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春節,如何正確拜祖先

2021-02-25 心之秘

傳統的春節即將來臨,按我們世習的風俗,代代所傳下來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是拜祖先了,這些天媽媽也都在張羅這些事情。

說到拜祖先,少不了燒上一桌子的菜餚,這些代代相傳下來的風俗中,拜祖先多數是用雞、鴨、豬肉、海鮮等等,還有祖先們生前愛吃的一些食物。

因為祖先也是有經過世習的風俗,所以他們在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個念頭,死了要在家裡當祖先,而小時候媽媽告訴我的觀念中,逢年過節就是要多燒好吃的祖先,這樣祖先才會保佑我們。

對於拜祖先的事情,如果家裡父母尚在,那要與父母灌輸一些觀念,拜祖先最好用素的,其實用葷食拜祖先,對祖先並無利益,《地藏經》云:「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人都是想長命百歲,如果為了拜祖先而去殺那麼多的動物,這樣做與佛經中所講是相違背的,是在互相顛倒,輪迴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如《地藏經》所說,這些殺害與拜祭,並不能利益到先人。其實如果父母同意,可以去買一些素雞素鴨來拜祖先。

如果父母不同意,那我們還是先隨順父母的意思來,因為我們人都有先入為主這樣的一個觀念,這些風俗都是人去設定的。對往生者沒有好處,對於我們還活著的人也沒有好處,因為殺生沒有好處。如果可以,我們應該去讀一些佛經,回向給父母長輩這些人,這樣與他們說起來話,也好溝通,我們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煩惱。

在拜祖先時,可以給他們讀誦《心經》,這個最簡單,因為在拜祖先這段時間不長;如果拜拜時間會比較長的,就可以給讀誦《佛說阿彌陀佛》回向祖先,要給他說佛法,勸他要離開六道輪迴,去往西方極樂世界跟隨阿彌陀佛修學正法,早證菩提。

還有一個就是燒紙錢的問題,燒紙錢一方面汙染空氣,另一方面燒紙錢,是陰間使用的,有學佛的人都知道,我們並不希望祖先在陰間作鬼,如果還會經常夢到過世的親人,那更要讀些《地藏經》回向給這位親人。拜祖先的慣例,也是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燒紙錢以為祖先能用得到,其實真正能利益到祖先的,卻是去讀佛經回向。因為佛經有功德,甚至用來買燒紙錢的錢款用祖先的名義,拿去寺院去助印佛經,反而更會利益到祖先的。

還有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善惡業種不同,每個家庭中的共業也不同,所以要從自身開始,多讀一些佛經回向,佛經讀進去了,定力智慧跟上來了,我們本身會有一種力量,也知道怎麼與父母溝通交流,慢慢的就能捨去那些無意義的風俗習性。用正知正念去作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讚賞是布施,為作護持

