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提起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漢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孩童在牙牙學語的時候便開始學習漢字,許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也會接觸漢字並且學習。漢字與英文不同,漢字是表意文字,從漢字的形上,我們可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以及代表的意思。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
漢字的影響
我國文化對周圍的國家影響深遠,並且周圍的國家也深受漢字的影響。比如說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他們的文字就和漢字有一些關聯。比如大家在看日文的時候,有一些文字幾乎和漢字沒有差異。如果我們單純聽日語,會發現根本聽不懂,但看漢字的話可以看出它大致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正是因為日本在古代學習我國文化,他們在語言方面也有所學習,在日本人東渡唐朝之前,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後來學習了漢字,用以發展出本國的文字。
韓國有些文字也有很多關於中國的元素,但韓國人並不承認自己的文化受過中國的影響。所以一些韓國的專家們,便舉行了一場韓國文字去中國化的行動,將韓文中許多類似於漢字的文字都去除,用以更加接近他們如今文字的文字。新的文字普及之後,許多用慣舊的韓國字的韓國人無法適應新的文字,他們調整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勉強能夠使用如今新研發出來的文字,但他們很快發現,這些所謂的專家去中國化之後所研製出來的文字,很多都不能表達他們所表達的意思,造成很多的困難。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漢字能夠影響那麼多國家,是因為其有很大的優勢以及在表達意思書寫上面有著非常大的便利。
擅長漢文學的胡志明
提起越南,越南在古代也是中國的附屬國之一,越南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如今越南的一些傳統服飾也有中國的一些服飾有著非常大的聯繫,越南人說漢字寫漢語,但後來一個人改變了越南這個國家的文化。越南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他為了越南的獨立而鬥爭,這個政治家就是胡志明。胡志明的一生都用來為越南爭取獨立,為越南爭取發展,可謂是越南的國父。他帶領著越南人民反抗侵略者,推翻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後來帶領越南走向獨立,使越南成為一個擺脫殖民者的獨立國家。
胡志明除了在革命上有很大的成就之外,他還極戰擅長漢語言文學,喜歡寫中國的詩詞歌賦。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和越南兩國關係非常好,胡志明與我國領導溝通都是通過漢語進行溝通。這其實在外交史上是比較罕見的,因為在外交史上一般兩個國家相互溝通使用都是各國的語言,然後由翻譯員來進行翻譯。但胡志明直接就用漢語進行溝通,由此也可以看到漢語是溝通越南和中國的橋梁。
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
胡志明之前被關在監獄裡的時候,還寫下了133首漢語的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壯志難酬。但就是這樣一個喜愛漢字並且非常善於使用漢字的人,居然做了一件讓人們感覺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宣布越南廢除使用漢字。要知道,越南在之前已經使用了上千年的漢字,對於越南人來說,漢字也如同他們的血液一樣,深扎在他們的文化基因之中,突然要廢除漢字,使用其它文字,這對於越南人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胡志明宣布廢除漢字,其實有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越南地區原來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要求越南人民使用法語,但越南人民使用拉丁文字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的語言。所以如今的越南人際不說漢語,也不說英語,說自己通過拉丁語創造出來的越南語。
雖然越南人廢除了漢字,他們仍然保留著一些關於漢字的習俗,比如保存老祖宗留下來的族譜或者家書等等。此之外,越南還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而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也會貼春聯,越南人寫春聯寫的是拉丁文。大家看慣了春聯上寫漢字,突然寫上一些其他文字,難免看起來有些彆扭。胡志明宣布廢除漢字,但僅有一個漢字仍然留在了越南,這個字就是福字。中國們過春節的時候,會將福字貼在自己家的門上,而越南人們也會將福字貼在自己家的門上,並且所有越南人都認識這個漢字,也明白這個漢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參考資料:《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