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的千年恩怨:原來朝鮮也曾入侵日本!

2020-12-23 煮酒君

"一衣帶水",這個成語使用最頻繁的用法,大抵就是形容我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關係。而對於朝鮮和日本的關係,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日本侵略朝鮮。畢竟侵略朝鮮,在古代日本甚至算是一項長期"國策",相關事件多不勝數。

但你可知,被日本當成"軟柿子"的朝鮮,也曾主動向日本發起入侵?

這場入侵,在朝鮮被稱作"己亥東徵( )",在日本則名為"應永外寇(応永の外寇)"。

而從狹義上理解,這場侵略戰爭發生在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也就是己亥年,即日本應永26年。所以單單是這場戰爭的名字,就說明了它的發生時間和性質。但這畢竟不是一場獨立於朝鮮或日本歷史的戰爭,所以要搞清楚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還得回到當時的東亞歷史。

01日本倭寇對朝鮮長期侵擾

互為鄰裡的古代中國、日本和朝鮮,隨著中國文化的輸出而不斷加強著聯繫。在中日海路發展出規模以前,朝鮮一直是日本入華的重要途徑。許多中國文化,也是經由朝鮮傳入日本的。

但對於古代日本而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儘管朝鮮在促進日本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日本還是長期將朝鮮視作"假想敵",乃至"盤中餐"。且這種觀念,直到近現代都還是日本對待朝鮮的重要思想。

而"上梁不正下梁歪",古代日本的中央都對朝鮮虎視眈眈,那麼不受管控的倭寇就更是把朝鮮視作一塊近在咫尺的"肥肉"。因而在元末明初,就曾有不堪倭寇侵擾的朝鮮人費勁千辛萬苦,向中國學習火藥技術,隨後用於對抗倭寇。

可以說,對於古代朝鮮人而言,日本,至少說日本倭寇,著實是讓他們深惡痛絕的存在。如果倭寇對國家和百姓一而再再而三地騷擾,那朝鮮顯然會"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02對馬國撞上了朝鮮的"槍口"

那麼忍了倭寇那麼久的朝鮮,又怎麼會在永樂十七年(1419)對日本出手呢?這其實和朝鮮東徵的直接對象——對馬國,有莫大聯繫。

對馬國,其實就是日本的一個州。它位於日本海峽,夾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之間,因此是日本對外貿易的重要中轉站,也是倭寇侵擾朝鮮的"前線"。

按行政區劃,對馬國應當由日本中央,也就是當時執掌大權的室町幕府管理。但十五世紀初,室町幕府已步入末路,對地方的控制也自然減弱。遠離京畿又處在邊界的對馬國自然成了"脫韁的野馬",被混跡於此的三六九教之人搞得烏煙瘴氣。

而這一時期的朝鮮,為了減少直接衝突造成的損失,對這些為非作歹的倭寇也採取了以米糧換"和平"的綏靖政策,甚至允許倭寇在朝鮮銷售從中國非法奪來的物資。所以在己亥東徵爆發前,朝鮮和對馬國其實維持著微妙的"合作"關係。

朝鮮的退讓,自然是不會退到對馬國大肆侵犯朝鮮利益的紅線之後的。在朝鮮出兵東徵的同一時段,日本倭寇在遼東半島與明朝軍隊也進行了一場惡戰,即"望海堝之役"。一開始明朝並無與倭寇大規模對戰之意,但朝鮮使者多次向明朝廷發出警告。所以明成祖最終還是下令加強重點地區的海防。結果中日還沒打起來,朝鮮就發現大量倭寇船隻出現在朝鮮西南近海。且這些船隻很快靠岸,朝鮮全羅道遭到劫掠,一些官船也被焚毀。同月,臨近另一地也遭倭寇洗劫。

雖然這群倭寇向朝鮮朝廷解釋,說他們本想從對馬國出發去騷擾中國,但無奈物資不足,不得已"叨擾"朝鮮,但朝鮮朝廷還是對此高度重視。可朝鮮從君主到重臣本就對倭寇積攢著怨氣,此時倭寇又來這麼一個傷害朝鮮利益的舉動,因此主動出徵對馬國很快就從提議變成了正式命令。

03朝鮮對明朝徵日的假想

永樂十七年(1419)六月十九,227艘軍艦、17285名將士和足夠他們食用65的軍糧,一起從朝鮮奔赴對馬國。次日,尚無防備的對馬國就被攻破。

而在朝鮮出兵大捷的同時,明軍在望海堝之役中也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所以原本打著將對馬國佔為己有的念頭的朝鮮,很快就生出了退意。

一方面,朝鮮知道,無論朝鮮和日本鬥到什麼地步,中國在三國裡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另一方面,元朝曾侵略日本,且幾乎滅掉日本。而此時因為倭寇的關係,明朝與日本的朝貢也暫停。所以朝鮮以為明朝會以望海堝之役為起點,如元朝一樣出兵徵日。於是已經佔領了對馬國的朝鮮,因為擔心最終成為明朝的敵人,便準備在明朝徵日前班師回朝。

