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昆明高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團結拼搏、紮實苦幹,在揮灑汗水中收穫成績,在克服困難中繼續前進,實現了園區經濟平穩發展,社會事業長足進步。
一是園區經濟規模持續壯大。 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5.56億元,增長11.72 %。主營業務收入2146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1.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13%。新增入園規模以上企業6戶,園區規模以上企業達74戶。保有稅收千萬元、億元樓宇各1棟。外貿進出口23.9億美元。
二是 招商引資任務圓滿完成。 引進市外到位內資135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1.01億美元。聚焦園區生物醫藥大健康、金屬新材料兩大產業開展特色招商,引進了一批新項目。
三是 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昆明中藥廠「中藥現代化提產擴能(二期)」、雲南生物製藥「生物製藥產業基地(二期)」、通盈集團「雙環鉑注射劑及原料藥生產基地」、雲南省貴金屬集團「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凱昆科技製造產業園、昆明拓東「調味品生產廠房」、昆明十一物流「電子商務產業園(一期)」等項目開工。雲南中環金澤「環保產業基地(一期)」、可口可樂新廠搬遷、宇培昆明「電商物流園」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疫苗基地(二期)」等項目竣工。
四是 基礎設施投入持續加大。 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4.46億元。基礎設施PPP項目入選財政部示範項目,並獲財政部最高資金獎勵。
五是 生態園區成效繼續鞏固。 「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示範」通過終期評審。環保投資穩步增長,五項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完成率、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均達100%,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在開發區板塊中排名第一。實施新老運糧河清淤工程,河道斷面水質均達到市政府考核標準,建成雨汙管網8公裡。義務植樹11.2萬株,新增綠地28.22萬平方米。
六是 科技創新再添新的動力。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戶,總數達210戶。發明專利有效量2238件。 「雲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落戶園區。新增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6名、雲南省創新團隊5家。新增「新三板」企業1家。
七是 各項改革措施持續深化。 審議通過改革方案或辦法23個。創新型產業用地(M4)管理制度通過市政府審核實施。「2.5審批」和「容缺後補」經驗在全市推廣。企業開業、變更、註銷實現全程電子化,實施相對集中審批、「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開展「最多跑一次」審批服務,營商環境得到優化改善。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266戶。
八是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城市新增就業39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7%,基本社會保險累計參保24.57萬人。建成保障房1875套並安置入住。「梁王山健康文化節」等活動社會影響面不斷擴大,莊子廻龍寺和化城書院等文物保護單位維修工程按期完成。建成6個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完成馬金鋪衛生院遷址新建。高新區第二幼兒園開園辦學,新增等級幼兒園2所、普惠性幼兒園1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穩步上升。持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建設智慧高新「安全雲」,加強公安信息化,努力提升群眾安全感。生產、消防、交通、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態勢平穩。全力做好「創衛」「創文」迎檢工作,文明氛圍日漸濃厚,拆除違法臨時建築42.09萬平方米,園區環境進一步提升。馬金鋪農業和農村工作健康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14996元,比上年增長12%。投入資金6602萬元,繼續實施「七改三清」工程,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安排東川銅都街道專項資金2150萬元,提供建檔立卡戶轉移就業工作崗位5513個,完成轉移就業503人。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