相關焦點

  • 清明祭祖,為什麼中國人覺得祭拜祖先比拜神重要
    一年7個公共假期 —— 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國慶、中秋,其中3個是固定的公曆日期假日,3個是固定的農曆日期假日,剩下一個很特殊,它在公曆和農曆上的日期都不固定,那就是「清明」。之前我們聊端午的時候(點擊閱讀:端午不能說快樂?這才是不懂端午在中國傳統裡的重要意義),曾經有讀者留言問,端午節、春節、中秋節屬於慶祝的節日,而「清明」是掃墓祭祀的日子,不是慶祝,為什麼也叫「節」呢?
  • 茂名鄉村生活習俗,拜神拜祖先
    茂名大多數人都是從福建遷移過來的,既受原福建祖先先人的生活影響,又形成了新的客家文化,這種客家文化在閩粵發展過程中,又受到廣府文化的滲透影響,形成了茂名民間民俗文化流派。就拿說逢年過節的時候,不少鄉村的人家都要燒香拜神,有人說這個是封建迷信的思想,有人說這個是傳統民間文化,因為他們相信拜得神多自有神保佑。不管怎麼樣?就是這個工作,既煩瑣,又要按工序去做足,又不能亂了規矩。
  • 中元節—一炷清香,拜祖先,寄情思!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祭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中元節八拜祖先神靈,一拜身體健康,二拜順心如意,三拜家庭和睦,四拜
  • 印尼華人「過年」拜祖先吃團圓飯:滿滿中華「古早味」
    圖為雅加達唐人街被各種春節節慶用品裝飾成紅色的海洋 林永傳 攝中新網雅加達1月24日電題:印尼華人「過年」:滿滿的中華「古早味」中新網記者林永傳24日,中國傳統「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他數十年僑領生涯致力和堅持的「大事」。圖為西爪哇省茂物市製作舞獅的家庭作坊加班加點,春節臨近舞獅的銷量增加10倍以上。 《印尼商報》供圖 攝「家庭祭拜祖先、除夕夜吃團圓飯,晚上到寺廟張羅安排華人跨夜燒香禮佛事宜」。黃印華說,在中華傳統文化保存較好的棉蘭地區,「過年」是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 ✟因見基督徒不拜祖先而不敢信耶穌,結果他們與其祖先去的「地獄」永遠受苦!
    三是基督教不可拜偶像,反對祭祖。國人酷愛拜偶像,難以脫離,且十分迷信,習慣祭祖。基督教不可拜偶像和祭祖,大大幹犯了孝敬祖先的傳統思想,這是最大的攔阻。        俗語說:「百行孝當先」。對國人而言,不拜祖先就是不忠不孝,無父無君,自然引起了以孝立國、以孝治天下的中國人深大的惡感。唐朝(635年)大秦景教傳入中國,允許華人祭祖,信者不少。
  • 印尼華人「過年」拜祖先吃團圓飯:滿滿的中華「古早味」
    圖為雅加達唐人街被各種春節節慶用品裝飾成紅色的海洋 林永傳 攝中新網雅加達1月24日電題:印尼華人「過年」:滿滿的中華「古早味」中新網記者林永傳24日,中國傳統「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他數十年僑領生涯致力和堅持的「大事」。圖為西爪哇省茂物市製作舞獅的家庭作坊加班加點,春節臨近舞獅的銷量增加10倍以上。 《印尼商報》供圖 攝「家庭祭拜祖先、除夕夜吃團圓飯,晚上到寺廟張羅安排華人跨夜燒香禮佛事宜」。黃印華說,在中華傳統文化保存較好的棉蘭地區,「過年」是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 大年初一祭拜祖先
    【春節為什麼祭祖】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
  • 年兜,祭祖先,拜天公.
    →點選「設為星標⭐️」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戊戌年的除夕遇上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舊年的結束,新春的開始年的起源本是古人在歲末穀物成熟之際酬謝神明、祖先的儀式逐漸衍化成人神共享的節日慶典閩南人年兜前的忙碌為的就是這日的儀式感
  • 從尾牙到元宵八個你該拜一拜的臺灣神明全攻略!
    傳統家庭的廚房通常會供奉灶神,主管一家人的平安,及觀察家中各人的行為,傳說灶神上天庭後,會向上帝稟告他這一年在人間所觀察到的是是非非人們就會開始在灶神升天這一日準備豐盛牲禮祭祀,讓灶神多說些自己的好話。
  • 萊州春節祀神老風情:堂屋中間供祖先!
    舊時,萊州民間同國內其它地方一樣,都信仰天神、地祇、人鬼,並按時祭祀這些神靈,尤其是春節期間,更為虔誠和認真。        一進臘月門,人們就開始準備祭神的事情了。首先是「請」(購買)神像,如灶王、財神、菩薩、張仙等畫像;其次是購置祭器和祭物,如蠟臺、香爐、紅燭、香紙等。
  • 超實用的春節傳統英文介紹
