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2021-01-19 網易

2020-06-16 05:56:40 來源: 自己的身體

舉報

  在韓國旅遊過的一些朋友發現,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在韓文邊上都會書寫上中文名字,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這些古代中國的傳統藩屬國中,那時他們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在清朝之前基本都使用著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而隨著清代的沒落,對藩屬國的文化影響逐漸降低,同時西方又越來越強大,此消彼長之下,這些曾經的藩屬國逐漸被殖民。在西方殖民者的強力驅使下漸漸廢棄漢字的使用。就像越南使用了脫胎於法語的越南文,而朝鮮與韓國則由於國家歷史更加久遠,則選擇使用了諺文。

  

  諺文,俗稱韓文,是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在十五世紀命人完成的《訓民正音》,這便是最早的朝鮮拼音文,是一種借鑑了漢字方字形式的拼音文字。與漢字不同是是,諺文和英語,法語等語言一樣是一種表音文字。而漢字則是一種表意文字。諺文最早的作用是用來教導老百姓以正確的發音說話,只是對發音做統一規定,而書寫的文字依舊使用漢字,在當時的朝鮮稱為「吏讀文」。

  

  韓文,在幾百年中,都沒有成為朝鮮的主流文字,當時在朝鮮只起到輔助作用。就像漢語拼音一般,對漢字起輔助作用。但由於諺文學習起來十分簡單容易,書寫也較為方便,所以便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中流行了起來。在20世紀初,當朝鮮被日本吞併之後,朝鮮人民族心理的崛起,又由於日文中也有許多漢字,所以朝鮮人便開始排斥使用漢字。

  

  在1970年之後,漢字開始在韓國學生的課本中消失。但去參觀過韓國博物館的遊客都知道,韓國的歷史文獻資料都是用漢字書寫,而且還是文言文,這便導致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結果,要想看懂自己國家的歷史資料,得從頭開始學習漢字,而文言文對他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了。

  

  雖然漢字被廢止使用了,但是百姓的文化習慣卻一時半會兒沒有那麼容易的改變過來,從取名字的方式來看,他們還是遵循著漢字的習慣給孩子取名,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對表音文字來說,讀音是一樣的,那麼書寫也是一樣的。如果單靠讀音來區別那麼同名人就太多了,也不能很好的表達父母給孩子取的名字的含義。比如說,樸再西、樸宰禧、樸再璽等,這些名字讀起來都是一樣的,可表現出的意思可大不一樣。

  

  最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沒辦法只能在後面打個括號,用漢字寫清楚了。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人表示如果不懂漢字在生活中會感到不便。由於拼音文字的局限性,生活中有些人名、地名會產生混淆,甚至有些詞語還容易使說話內容表達歧義。在2014年的一個調查中有將近70%的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造成生活不便。

