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DorAemon
12月11日,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潮玩第一股」,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泡泡瑪特首日股價上漲近80%,最新市值為953.29億港元。
泡泡瑪特成功上市也讓其創始人王寧躋身「百億身價」俱樂部。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底,創辦靈感來自曾經名聲大噪的「格子鋪」。2008年初,還在大學就讀的王寧和其團隊夥伴注意到「格子店」這種零售形式。
在最火的時候,很多學校周邊都開有十幾家格子店。這些店鋪商品種類豐富,是如今「創意商品」、「潮流雜貨」的早期形態。
受此影響,王寧打算在「格子店」基礎上,做出一種統一採購、品控嚴格而且產品豐富的零售模式。於是,2010年11月——泡泡瑪特誕生。
投資人評價王寧上市前:說話表情平靜,沒什麼感染力上市後:性格沉穩,喜怒不形於色,有很多優良品格
經過十年發展,泡泡瑪特已從一間不起眼的小店發展成「國內潮玩」龍頭企業。而且泡泡瑪特一手打造的「盲盒經濟」也成為當下年輕人熱衷的概念。泡泡瑪特的成績,也證明其創始人王寧能力不凡。
泡泡瑪特成功上市後,網上卻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泡泡瑪特上市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學歷平平,沒正經上過班,說起話來表情平靜,沒感染力,團隊也沒有精英。
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王寧性格沉穩,話不多,喜怒不形於色,擁有「消費創業者」的許多優秀品格。
這段頗具諷刺意味的描述,雖然看上去像編的段子,其實是有出處的。
昨日,一篇36氪報導的有關泡泡瑪特與投資者關係的文章中,對投資人是如何評價泡泡瑪特做出較為詳細的描述。
根據這篇報導,在泡泡瑪特上市前,凡是同意給泡泡瑪特投資的投資人均對王寧做出正面評價;但選擇不投資的投資方則都表示不看好。
創業工場麥剛是最早投資王寧的天使投資人,但最初他甚至不認為線下店是可以融資的。2012年,在和王寧連續談了三天後,麥剛依然在沒有完全被打動的情況下決定投資泡泡瑪特。
麥剛投資的理由是,王寧擁有「從容、淡定、乾淨、不忽悠」等特色,自己願意投200萬支持這位年輕人。
36氪報導中提到,在王寧急需融資的前幾年,投資人對泡泡瑪特的認知是一個「賣布娃娃、小桌球的格子鋪」,「不虧不賺,但也做不大」。
此外,不看好王寧以及泡泡瑪特的投資人還表示團隊本身不夠亮眼,王寧學歷平平,沒有正經上過班,說起話來表情平靜,「沒什麼感染力」,「團隊裡也沒有精英」。
而且泡泡瑪特還曾找過湖南衛視旗下的基金尋求投資,甚至對方在聽完王寧對大好前景介紹後,還曾評價稱:「這麼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會輪到你們呢?」可見當時王寧整個團隊在投資人眼裡形象非常差。
不過,王寧本人卻有著處事不驚的性格特色。所有投資人對其評價中都提到王寧是一位情緒穩定、很少露出波瀾的人。即使在融資最不順利的時候,也沒表現出異常情緒。
隨著泡泡瑪特越來越火,投資人對王寧的「偏見」也終於變成誇獎。36氪報導稱,每一位投資人都表示王寧性格沉穩,喜怒不形於色,擁有「消費創業者」的許多優良品格。此外,投資人評價王寧還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企業家,並不急於擴張,而是「有多少能耐做多少事」。
母校鄭州西亞斯學院發來賀電:為王寧驕傲
曾經王寧因「學歷平平」不被投資人看好,那麼王寧學歷具體如何呢?
鄭州西亞斯國際學院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王寧就讀於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主修廣告學,取得學士學位。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是河南省首家實施境外學士學位教育合作項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1998年,美國西亞斯集團公司與原鄭州工業大學和美國堪薩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學合作創辦鄭州工業大學西亞斯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2000年, 原鄭州工業大學併入鄭州大學,學院更名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2019年,該學院被批准為本科層次民辦非營利性普通高校,更名為鄭州西亞斯學院。
由於這所學校是一所三本高校,因此當年王寧畢業後創業會被投資人視為「學歷平平」。
不過,王寧如今的成功也屬於「為母校增光添彩」。今年6月,當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時,王寧母校還特地發表賀信祝賀。
鄭州西亞斯學院在賀信中首先就泡泡瑪特即將在港交所上市做出祝賀,並為王寧感到驕傲。此外,賀信中也提及了王寧曾經在校學習時的一些成功經歷。
本科畢業五年後,王寧2014年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學就讀研究生,主修工商管理碩士。也算是針對投資人所謂「學歷平平」評價的一種回擊。
網友:成功了,屁都是經驗;不成功,經驗都是屁
有關投資人對王寧評價前後不一的段子發酵後,眾多網友紛紛認為這是一個「現實的世界」。
例如有人評價稱,「做出成績,一切就是優點;否則就全部是缺點」;還有人指出「成功了缺點自然都是優點」;也有網友稱「成功了放屁都是經驗,失敗了經驗都是放屁」;更有網友用「成王敗寇」來形容此事。
三言財經認為,投資人「前後表現矛盾」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通常來說,投資人在考察項目時,重點關注的是項目的商業模式。但創始人的一些個人情況也的確會成為投資人做出投資決策的影響因素。例如創始人的個人執行力、學歷、經歷等。另一方面,創始人團隊的履歷是否「牛」也成為重要變量。一個創始團隊中要是沒有來自「大廠」的精英,可能也會面對融資難問題。
客觀上,如今市場上創業項目種類繁多,投資人如何判斷哪一個項目能成功確實很難。如果貿然聽信項目畫的「餅」,輕則虧錢,重則傾家蕩產。畢竟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天上掉的」。
於是為了儘可能降低風險,投資人不得不對項目進行嚴苛「審查」。但是隨著這種模式發展,投資人往往容易以「經驗主義」來判斷值不值得投資。
例如主觀認為創始人如果擁有高學歷、團隊履歷亮眼,創始人執行力強等特色,便認為這樣的項目成功率高;而對於那些沒有高學歷以及華麗團隊的創始人,則冷眼相待,拒絕投資。
泡泡瑪特王寧的經歷證明「英雄不論出處」,無論其學歷、團隊履歷如何,都能把項目做成。說明創業成功並不主要是依靠這些因素,還是要看整個項目商業模式、市場前景等來做判斷。
誠然,高學歷以及團隊出身的確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創業成功率,但這並不是創業成功的唯一條件。
對於泡泡瑪特成功上市,王寧身價暴漲,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