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崆峒區上楊鄉小岔村,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門前屋後乾淨整齊,人畜分離棚圈整齊劃一,層層疊疊的坡耕地,奔流婉轉的小岔河,平坦綿延的沿河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小岔村現在的真實寫照。
長期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王禮滄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說:「政府幫我們危房重建,路也修到了家門口,現在是有房住、孩子有工作,窮日子總算熬出頭啦!」小岔村是崆峒區上楊鄉的一個回漢雜居村,昔日的小岔村,交通落後、村容破舊,耕地大都是坡耕地,是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加上小岔和「小差」音同,貧窮、落後常常成了這個村的「代名詞」。自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小岔村每一位貧困戶的收入都得到了穩步提高,小岔村的脫貧之路也走得越來越寬,群眾的日子也愈發紅火了起來。
村容村貌換新顏 村民生活美滋滋
夜幕初降,在小岔村的休閒文化廣場上,張秀琴正和婦女們開心地跳著廣場舞,歡快動聽的音樂響徹全村,老人們在大樹下聊天,孩子們追逐嬉戲,連鄰村的居民,都被吸引過來了,這是連城裡人都羨慕的田園愜意生活。
「以前沒場地、沒觀眾,只能躲在家裡自娛自樂,有勁使不開。」 馬福堂是村上能唱會寫的文藝能人,自打有了休閒文化廣場,區上給配了表演服裝和音響設備,他熱情日漸高漲,聯絡了幾個同樣熱愛文藝小夥伴,在村裡搭起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為了讓村裡人也擁有健康積極的「夜生活」,小岔村委會積極籌措,爭取項目總投資286.44萬元,實施了休閒文化廣場改造工程,並配套完成相關附屬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180萬元,完成場地平整9250立方米,安裝圍欄1950米,完成村道路面拓寬及場地硬化720平方米,鋪設滲水磚180平方米,鋪設鵝卵石路徑260平方米;建成廊亭2處22米,修建擋土牆90米,安裝道牙580組,整修牆面1200平方米;完成衛生改廁84戶,建成村級衛生公廁1座。如今的小岔村,巷道掃得淨淨的,道路修得平平的,環境整得美美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得到了大提升。
回村創業有保障 政策扶智收入高
23歲的米紅軍是小岔村村民,今年,他「麾下」已聚集了3000隻兔子和30頭牛。他的新目標是:「萬隻兔,百頭牛,開啟真正的現代化養殖,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五年前,他從蘭州回到平涼老家,打算自己創業,那時候,一窮二白,養兔養牛全靠自己摸索。「之前,駐村工作隊來徵詢培訓需求時,我以為就是走個過場,畢竟小岔村大規模養兔養牛就我一家,人家也不可能為了我一個人專門進行培訓。沒想到是,幫扶幹部居然從平涼請來了養殖專家為我一個人進行專題培訓,我很是感動。通過專家手把手培訓,對養兔養牛技術細節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對我以後的養殖事業有很大的幫助,更堅定了我擴大養殖規模的信心。」米紅軍激動地說道。因為養殖管理技術不科學而吃過虧的米紅軍,現在更加注重追求正規化科學化管理。去年7月,崆峒區上楊鄉政府在米紅軍養殖產業的基礎上成立了集養兔、養牛、養羊、花椒種植於一體的鴻森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帶動村裡的4家貧困戶入股,為形成全鄉規模化養殖產業打下了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為了推進精準脫貧攻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為貧困群眾建立「造血」細胞。小岔村委會積極聯繫崆峒區人社局,針對有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分批次開展就業培訓,圍繞理論基礎、模擬訓練和創業實踐等展開教學,結合「網際網路+」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對貧困戶進行網絡創業專業化指導和系統化訓練,幫助貧困戶建立起了網際網路創業思維,了解了網絡創業原理和創業流程,熟悉網絡創業主流平臺、模式特點及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網絡創業能力,昔日的「蒸饃」小夥米紅軍已經變身「兔主播」,過上了「牛」日子。
大病壓不垮信念 小康路上有你我
「政府政策好,工作隊的人也關心我,鼓勵我,兩個孩子還指望我呢,我不能放棄。」村民王繼紅經常對自己說。王繼紅今年41歲,和妻子史亞萍一起打理著家中的12畝地。近年來,無公害蔬菜走勢看好,為了增加收入,王繼紅勻出2畝地種植蔬菜。2012年夏天,外出賣菜的王繼紅在崎嶇的山路上發生車禍,右腿截肢,意外一下子壓垮了一家人,失去右腿的王繼紅也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在家裡自暴自棄。2014年底,考慮到王繼紅的實際情況,王繼紅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多次上門,積極為他辦理了殘疾證,申請了輪椅並鼓勵他一定要鼓足信心,好日子還在長著呢。想起孩子,王繼紅終於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開始籌謀著怎麼賺錢,怎麼過上好日子。現在,家裡還養了三頭牛,兩頭豬,日子也越過越好。
人人都說: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疾病已成為橫亙在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在小岔村的扶貧工作中,工作隊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從思想上、精神上幫扶,幫助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樹立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鬥志。在精神層面進行幫扶,提高他們致富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力,做到扶貧先扶「志」。
小岔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李敏說:「我們一天天看著小岔村在變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著他長大,看著他越來越好,我們也堅信,小岔村的明天會更美好!」(朱元軍 李小剛)
來源:平涼日報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飲水思源】崆峒:從小岔村到「不差」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