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祭拜祖先

2021-02-13 郭子儀故裡

點擊上面「功蓋天下 再造唐室」的 郭子儀故裡 關注

唐 汾陽王郭子儀故裡—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蓮花寺鎮忠義村(原西馬村)

          2018年大年初一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郭軍旗、郭江波、郭曉軍、郭佔良等宗親到忠武祠祭祖,祭拜我們偉大先祖郭子儀。

       

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蓮花寺鎮忠義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758年,進位中書令。759年,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公元762年,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公元763年,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被再度啟用,任關內副元帥,再次收復長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

公元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春節為什麼祭祖】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種鬼神二類。祭祀乃起源於商朝,商人認為鬼神有很大的權威,能夠決定人們的命運,所以他們十分崇敬鬼神。他們把鬼神分為天神、地碉、人鬼三類,且以人鬼-祖先為祭拜的主要對象。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了,靈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禍、賜福與子孫,因此他們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誠祭祀。這種崇拜祖先的觀念一直延續,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

中國人多承襲了祭祖的傳統。祭祖是基於很複雜的心理作用。其心態有以下三種:

一、由於對亡靈的懼怕,惟恐若沒有好好祭祀祖先,他們就會作祟並懲罰子孫。

二、為著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蔭庇子孫,並為子孫解決難處。

三、受儒家影響,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郭子儀故裡: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蓮花寺鎮忠義村(原華縣蓮花寺鎮西馬村)


(圖3 二維碼)郭子儀故裡新浪微博  官方 

註:長按上圖(1、郭子儀故裡微信公眾平臺 官方 2、郭子儀故裡網 官方3、郭子儀故裡新浪微博 官方)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

