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犯了個大錯,致使南京快速淪陷,10萬大軍像風一樣被吹散
推薦語: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大家在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裡面不懈鬥爭得來的,是點點滴滴的汗水和鮮血匯聚了如今的強大。曾經的中國因為自己太過於弱小,遭受了強國的欺凌,那時的中國風雨沉浮,中國同胞們也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是那些覺醒者喚醒了還在沉睡的同胞,帶領他們據理力爭才有了現如今的美好。在過往的歲月當中,帶給我們痛苦最深的就是日本侵略者。
失去的領土我們可以奪回來,然而失去的生命,無論怎麼樣都彌補不了,時光不斷流逝,但是根本就無法抹平我們的傷痛,在那斑駁的記憶當中,留下的是那麼痛的回憶。在南京有一座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個紀念館裡面所紀念的都是死於日寇手下的中國同胞。我們承認那時候的中國非常的落後,非常的弱小,但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以殘害百姓作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辜的,為什麼要平白無故的成為戰爭的陪葬品?曾有人說81年前南軍守軍潰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此人犯了這個錯誤,那麼到底他犯了什麼錯誤呢?
1.日軍大舉攻進南京城
當時為了攻佔南京,日本已經做好了非常詳細的攻佔方案,對南京虎視眈眈的日本人,當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切斷中國南京守軍的退路。對於南京的戰場地理,日軍已經有了明確的了解。所以當時才會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對南京實施戰役包圍,而北面他們只要控制了長江江面和對岸的浦口,中國守軍沒有任何進行戰場迴旋以及是撤離的可能。在日本人的布置之下,中國守軍在南京周邊的緊急布防形同虛設。
日本侵略者從12月3日開始正式攻擊,在4天之後就突破了中國守軍的狙擊,當時日本侵略者從三面同時推進到了南京外圍的第一道防線。在日本侵略者兵臨城下的時候,中國守軍坐以待斃,根本就沒想要要同敵人奮戰,中國守軍迅速收縮外圍防線退守城郭,可是這麼做不就等於被敵人僅僅包圍在了孤城當中嗎?
在12月7日凌晨,日軍在開始向南京城的第1道防禦陣地展開了猛烈的攻擊,雖然守軍已經進行了反擊,但是因為中國軍隊的行動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日軍的後續部隊已經從突破口投入作戰。當時第66軍的湯山陣地和第41師的棲霞山陣地遭到了日寇的猛烈攻擊,所設想的三面合擊的計劃根本就沒有辦法實現,後來隨著日軍增援部隊的趕到,守軍受到了更加猛烈的反撲,馬基山陣地再次失守,第36師預備二團陷入了日軍的包圍。
2.因為唐生智提出誓死不降,導致死傷慘重
12月8日各路日軍繼續收緊對南京的合圍,眼見日軍全面逼近南京城,衛戍軍長官部命令中國守軍全部退守城郭陣地。當時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如果在當下中國軍隊迅速改變死守戰術,傾盡全力進行有序的突圍的話,那麼可能避免中國10萬守軍覆滅的厄運。然而在當時中國守軍並沒有任何突圍的跡象,他們只是一再的壓縮防線,到了 12月9日拂曉時分,日軍第16師行進至麒麟門和滄波門,在當時日軍飛機向南京城裡面投撒了日軍華中方面司令官的勸降書。當時唐生智已經做好了誓死不降的打算,他下令禁止大家渡江。就是因為他的命令,導致無辜百姓慘死。
當然那個時候中國守軍並沒有就這樣任其宰割,也是做出過反抗的,第156師官兵曾向日軍發起了襲擊,可是在日軍強大的火力面前傷亡極大,衝在最前面的敢死隊員無一生還。在12月11日的時候,日軍使用了毒氣彈,當時雙方陷入了一種生命已經無關緊要的瘋狂狀態之中。也是在這一天,日軍渡過長江,急促的向浦口運動,中國南京守軍的唯一退路眼看就要被截斷了。
南京外圍的主陣地在兩天之內丟失,當時蔣介石已經開始考慮放棄南京,然而唐生智卻提出要死守南京。其實當時唐生智以及他的部隊還是有生還的可能的,然而就是因為他誓死要守衛南京,導致死傷更加的慘重。
3.唐生智犯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錯誤
在當時唐生智還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也是這個錯誤,導致南京守軍潰散。當時他允許第七十四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教導總隊北渡長江突圍,這條命令給其他部隊不按計劃各自突圍提供了藉口,也因此南京守軍的混亂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局面。南京守軍各部隊獲悉撤退命令之後,在沒有協同,沒有掩護,也沒有任何部署的情況下,大家開始紛紛撤逃,但是絕大多數的將領根本就沒有落實突圍計劃,所以在當時有很多人並不是被敵軍殺死的,而是在撤逃的時候被踩死。
當時第十軍在獲知撤退命令之後,立刻放棄了所有的陣地,經安徽去了江西,但是其實這支部隊當時所擔負的是掩護南軍守軍撤退任務的部隊,說到這大家是不是都覺得非常荒唐?在當時為了防止部隊私自撤退,所有的船被上繳,那些無船可乘的官兵,他們有的抱著木筏向對岸划去,有的乾脆直接跳入江中遊走,而當時敵人的軍艦早就已經在江面上橫衝直撞了,被打死或者是被敵人軍艦撞翻的漂浮工具而淹死的人不計其數,就這樣子鎮守南京的10多萬大軍像風一樣被吹散了。
這一場戰爭的失敗是多方面造就的,在政治上南京的過早失手,在世界輿論當中,對於國民政府以及中國軍隊的形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在軍事上,中國統帥部雖然已經從戰略上意識到了持久作戰的正確性,可是在戰場執行方面卻一味的在防禦,導致整個作戰指揮紊亂,計劃步驟準備不足,而當時因為缺乏應對能力以及團體協作能力,把撤退變為了潰逃。
總結:一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總是會非常的緊張,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我們總要分清孰輕孰重,縱然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可是為了國家,我們的生命是不值一提的,只有保護好了國家,中國才能夠千秋萬代。唐生智選擇死守南京固然讓人敬重,但是也正是因為他下達的錯誤命令,才使得南京守軍潰散,對於他,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唐生智》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