但事實證明,朝鮮確實是想多了。明朝政府雖不滿倭寇,但也沒有元朝那般強大的徵服欲。望海堝之役的勝利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到日本倭寇,給沿海地區一個短暫的安寧,這就已經讓明朝滿足了。只可惜朝鮮與明朝對彼此的種種想法不夠了解,再加上室町幕府派出正規軍隊奔赴對馬,朝鮮也打了些敗仗,所以誤打誤撞之下,己亥東徵以朝鮮主動撤出對馬結束。

己亥東徵,就這麼成了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對日本的大規模主動出擊。雖然戰爭以朝鮮撤離收尾,但卻使得朝鮮和日本在並無中國主導的情況下達成了聯繫,使得東亞的秩序走入了一個新階段。於朝鮮而言,這或許比得到一個小小的對馬國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日韓千年恩怨史,比喪屍劇精彩多了
    若從歷史視角追溯日本列島與朝鮮半島「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似乎更有助於我們理解日韓關係的內核。不安的種子——古日本與朝鮮半島的交往從地理環境來說,朝鮮半島作為大陸文明流入日本列島的橋梁和中轉地,在日本歷史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都聽說過日本侵略朝鮮,但你知道朝鮮也曾入侵過日本嗎
    作為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鄰國,歷史上的朝鮮可沒少受日本欺負。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每次朝鮮被日本欺負時中國自然都會替朝鮮出頭。無論是唐朝幫助新羅抵抗日本、百濟聯軍的白江口之戰還是明朝萬曆年間中朝聯合對抗日本的萬曆朝鮮之役,因為背後有中國老大哥的存在,受了欺負的朝鮮總是有機會能還手打回去。
  • 歷史上朝鮮日本恩仇錄:六次大戰勝負3:3,曾打到日本投降納貢
    現代的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朝鮮、韓國,雖然比較友好,但是在歷史上,日本人侵入朝鮮半島的記錄可不在少數。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四周環海,和它最近的地方就是朝鮮,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好鄰居的交情比遠方親戚要可靠,但是日本這個"好鄰居"可沒少對朝鮮做缺德事。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歷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朝鮮,而朝鮮基本上沒有侵略過日本。同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每次朝鮮都顯得不堪一擊,最終都是在大陸中原國家的幫助下,朝鮮才把日本打敗,把日本趕出朝鮮半島,解除危機。這樣的情況,歷史上有三個時期最典型。
  • 越南、朝鮮相繼廢止漢字,與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
    越南、朝鮮相繼廢除漢字,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越南、朝鮮和日本,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雖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朝代不斷更迭,附屬國也時常反覆,但越南、朝鮮以及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學習卻從來沒有中斷過,漢字也因流入這三個國家。後來,越南和朝鮮相繼將漢字廢除,和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卻至今還在使用漢字。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看看其中的緣由吧!先說越南。
  • 朝鮮半島:從大韓帝國到日本殖民地
    1.大韓帝國韓劇《國王:永遠的君主》中,編劇想像力大開,設計平行世界中的大韓帝國在政治制度上實行君主立憲制,不存在南北分裂,朝鮮半島同屬於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政治首都在首爾,經濟首都在平壤;在經濟上實力雄厚,GDP排名世界第四,在半島北部蘊藏著豐富的稀土資源,掌握著眾多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韓日關係上,仍然延續了日韓長期不和的基調
  • 韓國判日本賠償原「慰安婦」1億韓元,日本威脅點燃兩國外交恩怨
    據路透社1月8日報導,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已經對日本下達判決,要求日本政府對戰時誘拐的12位韓國原"慰安婦"每人賠償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但反遭日本的強烈譴責。日本外務省:毫不合理的判決路透社稱,對於韓國法院的判決,日本外務省幹部8日時強烈不滿地表示:"無論是在國際法上還是常識上,這都是毫不合理的判決",甚至還威脅韓國,要重新點燃日韓兩國的外交恩怨。在"慰安婦"問題上,日韓雙方一直都存在很大爭議。多名倖存者要求東京正式道歉並給予賠償。
  • 羞辱歷史:日本殖民時期朝鮮總督府的去留