聯繫人:唐汾陽王郭子儀故裡會長  郭軍旗

聯繫電話:13379348888

微信號:13379348888

郭子儀故裡網站執行總編:郭海軍

聯繫電話:18725369058

微信號:18725369058

財務:郭春霞

聯繫電話:18091331966

微信號:18091331966

郵箱:1325576408@qq.com  

相關焦點

  • 清明節來了,我們在家如何祭拜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祭拜祖先是中國傳統清明文化不可缺少的活動。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我們開始思念已故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無法翻山越嶺祭拜祖先,也無法到公墓陵園祭拜先烈,網上祭拜又顯得孤單和冷清。很多人選擇在家裡祭拜先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 甘肅慶陽,鎮原平泉,寺府南李過年祭拜祖先的習俗
    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人們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叩拜神靈,其實就是給祖先、諸神拜年。小編帶你來了解甘肅慶陽,鎮原平泉過年祭拜祖先的習俗!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過年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
  • 中國人每年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
    有外國人在網上問:「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 而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說:他們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仍活在人心裡。傳說在春秋時期,有個晉國公子重耳流亡於國外,因為飢餓而昏迷過去。
  • 【祭拜祖先】這樣超度祖先,功德最大(宣化上人)
    給我們過去的父母、祖先哪,解開這個倒懸。我們哪一個人也不知道我們過去的父母祖先是有功啊,或者是有過;有功的固然是或者生到極樂世界或者生到天上去,或者又生在人間做總統、做皇帝,這都沒有一定的。那麼要是有過呢?
  • 4.5是祭奠祖先的日子,你們去祭拜的時候通常需要帶什麼東西呢。
    每當到清明節的時候大家的心情都是灰暗灰暗的,因為清明節是大家去祭拜祖先的日子!在清明節當天,連老天爺都被感動了~~一直哭個不停,本來掃墓的時候就非常困難了,在加上下著雨簡直就是難上加難了~~~~大家一定會問,清明節為什麼會下雨呢?
  • 原創散文:祭拜祖先,是對生命的敬畏,對未來的期許
    祭拜文| 外太空的讀書人一年之中的祭拜是很頻繁。這樣的祭拜,在村莊裡早已成為常態,並不需要聲勢浩大到人盡皆知,人們靜悄悄地祭拜,然後離去。等到村裡人再去祭拜時,看見新掛上的紅燈籠、看見還未被風吹散的菸灰,總能會心一笑:「呀,他(她)已經來過了啊。」對於祭拜,少年時候不大懂,彼時我已接受了一些淺顯的教育,既然靈魂是不存在的,那為什麼還要去做無所謂的祭拜呢?
  • 家裡不順或者外出經商,都應祭拜祖先,請求祖先保佑!
    以前的人遇到事情,比如家裡有什麼不順或者外出經商的都會先去祭拜祖先,請求祖先保佑他們度過難關,或者保佑他們平安外出。
  • 中元節:祭拜祖先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附祭祖流程)
    那父母祖先就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根!我們澆水的時候,要連根一起澆,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家族興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不是開玩笑的。人的福報來自於哪兒?來自於孝順父母,這是第一條。我家供奉有祖先的牌位,我為什麼相信這個?
  • 萬氏宗親祭拜處!願先祖恩澤萬代!請在祖先面前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祭拜先祖,祭祖用來表達先祖的感恩戴德、緬懷先祖、心懷感恩之情!        讓我們萬氏子孫後裔一起祭拜我們的先祖,感恩先祖的功德,保佑萬氏子孫後裔萬代繁榮昌盛,人才輩出,萬載榮昌!一起祈福!一起祭拜吧!
  • 臺灣新竹羅兆勲帶領家人回到水唇鎮官倉寨尋根問祖和祭拜緬懷祖先
    > 2019年清明節之際,水唇鎮高塘村官倉寨幹臣公後裔十四世祖乾標公遷臺灣族裔二十代裔孫羅兆勲,帶領在臺灣新竹的家人,回到官倉寨尋根問祖和祭拜祖先
  • 祭拜怎麼用?讀者反映「到三平寺祭拜」用詞不當
    編讀往來祭拜怎麼用 你分得清楚嗎?  熱心讀者反映,「到三平寺祭拜」用詞不當,海都記者特邀專家學者解答近日,熱心讀者「漳州林鎮雄(歐陽)」@海都微漳州,指出本報4月26日A1版《媽媽臨時換座 兒子車禍中倖存》一文中,「(他們)從廈門到漳州平和三平寺祭拜」,「祭拜」一詞使用不當。  一石激起千層浪,海都漳州採編群因此炸開了鍋。入行七八年的老記者說:「我覺得這個讀者說得挺有道理的」;首席女記者斬釘截鐵表示認同,「這裡用祭拜不是不妥,是不對。
  • 過年如何祭祀祖先
    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還有的地方還叩拜玉皇大帝(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財神爺、太歲神等。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之心,是形成眾生道德意識非常重要的基礎。對天地神靈和祖先的感恩,是眾生義務觀和天職觀的重要精神來源。
  • 我們給祖先供奉的供品,祖先能收到嗎?
    那麼大家在祭拜祖先的同時,可曾注意過一些禁忌和避諱,使得原本祈福求運的活動,成為揮之不去的煩惱。清明節怎樣祭祖才最合禮數呢?下面就為大家揭曉答案。人們都知道,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先祖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呢?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由春天進入夏天的階段。古人認為,這段時間是一年當中天地之氣最為清明的時候,陰陽之氣最為調和。
  • 新年祭拜,重在修恩田
    新年來了,很多地方都有祭拜的傳統,有的道友問,這樣的祭祀、祭拜有沒有意義,或者如何祭拜才如法,才得益?大家一定要明確,新年的祭拜是很有意義的。我們學佛的人,常說要修三田報四恩,新年祭祀,其實就是修的恩田,重點報父母恩,當然也不離師長恩、眾生恩。大家都懂得,父母生我、養育我、愛撫我、提攜我,受的苦很大。
  • 【佳節吉日】清明節祭拜祖先的禮儀與忌諱
    墳地既然能管我們五代,最好拿五種水果。實在不方便,拿一種也行,千萬不要偷懶。         第三,備糕點。水果代表陰,糕點代表陽。祭祖,一般要備水果和糕點這兩樣。給祖先上墳祭肉,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過去祭天、祭地需要三牲五畜,比較神聖。我們的祖先沒有達到天地的功德,也沒有天地那麼大的福報,所以供肉、供血性的東西是對祖先不敬。
  • 他們祭拜誰?
    傳說,第六代雄王到了晚年,想在兒子們中間挑選一個繼承人,為了考驗兒子們的人品才能,六世雄王就把兒子們都召來,給他們布置了一個特別任務:「春節快要到了,誰能夠找到有意義的美食祭拜祖先,我就把王位傳給誰。」雄王的第十八位兒子叫節遼,性格和善,很有道德,非常孝順。由於母親早逝,沒人指導,節遼一直很擔心,不知該向雄王遞送什麼食物。
  • 客家人的二次葬習俗:遠古的繼承和對祖先的敬畏
    筆者是一位廣西客家人,從小就聽長輩說,我們從廣東遷移而來,而廣東的祖先又是從北方遷移過來的。 而這之上更遠的祖先從何而來,族中長輩也說不清楚。筆者爺爺曾是全村祭祀祖先時的誦經人,常和筆者談及,故筆者得以知曉。一、頭葬時間3-5年頭葬,又稱一次葬。客家人在先人去世後,會停屍守靈三日,下葬起一年內不得祭拜。
  • 《千字文》人類篇20|為什麼祭拜不可以用番茄、釋迦?
    千字文》小課堂,和中國古代的祭祀禮儀有關:dí   hòu   sì   xù jì  sì  zhēng  cháng嫡後嗣續祭祀烝嘗qǐ  shǎng  zài  bàisǒng  jù  kǒng  huáng稽顙再拜悚懼恐惶【解釋】子孫一代一代向下得傳續,按時祭祀請求祖先多佑庇
  • 陝西河南再起紛爭:公祭黃帝,誰才是祭拜正統?
    祭祀祖先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祭祀的典禮,提醒著後世子孫不可忘祖、不可忘本。 一般,祭祀往往會選擇在祖先的墳墓旁進行,因為在人們看來,那是離祖先的靈魂最近的地方,子孫的虔誠才能更好地被祖先知道,不過,這只是一種選擇,對更多的歷史名人
  • 裝甌祭祖:緬懷祖先慶賀添丁
    用各種熟食,堆成錐形體的肉山,祭拜先祖,感恩祖先,慶賀添丁,稱之為裝甌。廈門同安的裝甌祭祖習俗,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每年元宵,用食物堆高呈塔狀的「肉山」是當地祭祖的「特別裝備」,格外壯觀。這一天,從這裡出去的宗親不管多遠,都要趕回來,磕個響頭。2017年,這一習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於他們來說,祭祖活動,不僅是簡單地緬懷祖先,還以此將血脈相連,締結親情,至今延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