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朝鮮相繼廢除漢字,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
越南、朝鮮和日本,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雖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朝代不斷更迭,附屬國也時常反覆,但越南、朝鮮以及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學習卻從來沒有中斷過,漢字也因流入這三個國家。
後來,越南和朝鮮相繼將漢字廢除,和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卻至今還在使用漢字。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看看其中的緣由吧!
先說越南。
漢字傳入越南,時間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我們通過查閱越南的古籍就可以知道,越南在廢除漢字使用喃語之前,小到貨單、書信,大到公文聖旨,都是使用漢字書寫的。1945年越南共和國成立以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廢除了漢字,將拉丁化的「國語字」設為官方文字。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漢字已經在越南被廣泛使用,又怎麼會被輕易廢除呢?事實上,漢字在越南被廣泛使用只是在貴族階級和知識階級之中。而在民間眾多不識字的百姓面前,漢字的存在也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再談朝鮮。
相比於將反覆的習性融入骨子裡的越南,朝鮮作為中國的屬國一直是挺忠心的。朝鮮上下出了極個別人以外,其實都一直很仰慕中華文化,讀書人都以說漢語寫漢字榮,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朝鮮沒有文字,只能用漢語。
後來,世宗大王李祹登上了皇位,覺得這樣不太行,再這樣下去朝鮮還是朝鮮嗎。於是他讓人創造出了朝鮮字母,讓人們學習,但收效甚微。
一直到近代朝鮮民族獨立運動之後,朝鮮文字才漸漸代替了漢字。1970年,樸正熙頒布了漢字廢止宣言。
最後聊聊日本。
日本真的是個神奇的國家,它充分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叫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日本一方面瞧不起中國,一方面卻不斷向中國學習,漢字就是最好的證明。漢字流入日本的時間大概在西漢時期,並很快成為日本的官方文字,日本早期的史書基本都使用的漢字。
後來日本人又通過學習漢字的草書和楷書,發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一部分漢字被替代。昭和時期,再次縮減漢字的使用,將常用漢字限制在3000以內。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美國提出廢止漢字,改用法語。但令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漢語早就融入了日本的生活文化之中了,廢止漢字的提議遭到強烈的反對,只能作罷。也因此,漢字在日本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