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數情況下是通過無聲的動作來溝通思想和感情的。動態無聲的溝通主要包括:手勢、運動體態、面部表情、觸摸、眼神五個方面,其中用途最廣是就是眼神。用眼神交流,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心理學家發現,嬰兒學會說話之前,目光會跟隨著他人的目光,用眼神來進行交流。一旦父母的目光離開,嬰兒的笑容也會隨之消失,當父母把目光移向某一個位置的時候,嬰兒也會朝這個位置看過去。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眼神是人最有靈性的一部分。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了眼睛的妙用,在浩翰的成語詞典裡,關於眼睛的詞彙非常之多,比如眉開眼笑、含情脈脈、顧盼神飛、暗送秋波、眉目傳情、目光如矩、橫眉冷眼、鼓睛暴眼等,這些詞語無不說明了眼睛能夠傳遞出多種情感訊息。
美國十九世紀著名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曾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夠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的確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非言語溝通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2007年6月22日開幕的第二屆世界聾人籃球錦標賽中,參賽選手儘管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卻依然通過手勢和眼神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又一場精彩萬分的比賽。我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恰如其分地說明了眼神的重要性。我們不僅可以將平時常見的喜怒哀樂通過眼神傳達,還可以運用眼神表達出人們內心豐富、細微的感情,如深情、寵溺、膽怯、恐懼、理解、自信、卑微、驕傲、輕蔑等,這其中有很多感情是人類的肢體語言和言辭所無法代替的。在考場上,如果學生出現了作弊的行為,那麼監考老師一個警告的眼神掃過去就能夠讓學生收起手中的小紙條;對於不喜歡的人或者言論,翻一個白眼就能表達自己的不滿。最經典的就是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中雪姨的扮演者王琳,一個翻白眼的經典動作牢牢地在網友的表情包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羅馬假日》這部電影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演員的眼睛中傳遞出的豐富情感打動了觀眾的內心。眼神能夠傳達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和心理變化,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不同的目光中所流露出的感情語言也是非常不同的。著名的戲曲表演大師蓋叫天先生把眼神分為看、見、瞧、觀、脲、飄、吵七種。看是突然聽到了什麼消息,走上去看一看,這是看的眼神;見則較為正式,像我們去見他人介紹的朋友,相親時見對象,這都是見;瞧則有打量的意思,上下觀察;觀是頭微微揚起、觀看遠處;.脲是眼珠轉向一邊,定住之後從眼梢看;飄則是想看不敢看,臉朝向別的地方,用眼睛的餘光去看,一般小姑娘看自己喜歡的人就是這麼個眼神;吵則是似看不看,眼神更為輕飄滑溜一些,有漫不經心的味道。眼神可以表達我們對某些事的看法,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方便我們理解對方的心理。根據眼神所傳達的情緒,我們大致還可以將眼神分為以下五種:告誠當追求者糾纏在身邊的時候,女神輕描淡寫地警上一眼,眼神中頗有不屑一顧的意味,這就清楚地傳遞出了「別費勁了,我看不上你」的意思。抱歉當我們長時間注視他人令對方不滿的時候,迅速地微笑並轉移目光則表示了我們無意間冒犯到他人的歉意。謝絕當我們被他人注視並產生不滿的時候,我們警上一眼並轉過目光甚至轉頭、轉身的時候,則表示「我不喜歡你這樣盯著我」。警告走到路上
,街邊有人吹口哨或者他人不懷好意地看過來的時候,我們能以敵視對方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和抗議。暗示對方:「離我遠點,我可不是好惹的!」拒絕當對方的目光死死鎖定在我們身上時,我們要表達不滿可以緊皺著眉頭,飽含深意地警上對方一眼。在日常生活中,目光交流是禮貌交談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