈帝國百年祭:中歐國家還能抱團取暖嗎?
    奧匈帝國的解體是20世紀影響最深遠的地緣政治事件之一,小國林立的中歐自此再無力抵禦德意志和俄羅斯的滲透。奧匈帝國的領土分屬於今日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等國。
  • 最值得去的10個東歐國家,景美人少,消費比西歐便宜一半
    但事實上,東歐不僅風光絲毫不輸給西歐、北歐,物價也要比西歐、北歐低廉得多。大部分東歐城市的消費水平與我國普通城市相當,花去西歐一半的錢,就能看遍西歐同水平美景。布拉格城堡本期分享10個最值得去的東歐國家,收藏起來,等合適的時候一個一個去吧!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門戶樞紐研討會暨2020中歐綠色智慧城市...
    作為2020線上智博會系列活動之一,9月14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門戶樞紐研討會暨2020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峰會在兩江新區中瑞產業園舉行。吳存榮在致辭中表示,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峰會是綠色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國際化水平最高、內容最豐富、形式最務實的交流活動,重慶能夠舉辦2020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峰會並成為峰會的永久會址非常榮幸。本屆峰會圍繞後疫情時代·新城市治理主題,以線上互動為主,集中展示中歐數位化抗疫優秀案例,推動重慶與歐洲各國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合作。
  • 貧瘠的西歐富得流油,為什麼資源豐富的東歐反而窮得掉渣?
    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這也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然而也有些例外,例如東歐與西歐,很多人想到西歐第一個想法就是富饒美麗,而東歐卻十分貧瘠,然而按照地理環境來說,東歐地區以平原為主,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工業與交通都十分發達。
  • 二戰後德國遭到嚴懲,為何能獨霸中歐?
    德國無論經濟還是人口數量,都獨霸中歐。德國GDP總量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四,2019年德國全職僱員平均月收入為4846歐元。德國人口約8315萬,比其他七國之和還多。而且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也是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國家。德國德國面積約35.76萬平方千米,歐盟第四,比雲南省要小。德國人口約8315萬,歐盟第一。
  • 都在一個大洲,為何西歐遍地發達國家,東歐卻窮得一批?
    以英國、德國、奧地利、法國為首的西歐國家,個個都達到了發達水平,人均收入也比較高;而以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為代表的東歐國家,經濟實力就差了西歐國家一大截。實際上在幾百年前的中世紀,歐洲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當時東歐國家更強大富裕,而西歐普遍較窮。那麼這裡就產生了問題,東西歐之間的貧富差異是何時發生了逆轉?又是什麼原因促成這種逆轉的呢?
  • 歐盟已與中國達成協議,僵局被成功打破
    但是拜登的聯歐制中計劃可能要被截胡了,據最新消息顯示,中歐目前已經在原則上與中國達成了投資協議,歐盟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領導人已經同意了談判的繼續進行,前段時間因分歧導致的僵局被成功打破。此前,有關中歐投資協議的會談正在進行,該協議原計劃是在年底前完成,但由於雙方之間存在太多分歧,該計劃被按了暫停鍵,談判陷入了僵局。
  • 蒙古人打到東歐,為何就停止了腳步?幹嘛不乘勝追擊拿下全歐洲
    不過,這次蒙古騎兵雖然徵服了包括波蘭、俄羅斯、匈牙利在內的東歐諸國,卻並未繼續西進。對此,不少人感到有些疑惑,為何百戰百捷的蒙古沒有選擇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直至將西歐納入囊中呢?這還要從這次西徵本身說起。1236-1241年的這次,是蒙古三次西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 中歐
    各國均屬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發展高,但仍較低於北歐和西歐,尤以德國為代表,世界著名公司總部有很多設在中歐,像大眾汽車、寶馬、戴姆勒、西門子集團、勞力士、雀巢等。旅遊業發達,適宜的氣候、優美的風景使中歐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運量逆勢增長,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
    人口不足6000人的波蘭邊境小城泰雷斯波爾,是中歐班列進入歐盟的第一站,每天有10到20班中歐班列經過這裡。「憑藉歐盟門戶的位置優勢,泰雷斯波爾從『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的發展中獲益良多。」市長亞採克·達涅魯克說。
  • 同樣是歐洲,為何東歐為何普遍不如西歐發達?一個比一個窮
    歐洲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達烏拉爾山脈分為東歐和西歐,東歐主要包括烏克蘭、俄羅斯大半國土、白俄羅斯、波蘭等等國家,而西歐則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等國,多為北約組織成員國。相信就這幾個國家比對的話,很多人都看出了端倪,那就是東歐國家一個比一個窮,那麼同樣是歐洲,東歐國家為何普遍不如西歐國家發達?西歐的居民以白種人為主,是世界白種人主要分布區,宗教以基督教為主。
  •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疫情不會改變雙方推動中歐關係決心
    中國日報布魯塞爾2月19日電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2月18日下午在布魯塞爾記者俱樂部舉行媒體吹風會,全面介紹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舉措和工作進展。事實恰恰相反,我們深知公開、透明、準確的數據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始終本著高度負責任態度,每天如實發布疫情數據,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通報疫情,交流共享防治經驗,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張大使介紹說,中國政府正集中最強科研力量,加快研究病毒傳播途徑,針對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等加強協同攻關,及時總結臨床經驗,不斷提升抗疫能力。
  • 專訪前駐德大使史明德:中歐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倒退沒有出路
    可以說,我印象最深刻的外交生涯是擔任了兩年駐奧地利大使和六年半駐德國大使。21世紀以來,中德關係進入了發展最快、最務實、也是最深入的階段。雙方關係一下子上了三個臺階:2004年,兩國宣布在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2010年,雙方決定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到2014年,雙方又將關係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