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飲水思源】崆峒:從小岔村到「不...

2020-12-23 澎湃新聞

初秋時節,走進崆峒區上楊鄉小岔村,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門前屋後乾淨整齊,人畜分離棚圈整齊劃一,層層疊疊的坡耕地,奔流婉轉的小岔河,平坦綿延的沿河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小岔村現在的真實寫照。

長期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王禮滄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說:「政府幫我們危房重建,路也修到了家門口,現在是有房住、孩子有工作,窮日子總算熬出頭啦!」小岔村是崆峒區上楊鄉的一個回漢雜居村,昔日的小岔村,交通落後、村容破舊,耕地大都是坡耕地,是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加上小岔和「小差」音同,貧窮、落後常常成了這個村的「代名詞」。自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小岔村每一位貧困戶的收入都得到了穩步提高,小岔村的脫貧之路也走得越來越寬,群眾的日子也愈發紅火了起來。

村容村貌換新顏 村民生活美滋滋

夜幕初降,在小岔村的休閒文化廣場上,張秀琴正和婦女們開心地跳著廣場舞,歡快動聽的音樂響徹全村,老人們在大樹下聊天,孩子們追逐嬉戲,連鄰村的居民,都被吸引過來了,這是連城裡人都羨慕的田園愜意生活。

「以前沒場地、沒觀眾,只能躲在家裡自娛自樂,有勁使不開。」 馬福堂是村上能唱會寫的文藝能人,自打有了休閒文化廣場,區上給配了表演服裝和音響設備,他熱情日漸高漲,聯絡了幾個同樣熱愛文藝小夥伴,在村裡搭起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為了讓村裡人也擁有健康積極的「夜生活」,小岔村委會積極籌措,爭取項目總投資286.44萬元,實施了休閒文化廣場改造工程,並配套完成相關附屬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180萬元,完成場地平整9250立方米,安裝圍欄1950米,完成村道路面拓寬及場地硬化720平方米,鋪設滲水磚180平方米,鋪設鵝卵石路徑260平方米;建成廊亭2處22米,修建擋土牆90米,安裝道牙580組,整修牆面1200平方米;完成衛生改廁84戶,建成村級衛生公廁1座。如今的小岔村,巷道掃得淨淨的,道路修得平平的,環境整得美美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得到了大提升。

回村創業有保障 政策扶智收入高

23歲的米紅軍是小岔村村民,今年,他「麾下」已聚集了3000隻兔子和30頭牛。他的新目標是:「萬隻兔,百頭牛,開啟真正的現代化養殖,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五年前,他從蘭州回到平涼老家,打算自己創業,那時候,一窮二白,養兔養牛全靠自己摸索。「之前,駐村工作隊來徵詢培訓需求時,我以為就是走個過場,畢竟小岔村大規模養兔養牛就我一家,人家也不可能為了我一個人專門進行培訓。沒想到是,幫扶幹部居然從平涼請來了養殖專家為我一個人進行專題培訓,我很是感動。通過專家手把手培訓,對養兔養牛技術細節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對我以後的養殖事業有很大的幫助,更堅定了我擴大養殖規模的信心。」米紅軍激動地說道。因為養殖管理技術不科學而吃過虧的米紅軍,現在更加注重追求正規化科學化管理。去年7月,崆峒區上楊鄉政府在米紅軍養殖產業的基礎上成立了集養兔、養牛、養羊、花椒種植於一體的鴻森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帶動村裡的4家貧困戶入股,為形成全鄉規模化養殖產業打下了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為了推進精準脫貧攻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為貧困群眾建立「造血」細胞。小岔村委會積極聯繫崆峒區人社局,針對有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分批次開展就業培訓,圍繞理論基礎、模擬訓練和創業實踐等展開教學,結合「網際網路+」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對貧困戶進行網絡創業專業化指導和系統化訓練,幫助貧困戶建立起了網際網路創業思維,了解了網絡創業原理和創業流程,熟悉網絡創業主流平臺、模式特點及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網絡創業能力,昔日的「蒸饃」小夥米紅軍已經變身「兔主播」,過上了「牛」日子。

大病壓不垮信念 小康路上有你我

「政府政策好,工作隊的人也關心我,鼓勵我,兩個孩子還指望我呢,我不能放棄。」村民王繼紅經常對自己說。王繼紅今年41歲,和妻子史亞萍一起打理著家中的12畝地。近年來,無公害蔬菜走勢看好,為了增加收入,王繼紅勻出2畝地種植蔬菜。2012年夏天,外出賣菜的王繼紅在崎嶇的山路上發生車禍,右腿截肢,意外一下子壓垮了一家人,失去右腿的王繼紅也失去了生活的動力,在家裡自暴自棄。2014年底,考慮到王繼紅的實際情況,王繼紅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多次上門,積極為他辦理了殘疾證,申請了輪椅並鼓勵他一定要鼓足信心,好日子還在長著呢。想起孩子,王繼紅終於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開始籌謀著怎麼賺錢,怎麼過上好日子。現在,家裡還養了三頭牛,兩頭豬,日子也越過越好。

