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剛建國就廢除漢字,為何地名依舊照搬中國?原因很無奈
越南歷史上叫佔城、安南等,這是一個中國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越南自從秦朝開始,直至清末,數千年時間基本上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是中國的一個郡,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可謂是深厚不已。時至今日,我國的一些電視劇也好,還是流行歌曲也罷,但凡是有風吹草動,在越南立馬就能找到同款作品。
網上大火特火的《牙套妹》,就是照搬我國知名歌手六哲的《錯錯錯》。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更別說文學作品了,那是多如牛毛。由於越南一直模仿中國,方方面面都有中國的影子,國際社會也將其視為「小中華」。「小中華」的背後是越南沿襲幾千年的漢字使用歷史,越南方面一系列經典著作,無一例外都是用漢語書寫,甚至於越南國內博物館的聖旨什麼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漢字。
近現代歷史上越南的漢字使用依舊是很普遍的,然而越南開國領袖胡志明,剛建國就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廢除漢字。其實,越南廢除漢字,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越南歷史上受到法國殖民者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統治,漢字的應用基礎已經被很大程度地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拉丁字母文字。胡志明建國伊始,當務之急便是盡最大的努力消除文盲,進而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由於漢字的普及率在殖民時代已經被扼殺得差不多了,結果可想而知被廢除也是無奈之舉。
儘管越南廢除漢字,可越南相關城市地名卻是照搬中國。翻開越南地圖,你可以找到很多似曾相識的地名,長沙、太原、高平、萊州、重慶等等多達幾十個重名地名。倘若越南不廢除漢字,這些地名真是讓人分不清楚究竟哪個是中國的,哪個是越南的?可以說,越南地名照搬中國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為何越南要照搬中國地名?原因也是很無奈。
首先,越南歷史上的地名大多都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直接賜予的。最明顯的就是越南國名,原本越南統治者向嘉慶皇帝申報的國名是「南越」,嘉慶皇帝覺得甚為不妥,就直接把越南國名顛倒了個,也就有了現在越南的國名。這也是越南國名照搬中國地名的縮影,大多數地名基本上都是中國王朝直接賜名的。
其次,越南歷史上仰慕中華文明,將自己的地名也就直接照搬中國地名了。越南地名的出處一方面是中國行政舊名,最明顯的就是河內。秦朝設置河內郡,治所為沁陽。《三國演義》中就有一個段子,直接出現了「河內名將方悅。」另一方面,越南地名大多出自中國儒家典籍,主要集中於越南北部,最明顯的就是太原省、河南省。
最後,越南歷史長時間受到中華文明的深刻影響,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慣性,改變意味著否認本國歷史。越南像朝鮮、韓國一樣,受到中國文化影響非常大。越南的一些歷史遺蹟,基本上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在這種情況下,越南想要改變帶有明顯中國風的地名,就意味著割捨自己的歷史。比如韓國將國都漢城改為首爾,名字是洋氣了,可並沒有本國傳統文化色彩。
綜上所述,越南廢除漢字後,地名照搬中國的原因很無奈。作為中國長達數千年的藩屬國,文化上的慣性就是在漢字廢除的情況下,幾代人也是無法消除的。況且越南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把沿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名字改了,對本國歷史也沒法交代啊!所以,照搬中國地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更多的是對漢文化慣性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