    春節是中國人心中最具份量的傳統節日,如果你在春節的時候不小心撞上個老外,那是不是怎麼也得介紹一下咱春節的習俗呢?快來學習學習吧~春節,也被稱為農曆新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就如同西方的聖誕節一樣,春節是一家團聚的日子。The Spring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Chinese Lunar New Year.
  • 為什麼要拜祖先
    正是為了表達子孫的感恩與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歲至中元祭祖先,皓輪寄淚化冥錢。」自古以來,民間都認為中元節是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祖先這個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它是中國傳統農業宗法社會的產物,而且一直在民間的族譜、神主牌、墓碑、祭祀活動以及人們的思想裡延續至今。對祖先的祭祀源於古老的祖先崇拜,這個觀念的產生和靈魂信仰有關。
  • 大年初一祭拜祖先 意義非凡歷史悠久
    年初一祭祖的深遠意義  祭拜祖先,通俗來說,對於有的家庭就是上墳掃墓。這是一項神聖而有意義的民俗活動。很多家庭現在依舊如此。
  • 過年如何祭祀祖先
    祭祀先祖是春節左右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財神爺、太歲神等。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之心,是形成眾生道德意識非常重要的基礎。
  • 春節期間:過年拜神怎樣拜 記得要說好話,來年「鴻運當頭」​
    過年拜神怎樣拜一拜玉皇大帝(又稱「天公」)時間:除夕子時(前一天晚上11點~凌晨1點)開始至午時(11點∼下午1點)之間。金紙:天尺金(天公金)、壽金、四方金、福金。禁忌:玉皇大帝是地位最高的神,放供品之前,可將供桌墊高,而且拜的時間要最早,以示尊敬,切記不可晚於拜地基主或祖先。【小知識】祭拜三牲一定要用雞、豬、魚嗎?三牲只是一個說法,古代的五牲還包括全豬、全牛、全羊,現代人難以準備得如此周到,因此心誠即可;另外,三牲種類不限,鴨、鵝、甚至海鮮類都可,但有些人會避掉蝦,因蝦的臺語音有倒楣的意思。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潮汕拜老爺1「拜老爺」是潮汕人祭拜祖先、神明,特有的傳統習俗。祠堂、神廟作為「報本返始」孝思的吉祥之地,潮汕「拜老爺」傳統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血緣倫理、宗族觀念、祖先崇拜、倫理道德等,是重要的民間傳統文化體現。
  • 中國人為什麼要拜祖先
    祖先這個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它是中國傳統農業宗法社會的產物,而且一直在民間的族譜、神主牌、墓碑、祭祀活動以及人們的思想裡延續至今。對祖先的祭祀源於古老的祖先崇拜,這個觀念的產生和靈魂信仰有關。原始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不滅,靈魂具有自然精靈那樣的超自然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成員,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就出現了祖先崇拜。
  • 柞水民民俗:過年祭祖拜四方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幾千年的文化積累和沉澱,形成了各地豐富多彩的年俗,彰顯著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位於秦嶺以南的柞水,年俗內容也非常豐富,有敬天祭地、拜祖訪友等民俗活動,其中,「過年祭祖拜四方」最具民俗特色。
  • 春節是幾月幾日 農曆新年節日起源及傳統民俗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
  • 如何正確的祭拜財神? 又有什麼禁忌?
    現在年輕人對中國傳統習俗愈來愈不清楚,大多隨著長輩有模有樣的拜一通,但卻不知其道理。民俗專家表示,祭祀財神有其正確方式,在家祭祀與赴廟宇祭祀方法有所不同,不能胡亂引用,反而招財不成。財神爺並非只單一神祇,可分為正財神、偏財神、文武財神,不同財神各有其管轄範圍,除一般地方財神,如土地公外,賴國光也建議,可依照不同職業別祭祀不同的財神,如需要開疆闢土之業務可拜關公、寒單爺等武財神,而較為文靜的內勤工作者可拜範蠡等文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