人人都說: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場大病全泡湯,疾病已成為橫亙在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在小岔村的扶貧工作中,工作隊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送溫暖,更要送志氣、送信心。從思想上、精神上幫扶,幫助因病致貧的貧困戶樹立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鬥志。在精神層面進行幫扶,提高他們致富的自信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力,做到扶貧先扶「志」。

小岔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李敏說:「我們一天天看著小岔村在變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著他長大,看著他越來越好,我們也堅信,小岔村的明天會更美好!」(朱元軍 李小剛)

來源:平涼日報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飲水思源】崆峒:從小岔村到「不差」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 2020-12-1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飲水思源】崆峒:田隊長的扶貧...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不讓一個家庭破碎,老百姓的家庭和睦幸福了,脫貧致富才有意義。」回村部的路上,田紅兵給隊員小郭說道。 打開心更要聚齊心。田隊長嘴邊常掛著一句話:「只有離老百姓的心近了,我們離脫貧致富才不遠了」。 因為心中裝著群眾,群眾都樂意把家長裡短的事情告訴田隊長並請他幫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爛腸路」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華亭:「爛腸路」成了「富民路」 2020-12-12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巧手繡出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巧手繡出新生活 2020-11-05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毛小偉:生豬養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毛小偉:生豬養殖叩開「致富門」 2020-12-08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踴躍種藥發「藥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踴躍種藥發「藥財」 2020-12-09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聚力補短板 繪就新畫卷——正寧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 通訊員 張麗娜在脫貧攻堅中,正寧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扶貧惠農政策落實,突出脫貧成果鞏固提高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抓關鍵,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全縣穩定減貧9488戶3847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35%。強基礎 築牢「民生線」「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住進磚瓦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水至福來布...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水至福來布楞溝布楞溝村新貌。在7年前,這只用幾圈鐵絲箍著13塊木板的木桶,還是村民馬麥志家解決吃水問題的生活必需品。從馬麥志的父親開始,家裡就用這隻木桶,趕著毛驢到十幾裡外的達板鎮馱來洮河水,或是到溝裡搬運苦泉水,或是從自家門口水窖裡打來積蓄的雨水雪水,一桶一桶地搬到家裡。
  • 龍頭村的牛人牛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龍頭村的牛人牛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7-21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王永利:總臺《走村直播看脫貧》直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火熱圖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7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從江蘇徐州出發,兩輛攜帶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的大篷車,走進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脫貧村,挖掘鮮活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展現村民如何突破生存發展困境、走向致富之路的歷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從7月1日起,本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深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各項新成果、新成就。敬請讀者關注。奔騰的飲馬河西岸,廣闊的稻田已泛起淡黃色。得益於飲馬河水的灌溉,吉林長春市九臺區紅光村水稻種植遠近聞名,素有「稻村」之譽。過去,這裡以種稻聞名,卻沒有實現靠種稻致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望著弘德村馬路上行駛過來的公交車和計程車,紅寺堡區紅寺堡鎮黨委副書記、弘德村駐村工作組組長黑茂森介紹說。劉克瑞一家的滄桑巨變  紅寺堡區弘德村C區007號小院,住著脫貧戶劉克瑞一家,6月8日,這座寧靜的小院迎來一位尊貴的客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2020-09-30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放下鋤頭,卻撥動命運的琴弦
    張婷婷出生在確山縣雙河鎮的農民家庭,從小喜歡音樂,可在她印象裡,當時就讀的小學裡唯一的樂器就是一架腳踏琴,整個鎮也沒有一家琴行。  曾經,確山縣的老百姓,也沒幾個人熟悉提琴。但如今,這裡年產提琴約40萬把,造出了中國80%的手工製作中高檔提琴。  農家山鄉竟成了洋氣的「提琴之鄉」,這變化要從第一批丟下鋤頭到北京提琴廠打工的確山農民說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星火朝鮮族鄉:昔日集體農莊 今日風情小鎮
    6月1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來到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一同感受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描繪小康生活的新畫卷。鄉黨委書記南楠深情地介紹了「星火」光榮的創業史和滄桑巨變後說,努力把「星火」打造成黑龍江省東部地區朝鮮族民俗文化中心和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是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民俗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現實選擇。記者走進即將完工的「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項目現場,高12米、長36米磚木結合的寨門十分搶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鎮村公交環線,便民惠民好方便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鎮村公交環線,便民惠民好方便 2020-09-22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彩雲之南:小康路上的最美笑臉
    如果說上面這段話更多是抽象的數字,那麼記者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那一張張掛在鄉親們臉上的絢爛笑容,深深感染和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這正是脫貧攻堅最靚麗的底色,是小康生活最鮮活的註腳,是奮鬥之路最耀眼的光芒。彩雲之南,目之所及,處處山青水綠、天碧雲淨,產業更興旺,日子有奔頭,黨的好政策託起了百姓的好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涯海角村 幸福來敲門
    村口海堤上修建的海岸護欄蔚為壯觀,海岸線上一棟棟現代化的漁民新居拔地而起,村南面800餘畝的養殖池塘碧水微瀾……開展勞動技能培訓,提升群眾創收能力 「今天不賣魚,我要招待客人!」在海角村扶貧養殖基地,李老伯一邊從漁網上摘下活蹦亂跳的黃鯛魚,一邊樂呵呵地對魚販子說,現在有了養魚技術,有錢掙了,不需要再到海裡討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