  所以,如今韓國人又開始贊成在學校中教學漢字了,有67%的民眾贊成恢復漢字教學。同時自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教材開始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韓國廢除漢字已72年,十年前試圖恢復,如今進度怎樣了
    韓國廢止漢字造成的影響韓國推行韓文字對於提升大韓民族的自我認同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由於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長達千百年,其歷史典籍、重要文獻和重大的律法條文中都大量使用了漢字,不識漢字就等於完全無法閱讀這些重要文獻。
  • 韓國廢除漢字50年後,把自己當做起源,如今又被迫恢復漢字
    中國的漢字就是很珍貴的文化之一,由於在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漢字也曾是韓國使用的文字,而後來韓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廢除了漢字72年後,把自己國家當作是漢字的起源地,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韓國廢漢字的惡果已經逐漸顯現。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用不用漢字?韓國人又吵起來了,前總統:放棄漢字就是放棄歷史
    但韓國民眾卻不這麼想,他們因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我們反而很排斥,想要斷絕文化聯繫。例如之前活字印刷術和端午節都被他們認為是自己「發明」的。那麼最近韓國國內又因為要不要恢復漢字教學吵起來了,引得國內網友調侃:不要把漢字申遺了就好。
  •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文字是漢字嗎?他和韓國使用的文字是否一樣?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漢字,因為在漢武帝時期,那時的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的已經被漢帝國納入版圖了。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半島上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割據政權的官方書面文字均使用漢字來表達。朝鮮諺文字很不嚴密,同義字太多,必須根據上下文來測字義,不如漢字省事。所以他們使用「漢諺混寫」的文字。二,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日本吞併朝鮮後,開始強制推廣日語。因為日文也有大量的漢字,所以日本殖民者當局規定朝鮮半島只能使用假名和漢字,諺文徹底沒了生存空間,那麼諺文又停頓下來。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內對此建議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
    ▲1949年的韓國首爾,依然是滿城漢字然而,二戰之後,民族主義的興起讓韓國人開始排斥在朝鮮半島流行了許久的漢字。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文章稱,1970年,韓國當局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徹底抹去。但是,隨著韓國的新一代從一開始就只接受韓文教育,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識漢字。不僅韓國的中小學課本越來越少地使用漢字,韓國的報紙、雜誌也從80年代後期逐漸減少漢字採用率。這使得韓國出現一種現象:對漢字的認知斷層非常嚴重。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韓國也有不同的相關利益集團對此做過統計。其語文教育研究會認為,在所調查的56906個詞中,漢字詞為39563個,佔70.53%;韓文研究學會則在《大辭典》中找到了漢字詞彙超過85000個,佔據了詞典的53%。漢語詞主要分三類。一是古代中國傳入的,這部分所佔比例最多,但是在經年的發展中,韓國的漢字詞已經與現代漢字產生了比較大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使用和讀音上。
  • 韓國廢除漢字44年後,現狀如何?專家為何呼籲應儘快恢復漢字?
    15世紀,當時朝鮮的李氏王朝世宗國王,令朝中大臣創造了一種拼音文字,並著書《訓民正音》,這也就是現在韓國使用的諺文。但是由於當時朝鮮的書籍文本和上層階級依然主要使用漢字,所以諺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成為朝鮮的正式文字。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現在的日語裡至今保留著近2000個漢字,由於漢字對日本文化影響太深,乃至於在日本假名創製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歷史上,日本雖有人也倡議廢除漢字,但一直未能實現,反對聲浪太大。二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的《當用漢字表》中漢語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 越南一直使用漢字,突然廢漢字強推拉丁文,如今效果怎麼樣?
    其實不僅是越南,像現在文化比較發達的日本和韓國,也都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而使用的類似漢字的語言。 就日本的片假名來說,絕大多數的片假名都是來源於漢字中一些偏旁和部首的演化,這就正是因為漢字很早之前就流入了日本,並對他們留下了源遠流長的影響。
  • 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我想即使是日語母語者想要將這幾句話的意思擼順,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魚子:還要繼續嘛米娜桑(大家):(`Д)爪巴好吧,回答問題就該嚴肅一點,學長是個正經人,下面開始講下為什麼日文不可能去漢化所以日語中的漢字其實還有一種作用,就是充當一種分隔作用,這點也是日語中的漢字無法去除的最為重要的理由。為了區分単詞以提高可讀性:日語在單詞之間沒有空格,因此「のなまえはたがわです」(僅使用假名寫的句子看起來像一個長單詞。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小孩漢字,去漢字50年後的韓國,為何還要恢復?
    ,俄語的使用範圍也大不如前了,其實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還有兩個國家的經歷很有意思,那就是我們的鄰邦,日本和韓國,在過往上千年的歷史中,日本和韓國,一直是非常仰慕中原文化的,我們實際上也願意把日韓,看做跟我們是一個大中華,儒家文化圈的,雖然中原帝國,從來沒有統治過日本,但這不妨礙日本,一直歆慕中華文化,而韓國就更不用講了。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改回原來的維吾爾語字母表,這或多或少印證了由於國力下降,俄語的使用不如以前。其實除了這兩個國家,還有兩個國家的經歷很有意思,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和韓國。在過去的幾千年裡,日本和韓國一直非常崇拜中原文化。其實我們也願意把日韓當成跟隨者。在過去幾百年的歷史中,韓國一直作為中華帝國的附屬國而存在。所以日韓的上流社會,一大批有見識的階層,對漢語和漢字都非常熟悉。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從我翻開這本辭典的一刻起,我就對書中各式各樣的漢字產生了興趣,它們有一種魅力讓我想要更加了解。你認為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怎樣的聯繫?笹原:中國的漢字傳到日本後開始日本化,有被直接拿來使用的,也有借用漢字表達日本原有事物意思的,還有改變字體後使用的。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韓國漢字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韓國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急於樹立文化上的自信,尤其要是擺脫來自中國的影響。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