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1年的谷歌最近遇到了瓶頸。雖然孜孜不倦發布硬體產品,但缺乏亮點的谷歌仍沒能在這方面佔得一席之地;而在引以為豪的軟體上,谷歌的開放態度也開始有所轉變。「求變」之心背後,是谷歌略顯疲軟的業績表現。硬體軟體的表現不佳,核心業務廣告收入的增速開始放緩,再加上華為鴻蒙系統的挑戰,谷歌的突圍變得困難起來。
10月16日,谷歌發布了一系列硬體新品。從智慧型手機Pixel 4系列,到Google Pixel Buds耳機,再到Pixelbook筆記本等,谷歌此次幾乎更新了自己的全線硬體產品,對硬體的重視可見一斑。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作為傳統網際網路服務巨頭的谷歌,對於硬體業務產生了濃厚興趣,甚至斥資十多億美元收購了HTC的硬體代工業務。近些年,谷歌的硬體業務越做越大,涉及的產品種類眾多,其中包括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個人電腦等。
從營收上來看,硬體業務沒有令谷歌失望。谷歌的硬體業務營收從2016年的25.1億美元大幅增長到2018年的87.91億美元。只不過,雖然發展迅速,但硬體業務在谷歌業務中的佔比依然較小,營收佔比最多也僅為8%-9%;利潤佔比更低,只有4%-5%左右。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財報中,硬體業務是歸類到其他業務中的,大頭還是谷歌的廣告業務。
與此同時,谷歌各硬體產品線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今年6月,谷歌發言人宣布,該公司將正式放棄平板電腦業務,並取消兩款尚未對外宣布的設備;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雖然谷歌Pixel產品成功引發媒體關注,但是這一產品常被認為是叫好不叫座。
對比硬體,軟體仍然是谷歌的支撐性業務,但谷歌走向封閉的舉動開始受到爭議。近日,有消息稱,谷歌推出一條新的政策,要求所有的安卓設備必須要使用安卓系統傳統的導航虛擬按鍵設計與安卓10最新的手勢作業系統,當然,手機廠商原本為自家手機產品設計的手勢作業系統還是允許帶在自家的手機產品中的,不過谷歌方面不允許手機廠商自家的手勢作業系統放在設置頁面的初始菜單中,也不允許手機廠商們通過彈出視窗或通知等提示方式來為自家的手勢作業系統進行宣傳。
這意味著原本開源的安卓作業系統正在逐步向閉源靠近,一旦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成功閉源,那麼目前所有的安卓設備就必須要使用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谷歌也可以對安卓作業系統進行收費,或者統一推送谷歌的全家桶,以安卓作業系統現在的佔有量,閉源後的安卓作業系統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閉源手機作業系統。
這對于越來越受制於谷歌對於手機廠商來說,的確不妙。以華為為例,谷歌封閉了華為Mate 30系列手機用戶可以自己安裝谷歌應用的途徑,這使得華為在國外啟動銷售失去了唯一的支撐手段。
通信觀察家康釗認為,走下坡路的企業一般喜歡用生態鏈來捆綁用戶屏蔽對手,比如蘋果的iOS系統,蘋果手機硬體越來越一般,只能用應用商店、作業系統來維持優勢。上升狀態的企業則相反,希望行業開放。
硬體的革新和軟體的封閉背後,是谷歌的「中年危機」。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谷歌總體營收和廣告業務營收增速均在放緩,總營收為363.39億美元,同比增長16.8%,漲幅為三年來新低。
作為谷歌核心業務的廣告,總收入為30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31%,增速低於去年任一個季度。一方面,亞馬遜與Facebook正不停地從谷歌手中搶奪市場份額。據eMarketer統計,亞馬遜2019年將佔據美國數字廣告支出的8.8%,2020年可能達到10%;Facebook 2019年將佔美國數字廣告支出的22.1%。谷歌的市場份額則成下降趨勢,將降至37.2%。隨著市場份額的減少,谷歌的廣告營收可能縮水,如何保持其在廣告領域的競爭力將成為谷歌的一大課題。
另一方面,在谷歌的斷供下,華為今年終於「祭出」鴻蒙系統,並已經應用於智慧屏上,未來不排除也將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給出的最新報告稱,華為自主作業系統鴻蒙將在2020年取得2%的市場份額(全球範圍),將超越Linux成為當前全球第五大作業系統。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表示,華為已經從晶片到終端到應用再到生態平臺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體系,發展方向也顯得很清晰明確。在物聯網時代,在軟硬一體上有充分布局才能掌握更多主動,特別是硬體有天然的入口屬性,而從谷歌來看,其布局的重點仍是軟體層面,轉型方向不夠清晰,這也成為谷歌最大的難題。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