    1905年,日本強迫大韓帝國與之籤訂《乙巳條約》,根據條約設立了統監府,成了朝鮮的太上皇。統監府設立後,在首爾南山腳下的藝場洞新建了統監府辦公大樓。到了1910年,日本與韓國籤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徹底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並根據條約設立了朝鮮總督府。設立初期的朝鮮總督府使用原來的統監府建築,由於空間有限,人員大幅增加,許多部門分散到其他地點辦公,新建總督府大樓便提上了議事日程。
  • 日本對韓國「痛下殺手」,當初韓國可是日本的忠實「狗腿子」
    韓國不僅向日本發出了強烈的抗議,並決定和日本「抗爭到底」,日韓關係因此陷入了谷底。日本人也許根本沒有想到,韓國人竟然那麼的硬氣。當初韓國可是日本的忠實爪牙,日本發動對外侵略的時候,韓國人可沒少為日本賣力。
  • 日媒批美建反導或將日本引入中朝VS日韓之戰
    據3月29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導,日本《周刊新聞》28日稱,日韓眼下正因朝鮮「發射遠程飛彈」惴惴不安,如此形勢下肯定更容易接受美國建立亞洲反導系統的建議。「一場高科技飛彈對峙逼近東亞」,美國《大西洋連線》雜誌則提出更為聳動的總結。文章說,面對朝鮮執意於下月「發射飛彈」,日韓已在準備「高科技飛彈對決」,戰場是在地球大氣層之外。
  • 萬曆朝鮮戰爭誰贏了?明朝、朝鮮、日本都是輸家
    1588年,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豐臣秀吉的計劃是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並最終實現佔領明朝的目標。豐臣秀吉將這一計劃告知了朝鮮宣祖李昖,後者感到大吃一驚,他從道德和常識兩個方面進行拒絕和規勸,敦促豐臣秀吉放棄這個瘋狂的想法。
  • 日韓反導「合作」暫無解
    早在歐巴馬時期,美國就提議建立一個使首爾、東京和華盛頓針對朝鮮飛彈發射信息進行直接交流的三方框架。華盛頓希望將現有的美國-日本反導框架與韓國可偵察飛彈發射初始階段的雷達進行連接。  時任美軍參聯會主席登普西曾表示,「為應對朝鮮的飛彈威脅,韓國、美國和日本應共同構建飛彈防禦系統,這種聯合體系能將三國陸上、空中和海上力量整合起來。」
  • 日本史:日本侵略朝鮮
    日本統一後,把侵略的矛頭對準了鄰國朝鮮。公元1592年—公元1597年,在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時,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那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 朝鮮和越南,誰的文化更接近中國文化?學者說:日本與中國接觸晚
    歷史上的中國,以及他所代表的中華文化,曾影響深遠,臨近國家都受到這一文化的薰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等,都是受到中原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其中日本在唐朝時期派向中原王朝的遣唐使,規模龐大,次數頻繁,全面學習大唐的社會和文化制度。
  • 日韓合併——「千古韓奸」李完用
    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言辭有些拖沓,簡言之就是中國承認朝鮮獨立,終結了中朝上千年的宗藩關係。朝鮮名義上獲得了獨立,實際上卻被日本控制,一步步走向亡國的深淵。國家和民族在面對外部強權時,往往出現內奸,官拜大韓帝國總理大臣的李完用堪稱「千古韓奸」,把民族敗類演繹得淋漓盡致。
  • 日韓關係陷入冰點,韓國拉開架勢與日本較量?
    撰文丨南風瓶子根據韓聯社的相關報導稱,在歷史問題上韓國和日本長期存在一定的矛盾,這是影響兩國關係的重要一部分。在近日韓日兩國就因為勞工問題發生激烈的矛盾,歷史應當是被尊重的,應當是要直面面對的。如果一個國家把歷史拋棄,不尊重歷史,那麼這個國家就會被世界給孤立。
  • 朝鮮曾進攻過日本,結局如何?
    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小島嶼。朝鮮與韓國位於朝鮮半島,朝鮮在北部,韓國在南部。日本陸地面積約37.8萬平方公裡。朝鮮面積12.3萬平方公裡,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
  • 韓國人有多少人是日本人的後裔?數量成千上萬
    大家知道,日本和韓國的關係非常複雜,這不僅僅是因為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對朝鮮半島的侵略,更源於近千年的兩國瓜葛,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地緣關係過於親密,歷史上糾紛不斷,日本歷史上多次侵略朝鮮半島,所以兩國人民對抗性很強。
  • 在古代日本經常打朝鮮,朝鮮為何不反擊,是因為弱小嗎?
    在歷史上,為何老是日本打朝鮮呢?很簡單,日本為了國家利益,就是倚強凌弱。朝鮮雖弱,但也雄起了一把,那就是「己亥東徵」,朝鮮集一國之力,把日本沿海倭寇一頓猛揍,打得還是可圈可點的。這就引起了海對岸野心勃勃的日本的窺伺,朝鮮一直被島國日本揍,是有比較深層次的原因的:1、朝鮮一直在中原帝國和遊牧民族政權的壓制之下,發展不起來。
  • 歷史上,日本曾先後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有3次未遂),結果卻是4敗1勝
    ,因此,每當中國國力進入衰退期時,他們總會蓄意發動侵華戰爭,被打痛了,就會老實很多年,從唐朝時期,日本就曾先後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其中3次未遂,還未進入中國地界就被打趴下了),其中有4次被揍得鼻青臉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